讲究“助”的策略,实现“全程助学”

来源 :教学月刊·中学版(教学管理)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zddlz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当前的教学中,“导学案”颇为盛行。可从编制和使用上看,“导学案”也存在一些问题。首先,“导学案”的研制及其使用主要由教师“操控”,学生在课堂上并未真正实现自主学习。其次,“导学案”研制的过程同时也是教师对课堂进行“预设”的过程,这种预设往往使课堂模式化,使课堂缺少了应有的生成。再次,出于“学生考试成绩”的考虑,“导学案”在实施的过程中往往演变成了“练习卷”,与新课改及素质教育的理念不符。
  基于对这些问题的分析,我校在实施“全程助学法”时特别讲究“助”的策略。以下笔者结合科学教学的实际,谈谈“全程助学”中的“助”的策略。
  策略一:课堂任务前置“助”学
  课堂上的活动和实验能够向学生展示典型的科学现象,创设探索问题的科学环境。但是,由于时间和空间的限制,我们不可能把涉及的课堂活动和科学现象都演示出来。通过“助学单”把学生可以自己完成的任务前置,可以弥补课堂上活动、实验的不足,丰富活动、实验所要说明的问题。
  【案例1】
  在《月相》的教学中,为了使教学更贴近实际,使学生更加形象、直观地了解月相变化,笔者通过“助学单”提前布置了“画出你看到过的月球的形状”这一活动。
  这一活动如果放在课内进行也未尝不可,但是此活动的过程较长,花费时间较多,且并非教学上的重点,这样做会使课堂结构松散,得不偿失。考虑到这是学生可以自己解决的事,所以笔者通过“助学单”的课前助学,将此活动移至课前完成,而在课内只作展示。这样的安排会使课堂的结构更加紧凑,而且学生课前有了主动参与,会对课堂的教学充满期待。
  策略二:设置认知冲突“助”学
  有意设置能使学生产生认知冲突的课堂前奏,可以引发学生思维的碰撞,帮助学生深刻地理解知识。
  【案例2】
  在《电热器》第二课时的教学前,为了让学生区分“纯电阻电路”和“非纯电阻电路”的概念,笔者设计了一道计算简单却又设有“陷阱”的例题。
  例 某双桶洗衣机的部分铭牌如下:
  试计算两桶正常工作时通过导线的总电流?
  学生通过简单计算,马上得到两组明显不同的答案。一种解法是I=1.5A+2.3A=3.8A;另一种解法是I=(220/20+220/10)A=33A。
  笔者将两种答案投影在屏幕上,引起了学生的激烈讨论,激起了两种思维的冲突。这时候,笔者借机问道:“电动机工作时能量主要发生什么变化?”学生作出正确回答后,笔者又顺势问道:“这样的电路能用欧姆定律吗?”至此,学生终于明白了错误的原因,也对两种电路的类型有了进一步的了解。
  策略三:引入课堂诊断 “助”学
  在以往的教学实践中,我们往往有重教轻学、重讲轻练的习惯。一节课下来,教师以为自己讲得足够清楚了,而且学生掌握得应该不错,但课后的作业却往往不能达到教师的预期。为了改变这种现状,我们可以采用课堂诊断的方式来“助”学。
  【案例3】
  在《电路图》的教学中,笔者在介绍完电路元件符号和电路图的基本画法后,要求学生画出最基本电路(一节干电池,一个开关,一个小灯泡)的电路图。
  因为是初次作图,学生肯定会暴露各种问题。对此,教师可以乘机诊断,在诊断的过程中一一分析错误的原因,引导得出画电路图时要“横平,竖直,似方块”的基本要领。在此基础上,还可以让学生根据诊断结果再次画出电路图。
  这样,通过“教师讲授—学生练习—暴露问题—教师诊断—自我纠正”的“助”学策略,我们把时间留给了学生,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使他们集中了注意力、加深了对知识的印象,还起到查漏补缺的作用。
  策略四:搭建思维平台“助”学
  【案例4】
  在《碱的通性》的教学中,笔者的设计如下:
  1.背景问题设置
  (1)说出酸的定义。
  (2)写出硫酸的电离方程式。
  (3)写出硝酸与CuO、NaOH溶液、NaCO3溶液的化学反应方程式。
  2.搭建思维平台
  (1)你能根据酸的定义和NaOH、Ca(OH)2、Ba(OH)2的组成特点,概括出碱的定义吗?
  (2)试根据酸的电离方程式写出NaOH、Ca(OH)2、Ba(OH)2的电离方程式。
  (3)借研究酸的方法,演示碱与其他物质反应的实验。
  3.实验事实支持
  演示向NaOH溶液滴入酚酞和石蕊的实验,观察实验现象,引入碱的概念;演示碱与CO2、HCl、CuSO4反应的实验,概括出碱的特点。
  这样的问题设计,为学生的思维搭建了平台,帮助学生根据已有的知识解决未知的问题,让课堂生成水到渠成。这符合学生的心理需求和发展需要,更容易被学生接受。
  策略五:开展小组合作“助”学
  【案例5】
  在《月相》的教学中,为了让每个学生充分弄清楚月相的成因,笔者基于“助学单”设计了“探索月相成因”(右边射过来的平行光为太阳光)的小组活动:一个学生手举乒乓球分别站在不同位置模拟月球的公转,另一学生手拿手电筒模拟太阳,还有一个学生作为观察者画出看到的“月相”。
  通过活动,每个学生都参与到了课堂中,大大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一个教师往往很难照顾到每个学生,教师的“一”与学生的“多”是传统课堂难以避免的矛盾。在大班教学的情况下,教师的讲授和灌输会抑制学生的学习热情和主动性。如果安排互助合作的活动“助”学,学生在学习中遇到的许多具体问题就可以在小组内通过同学的帮助而得以解决,从而提高课堂效率。
  最后,需要指出的是,以上所列举的策略有的适用于整个课堂,有的适用于课堂教学的某一片段或某一个知识点。教师要在领会新课改理念的基础上,随机应变,灵活运用。■
其他文献
听课笔记是教学研究机构工作人员和广大中小学教师记录课堂教学状况的主要工具,听课笔记内容是教学研讨资料的重要来源,是开展课堂教学指导与评价的重要依据,是课后进行教学反思交流不可或缺的材料,更是促进教师专业成长和提高教学水平的极其宝贵的财富。因此,听课笔记设计得合理与否直接影响到教师在进行课堂教学记录时能否反映课堂教学的原貌,能否进一步开展深入的教学研究及其研究成效。为了解浙江省广大中小教师使用的听课
期刊
衢州多山,故每周六都会与三五好友相携登山揽胜观景,理想是能追衢州无尽景。当然,山因地势不同,意境迥异,在登山的过程中,我们又因很多意想不到事情的发生,产生良多感悟。  “山光物态弄春辉,莫为轻阴便拟归。纵使晴明无雨色,入云深处亦沾衣。”非常喜欢唐朝张旭的这首《山行留客》:山中万物都在春天的阳光下争奇斗艳,呈现着一派醉人的美景,恰值游兴正浓之际,天空中忽然浮过一片“轻阴”,大有大雨将至之势,有人恐被
期刊
“1+6”教学模式是我校正在实施的课堂教学模式,其中的“1”指的是1份“导学案”,“6”指的是6个教学环节(自主预习,对学,群学,组内小展示,班级大展示,当堂检测,总结反馈)。这一教学模式无论是在课堂教学的结构上,还是在教师的教学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以及教学的评价方式上,都颠覆了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在这一模式的实施中,“导学案”的设计至关重要,它是教师组织课堂教学的依据,是学生学习的“路线图”“指
期刊
编者按  作为省一级特色示范高中的百年名校——浙江省湖州中学,在当前深化新课改中沿承学校千年文脉,挖掘学校丰厚的校本教育资源,构建了“学校文化”的课程体系。有扎根于学校的历史与特点的学校文化课程群,立足于师生的专长和优势的服务学习课程群,成长于课程的传承与创新的科技创新课程群。本期“专题”,我们刊发一组文章介绍相关情况,以飨读者。  吴维平,浙江省数学特级教师,现任浙江省湖州中学校长,湖州市“千名
期刊
语言作为一种交流工具,多数情况下是有声的,语言教学的最终目的是培养学生综合运用语言的能力。而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力度进一步加大,尤其在中国加入WTO之后,人们也逐渐理解了英语口头表达能力的重要性。但据有关调查显示,我国学生的英语口头表达能力普遍较低,主要存在以下一些问题:心理素质普遍较差;口头表达时手脚发抖,声音变调,语无伦次;语言准确性偏低,时态及句法错误多;词汇贫乏,语言流利程度不够;听力理解能
期刊
创新教育的实施必须抓住课堂教学主渠道。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是当前教学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数学开放性问题因为其条件、结论或解决策略的不确定性,可以给学生的数学思维提供一个开放的空间,引导学生独立地去探索和发现问题的答案,有利于学生自我意识和独立人格的形成。因此,在数学教学中引入开放性问题,有助于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需要指出的是,开放性问题的应用虽然为我们改进数学
期刊
编 者 按  本刊2012年第3期和第8期曾对长兴县实验中学“全程助学法”的价值取向、实施策略、探索之路及其在学科教学中如何运用等问题进行了较为全面的探讨。时至今日,该校的“全程助学法”在实践中又取得了新的进展,主要表现为研究更成体系,改革更加深入。有鉴于此,本期我们再以专题的形式刊发一组文章,以展现“全程助学法”的最新研究成果。  “全程助学”是根据我校教学改革历程而提炼的课堂教学方式,“全程”
期刊
春晖中学发端于1908年上虞富商陈春澜先生创办的春晖学堂,1919年,陈春澜先生委托乡贤王佐和近代著名教育家经亨颐等续办中学。早期春晖确立了“与时俱进”的校训、“实事求是”的教育方针和“勤劳俭朴”的训育方针;聘请了一大批名师硕彦,夏丏尊、朱自清、朱光潜、丰子恺、匡互生、刘质平、刘薰宇、叶天底、张孟闻、范寿康等在此执教,积极推行“人格教育”“爱的教育”“感化教育”“个性教育”等。学校由此赢得了“北南
期刊
加强选修课程建设是深化普通高中课程改革的重点。我校是浙江省艺术特色学校,特色选修课程是学校特色发展的突破口。关于兴趣特长类选修课程,我校开发了素描、速写和色彩等美术类专业课程,进一步传承和弘扬我校的艺术特色。遵循根据自身兴趣特长和兼顾学生兴趣特长的原则,利用学校有独立的艺术教学楼、专门的画室、设备较好的多媒体教室等硬件设施的有利条件,笔者开发了“欧洲文化游”兴趣特长类选修课程。  一、课程内容的开
期刊
县域大型教研活动的组织因为牵涉面广、相关学校和教师差异大,容易出现“扁平化”的低效状态。如何使区域大型教研活动与日常教学契合更深入、动员更有力,是提高县域大型教研评比活动效率的关键。我们从2009年开始探索县域大型“高三试卷讲评课评比和研究”活动,找准了学校和教师关注的焦点,不断改进策略和程序,取得了一些成效。本文试以试卷讲评课评比为例,谈谈县域大型教研活动的策划和改进。  一、问题聚集:试卷讲评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