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现学校优质基础上的特色发展

来源 :教学月刊·中学版(教学管理)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iantanghao00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春晖中学发端于1908年上虞富商陈春澜先生创办的春晖学堂,1919年,陈春澜先生委托乡贤王佐和近代著名教育家经亨颐等续办中学。早期春晖确立了“与时俱进”的校训、“实事求是”的教育方针和“勤劳俭朴”的训育方针;聘请了一大批名师硕彦,夏丏尊、朱自清、朱光潜、丰子恺、匡互生、刘质平、刘薰宇、叶天底、张孟闻、范寿康等在此执教,积极推行“人格教育”“爱的教育”“感化教育”“个性教育”等。学校由此赢得了“北南开、南春晖”之美誉,成为中国教育史上一颗璀璨的明珠。
  学校在继承中创新,在改革中发展。1995年12月通过浙江省一级重点中学评估;2005年开始制订并实施三年发展规划,坚持课程领导,推进文化德育和学科建设两大工程,极大地提升了学校的特色内涵和办学品位;2009年进一步开放办学,组建“中加合作高中课程班”,成立国际部。现如今,学校以优良的办学条件、丰厚的人文底蕴、先进的教学理念、高雅的学校文化、优异的教育质量奠定了良好的社会形象,并博得了较高的社会声誉。
  一、学校特色发展的定位
  高中教育是人才培养的重要阶段,要走出“千校一面”、高度同质化的局面,必须立足学校实际和培养目标,正确定位并提炼学校的特色发展思路。
  (一)从学校的发展历程看
  春晖是一所具有优良教育传统和丰厚人文积淀的百年名校,名师硕彦的学识人品和教育思想,给后人留下了无价的人文宝藏和精神财富。因此,春晖的发展既要做好历史的传承和弘扬,又要在此基础上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形成独具春晖特色的理念系统、课程体系和发展模式。
  (二)从学校的培养目标看
  学校首先要立足现实,培养“健康·健全”之人;其次要努力引导学生的“求真、崇善、尚美”之心;再次是积极追寻“学得活泼,活得自由”的教育境界。春晖的教育特色就是学校课程的开发与开设、日常的教学与管理、学校的体制和制度都适合并服务于这一培养目标。
  (三)从学校的主体构成看
  学生和教师都是学校发展的主体。学校的特色发展,必须与学生个性发展、教师专业成长有机结合。因此,学校在开足开好必修课的同时,努力完善具有春晖特色的开放型选修课程体系,实现学生全面基础上的个性发展、教师一专基础上的多能发展、学校优质基础上的特色发展。
  二、学校特色发展的举措
  (一)提炼精神,塑造校魂
  春晖以其深厚的人文积淀在中国教育史上写下了浓墨重彩的篇章:经亨颐的“人格教育”、夏丏尊的“爱的教育”、杨贤江的“全人教育”、匡互生的“感化教育”、朱自清的“有信仰的教育”等。面对先人留下的弥足珍贵且不失现代教育意义的思想和文化瑰宝,学校一方面很好地传承与发扬优良传统;另一方面通过全校范围的“春晖精神大讨论”等活动,逐步明晰传承百年的校训“与时俱进”是学校精神的核心和灵魂。实践中,我们秉承“以人为本,重在发展”的办学理念,弘扬“教学相长、德才并美”的校风、“读书即生活,教育即创造”的教风和“读书,做人”的学风,高扬“学在春晖”使命宣言。这一系列具有时代特征、春晖特色的办学理念,不仅成为全体春晖人共同的行为准则与价值追求,而且也是学校发展的灵魂所在、特色所倚。
  (二)规划先行,机制保障
  近年来,学校制订并实施了三个三年发展规划,推出了与之配套的三个阶段的《春晖中学学科建设实施意见》,为学校的中长期发展绘就了蓝图。按照有利于深化课改的要求,学校对中层管理机构再次进行调整,设立教学(评价)处、课程(科研)处和学生处三个部门,侧重从课程的开发、课程的实施和课程的评价等不同维度,共同推进课程改革的深化和学校特色发展。
  与三年发展规划相配套,学校先后出台了《春晖中学教职工结构工资制实施方案》《春晖中学“阳光”教育奖评选办法》《春晖中学优秀学术团队评比条例》等六个考核与评价方案,进一步明晰尚德崇绩的教育导向,为学校的特色发展提供完备的制度保障。
  (三)科研引领,实践跟进
  学校紧紧围绕教育部规划课题《文化德育的校本实践与研究》和省教研课题《中学学科建设的校本实践与研究》的研究与实施,不断推进教育改革。
  1. 加强文化德育,构建学生成长的精神家园
  针对当前学校德育工作有效性不足等现状,我们从学校文化的研究与创新入手,将学生德育工作置于学校文化的大背景下,挖掘文化与德育的内在联系,实施文化德育工程:通过在人文环境中浸润灵魂、实践活动中体验生活、学科教学中渗透德育、校本课程中健全品质,发挥学校文化对学生价值观的导向功能、情感的激励功能、人格的塑造功能和品行的规范功能,开创了学校德育工作新境界。
  2. 深化学科建设,构建春晖特色的教学体系
  学校率先于2005年在全省范围内提出并实施中学学科建设。经两轮实施,学科建设已成为推进学校特色发展的关键性部分。同时,针对前两轮学科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制订了学科建设第三阶段实施意见,对其着力点进行了调整,把学科建设的目标定位于进一步凸显学校的品牌特色和示范效应、提升教师的专业精神和学科影响、提高学科的团队品质和教学质量、培育学生的科学素养和人文情怀,并据此确定了学科建设的主要内容和实施途径。
  (四)课程支撑,自主发展
  1. 课程是育人的关键
  推进学校的特色发展,必须加强学校课程建设,构建具有春晖特色的课程体系,丰富课程内容、优化课程结构、提升课程质量,进而实现学生全面基础上的自主选择和个性成长。
  2. 优效落实必修课程
  一方面找准切入点,把国家课程标准的校本化解读作为必修课程开发和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抓手;另一方面,围绕教学各环节,探索必修课程校本化开发的途径和要求:落实备课常规,加强教材钻研;立足课堂教学,通过“专业化课堂讨论”,积极构建“高立意、高思辨、高互动”的课堂;自编练习,形成教辅资料校本化和精品化。   3. 特色推进选修课程
  采取“需求主导(学生喜欢什么)、条件主导(教师能做什么)、目标主导(学校想要什么)”的策略,充分激发教师潜能,依托校本资源开发并实施了春晖社团系列、春晖讲坛系列、春晖家园系列、春晖视野系列等各类选修课程,逐步形成了门类齐全、结构合理、国际国内结合、课内课外并重的系列化、特色化课程体系。
  (五)专业支持,教师发展
  教师的专业发展是学校推进课程改革、实现特色发展的必要保证和关键因素。学校坚持分层培养、分级达标、持续发展的原则,努力培养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教学特色鲜明、年龄结构合理的骨干教师队伍。一是健全教师培养培训体制:完善教师发展性评价工作,积极培养学科领军人物,不断推进名特优教师建设工程;努力提高在职教师的学历水平,积极支持教师参加高学历进修;坚持引进来和走出去相结合原则,邀请专家来校作讲座。二是积极组织教师外出考察学习,用任务和项目驱动,支持教师出版校本课程教材、个人专著和教辅资料。三是完善具有春晖特色的三级校本教研体系,通过教师个体层面的自我研修、学科组层面的专业化讨论、学校层面的学术主报告等形式,积极开展校本教研,切实提升教师的课程建设能力,为进一步深化课程改革提供必要的人才保障。
  (六)校园建设,环境育人
  春晖悠久的办学历史、保存完好的经典建筑,本身就是一部蕴藏着深厚人文积淀和教育意义的活教材。学校在实施新课程的过程中,精心规划,合理布局,充分挖掘校园人文资源的教育功能。修缮名人文化带,布置早期名师馆,建设校园十大德育基地,设立 “象山视野”宣传窗,创建“三室文化”(教室、教师办公室和学生寝室),拟建校园百米文化长廊,优化校园环境,提升文化品位,使春晖园内时时处处充满着人文的气息、育人的氛围。
  三、学校特色发展的成果
  学校以课程建设为统领,学科建设和文化德育两翼齐飞,极大地提升和丰富了学校特色发展的内涵。
  (一)形成了春晖家园系列课程
  学校不仅仅是学生学习的场所,更应成为学生的精神家园。从2005年起,学校开发、开设的校本课程有《春晖家园·植物篇》《春晖家园·文献篇》《生活与地理》《生物与生活》《人生导航》《象山夜话》《春晖之声广播、电视台》等30余门。其中,《人生导航》已被评为浙江省百门精品校本课程,《湖畔诗话》已由陕西师范大学出版总社有限公司正式出版,《音乐与人生》已在省市有关会议上多次作经验交流,《春晖读本》更是成为深受广大师生欢迎的精神大餐并已在社会上产生较大影响。
  (二)实现了学生社团活动的课程化
  社团课程是我校选修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以学期为单位每周一节排入课表,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自主选择一个社团参加。每个社团有具体的指导教师和活动场所,避免了社团活动零散、无序的状态。学校的IT俱乐部、法制社、心灵小屋社等多个社团被评为市精品社团;社团联合会组队赴上海外国语大学参加“模拟联合国”活动深获好评;2012年10月全国中语会“校园文学与社团”年会在我校成功举行。
  (三)初步实现了学校德育工作的体系化和课程化
  研究发现,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是通过活动、实践形成的,因此,有效的德育必须改变传统的说教模式,让学生在活动和实践中形成自己的价值观和人生观。为此,我们以活动为载体,以育人三境界(“健康·健全”“求真、崇善、尚美”和“学得活泼,活得自由”)为宗旨,将德育和校园活动体系化,形成了“春晖一月”始业教育、“扬青春·展才华”校园文化科技节、“三室文化”创建评比活动、“红红火火迎新年”大型游园活动、“让您心中满春晖”社会实践活动、“雷锋在身边”新风月活动、“红五月”班级合唱比赛、“传统文化节日”纪念活动、“百名春晖学子”评比活动、“社团嘉年华”学生才艺展示等十大活动主题,并将活动转化为课程,构建了“习惯养成”“责任培养”“感恩教育”“礼仪素养”“传统文化”“生命意识”“人生导航”“艺术盛典”“探究实践”“理想信念”等十大课程主题,大大拓展了德育内容,而且还形成了从高一到高三的序列化教育目标。
  (四)实现了课程建设与学校内涵发展的有机结合
  学校办学特色日益彰显,引领作用不断提升:每年来校参观、访问、交流的各界人士、学校领导、国际友人等多达万余人。学科组整体实力不断提升,教师队伍快速成长,品牌教师不断涌现。教学质量高位稳定:2012年高考,3名学生进入省文、理科前10名,2名学生分获绍兴市文、理科状元,71名学生进入省文、理科前1000名,507人上重点大学分数线。特长学生崭露头角:多人次在浙江省中学生羽毛球、拳击、乒乓球、田径运动会等比赛中获得金牌;多名学生举办个人画展、书法展;多名学生出版个人著作。此外,在全国新概念作文大赛、中央电视台三星智力快车、“向祖国敬礼”全国演讲大赛等国家级各类比赛中我校学子均取得了优异的成绩。
  教育是一种选择,关乎着最终把学生引向何方。没有了选择,也就没有了教育、没有了人的发展。面对春晖先贤铸就的教育丰碑和现实的教育困境,我们全体春晖人将守望教育的理想,团结一心、与时俱进、开拓创新,用我们的智慧,作出正确的教育选择,推进学校的特色发展,奠基学生的幸福人生。■
其他文献
“住校文化”是以教师(含管理团体)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以宿舍为主要活动空间、以课余活动为主要内容、以学校精神为特征的一种群体文化。积极健康的住校文化对中学生的成长和成才有着重要作用。  笔者从事住校生管理工作多年,在实践中不断摸索管理规律,积累管理经验,探求适合本校实际的“住校文化”的构建之路,形成了特色鲜明的“住校文化”体系。  一、管理网络明晰,管理文化虚功实做  (一)管理网络化,岗位职责
期刊
正如时代的需求并反过来推动时代的发展一样,学生的需求也反过来推动了学生的发展。为什么要使我们的课堂富有生命力呢?就是为了满足学生的需求,促进学生的发展。怎样才能使我们的课堂富有生命力呢?就是要充分发挥学生的能动性,挖掘学生的潜能。如何做到呢?我校从2010年起,逐渐开展了“小班化教学课堂”的探索与实践,大胆尝试从解放课桌做起,从而进一步释放课堂生命力,推动“以人为本”教学理念的落实。  释放课堂生
期刊
经过两年的教学实践,笔者发现在小班化课堂上,由于师生、生生之间的交流机会大大增加,每个学生的个性得到了很大程度的张扬。而课堂评价,不仅成为教学质量的反馈、教学调控的依据,而且充分发挥了其激励和导向功能,帮助学生建立了自信,激发了学生内在发展的动力,促进了每个学生的发展。同时,它也进一步提高了教师的课堂执教能力,尤其是锻炼了教师的教学机智,有效促进了教师的专业成长。  一、当前课堂评价的误区  (一
期刊
听课笔记是教学研究机构工作人员和广大中小学教师记录课堂教学状况的主要工具,听课笔记内容是教学研讨资料的重要来源,是开展课堂教学指导与评价的重要依据,是课后进行教学反思交流不可或缺的材料,更是促进教师专业成长和提高教学水平的极其宝贵的财富。因此,听课笔记设计得合理与否直接影响到教师在进行课堂教学记录时能否反映课堂教学的原貌,能否进一步开展深入的教学研究及其研究成效。为了解浙江省广大中小教师使用的听课
期刊
衢州多山,故每周六都会与三五好友相携登山揽胜观景,理想是能追衢州无尽景。当然,山因地势不同,意境迥异,在登山的过程中,我们又因很多意想不到事情的发生,产生良多感悟。  “山光物态弄春辉,莫为轻阴便拟归。纵使晴明无雨色,入云深处亦沾衣。”非常喜欢唐朝张旭的这首《山行留客》:山中万物都在春天的阳光下争奇斗艳,呈现着一派醉人的美景,恰值游兴正浓之际,天空中忽然浮过一片“轻阴”,大有大雨将至之势,有人恐被
期刊
“1+6”教学模式是我校正在实施的课堂教学模式,其中的“1”指的是1份“导学案”,“6”指的是6个教学环节(自主预习,对学,群学,组内小展示,班级大展示,当堂检测,总结反馈)。这一教学模式无论是在课堂教学的结构上,还是在教师的教学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以及教学的评价方式上,都颠覆了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在这一模式的实施中,“导学案”的设计至关重要,它是教师组织课堂教学的依据,是学生学习的“路线图”“指
期刊
编者按  作为省一级特色示范高中的百年名校——浙江省湖州中学,在当前深化新课改中沿承学校千年文脉,挖掘学校丰厚的校本教育资源,构建了“学校文化”的课程体系。有扎根于学校的历史与特点的学校文化课程群,立足于师生的专长和优势的服务学习课程群,成长于课程的传承与创新的科技创新课程群。本期“专题”,我们刊发一组文章介绍相关情况,以飨读者。  吴维平,浙江省数学特级教师,现任浙江省湖州中学校长,湖州市“千名
期刊
语言作为一种交流工具,多数情况下是有声的,语言教学的最终目的是培养学生综合运用语言的能力。而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力度进一步加大,尤其在中国加入WTO之后,人们也逐渐理解了英语口头表达能力的重要性。但据有关调查显示,我国学生的英语口头表达能力普遍较低,主要存在以下一些问题:心理素质普遍较差;口头表达时手脚发抖,声音变调,语无伦次;语言准确性偏低,时态及句法错误多;词汇贫乏,语言流利程度不够;听力理解能
期刊
创新教育的实施必须抓住课堂教学主渠道。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是当前教学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数学开放性问题因为其条件、结论或解决策略的不确定性,可以给学生的数学思维提供一个开放的空间,引导学生独立地去探索和发现问题的答案,有利于学生自我意识和独立人格的形成。因此,在数学教学中引入开放性问题,有助于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需要指出的是,开放性问题的应用虽然为我们改进数学
期刊
编 者 按  本刊2012年第3期和第8期曾对长兴县实验中学“全程助学法”的价值取向、实施策略、探索之路及其在学科教学中如何运用等问题进行了较为全面的探讨。时至今日,该校的“全程助学法”在实践中又取得了新的进展,主要表现为研究更成体系,改革更加深入。有鉴于此,本期我们再以专题的形式刊发一组文章,以展现“全程助学法”的最新研究成果。  “全程助学”是根据我校教学改革历程而提炼的课堂教学方式,“全程”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