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最近,美国承诺要帮助“反华急先锋”澳大利亚发展核潜艇,澳总理莫里森喜出望外。親美心切的他忙不迭撕毁了和法国早在5年前就签订的核潜艇建造协议。
这无异于在法国背后狠狠捅了一刀。莫里森很清楚“背信弃义”会惹怒法国总统马克龙,遂第一时间专门致电,尝试向马克龙做进一步解释,电话竟然没能打通。
此时的法国驻美大使菲利普·艾蒂安本来正在驻美大使馆安排晚宴,准备庆祝切萨皮克湾海战240周年活动,没想到马克龙直接下令,要求立刻召回法国驻美和驻澳大使。
“召回大使”这一举动象征着外交关系受损,法美、法澳外交危机一触即发。
被三国背后“捅刀”,马克龙怒了
早在2016年,法国和澳大利亚之间就达成价值约660亿美元的协议,由法国造船商“海军集团”为澳大利亚制造12艘新型潜艇,于2030到2050年陆续交付,逐渐取代柯林斯潜艇。为促成这笔大单,马克龙曾亲自游说澳方。
而近期,美国、英国和澳大利亚在印度-太平洋地区共建名为“奥库斯”的新三边安全伙伴关系,并在此框架下花900亿美元帮澳大利亚打造核动力潜艇舰队。这意味着之前和法国的潜艇合同告吹。
超级大订单就这么突然被抢了。而且,美英澳的新计划完全没与马克龙进行事前沟通。对于核动力潜艇之事,美国和澳大利亚媒体将消息公开之前,他竟一无所知,如今自然盛怒不己。
于是,马克龙一边通过法国外长勒德里昂对美国进行口头讨伐,“这种简单、粗暴、不可预测的单方面决定,是背后捅刀子”,一边通过实际行动表达愤怒和抗议并使用了盟国间极不寻常的抗议方式:撤回大使。他要求法国驻美国、驻澳大利亚大使立即返回巴黎(这还是史上首次),并就澳大利亚单方面撕毁与法国签订的潜艇建造协议予以磋商。
此外,法国国防部长帕利还称,不排除法国可能因澳大利亚单方面撕毁合同而要求澳大利亚赔偿的可能。毕竟,法国此前在关于建设澳大利亚潜艇这个项目上已经做了大量的前期准备。
难以信任的“带头大哥”
美国不顾盟友感受,直接伤害到法国对外军事合作与国防产业的利益,甚至从中“揩油”,难怪马克龙反应空前激烈。
美国国务卿布林肯不断向马克龙低姿态示好,希望稳住双方关系。“我们非常重视美法之间的伙伴关系。法国是我们在印度和太平洋地区关键的伙伴,华盛顿将会一直和法国合作,美方不会放弃一切机会强化这种关系。”
既没有提到补偿措施,也没有评论抢订单这件事,只一直承诺“友好关系”的空头支票,布林肯的表态显然是诚意不足,马克龙自然也未能平息愤怒。
“带头大哥”越来越显露出自私、狭隘、短视的一面,不仅没给出什么真金白银,还反过来“挖墙角”,难免令美国盟友感到失望,原本就立志要做“戴高乐第二”、重振法国雄风的马克龙,更要为自己的国家规划一下未来。
事实上,马克龙早就已经在配合美国印太战略及保持外交一致性等方面有所保留。“如果想要让国家在世界上走得长远,就必须要挺直腰板,并非是依靠他国存活,特别是不能轻信美国。”
为了对亚太地区的国家进行所谓的威慑行动,美国曾提出在南沙等周边海域进行所谓的“自由航行”计划。马克龙并不想蹚这趟浑水,多次推诿、消极配合,甚至临时宣布取消航行计划,毕竟搞好经济、提高国家的收入才是法国政府当前的重中之重。
他也没有追随美国退出伊核协议,而是无视美国加码制裁的无理要求,主张到期终结对伊朗的军火禁运等制裁。作为首个致电伊朗新任总统莱西的西方领导人,马克龙希望伊朗参与维也纳会谈。还称法伊两国需要重新审视并发展、深化双边关系。伊美关系向来不好,马克龙却突然跟伊朗“牵手”,这不是明摆着不和美国唱一个调调吗?
主张欧洲战略自主
法国在美国的盟友体系中,并非无足轻重,至少作为联合国五常之一,法国在安理会的一票否决权就弥足珍贵。美国如果要想介入欧洲事务,绝大多数时候都绕不开法国。反之,美国如果失去法国这一重要盟友的支持,以后要在欧洲搞事情势必遭遇掣肘。即便在北约集团之中,法国也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
或许正因有如此底气,法国堪称“最叛逆”的国家,当美方宣布要进入法国驻守时,法国从民众到高层都极为反对,扬言要将美方赶出去。直到今天,法国国土上也没有美国的军事基地。
这样一个国家的元首自然也是“硬核”的。早在2019年,马克龙就在采访中直言:“美国正在背弃我们”、北约正经历“脑死亡”。他说,欧洲必须要从战略上把自己视为地缘政治大国,打造属于自己的自主性,就像美国打造属于美国的自主、中国打造属于中国的自主一样,否则将“不再掌握自己的命运”。“不依附他国,是在当代国际关系当中发挥影响力的条件。”
在马克龙看来,法国在文化、地缘战略等方面与美国有很大不同。因此,“说法国的国际政策是依赖美国,或者是由美国牵着往前走,这种说法是站不住脚的”。“只有在欧盟对自身严肃以待,并打造基于主权的国防战略时,美国才会把我们当做盟友尊重。”
既是现实中的盟友,又不愿沦为亦步亦趋的跟班。说到底,马克龙还是被美国的傲慢和霸道所激怒。
此外值得关注的是,美英澳的新军事伙伴关系,不仅仅损害了法国的商业利益,还使得国际社会上核不扩散的努力遭到破坏。毕竟,核潜艇技术高度敏感,核出口很容易成为地缘政治博弈的工具,加剧军备竞赛,破坏地区和平稳定。
这无异于在法国背后狠狠捅了一刀。莫里森很清楚“背信弃义”会惹怒法国总统马克龙,遂第一时间专门致电,尝试向马克龙做进一步解释,电话竟然没能打通。
此时的法国驻美大使菲利普·艾蒂安本来正在驻美大使馆安排晚宴,准备庆祝切萨皮克湾海战240周年活动,没想到马克龙直接下令,要求立刻召回法国驻美和驻澳大使。
“召回大使”这一举动象征着外交关系受损,法美、法澳外交危机一触即发。
被三国背后“捅刀”,马克龙怒了
早在2016年,法国和澳大利亚之间就达成价值约660亿美元的协议,由法国造船商“海军集团”为澳大利亚制造12艘新型潜艇,于2030到2050年陆续交付,逐渐取代柯林斯潜艇。为促成这笔大单,马克龙曾亲自游说澳方。
而近期,美国、英国和澳大利亚在印度-太平洋地区共建名为“奥库斯”的新三边安全伙伴关系,并在此框架下花900亿美元帮澳大利亚打造核动力潜艇舰队。这意味着之前和法国的潜艇合同告吹。
超级大订单就这么突然被抢了。而且,美英澳的新计划完全没与马克龙进行事前沟通。对于核动力潜艇之事,美国和澳大利亚媒体将消息公开之前,他竟一无所知,如今自然盛怒不己。
于是,马克龙一边通过法国外长勒德里昂对美国进行口头讨伐,“这种简单、粗暴、不可预测的单方面决定,是背后捅刀子”,一边通过实际行动表达愤怒和抗议并使用了盟国间极不寻常的抗议方式:撤回大使。他要求法国驻美国、驻澳大利亚大使立即返回巴黎(这还是史上首次),并就澳大利亚单方面撕毁与法国签订的潜艇建造协议予以磋商。
此外,法国国防部长帕利还称,不排除法国可能因澳大利亚单方面撕毁合同而要求澳大利亚赔偿的可能。毕竟,法国此前在关于建设澳大利亚潜艇这个项目上已经做了大量的前期准备。
难以信任的“带头大哥”
美国不顾盟友感受,直接伤害到法国对外军事合作与国防产业的利益,甚至从中“揩油”,难怪马克龙反应空前激烈。
美国国务卿布林肯不断向马克龙低姿态示好,希望稳住双方关系。“我们非常重视美法之间的伙伴关系。法国是我们在印度和太平洋地区关键的伙伴,华盛顿将会一直和法国合作,美方不会放弃一切机会强化这种关系。”
既没有提到补偿措施,也没有评论抢订单这件事,只一直承诺“友好关系”的空头支票,布林肯的表态显然是诚意不足,马克龙自然也未能平息愤怒。
“带头大哥”越来越显露出自私、狭隘、短视的一面,不仅没给出什么真金白银,还反过来“挖墙角”,难免令美国盟友感到失望,原本就立志要做“戴高乐第二”、重振法国雄风的马克龙,更要为自己的国家规划一下未来。
事实上,马克龙早就已经在配合美国印太战略及保持外交一致性等方面有所保留。“如果想要让国家在世界上走得长远,就必须要挺直腰板,并非是依靠他国存活,特别是不能轻信美国。”
为了对亚太地区的国家进行所谓的威慑行动,美国曾提出在南沙等周边海域进行所谓的“自由航行”计划。马克龙并不想蹚这趟浑水,多次推诿、消极配合,甚至临时宣布取消航行计划,毕竟搞好经济、提高国家的收入才是法国政府当前的重中之重。
他也没有追随美国退出伊核协议,而是无视美国加码制裁的无理要求,主张到期终结对伊朗的军火禁运等制裁。作为首个致电伊朗新任总统莱西的西方领导人,马克龙希望伊朗参与维也纳会谈。还称法伊两国需要重新审视并发展、深化双边关系。伊美关系向来不好,马克龙却突然跟伊朗“牵手”,这不是明摆着不和美国唱一个调调吗?
主张欧洲战略自主
法国在美国的盟友体系中,并非无足轻重,至少作为联合国五常之一,法国在安理会的一票否决权就弥足珍贵。美国如果要想介入欧洲事务,绝大多数时候都绕不开法国。反之,美国如果失去法国这一重要盟友的支持,以后要在欧洲搞事情势必遭遇掣肘。即便在北约集团之中,法国也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
或许正因有如此底气,法国堪称“最叛逆”的国家,当美方宣布要进入法国驻守时,法国从民众到高层都极为反对,扬言要将美方赶出去。直到今天,法国国土上也没有美国的军事基地。
这样一个国家的元首自然也是“硬核”的。早在2019年,马克龙就在采访中直言:“美国正在背弃我们”、北约正经历“脑死亡”。他说,欧洲必须要从战略上把自己视为地缘政治大国,打造属于自己的自主性,就像美国打造属于美国的自主、中国打造属于中国的自主一样,否则将“不再掌握自己的命运”。“不依附他国,是在当代国际关系当中发挥影响力的条件。”
在马克龙看来,法国在文化、地缘战略等方面与美国有很大不同。因此,“说法国的国际政策是依赖美国,或者是由美国牵着往前走,这种说法是站不住脚的”。“只有在欧盟对自身严肃以待,并打造基于主权的国防战略时,美国才会把我们当做盟友尊重。”
既是现实中的盟友,又不愿沦为亦步亦趋的跟班。说到底,马克龙还是被美国的傲慢和霸道所激怒。
此外值得关注的是,美英澳的新军事伙伴关系,不仅仅损害了法国的商业利益,还使得国际社会上核不扩散的努力遭到破坏。毕竟,核潜艇技术高度敏感,核出口很容易成为地缘政治博弈的工具,加剧军备竞赛,破坏地区和平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