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通过改变传统课堂教学模式,营造民主、宽松、平等对话的课堂氛围,明确教师角色地位,适时肯定学生的自主学习,开展多种形式的开放性阅读,组织小组阅读等6个方面,对初一学生自主探究阅读能力的培养进行探讨。
关键词 阅读;教学;自主探究;学生;教师
新课程标准指出:“我们的教学改革旨在建立和形成充分调动、发挥学生主体性的、多样化的学习方式,促进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从而实现以学科为中心到以人的发展为本的教育理念的转变。”自主探究阅读是一种新型的学习方式,它改变了传统的“填鸭式”的教学形式,使学生从一问一答的教学桎梏中解放出来,从被动学习转变为主动学习。这就要求语文教师给学生创设自主阅读的机会,教与学生自主探究阅读的方法,放手让学生自主探究知识,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主动地发展,从而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针对初一学生的个性特点及阅读层面,如何在阅读教学中有效地培养他们的自主探究阅读能力呢?笔者结合教学实践谈几点体会。
1 改变传统课堂教学模式,激发学生自主探究阅读的兴趣
兴趣是主动学习的开端,能使学生智能潜力得到充分发挥,能从灌输知识转变为引导学生思考。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可见,兴趣是学习的先决条件。因此,要培养学生自主探究阅读的能力,首先应当从激发兴趣入手。有了兴趣,学生就会兴致勃勃地投入阅读,主动去感悟,去探究。可是,传统课堂上这种“传授—接受”的教学模式,限制了学生的思维,剥夺了学生自主学习的权利,重复单调地使用这种模式,久而久之,非但不能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恐怕连原有的兴趣都会渐趋淡薄,自主探究阅读能力的培养更是无从谈起。
初一年级这个年龄段的学生好奇心强,想象力丰富,思维活跃,教师应该好好利用这一特点,充分发挥他们的优势,创设形象生动的课堂情景,运用艺术化的课堂语言,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手段,点燃学生思维的火花。同时,教师还要给予学生一定的自主学习的时间,让学生享受自主学习的权利。“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这样,学生的阅读兴趣会因此而激发,阅读质量也会相应提高。
例如讲授《皇帝的新装》一文时,笔者利用初一学生好表现和好胜心这2个特点,放手让学生根据课文内容分角色自编自演。结果,表演者和观众都全身心投入到课文内容的理解中,并能准确把握住文中人物性格,这一课的学习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所以,改变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将会使学生的阅读兴趣渐趋浓厚,并使这种兴趣延伸至课外,从而极大地提高学生自主探究阅读的积极性。
2 营造民主、宽松、平等对话的课堂氛围,鼓励学生自主探究阅读
心理学研究表明:人在心情舒畅的状态下学习工作,思路会开阔,思维会活跃;而在情绪低落时,思路就会变得狭窄,思维就会显得迟钝。同样,学生也只有在宽松、和谐、自主的环境中学习,才能敢想、敢说、敢做、敢怀疑、敢标新立异。罗杰斯说过:“有利于创造活动的一般条件是心理的安全和心理的自由。”要消除学生在学习中、课堂上的紧张感、压抑感和焦虑感,使学生积极主动地探求知识,无拘无束地展开讨论,必须建立平等和谐、民主友好的师生关系,为学生营造一个宽松愉快的学习环境,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披露灵性,展现个性。
初一学生,他们刚接触初中生活,对环境是陌生的,有一种胆怯心理;不了解初中的语文课堂阅读,他们怀着好奇心;但是,他们毕竟还是儿童,又有着一股初生牛犊不怕虎的勇气。然而这种勇气一旦受挫,要想恢复也是相当困难。所以,此时营造一种心理安全的教学氛围,消除他们的胆怯心理,保护他们的那份好奇心,肯定他们的勇气是相当重要的。只有这样,才能使他们感到自己在人格上是独立的、思想上是自由的,意识到自己有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权利,他们才会放心地去解读文本,大胆地提出自己发现的问题。正如英国教育家洛克所说的那样:“你不能在一个战栗的心理上面写上平正的文字,正如你不能在一张震动的纸上写上平正的文字一样。”
在教学《百草园》一文时,笔者放手让学生去阅读课文第二段,让他们自己去寻找美点,然后说说他们的见解。因为有着相同的儿童心理,他们在阅读时不仅表现出相当大的热情,而且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谈出各自的见解,课堂气氛相当活跃。所以,宽松、民主的课堂氛围,和谐温馨的师生关系,能有效地鼓励学生进行自主探究阅读。
3 适时地肯定学生的自主学习成果,树立他们自主探究阅读的信心
对于初一学生来说,他们好表现自己,往往一发现问题就急于发表意见,同时又盼望得到老师的表扬。但是由于他们的知识层面比较狭窄,知识积累不多,生活体验不深,因而他们自主探究的结果可能比较幼稚、肤浅,甚至是错误的。在这种情况下,教师应该尊重他们的劳动,呵护他们的积极性,满足他们的欲望,及时采纳并给予适当的肯定。苏霍姆林斯基说:“没有欢欣鼓舞的心情,学习就会成为学生沉重的负担。”适时地给学生一个满意的微笑,一个轻轻的抚摸,一个赞美的眼神,一句鼓励的话语,能使学生激发热情、振奋精神,树立自主阅读的信心,教师何乐而不为呢?
教学《丑小鸭》一文时,笔者让一学生介绍一下安徒生,没想到他不仅详细介绍了安徒生的生平,还滔滔不绝地说起他所读过的安徒生的文章。笔者在班内大大地表扬了他。此时,笔者发现其他学生都向他投以羡慕的目光,而这位受表扬的学生在这整堂课上思维一直很活跃。是啊,每个人都需要成功,更何况是求知的孩子。还有什么比强烈的成就感更能树立学生探究阅读的信心呢?
4 明确教师角色地位,教会学生自主探究阅读的方法
初一学生的自主探究阅读,尤其需要教师“导”,教师是初一学生学会自主探究阅读的领路人。而质疑是进行自主探究阅读必经之路,思维总是从发现问题开始,以解决问题告终的。在科学文化日益发展的当今时代,中小学教育要培养创造型人才,就必须高度重视培养学生的独立质疑能力。但初一学生初次进行自主探究阅读时可能很不习惯,也摸不着方向,不知道从哪一角度提问题,也提不出有价值的问题。因此,在阅读的起始阶段,教师要引导学生选择好恰当的阅读角度,指导阅读方法,进行有疑而问的训练,培养学生于无疑处生疑。一般第一步可以让学生借助课文注释、课后思考题、工具书进行阅读,自问哪些地方有疑问,有什么疑问;第二步,指导学生深入到篇章中,从整体上把握文章的思路和作者的思想感情,了解文章写什么,为什么而写,怎么写;第三步,根据文体特点,从词语的运用、句子的含义、段落的安排、中心的表达、表现手法的运用等方面进行质疑。在具体一节课的阅读指导中,教师可以以一篇文章或文中的一个语段为例,设计几个思考题,教会学生如何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然后引导学生模仿此法举一反三,去学习类似的文章。如阅读《春》一文时,以描写春花一段为例,指导学生从赏析语言入手,探究本段所运用的表现方法,感受作者的思想感情。然后让学生模仿此法,去自主阅读其他语段。
此外,教师还可以依据学生学习语文的规律,在语文教学的各环节创造质疑问难的机会,指点发问的途径,教给学生发问的方法。如课前,引导学生看到课题时质疑;课中,引导学生在重难点处质疑;课后,引导学生对整节课的内容质疑。当学生掌握了自主阅读的方法后,教师可以选择课内外的一些文章,适度地放手让学生进行自主阅读。笔者认为,这种循序渐进的指导方法对于培养自主探究阅读能力是大有好处的。
5 组织小组阅读,在合作互补中引导学生深入自主探究
合作学习是提高学生自主探究阅读能力的一种有效方法。学期初,笔者就根据学生的知识层次和阅读能力,将全班分成若干学习小组,要求学生在自主感知质疑的基础上,共同探究解决问题。比如文言文的阅读教学,笔者就利用学生手中不同版本的参考资料,让他们结合提示、练习、注释,展开小组讨论。不同的解释,激励学生探究的兴趣。在激烈的争论中,丰富学生的知识,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加强学生的合作意识。对于现代文,笔者就指导各小组成员从品味课文的写作方法、语言文字、思想情感、谋篇布局等方面去自主探究。然后在自主学习的基础上,让学生在小组内相互交流自己的观点,其他学生听后可以修改自己的观点或反驳对方的观点,然后每小组推荐一名学生在全班发言,阐述自己或本小组对课文探究的结果。对学生的发言,正确的就及时给与表扬和鼓励。如果学生的观点是明显错误的,那么就在保护其自尊心的前提下予以纠正;对于一些表面的、肤浅的、幼稚的观点,就适时进行点拨,诱导学生的思维向纵深处发展。如果学生探究的问题没有触及课文的重难点,就得引导他们深入探讨。这种自主、合作互补的形式,不仅使学生加深了对文章的理解,而且激发了他们自主阅读的热情。
6 开展课内外相结合的阅读形式,给学生自主探究阅读的时间和空间
要培养学生自主探究阅读的能力,还得给学生一定的时间和空间。笔者采用课内自由阅读和课外拓宽阅读2种形式。
课内自由阅读,即把课堂还给学生,不拿事先设计的问题牵制学生,也不将自己的体验强加于学生,而是放手让学生自主探究阅读。让学生在没有束缚的情况下整体感知课文,大胆质疑,谈谈自己最强烈的感受是什么,有什么不明白或需要解决的问题。这样,学生就有了自由感知的权利。
语文与生活同在,把学生关在教室里,局限在课本中,必然知识贫乏,认识肤浅。因此除了课内引导学生自由阅读,自主表达外,还应该给予一定的空间,指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每学期笔者都向学生推荐一些名著、高质量的报刊或一些语文学习的网站;要求学生做读书笔记,及时摘录一些语文知识,写阅读心得;每周抽出一节语文课,进行阅读交流,在交流中实现资源共享,拓宽知识面,加深对文章的理解。笔者认为,加强课外自主探究阅读指导,注意体现课内外阅读的联系,用课外阅读来拓宽课堂教学的内容,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与体验,对培养初一学生的自主探究阅读能力有很大的帮助。
总之,语文教学不仅仅是让学生掌握知识,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具备一种语文学习的能力。相信随着学生自主阅读能力的养成,随着自主探究经验的不断积累,他们的阅读理解能力会不断得到提高,他们的阅读也会逐渐走向深刻和成熟。这正是语文教学追求的最高境界。
(作者单位:浙江省温岭市第三中学)
关键词 阅读;教学;自主探究;学生;教师
新课程标准指出:“我们的教学改革旨在建立和形成充分调动、发挥学生主体性的、多样化的学习方式,促进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从而实现以学科为中心到以人的发展为本的教育理念的转变。”自主探究阅读是一种新型的学习方式,它改变了传统的“填鸭式”的教学形式,使学生从一问一答的教学桎梏中解放出来,从被动学习转变为主动学习。这就要求语文教师给学生创设自主阅读的机会,教与学生自主探究阅读的方法,放手让学生自主探究知识,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主动地发展,从而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针对初一学生的个性特点及阅读层面,如何在阅读教学中有效地培养他们的自主探究阅读能力呢?笔者结合教学实践谈几点体会。
1 改变传统课堂教学模式,激发学生自主探究阅读的兴趣
兴趣是主动学习的开端,能使学生智能潜力得到充分发挥,能从灌输知识转变为引导学生思考。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可见,兴趣是学习的先决条件。因此,要培养学生自主探究阅读的能力,首先应当从激发兴趣入手。有了兴趣,学生就会兴致勃勃地投入阅读,主动去感悟,去探究。可是,传统课堂上这种“传授—接受”的教学模式,限制了学生的思维,剥夺了学生自主学习的权利,重复单调地使用这种模式,久而久之,非但不能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恐怕连原有的兴趣都会渐趋淡薄,自主探究阅读能力的培养更是无从谈起。
初一年级这个年龄段的学生好奇心强,想象力丰富,思维活跃,教师应该好好利用这一特点,充分发挥他们的优势,创设形象生动的课堂情景,运用艺术化的课堂语言,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手段,点燃学生思维的火花。同时,教师还要给予学生一定的自主学习的时间,让学生享受自主学习的权利。“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这样,学生的阅读兴趣会因此而激发,阅读质量也会相应提高。
例如讲授《皇帝的新装》一文时,笔者利用初一学生好表现和好胜心这2个特点,放手让学生根据课文内容分角色自编自演。结果,表演者和观众都全身心投入到课文内容的理解中,并能准确把握住文中人物性格,这一课的学习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所以,改变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将会使学生的阅读兴趣渐趋浓厚,并使这种兴趣延伸至课外,从而极大地提高学生自主探究阅读的积极性。
2 营造民主、宽松、平等对话的课堂氛围,鼓励学生自主探究阅读
心理学研究表明:人在心情舒畅的状态下学习工作,思路会开阔,思维会活跃;而在情绪低落时,思路就会变得狭窄,思维就会显得迟钝。同样,学生也只有在宽松、和谐、自主的环境中学习,才能敢想、敢说、敢做、敢怀疑、敢标新立异。罗杰斯说过:“有利于创造活动的一般条件是心理的安全和心理的自由。”要消除学生在学习中、课堂上的紧张感、压抑感和焦虑感,使学生积极主动地探求知识,无拘无束地展开讨论,必须建立平等和谐、民主友好的师生关系,为学生营造一个宽松愉快的学习环境,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披露灵性,展现个性。
初一学生,他们刚接触初中生活,对环境是陌生的,有一种胆怯心理;不了解初中的语文课堂阅读,他们怀着好奇心;但是,他们毕竟还是儿童,又有着一股初生牛犊不怕虎的勇气。然而这种勇气一旦受挫,要想恢复也是相当困难。所以,此时营造一种心理安全的教学氛围,消除他们的胆怯心理,保护他们的那份好奇心,肯定他们的勇气是相当重要的。只有这样,才能使他们感到自己在人格上是独立的、思想上是自由的,意识到自己有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权利,他们才会放心地去解读文本,大胆地提出自己发现的问题。正如英国教育家洛克所说的那样:“你不能在一个战栗的心理上面写上平正的文字,正如你不能在一张震动的纸上写上平正的文字一样。”
在教学《百草园》一文时,笔者放手让学生去阅读课文第二段,让他们自己去寻找美点,然后说说他们的见解。因为有着相同的儿童心理,他们在阅读时不仅表现出相当大的热情,而且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谈出各自的见解,课堂气氛相当活跃。所以,宽松、民主的课堂氛围,和谐温馨的师生关系,能有效地鼓励学生进行自主探究阅读。
3 适时地肯定学生的自主学习成果,树立他们自主探究阅读的信心
对于初一学生来说,他们好表现自己,往往一发现问题就急于发表意见,同时又盼望得到老师的表扬。但是由于他们的知识层面比较狭窄,知识积累不多,生活体验不深,因而他们自主探究的结果可能比较幼稚、肤浅,甚至是错误的。在这种情况下,教师应该尊重他们的劳动,呵护他们的积极性,满足他们的欲望,及时采纳并给予适当的肯定。苏霍姆林斯基说:“没有欢欣鼓舞的心情,学习就会成为学生沉重的负担。”适时地给学生一个满意的微笑,一个轻轻的抚摸,一个赞美的眼神,一句鼓励的话语,能使学生激发热情、振奋精神,树立自主阅读的信心,教师何乐而不为呢?
教学《丑小鸭》一文时,笔者让一学生介绍一下安徒生,没想到他不仅详细介绍了安徒生的生平,还滔滔不绝地说起他所读过的安徒生的文章。笔者在班内大大地表扬了他。此时,笔者发现其他学生都向他投以羡慕的目光,而这位受表扬的学生在这整堂课上思维一直很活跃。是啊,每个人都需要成功,更何况是求知的孩子。还有什么比强烈的成就感更能树立学生探究阅读的信心呢?
4 明确教师角色地位,教会学生自主探究阅读的方法
初一学生的自主探究阅读,尤其需要教师“导”,教师是初一学生学会自主探究阅读的领路人。而质疑是进行自主探究阅读必经之路,思维总是从发现问题开始,以解决问题告终的。在科学文化日益发展的当今时代,中小学教育要培养创造型人才,就必须高度重视培养学生的独立质疑能力。但初一学生初次进行自主探究阅读时可能很不习惯,也摸不着方向,不知道从哪一角度提问题,也提不出有价值的问题。因此,在阅读的起始阶段,教师要引导学生选择好恰当的阅读角度,指导阅读方法,进行有疑而问的训练,培养学生于无疑处生疑。一般第一步可以让学生借助课文注释、课后思考题、工具书进行阅读,自问哪些地方有疑问,有什么疑问;第二步,指导学生深入到篇章中,从整体上把握文章的思路和作者的思想感情,了解文章写什么,为什么而写,怎么写;第三步,根据文体特点,从词语的运用、句子的含义、段落的安排、中心的表达、表现手法的运用等方面进行质疑。在具体一节课的阅读指导中,教师可以以一篇文章或文中的一个语段为例,设计几个思考题,教会学生如何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然后引导学生模仿此法举一反三,去学习类似的文章。如阅读《春》一文时,以描写春花一段为例,指导学生从赏析语言入手,探究本段所运用的表现方法,感受作者的思想感情。然后让学生模仿此法,去自主阅读其他语段。
此外,教师还可以依据学生学习语文的规律,在语文教学的各环节创造质疑问难的机会,指点发问的途径,教给学生发问的方法。如课前,引导学生看到课题时质疑;课中,引导学生在重难点处质疑;课后,引导学生对整节课的内容质疑。当学生掌握了自主阅读的方法后,教师可以选择课内外的一些文章,适度地放手让学生进行自主阅读。笔者认为,这种循序渐进的指导方法对于培养自主探究阅读能力是大有好处的。
5 组织小组阅读,在合作互补中引导学生深入自主探究
合作学习是提高学生自主探究阅读能力的一种有效方法。学期初,笔者就根据学生的知识层次和阅读能力,将全班分成若干学习小组,要求学生在自主感知质疑的基础上,共同探究解决问题。比如文言文的阅读教学,笔者就利用学生手中不同版本的参考资料,让他们结合提示、练习、注释,展开小组讨论。不同的解释,激励学生探究的兴趣。在激烈的争论中,丰富学生的知识,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加强学生的合作意识。对于现代文,笔者就指导各小组成员从品味课文的写作方法、语言文字、思想情感、谋篇布局等方面去自主探究。然后在自主学习的基础上,让学生在小组内相互交流自己的观点,其他学生听后可以修改自己的观点或反驳对方的观点,然后每小组推荐一名学生在全班发言,阐述自己或本小组对课文探究的结果。对学生的发言,正确的就及时给与表扬和鼓励。如果学生的观点是明显错误的,那么就在保护其自尊心的前提下予以纠正;对于一些表面的、肤浅的、幼稚的观点,就适时进行点拨,诱导学生的思维向纵深处发展。如果学生探究的问题没有触及课文的重难点,就得引导他们深入探讨。这种自主、合作互补的形式,不仅使学生加深了对文章的理解,而且激发了他们自主阅读的热情。
6 开展课内外相结合的阅读形式,给学生自主探究阅读的时间和空间
要培养学生自主探究阅读的能力,还得给学生一定的时间和空间。笔者采用课内自由阅读和课外拓宽阅读2种形式。
课内自由阅读,即把课堂还给学生,不拿事先设计的问题牵制学生,也不将自己的体验强加于学生,而是放手让学生自主探究阅读。让学生在没有束缚的情况下整体感知课文,大胆质疑,谈谈自己最强烈的感受是什么,有什么不明白或需要解决的问题。这样,学生就有了自由感知的权利。
语文与生活同在,把学生关在教室里,局限在课本中,必然知识贫乏,认识肤浅。因此除了课内引导学生自由阅读,自主表达外,还应该给予一定的空间,指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每学期笔者都向学生推荐一些名著、高质量的报刊或一些语文学习的网站;要求学生做读书笔记,及时摘录一些语文知识,写阅读心得;每周抽出一节语文课,进行阅读交流,在交流中实现资源共享,拓宽知识面,加深对文章的理解。笔者认为,加强课外自主探究阅读指导,注意体现课内外阅读的联系,用课外阅读来拓宽课堂教学的内容,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与体验,对培养初一学生的自主探究阅读能力有很大的帮助。
总之,语文教学不仅仅是让学生掌握知识,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具备一种语文学习的能力。相信随着学生自主阅读能力的养成,随着自主探究经验的不断积累,他们的阅读理解能力会不断得到提高,他们的阅读也会逐渐走向深刻和成熟。这正是语文教学追求的最高境界。
(作者单位:浙江省温岭市第三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