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语文课堂教学探索之我见

来源 :现代教育教学探索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andland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学语文作为一门基础的工具性学科,应促进学生能力发展,注意激发学生的主动创造精神和促进其个性发展,使学生学会正确观察周围的事物,具有适应参与社会活动的语文能力,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方法、思想品质。由此,决定了中学语文教学应更注意面向社会、贴近生活,把课堂教学和课外活动结合起来,大幅度提高教学效率、培养能力、减轻过重的课业负担。
  1. 探索师生间、学生间多向反馈结构的模式教学模式是一种相对稳定的、有效的、有针对性的教学结构。多向反馈教学模式要求教师有教学机智,采用灵活多样的教法,设定教学情境,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整体参与教学活动,提倡学生独立思考,提倡质疑,允许学生刨根问底,师生同台探求,教与学融为一体,以教师教得活泼求得学生思维活跃。注意学生能力的培养,使之在学习知识的过程中学会思考、观察,形成思维品质,让学生自主地学,学得轻松。这种综合型教学模式,兼顾教和学两方面,是一种师生间以及学生自身的多向反馈结构,即在教师启发下,学生积极主动地解决问题的教学。由于学生的独立学习能力大大提高了,因此,教师只是从旁略加指点和引导。教师的主导作用在于充分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尽可能培养学生学习的独立性,依据学生之间以及学生自我教育的能力去引导学生独立钻研,进行创造性的学习。所以 ,师生间、学生间多向反馈结构的模式正是我们今天课堂教学改革的方向。
  学生间的“伙伴学习”是教学的有效形式。课堂上大多时间是学习伙伴之间的分组讨论,运用学法进行尝试练习,各抒己见,取长补短,达到自学新知的目的。它以培养学生自学能力为核心,以训为核心,充分体现训练过程。教师在学生自学、讨论、汇报、解疑的过程中重点进行学法指导,把听、说、读、写训练贯穿在全堂课的教学之中,做到有目的、要重点、有层次地组织课堂教学。“伙伴学习”要求互助,共同达到目标。汇报时不能由学习好的同学包办代替,应由组员们商量讨论,力求新颖的汇报形式,在小组汇报后,及时组织其他各组对其讨论结果做出评议,教师适时点拨,这样,通过师生间、学生间多向交流,排疑纠偏。“伙伴学习法”加强了教学的开放性,创造了和谐、愉悦的课堂气氛,创造了学生宽松的自由学习、发展思维的小环境,增强了学生发现知识的自信感,拓宽了学习知识的信息网络,使学生产生一种学习的内驱力,一种学习的激情,是自我强化的最好奖励。与这种模式相关的教学策略,包括认知同步,师生情感共鸣,师生角色互换,教学互补。
  2. 实施以自学为主线的教学程序在探索师生间、学生间多向反馈结构的模式中,最根本的核心问题是教学程序,因为它体现了一定的教学思想、教学原则和教学目标。
  语文教学发展的最终目标是教会学生学习,引导学生寻求掌握知识的有效方法,发展语文素质。从教学条件看,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只是因为学生学的需要而存在的,在学生的一生中,教师的教是短时的,而自学能力却是长远用得着的。所以,教师要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把自学渗透到教学中的各个环节。要使学生掌握语言这个工具,只有通过学生自身大量的语言实践才能达到,这是教师不能取代也取代不了的。因此,要根据年级、课文、学生等这些教学条件的不同设计以自学为主线的教学程序。
  从七年级开始,课本每个教学单元都围绕重点训练项目安排了讲读课文、阅读课文、写作及基础训练。这四块有着不同的教学目標而又密切联系,形成了不同的训练组,从而体现训练的整体性。我们在教学中应从整体入手,教好每一个训练组,落实一个个训练项目,实现单元整体目标,从而达到全册教学目标。整体教学程序是:讲读课进行基本功训练、阅读课指导运用和巩固新知、写作规律总结和运用、学科活动中形成技能。
  (一)讲读课教学程序。自学预习、整体感知、精讲导学、引导自学、反馈迁移。
  讲读课文是进行语文基本功训练,落实重点训练项目的重要依据,其主要目标是传授学习知识的方法,培养学生对阅读教材的感知和理解能力,让学生知其文、懂其法,是教与学的统一。
  (1)搞好预习,明确目标,开拓思路。先让学生初步感知整体课文,有个总体了解然后根据课文特点和学生实际,以逐步培养自学能力的需要提出预习要求。着重教给学生预习的方法。在培养学生预习习惯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去思考,给他们一些具体的提示,让学生根据单元训练重点和预习提示课文,教师要以课文为凭借,对预习能力要有计划、有步骤地加以训练。如:自读课文,查字典解生字、生词、试回答问题,试给课文分段,概括段意中心等基础目标,可以自由参阅资料,找到相关课文的作者、时代背景、人物介绍等任何一方面的知识,可以品评文章中的佳词、佳句,可以对文章任何一个字、词、句、修辞、过度、写作顺序、文章结构、表现手法等谈自己的理解收获,可以对照单元训练项目训尝试自学新知,也可以质疑问难。根据年级的不同,学生的差异,逐步增强难度、内容,由课内进行逐渐转向课外,上课时自由汇报,各抒己见,热烈讨论,互相弥补。这样,开拓了思路,激发了学习兴趣,学生掌握了预习方法后乐于预习,为精讲重点训练做了铺垫,提高了课堂效率。因此,它是阅读教学的必要准备阶段,还可以养成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逐步掌握读书方法,终身受益。
  (2)举一反三进行基本功训练。
  ①讲读中渗透学法。学生掌握知识的过程是从示范开始的,培养自学能力必须有老师科学的示范指导,示范是使学生掌握方法、学会知识的基础。因此,教师在精讲导学中精心设计提问是发挥主导作用的重要方面。教师的提问要有启发性、层次性,不要太零碎,不宜过多变换程序,弄得学生眼花缭乱,要能体现教学的思路,暗示学法,引导学生学习。教师提问条例清楚,提要钩玄,画龙点睛,会对学生学习带来潜移默化的影响。教师要善于在精讲中通过条理明晰、层层深入的问题设计,向学生展示学习方法的基本程序,用好的教学影响学生,为学生做出好示范,让学生从中受到启发,成为学生借鉴的范例,把帮助理解的过程变为教学生学会的过程。这样避免了讲读过细,便于学生举一反三,形成能力。
  ②总结学法,扶读中尝试。在教师精讲示范的基础上总结出规律性的方法,为学生独立自学打下基础,有计划、有步骤地指导学生运用学法,让学生特别是学困生学起来有规可循。所以总结学法要特别注意表述的正确性、学法步骤的可操作性,提出明确具体的要求,一项项地辅导落实,让学生根据学习方法的步骤边读边思,拿出笔来画画、批批、写写,不但动脑、动口,还要动手,边读边在书上按要求作各种记号,促进思维,集中注意力,促使学生认真思考,抓住重点,弄清眉目,读有所得,配合训练学法。引导学生沟沟画画,尝试运用学法的方法很多,有画词、画句、填空、选择、质疑、写想法等,提倡学生自己运用学法发现知识,提倡敢于和善于发表不同意见,提倡学生质疑问难,引导学生自己动脑筋解决问题。   (3)独立阅读,探索自学。学生在老师指导下尝试学法后,要敢于放手让学生独立阅读,要求学生自己钻研、探求新知,通过反复应用进而熟练掌握学法,使学生不依赖老师“教会”,而立足于自己“学会”达到“会学”的目的。举一反三自学时,教师不能不管,这时教师要“导”在重点处、难点处和学生疑惑之处,使学生对关键性问题深入理解,对所学语文知识能驾轻就熟、运用自如、触类旁通。
  (4)反馈迁移。课外指导学生大量阅读,树立大作文观,作读书笔记、开拓视野,丰富词汇。阅读中指导学生学会用不同句意的表达形式,领会作者遣词造句的匠心,让学生熟练到运用已学过的字、词、句、篇知识表达自己的感情。让学生紧扣课文,把课文中学到的知识迁移到讀写中去,进行仿写、续写和扩写的小练笔,帮助学生在语文实践中提高语言能力。教师的“训”应将主要精力放在点拨、开导、启发、解惑等方面,学生之“练”应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保证训练有效,“训”而“练”之,长期坚持,学生的语文能力定会提高,学习语文的良好习惯自然形成。
  (二)阅读课教学程序。自学预习、复习单元新知、讨论自学、汇报点拨、反馈迁移。
  阅读课体现了“扶”到“放”的过度,是引导学生运用在讲读课中获得的语文基本功去自行读懂课文,进行尝试性训练,从阅读实践中进一步认识新知,促使知识向能力转化,起到巩固的作用。阅读课上,要在教师的引导下复习单元重点训练新知,总结运用讲读课所学的方法独立或半独立地完成阅读任务,在训练中引导学生自己动脑,步骤是先复习讲读课所学的方法,由学生阅读,最后集体交流学习结果,由教师点拨、提示,解决疑难,必要时让学生进行再阅读或修正。阅读课文突出训练,强调学法的运用。在此基础上,鼓励学生在课外阅读中运用学法,使本单元重点训练项目在阅读中加深理解。
  3. 掌握规律,学习写作
  (一)使学生建立快乐的习作观。教师要善于与学生进行心灵沟通。习作是一种信息,是把自己的内心体验、感受、所知、所思以文字的方式同自己交流的信息。从生命生成的角度看,习作应是学生生命历程中的一朵朵浪花、一片片绿叶,是生活中的一面镜子。教师应引导学生为生活而写,这样写作便成了一种交流,从中展示自我,了解他人,培养感情,赢得友谊。这样的习作,才是为生命而歌,满足自身发展的需要,体验一种畅快淋漓的快乐。
  (二)让其体验成功带来的愉悦感。教师要为学生创设成功的舞台。学生因受知识、年龄、生活阅历等方面的影响,写作难免不尽人意,教师要多一些宽容、多一些鼓励,写作才能成为学生们享受生命成长、享受心灵自由的天地。为学生创设成功的舞台,让他们享受到成功的乐趣。如:开展丰富多彩的写作交流活动,让每一个学生在互动交流评价中,树立写作的信心;鼓励学生大胆投稿,创办班级文刊,刊登学生的作品,从而让每一个学生为点滴成功喝彩。
  (三)使学生成为写、改的积极参与者,调动其主动性。叶圣陶先生曾经指出:“写作教学要着重培养学生自己改的能力,教师该如何引导指点学生,使他们养成这种能力是值得共同研究的项目。”事实上,学生只有参与了习作的评析,亲身去体验、去感受,才能激起强烈的写作兴趣和欲望。因此,学生在习作的评析和修改过程中,不仅是一个被评选的客体,更应该是评价的积极参与者。学生通过自评与互评,不仅可以了解自己的进步,发现存在的问题,及时纠正失误,养成修改文章的习惯,更能形成自我检查、自我评定的良好学习策略,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自我意识和独立人格。
其他文献
【摘要】数学课程标准认为,数学教学要求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而课堂教学的导入犹如乐曲的引子、戏曲的序幕,跳高运动员起跳前的助跑,演讲的开场白,必不可少。运用学生喜闻乐见的身边实际或设置学生认为是迫切需要解决的生活中比较熟悉的问题导入新课,创设出一种十分自然的生活情景,学生被浓厚的生活气息所感染,自然就会兴致勃勃的进入新课的学习之中。  【关键词】数学生活化;课堂导
期刊
【摘要】教师要注意挖掘学生的潜能,让学生学会带着问题的眼光洞察生活中的事物,从生活的事物中提炼出数学问题,再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生活问题,让数学为实际生活服务;把数学教学密切联系他们的生活实际,利用他们喜闻乐见的素材唤起其原有的经验,学起来必然亲切、实在、有趣、易懂。  【关键词】小学数学;回归生活;教学策略数学问题生活化是指在数学教学中,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生活背景出发,联系生活学数学,把生
期刊
【摘要】英语教学的目标是培养学生在交际中运用语言知识技能的能力,而词汇学习是语言学习的重要组成部分,学生对词汇的掌握程度直接影响这种能力的形成。本文根据新课标对词汇的要求,探讨如何在新课程理念下进行中学英语词汇教学。  【关键词】词汇教学;教学策略 外语学习,词汇为本。词汇犹如盖房用的砖瓦,是语言的基本材料,是语音、语法和词义的直接体现者。在语言的实际运用中首先接触到的就是词汇,因为思想和概念
期刊
【摘要】根据学生需要和兴趣设计任务;高中英语任务型教学设计对对教师的要求;通常在设计听力任务时,要考虑好材料和任务之间的均衡;研究任务型教学课例设计的科学性和实际操作性。  【关键词】高中英语;任务型教学;教学设计1. 根据学生需要和兴趣设计任务任务型教学关注学习的过程,它倡导要结合学生的兴趣和需要等来设计任务活动。活动要以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兴趣为出发点,同时在内容选择上要充分考虑学生的认知和情感需
期刊
【摘要】引发学生的好奇心,激发他们学习数学的兴趣,把学生引入一种与问题有关的过程,使他们在心理上造成一种悬念,处在一种“心求通而未得”的心理状态,从而引导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学习;利用多媒体演示比教师用其他手段演示更形象、逼真,把它与学生实际操作相结合,帮助学生正确掌握操作方法,形成操作技能,可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利用多媒利的视频、音频技术可以对有关教学内容进行分层显示,教师有针对性地对学习程度不同
期刊
说到语文教学的改革,要论及的话题很多,诸如教学理论问题,教材问题,教师队伍问题,教学效率问题等等。但说千道万,我认为最核心最重要的问题是如何使语文课堂教学充满生机、充满激情,呈现出生命化活力特征,进而使老师和学生都有较大收获。  1. 要使语文课堂教学呈现出生命化活力特征,必须摆脱模式化教学长期以来,尤其是近十几年来,我们的语文课堂教学已经形成很多模式。如魏书生老师的“定向--自学--讨论--答题
期刊
【摘要】问题是数学教学的心脏,数学学习的过程也是一个不断解决问题的过程。所以,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有目的、有意识地创设各种问题情境, 才能引发学生产生认知上的冲突和困惑,引导学生在有实效的问题情境中自主学习、合作交流,激发起他们的探究欲望,获得基本的数学知识和技能。  【关键词】创设问题情境;获取知识;发展思维;兴趣美国数学家哈尔莫斯曾经说过:“问题是数学的心脏”,有了问题,思维才有方向,才有
期刊
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科技的不断发展与人际关系的复杂,人们的思想观念不断更新,不正之风横行、腐败现象日益加剧,社会环境也日趋复杂。这一切给人们的心理带来很大的冲击,这也波及到了我们的学校、学生,加上独生子女的增多,家庭与社会对其的宠爱等原因,造成日益增多的心理问题,其中患有心理缺陷与疾病的学生不在少数,对他们进行心理健康教育,使他们拥有一个健康的心理,是全社会的责任。  苏霍姆林斯基说:“最完备的社
期刊
【摘要】在应试体制下,语文的工具性被推上了无以复加的高度,人文性被遗忘在一个无人注意的角落;随着“大语文”概念的提出,课程改革的实施,属于语文深层的心理、情感教育被逐步重视,而本应培养的审美素质则少有人提及。本文旨在探寻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审美情感培养的必要性与可能性,让供我们解读的课堂教学文本发挥最大的功效。  【关键词】审美兴趣 审美情感 审美能力  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在语文学习过程中
期刊
化学作为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要实施素质教育、创新教育以及新课程改革教学,实验教学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在化学实验教学过程中,无论是教师课堂演示还是学生实验,由于种种原因,有时会出现一些与预料的正常实验结果不相符合的现象,其中有颜色变化的异常,生成物气味的异常,事故发生的异常等等。  实验中异常现象的出现,会对学生造成认知冲突的失衡。教师若不及时加以正确的引导和彻底解决,势必会影响教学效果,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