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创新教学的永恒追求

来源 :语文教学与研究(综合天地)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unyanzi16816816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学生语文学习需要阅读感悟的创新,这是人所皆知的道理。但实际上包括自己在内的一些同仁是否能够理想地关注这一问题,窃以为不能为学生将来拥有终生幸福的精神生活打下坚实的知识能力基础,就算不上本真的阅读教学,也就不是理想的阅读创新。小学生学习语文的创新感悟,必须做到这样的几点。
   一、学生阅读的创新需阅读情境优化
   小学生阅读语文教材篇目内容,或者就是些比较有意义的感悟和创新感悟,需要我们为学生去设计优化的情境,这源自于李吉林情境语文教学所带来的思考。如果我们平时的课堂教学都去声嘶力竭的嚷嚷,总说让学生去有感情的朗读,但学生是永远也感情不起来的。而学生不可能去感情朗读,那学生的自主感悟甚至是创新感悟完全可以说是一句空话。所以每教一篇教材文本,笔者总设法利用一定的情境创设让学生去朗读,这情境既包括声像资料的配合,又包括笔者自身和学生的对读等,尤其还注意利用自己的体态语言给学生朗读中的赞赏、鼓励甚至就是些矫正。教学《军神》这篇课文,文中有关于军神不要用麻醉药的话语,说是军神为了未来能够有个非常清醒的大脑。笔者设计这样的情境:让学生看相关将军戎马一生的影视片段,然后启发学生思考:刘伯承今后为什么需要一个非常清醒的大脑呢?学生便比较快地补出这句话中的话,为了战斗需要一个清醒的大脑;为了战士的生命需要一个清醒的大脑;为了革命需要一个清醒的大脑。最后让学生带着坚强的决心读出自己的感受,达到创新阅读感悟的良好效果。
   二、学生阅读的创新需阅读时间充裕
   平时就是自身的教学课堂,总感到小学生的阅读时间不是十分充裕的。课堂教学中还是我们教师牵着学生的鼻子去阅读感悟的多,还是将文本去支离破碎地教师讲析学生被动接受感悟的多。古人云书读百遍其义自现,应当说是不无道理。课堂教学的改革,教学模式的改进,教学手段的更新,但我们总不能剥夺学生去充分阅读的权力。所以教学中变化形式的读,多时间广泛意义上的读,是笔者所追求的学生创新阅读的目标。在让学生朗读前,介绍相关文本内容的时代背景,让学生一开始就比较好地掌握朗读的情感基调,在让学生朗读时,可以配乐的就配之以与文本情感基调相匹配的曲调,让学生在完全可以荡起思维涟漪激发创造的情景状态中朗读。这个时候的朗读可以是指名读,可以是分角色朗读,更可以是齐读。譬如《庐山的云雾》是一篇写景的文章,这篇文章语言清新明快,表现了庐山奇特壮美,作者对大自然、对祖国河山的热爱之情都渗透在优美的文笔中。课文的句式优美,文字生动形象感人,是写景的力作。笔者在让学生去朗读时先是让学生去思考作者是怀着一颗怎样的心去把庐山云雾瞬息万变的气势表达出来的,然后让学生去试读,去交流读,学生在朗读当中可以相互进行评价。最后再指名读,在指名读时,笔者选择了旅游景点经常播放的曲子,学生则犹如置身庐山仙境的感觉,那爱美之心,热爱祖国大好河山之情油然而生。
   三、学生阅读的创新需阅读感悟自主
   小学语文教学语文的熏陶感染作用是必须予以重视的,教学内容的价值取向也是应当注意的,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更需要我们去认真把握好。这是新课程赋予我们的教学理念,也是小学生自主创新阅读感悟的必然选择。平时的语文教学我们让学生自主感悟了吗?应当说还没有完全,有的还是阅读和感悟的完全意义上的割裂,学生的阅读仅是为了学生能够掌握一定的阅读基本功,增加一定的语言积累罢了。实际上这是不利于学生潜能得以充分发挥的,学生的创新阅读其宗旨应当让学生通过读去自主感悟。因此,教学中始终坚持让学生去创新感悟则应当成为我们唯一的追求。如教学《青藏高原一株柳》,我以柳树的形为突破口,通过让学生去四读课文文字,达到让学生通过语言文字的阅读认识这一株柳,赞颂这一株柳,感动这一株柳,敬畏这一株柳的目的。进而实现学生的情感发展和升华。学生便从触摸到作者受震撼的心灵,进而去感悟青海高原一株柳的生命伟力。小学生此时此刻也无形中形成这样的感受:生活中多么需要青藏高原一株柳的精神,即以顽强毅力和韧劲与艰难环境作抗争。这自然是学生与文本语言对话,与文本中柳树对话,与文本作者对话的效果。为了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创新感悟,笔者还以“青藏高原一株柳”我想对你说,让学生写出自己的阅读感悟。
   陈娟,教师,现居江苏射阳。
其他文献
“老师:   我们想问一个问题:只用家庭去衡量一个人对吗?   是这样的,前天放学早,林越溪和金泓序去吃东西回家晚了,让母亲担心,是不对的。安老师知道后,分别批评了他们俩。但安老师当时却对金泓序这样说:他(林越溪)是单亲的孩子,尽量少来往。反正大致是这个意思。我不知道她为什么这么说。有这个必要去打击我们这一‘类’人吗?   我们相信你,这完全是私人的交流。我和小溪(林越溪)一样,也是单亲家庭的孩子
作为一名初中语文教师,在长期的语文教学工作中,感触最深的就是,对于成绩显著的学生给予关注,更要把精力放在学困生上。学困生是不可忽视的群体。笔者在教学工作中深有体会,抓住了学困生转化这一工作,是实现语文整体成效提升的重要前提,任何教学忽略了学困生群体,都不可能取得语文教学整体成功。学困生转化作为语文教学一项重要和必要的工作,应当摆上重要议事日程。广大教师要重视对学困生分析研究,有的放矢开展各项工作。
《项链》是法国短篇小说之王莫泊桑的代表作之一。巧借对比展开叙述,是本文一个非常显著的写作特点,充分体现了莫泊桑独特的现实主义小说艺术创作才能。现就此粗略分析如下。  一、通过对比,巧妙揭示作品主题  关于《项链》的主题,一直存在不同观点,有“虚荣说”,有“命运说”。但无论哪种说法,我们都不难发现,作者是巧借人物梦想与现实的冲突,来揭示作品主题,展现十九世纪后半期法国巴黎各个社会阶层的生活图景的。 
刘兰芝是《孔雀东南飞》中的女主人翁。刘兰芝与焦仲卿的爱情,千百年来,一直被人们当作典范加以传颂,但我们结合当时社会历史背景并仔细研读文本,从不同角度来看刘兰芝的情感生活,才发现一个生活中不一样的刘兰芝。刘兰芝与焦仲卿的爱情并不幸福,也不美满,而是充满痛苦、心酸与苦涩。其理由如下:  一、奴隶般的家庭劳动  少女时代的刘兰芝可以说是在幸福和快乐中度过的,她像一只美丽的金孔雀,聪颖而娴静。“十三能织素
文章是一个整体,脱离了整体,文章只能是词汇的堆砌。在语文阅读教学中,大多教师已经习惯了把文章肢解后让学生去理解,虽然这种教学方式也能让学生获得对文本的理解,但不够全面。新课标中一再强调阅读教学要注重引导学生“整体感知”,其目的就是要让学生在阅读中以整体的思想去看待文本。整体阅读所强调的就是要在阅读教学中引导学生整体把握,整体理解,把文章当作一个整体来看待,从而理清文章的内容关系,从宏观角度去领会文
同学们:课堂的主角是你们,我今天只是一个主持人,作为主持人,我宣布高一3班《杜甫:万方多难中成就的诗圣》读书汇报会现在开始。   根据标题关键词“万方多难”“成就”“诗圣”,我们已商定读完本文后汇报6个方面的内容:风雨飘摇的唐王朝、坎坷铸就不朽人生、沉郁顿挫终成诗史、人格魅力光照千古、生命姿态凄美史册、深情回眸再诵经典。   一、风雨飘摇的唐王朝   1、教师导语:你是史册里深藏的墨迹,带给炎黄子
读和写是语文教学的两翼,两者相互为用,相辅相成。因为写作是语文综合能力、多种素养的集中体现,从这个意义上讲,作文在语文教学中更有其突出的重要位置和作用。  然而,不管是上作文课还是向学生布置作文时,老师们常常为没有合适的作文素材而苦恼,“写什么”已成为教师指导作文时遇到的最伤脑筋的问题。“今天写什么”也同时困扰着我们的学生,是学生作文时遇到的第一只拦路虎,造成学生对作文产生畏惧心理。要解决学生写作
“《生死疲劳》打一个形象化的比喻,如果说我的作品都是高密东北乡版图上的建筑,那《生死疲劳》应该是标志性的建筑。”2006年3月15日,莫言做客新浪读书名人堂谈《生死疲劳》时如是说。作为“标志性建筑”,《生死疲劳》这部49万字的长篇小说,着重叙述了高密东北乡西门屯地主西门闹一家和长工蓝脸一家50年间所经历的悲欢离合的故事——从1950年到2000年年底,通过“驴折腾”、“牛犟劲”、“猪撒欢”、“狗精
《邹忌讽齐王纳谏》是古典散文中的名篇,着重写了邹忌以生活中的小事为喻,劝说齐王接纳民意,兴利除弊,利国图治的故事。全文仅三百多字,却取得了美不胜收的艺术效果。  一、虚实相生的构思美  全文前半部分是“虚处实写”,后半部分是“实处虚写”。文章前面部分作者非常高明,他把邹忌“窥镜”、比美和他从妻、妾、客献媚的包围圈中钻出来,以及以家事引出国事规劝齐王等虚构的细节提到文章的开头叙述,然后煞有介事地接上
课程标准要求写作“表达真情实感”、“感情真挚健康”,现实中学生作文却多有虚假,难觅真情,近几年来已成为作文的顽症。其固然有社会功利风气对学生认知的干扰,学生对写作目的的认识陷入了误区,更有课外阅读中存在的不足。本文试从阅读中语言积累方面谈谈如何获取真情实感。  《中国教育报》上钟能文老师的文章《语文学习应积累什么》提出了语文学习应该“积累情感”、“积累思想”、“积累习惯”。其中“积累习惯”深受触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