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节新授历史课引发的思考

来源 :课程教育研究(新教师教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bmabc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12年秋季开学,听了一节我校新教师入校汇报课,授课内容是新课标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Ⅰ第12课《甲午中日战争》,在课堂教学即将结束时,教师对这节课教学内容进行了课堂小结。他说:“同学们,这节课学习了“甲午中日战争”,第一个问题学习了“战争爆发的原因”,第二个问题学习了“战争爆发的过程和结果”,第三个问题学习了“战争产生的影响”。就这三个内容,课下巩固。”这样的课堂小结显得淡然无味,没有内涵。当然,对一个新教师而言不能要求过高,他能知道教学过程有课堂小结这一环节就不错了。“历史课堂小结”这个问题却引起了笔者对教学小结的设计、运用和意义的思考。日常课堂教学实践时,很多教师往往都非常注重课题的引入、教学情境的创设。重视预学环节、展示环节、精讲环节、训练环节,可是对小结环节却有所忽视。完整的教学过程不应该忽视小结环节。教师课前如若精心设计出生动有趣、行之有效的小结,可使一堂课锦上添花。这将有利于学生形成有条理有系统的知识结构;有利于提高学生抽象思维的能力;有利于学生把握课堂重点和难点,巩固知识、强化知识。因此,有必要把课堂小结作为教学设计的重要环节。本文笔者结合多年在一线教学的一些经验,谈几点关于课堂小结环节设计的肤浅看法。
其他文献
目前,我国高中语文教育正处于健康改革之中,素质教育是大势所趋,但现状也令人担忧,如何正确面对呢?现就此做一分析。
“空间与图形”是《数学课程标准》安排的四个学习领域之一,其核心目的是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联系生活经验,在适宜的学习情境中,经历探索物体的位置关
将所学知识形成知识结构体系,有助于学生全面掌握所学知识,理解知识之间的联系。而在实际的教学中,学生往往忽略了这一点,没有进行系统的总结,容易对相近的内容产生混淆,从而对问题
数学概念是数学思维的细胞,是数学基础知识的核心,是孩子们学习数学的坚固基石。对于低年级的孩子来说,正确地理解、掌握数学概念,是孩子学好数学的前提和保障,有利于学生在后来的
历史学科本身是一门有趣味的科学,本应该对学生有很强吸引力。然而现实历史教学却不尽然,其效果更是差强人意。观察我们的课堂,大部分学生上历史课“习惯于照抄老师板书的内容”
作文,是语文课的重要组成部分,每年的高考作文都是备受关注的热门话题。纵观这几年的高考作文题,充分体现文章“合时合事’而作的意图,人生哲理,价值取向,道德修养,思想认识等渗透其
高中政治课教学过程就是学生体验“知、情、意、行”的过程,怎样让传统的的政治课焕发出鲜活的生命力?怎样使学生在生动活泼的氛围中掌握知识和提高能力?怎样激发学生的学习兴
基本数学思想在高中数学教学过程中占有重要地位,所以我们要将这种数学思想贯彻到整个高中数学教学过程中。而三角函数作为高中数学的重要内容,在教学时也应该利用好基本数学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