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家庭教育之思辨

来源 :作家·下半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uowand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美籍华人蔡美儿的《虎妈战歌》于2011年初出版后,出人意料地迅速在美国乃至西方与中国引起广泛的关注,而与之相关的争辩还在继续。本文试从中美家庭教育的差异入手,挖掘出《虎妈战歌》备受热议的原因,进而提出中国家庭教育应走的未来之路。
  关键词:《虎妈战歌》;家庭教育;理念
  中图分类号:G04 文献标识码:A
  引言
  美籍华人蔡美儿(Amy Chua),于2011年初出版的新书Battle Hymn of the Tiger Mother(中文译作《虎妈战歌》),首先在美国引起轰动,接着在中国引起热议。在这本书中,蔡美儿介绍了她对女儿的十项要求以及许多看似苛刻的教育方式,其尖刻的言辞马上引发了美国教育界关于中美教育方式的激烈讨论。2011年1月18日,美国《华尔街日报》发表了该书的摘要,同时刊发了一篇名为《为何中国母亲更胜一筹?》的书评,更将讨论激烈化。不仅如此,蔡美儿还登上了《时代》周刊的封面,成为美国媒体和公众关注的焦点。
  教育是立国之本,每个国家和民族对于教育的重视程度不言而喻。而父母作为子女最早的启蒙老师,对子女的成长教育有着非常深远的影响,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家庭教育的质量决定子女人生的成功与否。长期以来,许多教育家学者都致力于中美家庭教育的比较研究(如:黄河清,2003;张国骥,2005;李子银,2007)。而当今世界经济和政治格局的变化,使中国面对前所未有的机遇和压力,我们需要拥有新的话语权,但更应客观理性地评价现在的中国家庭教育。
  一 中美家庭教育的差异
  家庭教育是整个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的基础,对塑造孩子的价值观、世界观起着关键作用,因此世界各地的家长越来越重视家庭教育,各种育儿经书籍也是广大父母的必备手册。由于历史文化社会背景的不同,中美两国在家庭教育的各个方面都存在着较大的差异:
  1 家庭教育目的方面的差异
  把子女培养成具有适应各种环境和独立生存能力的社会人,是美国家庭教育的目标。在这一目标指引下,美国父母显得较为宽容,生活中也是尽可能多地挖掘子女个性中积极的成分,鼓励他们通过自己的努力实现自我价值,充分尊重子女的个性发展自由和喜好。而中国家庭教育的目的是把子女培养成“才”,所谓“望子成龙”和“望女成凤”,希望子女将来有出息,能够出人头地,能有个好职业。为此,中国父母特别关心子女的学业成绩,而较少考虑孩子的性格、社会适应能力等问题。
  2 中美家庭教育内容存在的差异
  在不同教育目标的指引下,中美家庭教育的内容也存在较大差异。美国家庭教育内容丰富,注意孩子的全面发展,全力让孩子在体力、认知、语言、社会性、情感上获得和谐发展。而中国的家庭教育内容则比较单一,过多地关注孩子的智育,适当地关注德育,而对于体美方面的教育则涉猎不多,即使是在经济高速发展和全球化的今天,这种情况依然没有改善。而美国在社会性的培养上特别重视技能训练,因为它是一个人立足社会的基本。
  3 教育方式上的差异
  对于大多数美国家庭来说,父母主要以民主平等的方式教育子女,尊重子女的人格和人权,把子女视为一个独立平等的家庭成员相待,与子女建立民主平等的关系。基于这种关系,子女在家里有发言权和选择权,从小就学会自己做主,父母的职责是作为子女的指引者和支持者,给予子女信心。此外,最令中国孩子羡慕的莫过于美国父母对子女个人隐私的充分尊重。中国家庭的教育方式表现为,父母处于一个非常强势的位置,而子女在家庭生活中较少有发言权,他们对于父母言听计从,甚至许多事情都由父母包办,这种带有较强专制性质的教育方式压抑了孩子个性和创造性的发展。虽然随着时代的进步,现在的中国家庭教育有所改观,但父母对于子女生活的各个方面的干涉力度依然较大,还远远没有达到民主开放的地步。
  二 《虎妈战歌》热议的背后
  事实上,读完《虎妈战歌》的人会发现,这部小说的故事内容很简单,基本讲述了作者、一位母亲如何培养自己两个女儿成长的心理历程。国内外类似的育儿经也不少,为什么唯独这本书能够在世界范围内引起如此巨大的争议呢?本文认为,我们不应该被表面现象所迷惑,应该冷静思考,发掘其“火热”背后的因素:
  1 作者的身份不凡
  大家在热议《虎妈战歌》的同时,往往忽视了它的作者身份的特殊性。蔡美儿是耶鲁大学法学院的女教授,可以说是第二代美国移民中的杰出者。从小接受中国式家庭教育的她,深知中国式教育的优势,自视她的个人成功与所接受的中式家教有密切联系。所以,在她对自己的两个女儿进行家庭教育时,选择了中式的较专制封闭的教育。事实证明,这种方式效果不错,她18岁的大女儿索菲亚同时接到了哈佛大学和耶鲁大学的录取通知。倘若蔡美儿就是一名普通的美国人,而非华裔美国人,那么这本书可能也吸引不了那么多的眼球,顶多被看做是家庭教育中的一个个案。然而,该书作者的身份决定了读者(尤其是美国读者)不可能把它当作简单的育儿书籍加以对待。从某种意义上说,蔡美儿是中西文化结合的产物,她在接受中式家庭教育的同时,又在接受美国的学校教育;她深受中国文化的影响,却又时刻与美国价值观打交道。有些华裔美国父母在教育子女上都采取中庸之道,那就是中西合璧;但更多地则是被美国价值观同化,采用的是纯一色的美式教育。与他们不同,蔡美儿深信中国式教育比美国的“开放散漫”式教育要好,因此,她在教育两个女儿时,处处以成功为导向,输入更多的危机感、家族声誉和面子等理念。蔡美儿个人身份的特殊性,决定了她的书能最直接地触动美国人的神经,使他们对美式教育产生怀疑。
  2 媒体的炒作
  随着《虎妈战歌》在市场上的火爆,美国一些主流媒体在对小说畅销的原因加以分析的同时,也将中美教育的比较推到一个敏感的范围,如《华尔街日报》在小说发行前刊发了内容节选,并标题为《为何中国母亲更胜一筹?》;而《金融时报》则将小说中关于教育的话题上升到国家间竞争力的高度,并暗示了这样的信息:孩子决定着国家的未来,而中国孩子由于“虎妈”的教导可能会在未来国家竞争中成为赢家。“我们(美国)的下一代难道真要失败吗”;美国绝不能容忍,要坚决拒绝和反对这种“专横跋扈”的教育方式和制度(王 生,2011)。其实,只要冷静分析下,就不难发现美国媒体为何会对一本家庭教育类的小说表现出如此大的关注。2008年金融危机席卷全球,在其他国家都受危机所累的情况下,中国却异军突起,在遭受了雪灾、地震之后依然确保经济的平稳增长,这不能引起向来都满怀优越感的美国人的妒忌和担忧。作为全世界最发达的国家,美国不仅在经济、军事等方面具有明显的优势,而且在教育方面也有不少独到之处,特别是在鼓励独立思考和培养创新人才方面,尤其值得我国借鉴。此外,美国有着令其他国家都羡慕的世界顶级名校,每年都吸引着来自世界各地的优秀者。可以说,在高校教育这一领域,美国人有着非常强的信心,自认没有其他国家可以与之抗衡。但是,《虎妈战歌》的出现及成功,却让美国读者对他们引以为傲的“自由宽松”的教育产生了怀疑。而作者蔡美儿的特殊身份——既是华裔又是美国人,又很容易使人将她的教育方式与中国式教育等同起来;而她在小说中描述的大女儿的成功事迹在美国读者看来,似乎也有宣扬中国式教育要优于美国式教育的倾向。这难免会对一向充满自信和优越感的美国读者产生触动,因此,“虎妈式”教育被无限夸张、放大,并遭到一些媒体和读者的误解和质疑也就不难理解了。   事实上,蔡美儿教育的成功并不能替代中国母亲的教育模式,随着中国与西方文化的不断接触,尤其是外国价值观和教育理念的输入,中国的家庭教育正在逐渐变得开明、民主,有的更是倾向于西式教育,充分尊重子女的自由选择,给予子女较大的商量空间。“虎妈式”教育之所以在国内引起较大的关注,也从一个侧面说明了简单粗暴的家庭教育模式在中国也已开始变得异类。
  3 媒体的断章取义,以偏概全
  许多读过《虎妈战歌》的人都会发现,书中的主要内容与《华尔街日报》的书摘有很大出入,后者似乎有断章取义之嫌,一开始就将虎妈的“十不准”原则展示给读者,牢牢地抓住读者的第一印象。此外,书评的名字《为何中国母亲更胜一筹?》也并非出自作者之手,媒体下足了功夫,也收到了成效,使美国读者一看就大吃一惊,先入为主。可惜,书评对于作品的后半部中虎妈的突然醒悟、转而尊重孩子的选择这一美式做法却只字未提。由此我们发现,美国媒体对于《虎妈战歌》的报道比较片面,以偏概全。总的来说,这本书只不过是一位母亲的心路历程,并不能算一本成功的育儿经。
  再者,蔡美儿书中所谓的“中国”和“东方”,与今天我们生活其中的中国并无直接关系。从虎妈的经历可以看出,这位亚裔美国妈妈,她自己经历过的严厉的中国式教育,以及通过极度严苛的管理使孩子上进、出色乃至成功的方式,对于今天的中国母亲已经非常陌生。而蔡美儿对成功的理解除了学习成绩之外,还要在钢琴、游泳等其它才艺方面也要达到较高的水平,这又与今天不少中国妈妈“英雄所见略同”。所以,不管是中式教育还是美式教育,各有各的利弊,虎妈也只是个例。《虎妈战歌》实际上是一个在美国的边缘族群如何实现个人价值,中国人在美国如何实现美国梦的故事。媒体和读者都应客观面对《虎妈战歌》所传达的故事和信息,而不应断章取义,极力地把部分章节打上“中国式”烙印,传播中国文化的可怕性和“中式教育”的厉害性,到头来发现一切不过是虚惊一场,得不偿失。
  三 中国家庭教育该何去何从
  《虎妈战歌》牵动了美国人的心,也让中国读者无法平静。中国读者的态度主要分为两种:1、欢喜派。美国主要媒体对于《虎妈战歌》的积极评价和中国母亲优于美国母亲的断言确实让不少中国人感到自豪和欢喜,因为这是少有的美国学者高调为中式教育叫好,加之美国总统奥巴马对于中国教育大加赞美,并强调美国要学习中国的尊师重教;而中国读者又或多或少能在书中找到类似中国妈妈的做法,所以很容易产生错觉,即中国式教育胜过美国式教育。其实,如上文所述,“虎妈式”教育不是国内教育的普遍现象,中国的80后90后教育方式和理念已经有所改观,如尊重孩子的自由选择,愿意聆听子女的心声。蔡美儿个人所感觉的“成功”教育只是个案,并不能代表中国妈妈现在的教育方式;2、反对派。虎妈的教育方式如果真的是所有中国母亲的做法,那么《虎妈战歌》就是中国教育的哀歌,因为虎妈的教育之道在很多方面颠覆了教育学的基本价值、基本原理。诚然,种种严厉高压手段对于提升孩子的学习成绩卓有成效,但对于培养孩子的学习兴趣、开发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都是不利的。从教育的长远发展,甚至国家的长远发展角度看,中美教育相互补充、相互学习,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才是最有发展前景的。
  结语
  《虎妈战歌》的一炮走红不是偶然的,而是有着多方面的原因。我们不能盲目乐观,以为中式教育要优于美式教育,也不能全盘否认传统中式教育中较积极的部分,如鼓励子女勤奋努力、学而且思和尊师重教等等。时代在变,父母对子女的期望却一直不变,新一代的中国父母应该充分发扬传统家教理念中的合理因素,同时学习借鉴其他国家的成功经验,合理调试为我所用,将“成人”而非“成才”作为家庭教育的主要目的,全方位地培养孩子的自主意识和独立生存能力。这才是我们真正需要做的,这才是真正的成功的中国式教育。
  参考文献:
  [1] 蔡美儿:《我在美国做妈妈》,中信出版社,2011年版。
  [2] 黄河清:《中美家庭教育的跨文化比较》,《外国中小学教育》,2003年第11期。
  [3] 李子银:《中美家庭教育比较分析及对策研究》,《当代教育论坛》,2007年第6期。
  [4] 王 生:《拿“虎妈”说事为哪般?》,《解放日报》,2011年4月18日。
  [5] 张国骥:《美国教育的精神》,《书屋》,2005年第5期。
  作者简介:张文星,男,1983—,江西高安人,硕士,讲师,研究方向:跨文化交际、语用学,工作单位:景德镇陶瓷学院人文社科学院。
其他文献
摘要:比兴手法是中国古代诗歌主要的抒情手段,曹植诗歌也大量使用了这一手法,但曹植对比兴手法的使用,却在继承前代的基础上有自己的创新,具体表现在:他的诗歌中比兴物象的选择目的性更强,寄寓的情感更丰富细腻;比兴物象更具日常化,贴切巧妙;对比兴物象的刻画更鲜明;比兴和其他艺术手法结合使用,收到更加形象生动的效果。  关键词:比兴;曹植;诗歌;《诗经》  中图分类号:I206.2 文献标识码:A  比兴
期刊
摘要:感伤诗词在中国文学史上占有重要的一席,它是时代和社会的产物,无不体现作者强烈的主观意识和丰富情感,是作家对人生的体验和主观感情的宣泄,它反映现实,体现了作家强烈的自我生命意识,与佛道意趣有着密切的联系,能给人以深层的认识价值和多重的审美感受。  关键词:感伤诗词;情感宣泄;生命意识;文学价值;美学意蕴  中图分类号:I206.2 文献标识码:A  孔子曰:“诗言志,歌咏言。”中国古代文学作
期刊
摘要:稼轩词中塑造了许多女性形象。据笔者统计,被泛拟化描述了的“佳人”意象共出现了15次,其中大家耳熟能详的李延年笔下的“北方佳人”则出现了4次,并且明显被特征化了。本文总结了辛词对“北方佳人”形象的因革,并进一步探究了稼轩词的女性观及其成因。  关键词:稼轩词;“北方佳人”;女性观  中图分类号:I206.2 文献标识码:A  稼轩词中塑造了许多女性形象,除了对“北方佳人”之美貌的延续性描述外
期刊
摘要:本文把空间作为重新解读《动物园故事》的代码,找寻其中折射出的理性光辉,通过不同生活空间的对比、公共空间的丧失、社会空间的隐喻,来发现它们不同表现内容下蕴涵的一致的潜在内涵。通过一个社会边缘人的痛苦自省,希望生活幸福安逸的中上层阶级不再继续对底层人民的生活无动于衷,希望他们能倾听和理解自己,能够建立一种沟通,从而构建对于作品中相关社会、历史和文化的多维度的深层解读。  关键词:《动物园故事》;
期刊
摘要:《百道判》以内容广泛、判词准确而被当作中唐策试准绳,是白居易早期思想价值观的体现。本文探讨了白居易忠君爱民的政治价值观,刑、礼、道迭相为用的法律价值观,众生平等的生命价值观,以及和而不同的处世价值观。从分析结果来看,人文价值观是白居易思想价值观的核心,它按照“尊重人、理解人、帮助人”的要求,体现白居易对生命的关爱,对人类生存状况、生存环境的关注。  关键词:白居易;《百道判》;价值观;政治观
期刊
摘要:《莺莺传》是唐代著名诗人元稹的传奇名篇,其中描绘的崔莺莺形象凄美幽艳、深情哀婉,古往今来打动了无数读者。张生的原型就是元稹,因此,从张生的始乱终弃和“善补过”可以探析元稹复杂矛盾的感情世界。  关键词:《莺莺传》;莺莺;张生;元稹;感情世界  中图分类号:I206.2 文献标识码:A  《莺莺传》是唐代大诗人元稹的传奇名篇,它不仅以文笔的细腻优美打动着无数读者,主人公莺莺这一凄美幽艳、深情
期刊
摘要:《西厢记》作为王实甫的代表作,其曲词秀丽典雅,文采华美,情节曲折多变,以诗一般美好的语言塑造了鲜明的人物形象,刻画了细腻真实的人物心理,营造了如诗如画般优美的意境,明显的诗剧风格无不显示出王实甫这位语言大师卓越的文学造诣。东方的温婉、含蓄、缠绵,带给人们诗一般美妙的享受。  关键词:《西厢记》;语言;诗意美  中图分类号:I206.2 文献标识码:A  王实甫的《西厢记》,与曹雪芹的《红楼
期刊
摘要:汉末三国时期,益州地区思想呈现三个特点:一是惜命思想严重;二是谶纬之学兴盛,认为曹魏最终统一天下;三是忠君观念淡漠,择主观念强烈。这些观念,与蜀汉“兴复汉室”的基本国策相违背。刘备在时,一方面任用具有这些思想的人兴教办学,一方面严格控制不利于蜀汉统治思想的流传。刘备去世后,蜀汉政府没有继续采取措施制止这些思想,还大幅任用这些人兴教办学,这就为刘禅选择投降埋下伏笔。至于刘璋选择投降,是他本身就
期刊
摘要:《三国演义》中两个精彩的故事——关羽兵败留曹营期间曹操对关羽的接待和“群英会蒋干中计”中周瑜对蒋干的接待,折射出高超的接待艺术,具体表现为:接待活动的最终目的是维护和增加本企业利益;接待工作具有复杂性,接待人员应具有多方面的才能;接待方法应灵活多变;送礼物不在好与贵,关键在于要适合对方心意;对待来宾的态度应该不卑不亢、有礼有节。这也是现今各个企业之间要做好接待工作需要向古人学习的东西。  关
期刊
摘要:《李娃传》是一篇优秀的唐传奇,元杂剧《李亚仙花酒曲江池》、明传奇《绣褥记》在此基础上改编而成,在人物形象、情节变化等方面的比较中,可以窥见唐—元—明社会价值观的时代变迁。  关键词:《李娃传》;《曲江池》;《绣褥记》;价值观  中图分类号:I206.2 文献标识码:A  唐代文学家白行简的《李娃传》是一篇优秀的唐传奇,据此改编的戏曲名目甚多,宋元戏文有《李亚仙》(存残曲),元杂剧有高文秀的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