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思想品德教材使用策略浅析

来源 :现代教育教学导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ingt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初中《思想品德》新教材使用已经四年了,新教材体现了改革、继承和创新,是一部好教材。新教材知识量和知识点的选择贴近学生实际,更具亲和力。有利于学生探究能力的培养,强调师生互动,突出师生的交流合作,注重隐性知识的传递,注重学生的真实体验,尊重教师对教材的主观能动性,有利于教师的发展。但在使用过程中,遇到了一些待于解决的新问题。
  1 新教材使用中遇到的问题有学生方面的,教师方面的,还有教育评价方面的
  1.1 学生方面的问题。许多学生已经习惯传统“填鸭式”灌输的教学方式,不能很快适应新教材无固定知识、内容相对少、互助活动多,提倡“小组互动合作”的新方式。课堂教学中经常会碰到这种情况:教师在课前花了大量时间备课、找资料、创设情境,到课堂上却由于学生知识面窄,生活阅历较浅配合不好,使一些设计好的活动无法顺利完成,从而影响了课堂的效益。义务教育学生参差不齐,新课标提倡教学方法的多样性,倡导多肯定、多赞扬学生,鼓励学生大胆质疑。课堂上就经常出现部分学生借小组互动交流学习之际提出一些需要解答的问题,有时甚至是无聊的问题,从而影响了教学进度和课堂效益,导致了这种课堂气氛活跃、轻松、愉快,知识掌握却不扎实的结果。新教材评价实行开卷考试,学生对之重视、感兴趣不够。
  1.2 教师方面的问题。新教材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对教师的素质来说是一种挑战。采用新教材后,由于培训学习不足,对新教材强调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不熟悉,有些教师感到力不从心,仍然采用传统的教学方法,教学中经常出现“穿新鞋,走老路”的状况,课堂实效性受影响。新教材课程空间自由度大,教学方法多种多样,教材中存有大量的跨学科、跨文化、超时代的素材,对教师自身的综合素质提出了较高的要求,教师需要加强学习,提高自身素质。但是繁重的教学任务压得教师难得有更多的时间去顾及这个问题,这也是个不争的事实。教师自身知识和水平方面的缺失影响到教学质量,这是思想品德教学师资中普遍存在的问题。由于教师自身综合素质的缺失,课堂教学中经常出现这样的缺憾:①“创设情境”时牵强附会趋于教条。为“创设情境”而创设情境,课堂呈现出教学流程化,流于形式,不切实际。②教师的主导作用被淡化,学生主体绝对化,“教师角色”变成漫无边际的收放无度。课堂上教师当讲不讲,却让学生进行所谓的“自主合作学习”,还美其名日“敢于放手”,由过去的“一切都管”变成现在的“一切不管”,教师的主导作用被淡化,渐渐迷失了方向,失去了自我。③多数合作讨论学习流于形式,主观随意性大。教师宣布开始就得开始,教师喊停即停止,而且过多、层次不分明,导致基础一般的学生逐渐丧失参与的热情,容易出现两极分化。
  1.3 评价方面的问题。新课程实施至今,评价已经滞后于新教材的进展。在对教学的实际评价中,仍然沿用传统的期中、期末统考的测评模式,试卷仍然过分重视测试内容的准确性,中考思品考试制度改革力度不大。我们发现很多课堂上爱讨论、爱发表意见的同学考试时未必得高分,这对他们来说是一种不小的打击,也违背了新的教学理念。
  2 解决新教材使用中遇到的问题,必须从学生教师和管理评价三个方面入手
  2.1 学生方面。①培养学生学习思品课的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上好新课程的又一关键。②帮助学生掌握学习方法。“授之于鱼,莫如授之于渔。”学生掌握了学习方法,就等于掌握了打开知识宝库的钥匙。每学期头一节课我都对学生进行学法指导。依据新课程的要求,指导学生课前如何预习,课堂上应如何听讲、思考,如何活动、讨论发表意见和回答老师的问题,课后如何做练习,如何复习、记忆等等。
  2.2 教师方面。①要树立新的教材观。教材只是一种载体,是教学的依据,不是法定的文本。教师要克服观念上的认识不足,思想上的畏难情绪,行动上的瞻前顾后,树立新的教材观,做到从“教教材”转向“用教材教”,防止“穿新鞋走老路”的现象发生。②要加强培训学习,提高自身综合素质。新课程知识容量多、空间自由度大,对教师的教学实施能力要求高。教师只有从繁重的教学任务中抽出时间来不断加强培训学习,钻研新教材,探究新教法,更新知识结构,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才能适应新课程的要求。③要精心设计教学活动,在备课上多下功夫。新课标下的思品教学,需要教师把大量的时间花费在备课上,充分拓展教材资源。新教材每节课必须抓住一个切入点,创设情境,体现探究性,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学中做,做中学。”新教材信息量大、贴近生活、图文并茂的特点为教师使用多媒体教学提供了广阔的空间。这些都要求教师要注重抓课前的教学设计,把大量的时间花费在备课上,而不仅是课堂的45分钟。④充分发挥信息技术在思品教学中的作用。在教育领域,以互联网和多媒体技术为核心的信息技术已成为教学和学习的重要工具;在知识经济时代,信息素养已成为科学素养的重要基础。这就要求我们广大政治教师必须掌握现代信息技术,并能为教学实际服务。在思品教学中应用信息技术,对学生可以达到创设氛围、激发兴趣、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导之以行的目的,可增强思品课堂教学的实效性。
其他文献
中华民族汉字的形体结构蕴含着极其丰富的民族智慧,体现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无限创造力。通过汉字的书写可以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激发他们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我们的教学应该与加强学生素质教育同步,怎样在语文教学中巧妙渗透书法教学呢?我谨就初中语文教学中书法艺术教学的作用及方法,谈谈自己的一些不成熟的看法。  1 《初中语文课程标准》对写字的要求  《初中语文课程标准》明确规定:“不写错别字,正确使用标点
期刊
现代戏剧大师曹禺的代表作《雷雨》以其激烈尖锐的矛盾冲突、精彩纷呈的戏剧语言和个性鲜明的人物形象享誉文坛。剧中人物之间错综复杂的关系和感情历来是读者感兴趣的话题,而主要人物周朴园和侍萍之间的复杂而微妙的情感关系更是众说纷纭。周朴园作为一个“人”对鲁侍萍到底有没有真感情呢?就这一问题,我在课堂教学中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他们根据自己的感悟热烈讨论,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我也受到了很多启发。  周朴园对鲁
期刊
以下内容,经验谈不上,只是将个人成长过程中的几点想法与做法与各位同仁交流一下,不到之处还望海涵。我从三个方面谈一下:  1 育人方式方面  我认为成功的育人方式是执教取胜的关键。  1.1 爱生如子。可能是个人性格原因,我喜欢跟孩子们一起,自然也就很爱我的学生了,我的爱同时也唤醒了学生对我的爱。因为有爱,所以才有信任。因为信任,他们开始跟我说他们的心里话,甚至他们认为最应保密的早恋问题,都会找我诉
期刊
语文课堂应坚持“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的现代教学理念。比较教学为学生展开个性化的阅读活动创造了有效的时空,引导学生从不同的层面、不同的角度理解文本。语文阅读教学素材大多是为培养学生人文精神而选入的作品,它们没有绝对的是非判断,只是提供一种价值取向或暗示一种人文培养目标。这需要语文老师创造性的解读文本,创造性地组织教学。“比较”教学能挖掘文本更多内涵,体现文本
期刊
汉字是表义文字,有独立的意义。依汉字的形引领学生意义识字能增强阅读的有效性。“象形、指事、会意、形声”形成了汉字的以形示意的突出特点。以形辩音,以形辩义,灵活识字解字有规律。  1 字族文,有新法  汉字中形声字是多数,字族归类,对音相近,形相似,义相连,在诗文中来识记,既形象又有趣。如教学“包字族”出示诗文:学生爱书包,战士爱枪炮,小儿最爱吹泡跑。食同饱,衣同袍,相亲相爱是同胞。柳抽芽,花含苞,
期刊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情境创设是提高课堂有效性的一个关键。一个好的情境设计,有利于学生走进文本,感悟文本,事半功倍。然而,事实并非如此,有些煞费苦心创设的情境,与学生实际不合,与文本内涵不符。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几种情形:  1 无效情境,本末倒置  语文课堂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常有些预料不到的情况发生,课堂教学的过程也是千变万化的,需要教师灵活地把持驾驭。但在实际教学中,有些教者根据教材内容,设计完
期刊
“对话”理念变革着传统的小学语文教学的课堂。对话意味着教师对学生学习过程中主体地位的重视,但是教育教学实践中有教师对此认识存在着一些偏差。如将“对话”仅仅看成是一种形式,忽视了对“对话”本质的思考,缺乏对学生思想情感的真正重视,缩小了“对话”构成者的范围,将对话仅仅理解为“师生”之间的互动,忽视了“生生对话”、“人机对话”、“生文对话”等其他的对话因素。将对话理解为外在的“对答”,而不考虑学生内在
期刊
1 教材分析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是鄂教版教材第七册第5单元中的第一篇阅读课文。本单元围绕“读书故事”这个话题安排课文,让学生思考自己读书的目的,检讨自己读书的态度和同学交流自己读书的方法与读书的乐趣。这篇课文是一篇人物传记,记叙了少年时代的周恩来立志为中华崛起而读书的故事。课文共9个自然段,可按时间为线索将课文分为3部分。1~7自然段是第1部分,写周恩来在沈阳读小学时就立志为中华崛起而读书。
期刊
小学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但是近些年来的一些公开课,课堂上虽也是书声朗朗,气氛热烈,孩子们的情感也很投入。可一节课终了,细细品味,却不知学生到底收获了什么语文知识。这样的课堂突出了语文教学的人文性,却让工具性倍受冷落。崔峦曾说过:“语文学习应该是掌握交际工具和吸收民族文化同步进行的过程。”而我们教学生的载体是一篇篇的课文,因此,就应该先让学生浸润于语文所描绘的
期刊
许多学者认为,“学习效果基本取决于学生对教学活动的态度。积极的情感是人的一切活动,无论是体力活动还是脑力活动,积极的情感都是强有力的发动者和鼓舞者”,学习动机是精神的动机,而这首先得是学习兴趣。因此,在教学中必须注重课堂活力的激发,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小学生具有好奇,好胜的特点,求知欲特别强,新异的刺激能引起他们的探索心理,如果教学方法不断变更,就可以有效的激发他们去探索,如果总是采用一成不变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