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教育生态学认为,教师的“生态发展”是极为重要的。笔者发现,在教师培养工作中,存在着有违教师“生态发展”的现象,例如无休止地提升培养目标,开齐菜单,上足发条,企盼教师发展一蹴而就。事实上,推进教师的专业发展,不能只凭校长的一相情愿,应该遵循教师发展的生态规律,在具体操作中把握好“度”。
合理施压,
把握教师培养的“量度”
镜头1:学校阅览室整齐有序地摆放着30多种教育杂志,但是很少有人翻阅。为此,学校提出一个新办法,建立“签时制”,请图书管理员负责,要求每位教师每周阅览3小时。时隔两月,有不少教师签上大名,而实际上存在不少假签或代签的现象。A教师说没有时间到阅览室读书看报。B教师说整天忙上课,忙批作业,加上参加种种活动及会议,硬是挤出几分钟到阅览室,也只能是坐一坐作为小憩。C教师说,潜心研读也未必到此凑热闹呀。
这种现象如何解释,众说纷纭。笔者认为:校长以促进教师发展为名,给教师一而再再而三地施压,超过了教师的承载极限,教师就会力不从心。
校长给教师以目标激励和压力是好事,但要把好“度”。这个“度”,就在“跳一跳能够得着”的、经过努力可以实现的目标中。
恰合层次,
把握教师培养的“梯度”
镜头2:听完一节语文课,教师们随即进行了评课交流。某青年教师第一个站起来发言,发言是照稿念的。此间出现了两个奇怪的细节:第一,刚听完课,怎么这么快就写完了评课稿?第二,发言中有一处评述与刚才的课堂教学情景不一致。原来,这位新教师为了保证发言顺当,前一天就请人代笔。谁知,实际讲课中出现了临时性调整,于是就出现了上述现象。
听课之后,随即评课,是可取的。问题是,对一位平时甚至连独立备课、上课的任务都难以完成的新教师,一下子“拔高”到让他对别人的公开课品头论足,是否考虑了其实际能力?这种不切实际的要求,并不能真正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
教师培养要恰合层次,因人而异。对于新教师,应帮助他们把主要精力用在钻研教材、熟悉教法、寻求课堂教学的有序操作和有效控制上,让学生能够听懂。对于中青年教师,要帮助他们在教育教学的有效性上下工夫,开展行动研究,围绕课题参与教育科研,撰写有价值的教育论文。对于老教师,应引导他们利用其丰富的经验和特有的优势,做好“传、帮、带”,帮助青年教师较快地成长起来。
有校长响亮地提出“人人争当科研型教师”的口号。务实地看,这有些不切实际。笔者认为,只有让教师找到自我发展的可实现目标,才能实现教师的“生态发展”。
务实有效,
把握教师培养的“效度”
镜头3:学校建立“教师成长记录袋”,其中一项是每月收论文,每篇加2分。有一回,管理者发现,有3位教师交的论文内容惊人地相似,可能是从同一网站上摘取的。据说,按此“捷径”打造的虚假论文为数不少。
要使教师培养回到务实的平台上,就要实实在在地以“有效”作为出发点和归宿。我校为了加强教师培养工作的有效性,实施了一系列“有效教学”的管理办法。例如:⑴要求教师有效地备课,强化“四有”:有教学内容分析,有教学方法设计,有学生活动安排,有教学效果预测。⑵要求教师有效地上课,开展“三比”评价:同样内容比效率,同样效率比效果,同样效果比效益。⑶要求教师有效地辅导学生,布置的作业要精选、精编、精批、精评,并增加对学生面对面指导的次数。⑷要求教师有效地进行教学合作,尤其在青年教师中实行“三统一”:同年级、同学科在统一使用讲义、统一教学进度、统一考试测评的前提下,试行备课组捆绑式考核,将教学合作落到实处,实打实地推进教师培养工作。
快乐虔诚,
创设教师培养的理想境界
镜头4:期末,学校要求教师人人写总结,层层交流评比,年年如此,内容千篇一律。2006年,一位校长要求大家写“自己精彩的教育故事”,每个教师都乐于完成。教师们说,这样的交流是一种展示和反思,充满了成长的快乐。
这个案例中的校长把乏味的总结变成一项教师乐于完成的工作,实在难能可贵。比尔
合理施压,
把握教师培养的“量度”
镜头1:学校阅览室整齐有序地摆放着30多种教育杂志,但是很少有人翻阅。为此,学校提出一个新办法,建立“签时制”,请图书管理员负责,要求每位教师每周阅览3小时。时隔两月,有不少教师签上大名,而实际上存在不少假签或代签的现象。A教师说没有时间到阅览室读书看报。B教师说整天忙上课,忙批作业,加上参加种种活动及会议,硬是挤出几分钟到阅览室,也只能是坐一坐作为小憩。C教师说,潜心研读也未必到此凑热闹呀。
这种现象如何解释,众说纷纭。笔者认为:校长以促进教师发展为名,给教师一而再再而三地施压,超过了教师的承载极限,教师就会力不从心。
校长给教师以目标激励和压力是好事,但要把好“度”。这个“度”,就在“跳一跳能够得着”的、经过努力可以实现的目标中。
恰合层次,
把握教师培养的“梯度”
镜头2:听完一节语文课,教师们随即进行了评课交流。某青年教师第一个站起来发言,发言是照稿念的。此间出现了两个奇怪的细节:第一,刚听完课,怎么这么快就写完了评课稿?第二,发言中有一处评述与刚才的课堂教学情景不一致。原来,这位新教师为了保证发言顺当,前一天就请人代笔。谁知,实际讲课中出现了临时性调整,于是就出现了上述现象。
听课之后,随即评课,是可取的。问题是,对一位平时甚至连独立备课、上课的任务都难以完成的新教师,一下子“拔高”到让他对别人的公开课品头论足,是否考虑了其实际能力?这种不切实际的要求,并不能真正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
教师培养要恰合层次,因人而异。对于新教师,应帮助他们把主要精力用在钻研教材、熟悉教法、寻求课堂教学的有序操作和有效控制上,让学生能够听懂。对于中青年教师,要帮助他们在教育教学的有效性上下工夫,开展行动研究,围绕课题参与教育科研,撰写有价值的教育论文。对于老教师,应引导他们利用其丰富的经验和特有的优势,做好“传、帮、带”,帮助青年教师较快地成长起来。
有校长响亮地提出“人人争当科研型教师”的口号。务实地看,这有些不切实际。笔者认为,只有让教师找到自我发展的可实现目标,才能实现教师的“生态发展”。
务实有效,
把握教师培养的“效度”
镜头3:学校建立“教师成长记录袋”,其中一项是每月收论文,每篇加2分。有一回,管理者发现,有3位教师交的论文内容惊人地相似,可能是从同一网站上摘取的。据说,按此“捷径”打造的虚假论文为数不少。
要使教师培养回到务实的平台上,就要实实在在地以“有效”作为出发点和归宿。我校为了加强教师培养工作的有效性,实施了一系列“有效教学”的管理办法。例如:⑴要求教师有效地备课,强化“四有”:有教学内容分析,有教学方法设计,有学生活动安排,有教学效果预测。⑵要求教师有效地上课,开展“三比”评价:同样内容比效率,同样效率比效果,同样效果比效益。⑶要求教师有效地辅导学生,布置的作业要精选、精编、精批、精评,并增加对学生面对面指导的次数。⑷要求教师有效地进行教学合作,尤其在青年教师中实行“三统一”:同年级、同学科在统一使用讲义、统一教学进度、统一考试测评的前提下,试行备课组捆绑式考核,将教学合作落到实处,实打实地推进教师培养工作。
快乐虔诚,
创设教师培养的理想境界
镜头4:期末,学校要求教师人人写总结,层层交流评比,年年如此,内容千篇一律。2006年,一位校长要求大家写“自己精彩的教育故事”,每个教师都乐于完成。教师们说,这样的交流是一种展示和反思,充满了成长的快乐。
这个案例中的校长把乏味的总结变成一项教师乐于完成的工作,实在难能可贵。比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