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重引领 凸显实用

来源 :教学月刊·中学版(教学管理)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rainc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听课笔记是教学研究机构工作人员和广大中小学教师记录课堂教学状况的主要工具,听课笔记内容是教学研讨资料的重要来源,是开展课堂教学指导与评价的重要依据,是课后进行教学反思交流不可或缺的材料,更是促进教师专业成长和提高教学水平的极其宝贵的财富。因此,听课笔记设计得合理与否直接影响到教师在进行课堂教学记录时能否反映课堂教学的原貌,能否进一步开展深入的教学研究及其研究成效。为了解浙江省广大中小教师使用的听课笔记现状,我们对浙江省中小学教师课堂听课笔记进行了抽样调查,并和部分教师就听课笔记的使用情况进行了交流,旨在发现听课笔记设计中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的改进意见,达到能方便教师使用、引领教师规范地开展课堂教学研究的目的。
  一、调查的对象与方法
  调查的对象来自浙江省重点高中、市级教学研究机构、县级教学研究机构以及基层普通中小学校设计的听课笔记,这些听课笔记的设计者具有不同的层次性和代表性;设计和使用听课笔记的主体有来自经济和文化发达的省级重点高中,也有来自于经济欠发达的小县城所属学校,还有优秀教师集聚的优质民办学校,这些听课笔记的设计者分布于浙江省各个不同区域,这次共收集了80余本,从中选出具有代表性的听课笔记65本加以分析研究。
  二、调查的结果统计与分析
  (一)听课笔记的编制主体
  表1
  课堂听课笔记的设计和编写者称为编制主体。从调查的情况看,课堂教学听课笔记的编制主体主要是教学研究部门和学校。从总体情况看,教学研究部门编制的课堂听课笔记比较规范、使用面比较广。高中学校大多有自己编制的课堂听课笔记,初中学校约有一半的学校有自己的课堂听课笔记,小学以使用教学研究部门编制的听课笔记为多,编制听课笔记的部门还有如教育科学研究所或教育局,各类学校编制的听课笔记针对性较强,但设计栏目和规范性差异十分明显,能起到引领教师深入开展教学研究作用的较少。
  (二)听课笔记的各种信息称谓
  1.听课笔记的称谓
  表2
  从调查情况看,取名为听课笔记的为最多,达到29本,可见“听课笔记”最容易被大家接受。除了表中列出的名称外,还有以下名称:听课评估本、听课卡、听课录、观课记录、听课评课本、听课记录表、课堂教学实录本、教师专业成长手册、教师成长记录手册、校本研修手册等,这些名称有的显得偏小,如听课卡、听课记录表;也有的名称显得偏大,如教师专业成长手册、教师成长记录手册、校本研修手册等,将听课笔记纳入了教师校本研究或教师专业成长等内容之中。
  2.上课教师所在单位的称谓
  对上课教师所在单位的称谓以学校为多,超过了一半,这让听课教师容易搞明白上课教师所在的单位;将学校和班级合为一栏的有9本,将两者分为两栏会更方便有关信息的填写;有12本听课笔记未将上课教师所在单位栏列出(这类属于学校编制的居多,到校外听课时会出现上课教师的所属单位无处写的状况),这会让听课教师把来自不同学校的教师搞混淆;“听课学校”容易让听课教师将上课所在地学校与上课教师所在学校混在一起。
  3.听课班级的称谓
  表4
  听课班级的称谓以要求填写“班级”的为多,超过了一半;只要求填写年级的有9本,但由于不同班级的学生情况区别还是很大的,因此只填写年级容易将班级混淆;虽然将学校和年级合为一栏的有9本,个人觉得还是分开两栏填写为好;开课班级、听课班级、授课班级、年级班、上课班级等称谓不如“班级”来得简洁明了。
  4.上课教师的称谓
  表5
  对上课教师的称谓以书面语和简明为好,教师一般是指具有正式编制、获有某个职称并担负实际教学任务的老师,比老师的概念范围小,教师比老师在文字上更加专业。教师适合做职业代名词,老师比较趋向平时口语上的称呼。其他称谓如执教老师、开课老师、授课老师、施教老师、任教老师等显得口语化,还有的称谓如授课教师简况、执教者和单位、执教老师和学校等显得有点烦琐。
  5.上课时间的称谓
  表6
  从调查统计情况看,关于上课时间的称谓多达24种之多,有的对时间的区分列得很细,如年月日星期几上下午第几节、年月日星期几第几周第几节等;有的较为实用,如表6中所列。从简明实用的角度考虑授课时间的称谓采用“时间节次”较好,因为时间包含了年月日,节次便于教师的区分,至于第几周、上下午或星期几,只要稍加推算即可。
  6.学科分类的称谓
  表7
  除了一些听课笔记未注明科目外,比较一致的称谓为“科目”或“学科”,其他的学科称谓还有课程名称、科目内容、科别和执教者学校、学科和活动名称等,显得混杂或不太合乎中小学的常规称呼,其中的课程比科目范围要大。
  7.上课课题的称谓
  表8
  从调查看,直接称课题或课题名称的接近三分之二;但教材这种称谓却显得过大,一节课是教材中的某一课时;授课内容和教学内容又显得略为偏小,容易让人不易把握;也有的叫内容,则显得不够贴切;还有的未按要求填写课题,这样听课记录会显得缺少主题。
  (三)听课笔记的栏目设计
  1.纵向栏目设计
  除了给出上课的有关信息外,一般将听课记录的页面设计成两栏的最多,占三分之二强,这种设计能为大多数教师所采用;设计成一栏的约占四分之一,其他的较少。
  表9
  设计两栏的第一栏一般为“教学过程”或“课堂实录”居多,这种称谓最容易为使用者所理解和接受。第一栏的称谓还有听课笔录、教学过程与记录、课堂教学记录、随堂摘要、教学行为师生行为及话语记录、教学过程记录、听课记载、教学程序和策略、教学内容过程及方法、听课记录、听课内容、课堂活动记录、教学过程及意见、过程等,其中有的过于复杂、有的略显简单,会让使用者感觉模糊,甚至带来不便。   表10
  两栏的第二栏一般为评价与建议为多,它能提醒使用者既要及时给出评价,又需思考自己的建议。除了表11中所列的外,其他还有教学评议、议课记录、点评及交流、教学特色与待改进之处、情况记载、对教学意见和建议、教学建议、听课感言、综合评价、听课教师评议、分析与思考、听课意见及建议、观课随笔、意见建议、听课随感、总体评价、评价与探讨、听课随感、分析与评价、听课与心得、分析评议、评课意见、听课评议、听课感、评课与建议、听课意见、感受与磋商、教学评价、评课意见、评点和建议、听课意见与反思、师生行为及活动记录等。
  表11
  2.横向栏目设计
  听课笔记除了纵向划分为若干栏外,还有横向的设计。横向设计中还增加了用于板书设计的空间,这种设计的听课笔记有7本,还有两本设计了学生座位表情况,便于教师记录学生的发言情况及师生交流情况的记录。
  (四)听课笔记的大小与页码
  1.大小情况
  表12
  从统计情况看,听课笔记小开本(32开本)的比大开本(16开本)的略多,但近年来新设计的听课笔记以大开本为多,小开本便于携带,大开本显得更大方、使用更方便,16开本较适合教师的课堂记录。
  2.版式
  听课笔记的排版方式以竖式为主,达到了64本。横式的只有1本,这种版式对于使用者显得更为方便。其中彩色封面设计的有18本,彩色本显得更为漂亮,这种听课笔记以学校编制的为多。
  3.内页页码
  表13
  其中最多页码达到170页,最少页码的只有30页。页码的多少还与开本情况有关,一般来说,小开本的页码较多,大开本的页码会少些。小开本会让教师写不了多少字就要翻页,页码过少会出现一个学年要用上好几本听课笔记的情况,页码过多会出现一年只能用上三分之一甚至更少,容易造成浪费。
  (五)导向性语言设计
  有25本听课笔记印有听课要求或评课标准,如听课要求、课堂教学评估标准(评价表)、评课原则、一堂好课的标准等;有2本听课笔记有使用说明;一些民办知名学校的听课笔记甚至将学校的办学理念和名人名言印上了,以激励教师的工作热情;约有一半的听课笔记没有任何导向性语言。
  三、听课笔记设计策略与建议
  编制听课笔记的目的是让广大教师在进行课堂教学研讨活动中及时、有侧重、方便地记载上课的各种信息,引导教师课后开展切实有效的互动式研究,促进教师教学行为的改变,推动校本教研的扎实开展,推进区域教学质量的提高。
  (一)规范各种信息称谓
  听课是教师借鉴学习的一个主要途径,听课记录是教师教学资源积累的重要内容,规范的听课信息记录能为教师日后的查询、联系和交流带来方便。课堂上有许多信息需要教师去记录,相关信息栏目要规范:各种称谓尽可能采用通俗易于理解的简明名称,各种称谓采用书面语为好;内页除注明“听课记录”外,用于记录各种信息的可分为两个横栏,分别记录上课的有关信息如学校、班级、学科、教师、课题、时间(含年月日第几节)等,前四项安排在一个横栏内(分成四个纵栏),后两栏安排在一个横栏内(分为两个纵栏);封面除注明“听课笔记”外,还要加上单位、姓名(使用者)、学科、时间(或学年)等信息,这样便于校际间开展教学研究交流,也便于学校教学管理工作的开展。
  (二)方便广大教师使用
  编制听课笔记的目的是方便教师的课堂记录,听课笔记的版式、栏目安排、内页数量、纸张质量等都要从美观、便捷、留有余地的角度来为教师提供方便。听课笔记采用横式排版能方便教师的课堂听课记录,便于将师生活动同步并列式记载,还可将评价与建议及时记下;听课笔记本后面要留有若干页,可用于黏贴或存放资料的空间,方便教师将与课堂教学内容相关的资料附上,以免散失;记载页加上暗线方便教师的课堂记录书写,利于课堂记录内容的整洁排布;在每课时课堂记录的页眉加上编号,便于教师对听课数量的统计;保证听课笔记的印刷质量,改变听课笔记尺寸较小、纸质较差的现状;一个课时设计为两页,且以翻开时呈左、右两页为佳,减少教师翻页的麻烦,方便记录和查看;听课笔记设计成16开本,页码控制在90~110页,能记载40~50节课,方便教师一个学年听课记录的使用。
  (三)优化记载栏目设计
  听课笔记能起到让听课者依据听课记录,通过回忆在头脑中再现教学主要环节和情境,记载栏目的设计显得尤为重要。除了上述各种信息两个记载横栏外,余下的听课记录页再分为两个横栏。第一横栏用作时刻、课堂教学活动和评价与建议的记载,这个横栏再分为三个纵栏:第一栏记载时刻,引导教师记载课堂中各个环节的时间分配情况,利于课后对各个环节的用时效率展开评价;第二栏记载课堂教学活动(主体),及时记载师生的各种活动、课堂上发生的各种事件,特别是学生的学习意愿、学习行为和参与课堂的情况;第三栏记载评价与建议,引导教师在听课的同时,及时记下自己的感受和意见,方便课后的进一步梳理和归纳,有助于教师养成听课后的进一步反思,达到提高教研效果的目的。
  在课堂教学活动横栏的下面,设计成一个横栏并分成两个纵栏:第一纵栏用于记载板书,板书记录能反映课任教师对学科知识产生、演变、形成结论的逻辑发展过程,重难点的处理方式以及知识间的内在联系状况,从中能引导教师深入思考怎样才能将编者的逻辑序列、教师的教学序列整合为学生可以接受的认知序列;第二纵栏用于布置学生座位表,座位表可以引导教师及时方便地记载学生参与课堂的频率与分布、师生互动的情况及合作学习状况。
  (四)引领教师教研路径
  编制主体在设计或编制听课笔记时会有自己的意图和设想,目的是引导教师将听课记录作为深入开展教学研究的一个重要载体,并以此在一定程度上成为改变教师教学行为的一种途径。只有改变以往大部分听课笔记只是记录工具的做法,在听课笔记中增加引领教师更新教研方式和教学方式的内容:听课笔记的使用说明、听课方法、评课方式、课堂教学评价量表、教师教学工作规范、激励性警句等资料,让以学定教、先学后教、以学生为中心等教学理念成为听课记录核心内涵。听课方法:将什么是听课、如何听课、听课的重点、听课前的准备、听课技巧、如何关注学生的学习活动、听课后如何研讨等列明让老师去学习借鉴。评课方式:什么是评课、评课目的、如何评课、评课内容的组织等便于教师在课后交流时有话可说。课堂教学评价量表:让教师从教学目标、教学程序、教学方法、情感态度、教学基本功、学生学习效果、教学特色等角度去定量思考课堂教学的成效。教师教学工作规范:将课前准备、课堂教学、作业批改、考核评价、教育科研及继续教育等要求列出,让教师在听课间隙进一步理解教学工作规范。激励性警句:将教育家的名言、教育法规中的要求、新课程理念等在听课笔记的页尾加以适度呈现,如果是学校设计的听课笔记还可将学校的发展目标、校训等放上,以激发做好教育教学工作的情感。听课笔记的使用说明:对一些教师可能不会使用的图表予以解释性说明,如对座位表记录学生发言的记号、师生交流的符号、课堂评价的符号等作出说明,以利于老师更好地使用听课笔记,最终达到改进教学行为、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
  总之,听课笔记的设计和使用涉及多方面的因素,它需要教学研究人员、广大一线教师和教育教学管理者的共同配合、不断改进和深入研究,才能使之成为教师积累教学经验、改进教学行为、推动教研走向纵深的工具和载体,成为提高教学质量的一个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
其他文献
语文课堂教学离不开教师的教学机智。唯有“教师教得活”,学生方能“学得乐、学有成”。以下笔者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一谈教师如何在课堂教学中引领学生与文本进行对话,进而以“活教”促“乐学”的一点想法。  一、激活情绪,情感对话  (一)理论依据  海德格尔主张:“我们对世界的知觉,首先是由情绪和情感揭开的,并不是靠概念,这种情绪和情感的存在方式,要先于一切主体和对象的区别。”情绪唤醒理论认为:唤醒的改
期刊
杭州市十三中学教育集团前身为创办于1969年的杭州市第十三中学,即杭州师范学院附属中学,系省一级重点中学,2004年4月成立为教育集团。集团下辖公办的杭州市十三中学、丰潭中学和嘉绿苑中学。下属三所学校的办学均有一定的独立性——有自己独立的校舍、独立配套的硬件设施及相对稳定的师资队伍。集团依靠“三个统一”:统一的文化引领,统一的孵化机制,统一的人财物管理,资源共享,统筹发展,获得了同行和社会的高度认
期刊
据《义务教育科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精神和要求,在分析和总结浙江教育出版社2001年版初中《科学》教材(以下简称“2001年版《科学》”)在10年实施过程中所遇到的问题和所取得的成效的基础上,充分考虑初中段学生认知特点,围绕提高每个学生的科学素养的课程总目标,浙江教育出版社对2001年版《科学》进行全面修订,出版了2012年版初中《科学》教材(以下简称“2012年版《科学》”)。笔者有幸参与
期刊
语文课堂中的生成性资源,是指在教学中通过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学生与文本对话等活动即时产生的资源,包括互动、对话中产生的问题、情境或行为等信息。有些教师为了体现新课标精神,刻意追求“生成性”的课堂教学,反而常常被课堂上一些错误信息资源和毫无意义的生成性问题分散精力,甚至为求“生成”而迷失了文本、迷失了教学目标。  一、乱花渐欲迷人眼——生成性资源开发与利用的误区  (一)脱离文本  当前的语文教学经
期刊
本着为学生美丽人生奠定基础的理念,校长提出“美丽大成,幸福成长”的办学思想。在全市初中科学学科探讨“以学定教”教学模式的大背景下,我校积极推行以“教学案”为载体的课堂教学实践研究。通过学情调查、小组合作、科学评价等构建“美丽课堂”,让教师教学有方,学生快乐成长,实现轻负高质,打造“美丽大成”。  《水的浮力》一课教学难度大,之前学生积累了有关浮力的前概念,但基础参差不齐,教师很难准确确定课堂教学目
期刊
一、引言  任何一个地区的教育改革和发展都不可能不受到社会文化的制约和影响,教育是一种文化活动,总是在一定的文化背景上或文化传统中进行,履行着保存、传承与剖新文化的使命。因此,研究教育必须探讨文化对教育的制约和影响作用,必须探讨文化传统怎样左右着教育思想。绍兴是越国的古城,卧薪尝胆的故事家喻户晓,奋发图强的精神根植人心。历史上,越王勾践为了洗雪耻辱,提出了“十年生聚、十年教训”的战略性口号,用现在
期刊
编 者 按  衢州新星初级中学是衢州市首批小班化教学试点学校,是浙江省“小班化教学研究联盟”衢州地区唯一的联盟成员单位。自2010年以来,衢州新星初级中学小班化教学的实践取得了不少成果:推行了符合小班化特色的教学常规管理举措,创新了多种课桌摆放的形式,构建了契合学校实际的小班化课堂教学模式,探索了多元的小班化课堂评价方式,等等。本期“前沿”,我们刊登的六篇文章,较为详细地反映了这些成果以及成果取得
期刊
“住校文化”是以教师(含管理团体)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以宿舍为主要活动空间、以课余活动为主要内容、以学校精神为特征的一种群体文化。积极健康的住校文化对中学生的成长和成才有着重要作用。  笔者从事住校生管理工作多年,在实践中不断摸索管理规律,积累管理经验,探求适合本校实际的“住校文化”的构建之路,形成了特色鲜明的“住校文化”体系。  一、管理网络明晰,管理文化虚功实做  (一)管理网络化,岗位职责
期刊
正如时代的需求并反过来推动时代的发展一样,学生的需求也反过来推动了学生的发展。为什么要使我们的课堂富有生命力呢?就是为了满足学生的需求,促进学生的发展。怎样才能使我们的课堂富有生命力呢?就是要充分发挥学生的能动性,挖掘学生的潜能。如何做到呢?我校从2010年起,逐渐开展了“小班化教学课堂”的探索与实践,大胆尝试从解放课桌做起,从而进一步释放课堂生命力,推动“以人为本”教学理念的落实。  释放课堂生
期刊
经过两年的教学实践,笔者发现在小班化课堂上,由于师生、生生之间的交流机会大大增加,每个学生的个性得到了很大程度的张扬。而课堂评价,不仅成为教学质量的反馈、教学调控的依据,而且充分发挥了其激励和导向功能,帮助学生建立了自信,激发了学生内在发展的动力,促进了每个学生的发展。同时,它也进一步提高了教师的课堂执教能力,尤其是锻炼了教师的教学机智,有效促进了教师的专业成长。  一、当前课堂评价的误区  (一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