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内容摘要:随着新课改的逐步推进,学生的多元化发展备受关注,其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
也得以凸显。传统的大班化教学已无法满足学生学习的需求,为使学生能得到长远的发展,在小学英语教学中渗透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遵循因性施教的教学原则显得尤为重要。通过小班化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等学习方式的转变,逐步实现自主发展、共同进步的教学目标。
关键詞:小学英语 小班化 学习方式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指出:要改变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使获得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过程同时成为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要改变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小班化教学以促进学生素质提高与全面发展为目的,在减少班级学生人数的基础上,通过对教育的时空、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技术、教学策略、教学模式以及教学评估等环节的改革拉近师生间的距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扩大学生参与课堂的受益面,使因材施教真正落到实处。
一、开展“小班化”课堂教学改革活动的必要性
雷纳德·S·凯恩的一项研究表明,规模庞大的班级,座位拥挤,人数众多,客观的环境会阻碍学生参与课堂发言与讨论。在传统的大班化教学中,教师在短暂的四十分钟内,既要完成预期的教学任务,又要关注学生的反馈情况,师生的接触面有限。性格内向的学生参与课堂、表现自我的机会较少,分层教学难以落到实处,能力较弱的学生容易产生挫败感,久而久之,便失去了学习英语的信心及兴趣。
根据教育专家、心理学家的研究,教师的视野覆盖有效关注面在18~28人之间。因此,在小班化的教学中,教师有更充沛的精力和时间顾及每一个孩子的学习需求及学习能力,从学生的实际生活出发,设计教学活动。学生可以有更多自主思考、合作探究、提问疑惑的时间,提升自我的学习能力。教学活动不再是以教为主学为辅的模式,而是教学双向交流,双管互通,师生间进行交流的频率增加,关系更为亲密,教师能将因材施教的理念更好地落到实处,帮助学生学会用英语自然地与他人交流,解决问题。在轻松愉悦的环境中,依托师生间亲密融洽的关系,打造多彩活泼的英语课堂,使英语真正成为人文性与工具性相统一的语言学科。
二、“小班化”理念下的学习方式的转变策略
小班教学最重要的是背后支撑的理念及内涵,这种理念、内涵决定了教学的态度,又让我们选择了小班这种形式,态度与形式相结合,便衍生出一系列新鲜的教学方法。
(1)开展小班化自主学习,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自主学习是相对“被动学习”、“机械学习”及“他主学习”而言的一种更高层次、具有独立性和创造性的学习形式。自主学习是打造高效课堂的着力点,教师必须转变教学观念,敢于放手让学生自主探究,寻找自己的薄弱点,有针对性地培养学习技巧及能力。
在小班化自主学习中,每一位学生都有展示自我的时间与机会,内向或能力暂弱的学生不再是听众和观众,温馨活跃的课堂氛围给予他们更多的信心,传递更多的关爱。教学目标由知识技能传授转为综合素质培养,教学结构由师讲生听、师问生答变为自主学习、多向交流。教师由原来的传道、授业、解惑之人转变为导思、导学、导练的引领者。课堂教学不再是教师指向学生,学生也可以指向教师,师生交流的形式变得更多样化,师生关系也更为和谐。
(2)组织小班化合作学习,营造活泼的语言氛围。英语教学中的小组合作学习是把学生分为若干个小组,再将教学内容落实到小组中去完成,并检测其学习的效果。勒温的“群体动力理论”指出:在一个合作的小组中,群体的目标、规范、凝聚力不仅能影响群体成员的个性发展,而且会影响群体发展的水平与群体绩效。为了更好地发挥和提升合作学习的效能,在小班化教学中,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性格特点及学习能力的差异安排“同组异质”的合作学习。教师从班级中选出几名英语成绩好、组织能力强、备受信赖的学生担任组长,编号为1。每组分配五名组员,其中1、3、5为学优生,2、4、6为中等或学困生,综合学生的性格、性别、能力、智力等因素,小组成员间进行平衡微调,确保各组间的总体实力水平相当,为小组间的有效合作学习、竞争打下良好的铺垫。
每个学生的认知水平不同,因而其“最近发展区”也各不相同。为了能使学优生“吃得饱”,学困生“吃得好”,在课堂的巩固环节需要进行“同组同质”合作学习。即让每组的4、6号学生分别调坐在一起,组成学困生小组,由教师进行针对性的辅导,1、2、3、5号学生组成中优生小组,继续小组合作,深入学习。
在合作学习中,孩子们学会了尊重个体差异,在良好的英语合作学习氛围中,孩子们学习英语的积极性进一步被激发,每一个学生都能在小组中发挥自己的作用,从而达到有效参与的目的。结合小组一学期的总体表现,学生互相考评,选出优秀小队,在异质合作中发展能力,在同质学习中共同成长。
(3)落实小班化探究学习,践行丰富的创新理念。陶行知先生曾说过:“在儿童教育中要做到‘五大解放’,解放儿童的双手、嘴、头脑、时间、空间。让学生用自己的头脑思考问题,用自己的嘴巴说出他们想要说的东西,而不要禁锢他们的思想。采用小班化探究学习法,每位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学习能力、思维、性格差异,开展针对性学习,使潜能得到最大化地开发。
美国心理学家阿瑞提认为,与集体活动相补充的“单独性”,与紧张学习工作状态相对比的“闲散状态”,与理性思维相反的“幻想”,以及摆脱禁锢的“自由思维”,是培养创造力的重要条件。通过创设宽松、和谐的小班化学习环境,活跃学生的思维,鼓励学生自主学习,努力探索、创新,保持对英语学习的浓厚兴趣。小班化英语教学是当前教学改革的大势所趋,积极探索小班化教育背景下的学习方式的转变是我们每一个教育者应当深思的问题。
【参考文献】
[1]刘道义,龚亚夫. 中国学校外语教育的发展[J]. 中小学外语教学,2001(1)
[2]张雪珍. 小学小班化教育教学指南[J].上海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1999(5)
[3]李丽桦. 美国大力推动小班化教育改革[J]. 外国中小学教育,2000(2)
[4]周晓竹.尊重差异 发展个性[J].吉林教育,2009(14)
也得以凸显。传统的大班化教学已无法满足学生学习的需求,为使学生能得到长远的发展,在小学英语教学中渗透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遵循因性施教的教学原则显得尤为重要。通过小班化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等学习方式的转变,逐步实现自主发展、共同进步的教学目标。
关键詞:小学英语 小班化 学习方式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指出:要改变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使获得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过程同时成为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要改变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小班化教学以促进学生素质提高与全面发展为目的,在减少班级学生人数的基础上,通过对教育的时空、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技术、教学策略、教学模式以及教学评估等环节的改革拉近师生间的距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扩大学生参与课堂的受益面,使因材施教真正落到实处。
一、开展“小班化”课堂教学改革活动的必要性
雷纳德·S·凯恩的一项研究表明,规模庞大的班级,座位拥挤,人数众多,客观的环境会阻碍学生参与课堂发言与讨论。在传统的大班化教学中,教师在短暂的四十分钟内,既要完成预期的教学任务,又要关注学生的反馈情况,师生的接触面有限。性格内向的学生参与课堂、表现自我的机会较少,分层教学难以落到实处,能力较弱的学生容易产生挫败感,久而久之,便失去了学习英语的信心及兴趣。
根据教育专家、心理学家的研究,教师的视野覆盖有效关注面在18~28人之间。因此,在小班化的教学中,教师有更充沛的精力和时间顾及每一个孩子的学习需求及学习能力,从学生的实际生活出发,设计教学活动。学生可以有更多自主思考、合作探究、提问疑惑的时间,提升自我的学习能力。教学活动不再是以教为主学为辅的模式,而是教学双向交流,双管互通,师生间进行交流的频率增加,关系更为亲密,教师能将因材施教的理念更好地落到实处,帮助学生学会用英语自然地与他人交流,解决问题。在轻松愉悦的环境中,依托师生间亲密融洽的关系,打造多彩活泼的英语课堂,使英语真正成为人文性与工具性相统一的语言学科。
二、“小班化”理念下的学习方式的转变策略
小班教学最重要的是背后支撑的理念及内涵,这种理念、内涵决定了教学的态度,又让我们选择了小班这种形式,态度与形式相结合,便衍生出一系列新鲜的教学方法。
(1)开展小班化自主学习,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自主学习是相对“被动学习”、“机械学习”及“他主学习”而言的一种更高层次、具有独立性和创造性的学习形式。自主学习是打造高效课堂的着力点,教师必须转变教学观念,敢于放手让学生自主探究,寻找自己的薄弱点,有针对性地培养学习技巧及能力。
在小班化自主学习中,每一位学生都有展示自我的时间与机会,内向或能力暂弱的学生不再是听众和观众,温馨活跃的课堂氛围给予他们更多的信心,传递更多的关爱。教学目标由知识技能传授转为综合素质培养,教学结构由师讲生听、师问生答变为自主学习、多向交流。教师由原来的传道、授业、解惑之人转变为导思、导学、导练的引领者。课堂教学不再是教师指向学生,学生也可以指向教师,师生交流的形式变得更多样化,师生关系也更为和谐。
(2)组织小班化合作学习,营造活泼的语言氛围。英语教学中的小组合作学习是把学生分为若干个小组,再将教学内容落实到小组中去完成,并检测其学习的效果。勒温的“群体动力理论”指出:在一个合作的小组中,群体的目标、规范、凝聚力不仅能影响群体成员的个性发展,而且会影响群体发展的水平与群体绩效。为了更好地发挥和提升合作学习的效能,在小班化教学中,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性格特点及学习能力的差异安排“同组异质”的合作学习。教师从班级中选出几名英语成绩好、组织能力强、备受信赖的学生担任组长,编号为1。每组分配五名组员,其中1、3、5为学优生,2、4、6为中等或学困生,综合学生的性格、性别、能力、智力等因素,小组成员间进行平衡微调,确保各组间的总体实力水平相当,为小组间的有效合作学习、竞争打下良好的铺垫。
每个学生的认知水平不同,因而其“最近发展区”也各不相同。为了能使学优生“吃得饱”,学困生“吃得好”,在课堂的巩固环节需要进行“同组同质”合作学习。即让每组的4、6号学生分别调坐在一起,组成学困生小组,由教师进行针对性的辅导,1、2、3、5号学生组成中优生小组,继续小组合作,深入学习。
在合作学习中,孩子们学会了尊重个体差异,在良好的英语合作学习氛围中,孩子们学习英语的积极性进一步被激发,每一个学生都能在小组中发挥自己的作用,从而达到有效参与的目的。结合小组一学期的总体表现,学生互相考评,选出优秀小队,在异质合作中发展能力,在同质学习中共同成长。
(3)落实小班化探究学习,践行丰富的创新理念。陶行知先生曾说过:“在儿童教育中要做到‘五大解放’,解放儿童的双手、嘴、头脑、时间、空间。让学生用自己的头脑思考问题,用自己的嘴巴说出他们想要说的东西,而不要禁锢他们的思想。采用小班化探究学习法,每位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学习能力、思维、性格差异,开展针对性学习,使潜能得到最大化地开发。
美国心理学家阿瑞提认为,与集体活动相补充的“单独性”,与紧张学习工作状态相对比的“闲散状态”,与理性思维相反的“幻想”,以及摆脱禁锢的“自由思维”,是培养创造力的重要条件。通过创设宽松、和谐的小班化学习环境,活跃学生的思维,鼓励学生自主学习,努力探索、创新,保持对英语学习的浓厚兴趣。小班化英语教学是当前教学改革的大势所趋,积极探索小班化教育背景下的学习方式的转变是我们每一个教育者应当深思的问题。
【参考文献】
[1]刘道义,龚亚夫. 中国学校外语教育的发展[J]. 中小学外语教学,2001(1)
[2]张雪珍. 小学小班化教育教学指南[J].上海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1999(5)
[3]李丽桦. 美国大力推动小班化教育改革[J]. 外国中小学教育,2000(2)
[4]周晓竹.尊重差异 发展个性[J].吉林教育,2009(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