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现如今,新课程改革对各科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特别是随着素质教育的大力推进,高中英语作为培养学生语言应用能力、发展学生文化素养的重要途径,其教学理念、教学模式、教学手段及方法理应随着时代的发展而不断创新和优化。因此,传统教育理念下的教学方式和手段已远远不能满足当前新课改不断发展变化的需求。课堂是教师“传道、授业、解惑”的主阵地,是学生获得知识、发展智力、提升能力的最主要渠道,同时也是实现有效教学的主战场。在当前新课程改革如火如荼推进的形势下,如何适应课改要求,并在其指引下进行有效,甚至是高效的课堂教学,是广大英语教师当前亟待思考和解决的问题。基于这一点,笔者立足自身教学实践与经验,从课堂气氛的调节、分层教学的实施以及评价方法的活用三个层面着手,对高中英语课堂教学效果的优化路径作以简要分析,以供参考及借鉴。
关键词:高中英语;教学效果;气氛;分层;评价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20-52-252)
如今,即便广大一线教育工作者在科学教育理念的指引下,不断探寻并尝试着新的教学模式与方法,以促进课堂教学效果的优化和教学质量的提升,但却收效甚微,究其原因,主要在于部分教师对于新课程理念和有效教学的认知和理解还有待提升,尚未挣脱应试观念的束缚,这样一来课堂教学质量自然难以提升。因此,作为高中英语教师,我们一定要致力于优化课堂教学的效果,立足新课程理念,讲究教学的实效性,不断改革、积极创新,尽快开辟英语教学新渠道,使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获得最大限度的发展。
一、把握学生心理,调节课堂气氛
兴趣是从事创造性活动的重要动力,是学生取得良好学习效果的必要前提。考虑到高中阶段的学生思维活跃,具有较强的创造性,且更加倾向于在生动、自由、活泼的氛围中获取知识。因此,作为高中英语教师,我们应在对学生心理和性格特征加以准确把握的前提下,转变传统的教学理念与方式,立足激发学生兴趣这一基点,有效调节课堂气氛,使学生迅速进入学习状态,这是课堂教学效果得以优化的前提。
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是课堂教学顺利推进和高效开展的一大重要保证。只有教师平等、真诚地对待学生,才能构建良好的师生关系,有效地调节课堂气氛,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自觉投入到英语学习活动之中。具体而言,在进行正式的课堂授课之前,教师可以根据本单元话题,运用学生感兴趣的方式引入新课,比如播放歌曲、视频,讲故事、笑话等等,然后引导学生就其展开自由讨论。只有对学生的学习心理加以准确分析和把握,才能有效地调节课堂教学气氛,使学生自发地对新知产生强烈的学习兴趣,这将有助于优化课堂的教学效果。
二、注重分层教学,落实因材施教
新课程标准强调,教育教学必须要在面向全体学生的同时,注意分析和把握学生的个性差异。为了更好地迎合新课改的要求,同时也为了促进学生的整体性发展,教师在高中英语教学的过程中应当根据学生在智力水平和非智力因素方面所表现出的差异性,实施分层教学,这样可以真正落实因材施教,有助于调动各层次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自主性,并使全体学生的英语素养得到较大幅度的提升。
在英语教学的过程中,为了使全体学生都切身参与到英语学习中来,我摒弃了以往的“无差别”教育模式,在对学生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方面存在的差异性进行准确分析和把握后,将其分成了几个能力水平相近的小组。对于学习能力强的学生,我不为他们设置“上限”,在掌握基础知识的基础上,我为学生留有了充分的自主发展空间。对于学习能力一般的学生,我鼓励他们自主学习,合作解决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而对于后进生,我则对他们予以了充分的关心和关注,引导学生循序渐进地掌握基础知识、夯实基本技能,以使每一个学生都能在各自原有的基础上得到提升与发展。
三、活用评价方式,坚持四大原则
评价作为一种有效的课堂组织形式,具有激励、调控、导向等多重功能,应始终贯穿于课堂教学的全过程。因此,作为高中英语教师,我们应在做好英语教学工作的基础上,在坚持激励性、艺术性、发展性、灵活性四大基本原则的前提下活用评价方式,对学生的学习过程及成果进行多角度、多层面的评价,以便在最大限度上调动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情感,使学生获得充分的发展。
在传统的高中英语教学中,教师多以纸笔测验作为最主要的,甚至是唯一的评价方式,仅以分数作为衡量学生学习成果最主要的,甚至是唯一的标准,这便极大地阻碍了学生的自由发展,难以调动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更无从谈起英语教学有效性的提升。针对这一情况,教师应当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引下,在摒弃传统评价方式及标准的基础上,建立适应学生学习需求的,有助于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评价体系,力求达到评价标准多元、评价内容多元、评价角度多元、评价主体多元等等。只有活用评价方式,才能最大程度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促进学生的全面、和谐、可持续发展。
總而言之,要想从根本上优化高中英语课堂教学的质量和效果,教师就必须不断地提升自己,及时关注最新的教学理念,重新构建英语课堂结构,在紧跟时代脚步和教育教学改革进程的基础上,对多元化的教学方法和评价方式进行灵活选择并运用,以使英语课堂重焕生机,使学生在英语学习的过程中获得更加充分的发展。
参考文献
[1]余正强.新课程标准下高中英语有效教学策略研究[J].亚太教育,2016(02):179.
[2]郑国斌.高中英语课堂教学中教学有效性提高策略探析[J].英语广场,2016(01):155-156.
关键词:高中英语;教学效果;气氛;分层;评价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20-52-252)
如今,即便广大一线教育工作者在科学教育理念的指引下,不断探寻并尝试着新的教学模式与方法,以促进课堂教学效果的优化和教学质量的提升,但却收效甚微,究其原因,主要在于部分教师对于新课程理念和有效教学的认知和理解还有待提升,尚未挣脱应试观念的束缚,这样一来课堂教学质量自然难以提升。因此,作为高中英语教师,我们一定要致力于优化课堂教学的效果,立足新课程理念,讲究教学的实效性,不断改革、积极创新,尽快开辟英语教学新渠道,使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获得最大限度的发展。
一、把握学生心理,调节课堂气氛
兴趣是从事创造性活动的重要动力,是学生取得良好学习效果的必要前提。考虑到高中阶段的学生思维活跃,具有较强的创造性,且更加倾向于在生动、自由、活泼的氛围中获取知识。因此,作为高中英语教师,我们应在对学生心理和性格特征加以准确把握的前提下,转变传统的教学理念与方式,立足激发学生兴趣这一基点,有效调节课堂气氛,使学生迅速进入学习状态,这是课堂教学效果得以优化的前提。
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是课堂教学顺利推进和高效开展的一大重要保证。只有教师平等、真诚地对待学生,才能构建良好的师生关系,有效地调节课堂气氛,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自觉投入到英语学习活动之中。具体而言,在进行正式的课堂授课之前,教师可以根据本单元话题,运用学生感兴趣的方式引入新课,比如播放歌曲、视频,讲故事、笑话等等,然后引导学生就其展开自由讨论。只有对学生的学习心理加以准确分析和把握,才能有效地调节课堂教学气氛,使学生自发地对新知产生强烈的学习兴趣,这将有助于优化课堂的教学效果。
二、注重分层教学,落实因材施教
新课程标准强调,教育教学必须要在面向全体学生的同时,注意分析和把握学生的个性差异。为了更好地迎合新课改的要求,同时也为了促进学生的整体性发展,教师在高中英语教学的过程中应当根据学生在智力水平和非智力因素方面所表现出的差异性,实施分层教学,这样可以真正落实因材施教,有助于调动各层次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自主性,并使全体学生的英语素养得到较大幅度的提升。
在英语教学的过程中,为了使全体学生都切身参与到英语学习中来,我摒弃了以往的“无差别”教育模式,在对学生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方面存在的差异性进行准确分析和把握后,将其分成了几个能力水平相近的小组。对于学习能力强的学生,我不为他们设置“上限”,在掌握基础知识的基础上,我为学生留有了充分的自主发展空间。对于学习能力一般的学生,我鼓励他们自主学习,合作解决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而对于后进生,我则对他们予以了充分的关心和关注,引导学生循序渐进地掌握基础知识、夯实基本技能,以使每一个学生都能在各自原有的基础上得到提升与发展。
三、活用评价方式,坚持四大原则
评价作为一种有效的课堂组织形式,具有激励、调控、导向等多重功能,应始终贯穿于课堂教学的全过程。因此,作为高中英语教师,我们应在做好英语教学工作的基础上,在坚持激励性、艺术性、发展性、灵活性四大基本原则的前提下活用评价方式,对学生的学习过程及成果进行多角度、多层面的评价,以便在最大限度上调动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情感,使学生获得充分的发展。
在传统的高中英语教学中,教师多以纸笔测验作为最主要的,甚至是唯一的评价方式,仅以分数作为衡量学生学习成果最主要的,甚至是唯一的标准,这便极大地阻碍了学生的自由发展,难以调动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更无从谈起英语教学有效性的提升。针对这一情况,教师应当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引下,在摒弃传统评价方式及标准的基础上,建立适应学生学习需求的,有助于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评价体系,力求达到评价标准多元、评价内容多元、评价角度多元、评价主体多元等等。只有活用评价方式,才能最大程度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促进学生的全面、和谐、可持续发展。
總而言之,要想从根本上优化高中英语课堂教学的质量和效果,教师就必须不断地提升自己,及时关注最新的教学理念,重新构建英语课堂结构,在紧跟时代脚步和教育教学改革进程的基础上,对多元化的教学方法和评价方式进行灵活选择并运用,以使英语课堂重焕生机,使学生在英语学习的过程中获得更加充分的发展。
参考文献
[1]余正强.新课程标准下高中英语有效教学策略研究[J].亚太教育,2016(02):179.
[2]郑国斌.高中英语课堂教学中教学有效性提高策略探析[J].英语广场,2016(01):155-1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