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给学生一个空间,让他们“自己去吧”
给学生一个空间,就是要给他们一个思维的空间,一个独立展现的空间。小学一年级有这么一篇课文《自己去吧》,它告诉我们想要教育好孩子,让他们快速而又健康的成长,必须让他们“自己去吧”,实践证明,一年级的孩子都能够在指引下独立完成某些学习,更可见,整个小学阶段让学生自主学习,那是最有效的教学方法,最高效的学习效率。
我上期教六年级,在他们的身上,实践了“激发小学六年级语文课堂教学中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意识和兴趣”。
如《七步诗》的教学
师:以死相逼的竟然是他一母同胞的亲哥哥,此时曹植心里一定有许多话想对曹丕说,你认为他想说,他还想说什么?他不仅想说,它还可能做,你认为他会做什么?
生:我认为他想说我把你当亲哥哥,你为什么为这样对我?我这样认为是因为曹植一直都是性格很温和,不像他哥哥一样。
师:有自己独特的见解,那其他的人还有和他不一样的想法吗?
生:我觉得曹植想说哥哥你太狠了,他还想说如果我是哥哥,我一定会很爱你的,他会做的事情是潇洒的甩手离去。我这样认为是因为,他哥哥已经这样做了,很气愤的曹植没必要跟哥哥有太多的理论,说多了,想必曹丕也不会有改观的。
师:真好!你给他做了一个决定。其他组的还有不同的看法吗?
……
在老师的引导下,学生们敢于说出自己的想法,教师再紧紧抓住这篇文章的中心对学生所表达的看法加以引导。这样,学生们课上有了兴趣,课后他会收集资料,以备上课找不到说的,跟不上其他同学的节拍。
二、给学生一个条件,让他们自己去锻炼
我们将每单元的略读课文放心大胆的拿给学生。给学生一个问题,让他们自己去找答案。他们在激烈的讨论中一定会对文章翻过去复过来的看、找,教师前面几篇课文已经将知识点融入教学中了,这篇略读课文正是验收学生对所讲知识点有没有掌握的关键,小组合作,可以查漏补缺,谁没有明白的知识点其他人给它补上,正所谓“三人行必有我師”,这不正是我们要达到的目的吗?
三、给学生一段时间,让他们自己去安排
给学生一个时间,就是多给学生一个朗读、讨论、质疑、操作、课堂活动的时间,让学生在读中感悟,议中明理,疑中发现,做中体验。
四、给学生一个冲突,让他们自己去讨论
古罗马教育家普鲁塔克指出:“儿童的心灵不是一个需要填满的罐子,而是一颗需要点燃的火种。”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在新旧知识间的理解上引发一个冲突,让学生在讨论与争辩中擦出思维的火花。
看过窦桂梅老师执教的《晏子使楚》的课堂实录,正应此言。
师:所以课文的结尾才肯定地说:“楚王不敢不尊重晏子了。”正如你们所说的“不得不”“不能不”尊重晏子的口才。然而,今天有一位外交官,他对晏子的口才却是这样认为的,谁来读一读?
生:“晏子的语言虽给人们的感觉是有理有据,但感觉还是做语言游戏,逞口舌之能进行外交对话,说不上是真正意义上的智慧,也获得不了真正的尊重。”
师:关于这位外交官的评价,你赞成他的观点吗?你不赞成他的观点吗?或者既赞成又不赞成,我们就把它说成“说不清”。
生:我非常不赞成这位外交官的观点。因为大家都知道,晏子是出使楚国的,他靠自己的语言来反驳了楚王的话。他的口才是很好,但他的智慧更重要。所以我不赞成这位外交官说的话。
师:我明白了,你的意思就是晏子的口才就是源于他的智慧,对吗?还有谁想发表自己的观点?
生:我非常赞成这位外交官的观点。因为在课文中,晏子和楚王的对话,晏子都是在讽刺楚国。如果你是那国家的人,别人讽刺你,大家都会感到不高兴。这样不会得到他人的尊重。所以我觉得晏子虽然口才非常好,但他这样对别的国家的人说话。虽然表现出了自己的智慧,但是得不到别人的尊重。
生:晏子本来叫晏婴,人们尊敬他才叫晏子。大家想一想,晏子代表齐国出使楚国,楚国人应该尊敬齐国的使者,但楚国的人屡屡侵犯晏子,晏子说的话,表面看起来是有情有理,但都是在讽刺楚王,有句话叫“人不犯我,我不犯人,人若犯我,我必犯人。”楚王是明着侮辱晏子,而晏子的语言表面上看起来没什么,其实绵里藏针。他并没有明着跟楚王对着干,我认为他这点是非常伟大的。
师:那你的观点是赞成还是不赞成呢?
生:不赞成。
师:还有没有不同的声音?
生:我也不赞成这位外交官的观点。因为是楚王首先不尊重晏子,从文章可以看出,先是让他钻狗洞,又说他们国家没有人,所以晏子也没有必要尊重楚王。再说,晏子也没有明着针对楚国。所以我不赞成这位外交官的观点。
师:其实呀,这没有正确的观点,只有自己的思考。感谢这位外交官,和刚才同学们的发言,触及到了我们的思维,我想这位外交官的观点可以让我们进一步地去思考,如果依照他的话,逞口舌之能,仅仅停留在他运用语言的方法,夸张、类比、比喻,这些语言的技巧上,难免也有这样语言游戏的感觉,还有同学们所说的那样,面对那样的情况,他就必须这样。这就让我们进一步思考,究竟他的背后还藏着什么力量,才能真正让我们感觉到这两千五百多年的故事到底为什么到现在还这么脍炙人口,人们说这晏子真正赢得了尊重。
这样精彩的思想碰撞当然会让小辩手们更加主动自觉去思考、去挖掘文本,学习的效率可想而知了。
五、给学生一个权力,让他们自己去选择
叶澜教授在《教育概论》一书中谈到:一个人从呱呱坠地便开始了自主性发展的艰难历程:从乳儿期挣脱母亲怀抱迈出双脚的“我自己走”,到婴儿期拒绝母亲喂饭拿起勺子的“我自己吃”,到幼儿期尝试走出家长视线伸出双手的“我自己来”,乃至到童年期跨进学校大门提起笔杆的“我自己写”,无不说明走向独立自主是个体生命发展的内在需求。因此,我们要学会给学生一个权力,让他们自己去选择,也即从依赖教师到独立自主的过程。
给学生一个空间,就是要给他们一个思维的空间,一个独立展现的空间。小学一年级有这么一篇课文《自己去吧》,它告诉我们想要教育好孩子,让他们快速而又健康的成长,必须让他们“自己去吧”,实践证明,一年级的孩子都能够在指引下独立完成某些学习,更可见,整个小学阶段让学生自主学习,那是最有效的教学方法,最高效的学习效率。
我上期教六年级,在他们的身上,实践了“激发小学六年级语文课堂教学中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意识和兴趣”。
如《七步诗》的教学
师:以死相逼的竟然是他一母同胞的亲哥哥,此时曹植心里一定有许多话想对曹丕说,你认为他想说,他还想说什么?他不仅想说,它还可能做,你认为他会做什么?
生:我认为他想说我把你当亲哥哥,你为什么为这样对我?我这样认为是因为曹植一直都是性格很温和,不像他哥哥一样。
师:有自己独特的见解,那其他的人还有和他不一样的想法吗?
生:我觉得曹植想说哥哥你太狠了,他还想说如果我是哥哥,我一定会很爱你的,他会做的事情是潇洒的甩手离去。我这样认为是因为,他哥哥已经这样做了,很气愤的曹植没必要跟哥哥有太多的理论,说多了,想必曹丕也不会有改观的。
师:真好!你给他做了一个决定。其他组的还有不同的看法吗?
……
在老师的引导下,学生们敢于说出自己的想法,教师再紧紧抓住这篇文章的中心对学生所表达的看法加以引导。这样,学生们课上有了兴趣,课后他会收集资料,以备上课找不到说的,跟不上其他同学的节拍。
二、给学生一个条件,让他们自己去锻炼
我们将每单元的略读课文放心大胆的拿给学生。给学生一个问题,让他们自己去找答案。他们在激烈的讨论中一定会对文章翻过去复过来的看、找,教师前面几篇课文已经将知识点融入教学中了,这篇略读课文正是验收学生对所讲知识点有没有掌握的关键,小组合作,可以查漏补缺,谁没有明白的知识点其他人给它补上,正所谓“三人行必有我師”,这不正是我们要达到的目的吗?
三、给学生一段时间,让他们自己去安排
给学生一个时间,就是多给学生一个朗读、讨论、质疑、操作、课堂活动的时间,让学生在读中感悟,议中明理,疑中发现,做中体验。
四、给学生一个冲突,让他们自己去讨论
古罗马教育家普鲁塔克指出:“儿童的心灵不是一个需要填满的罐子,而是一颗需要点燃的火种。”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在新旧知识间的理解上引发一个冲突,让学生在讨论与争辩中擦出思维的火花。
看过窦桂梅老师执教的《晏子使楚》的课堂实录,正应此言。
师:所以课文的结尾才肯定地说:“楚王不敢不尊重晏子了。”正如你们所说的“不得不”“不能不”尊重晏子的口才。然而,今天有一位外交官,他对晏子的口才却是这样认为的,谁来读一读?
生:“晏子的语言虽给人们的感觉是有理有据,但感觉还是做语言游戏,逞口舌之能进行外交对话,说不上是真正意义上的智慧,也获得不了真正的尊重。”
师:关于这位外交官的评价,你赞成他的观点吗?你不赞成他的观点吗?或者既赞成又不赞成,我们就把它说成“说不清”。
生:我非常不赞成这位外交官的观点。因为大家都知道,晏子是出使楚国的,他靠自己的语言来反驳了楚王的话。他的口才是很好,但他的智慧更重要。所以我不赞成这位外交官说的话。
师:我明白了,你的意思就是晏子的口才就是源于他的智慧,对吗?还有谁想发表自己的观点?
生:我非常赞成这位外交官的观点。因为在课文中,晏子和楚王的对话,晏子都是在讽刺楚国。如果你是那国家的人,别人讽刺你,大家都会感到不高兴。这样不会得到他人的尊重。所以我觉得晏子虽然口才非常好,但他这样对别的国家的人说话。虽然表现出了自己的智慧,但是得不到别人的尊重。
生:晏子本来叫晏婴,人们尊敬他才叫晏子。大家想一想,晏子代表齐国出使楚国,楚国人应该尊敬齐国的使者,但楚国的人屡屡侵犯晏子,晏子说的话,表面看起来是有情有理,但都是在讽刺楚王,有句话叫“人不犯我,我不犯人,人若犯我,我必犯人。”楚王是明着侮辱晏子,而晏子的语言表面上看起来没什么,其实绵里藏针。他并没有明着跟楚王对着干,我认为他这点是非常伟大的。
师:那你的观点是赞成还是不赞成呢?
生:不赞成。
师:还有没有不同的声音?
生:我也不赞成这位外交官的观点。因为是楚王首先不尊重晏子,从文章可以看出,先是让他钻狗洞,又说他们国家没有人,所以晏子也没有必要尊重楚王。再说,晏子也没有明着针对楚国。所以我不赞成这位外交官的观点。
师:其实呀,这没有正确的观点,只有自己的思考。感谢这位外交官,和刚才同学们的发言,触及到了我们的思维,我想这位外交官的观点可以让我们进一步地去思考,如果依照他的话,逞口舌之能,仅仅停留在他运用语言的方法,夸张、类比、比喻,这些语言的技巧上,难免也有这样语言游戏的感觉,还有同学们所说的那样,面对那样的情况,他就必须这样。这就让我们进一步思考,究竟他的背后还藏着什么力量,才能真正让我们感觉到这两千五百多年的故事到底为什么到现在还这么脍炙人口,人们说这晏子真正赢得了尊重。
这样精彩的思想碰撞当然会让小辩手们更加主动自觉去思考、去挖掘文本,学习的效率可想而知了。
五、给学生一个权力,让他们自己去选择
叶澜教授在《教育概论》一书中谈到:一个人从呱呱坠地便开始了自主性发展的艰难历程:从乳儿期挣脱母亲怀抱迈出双脚的“我自己走”,到婴儿期拒绝母亲喂饭拿起勺子的“我自己吃”,到幼儿期尝试走出家长视线伸出双手的“我自己来”,乃至到童年期跨进学校大门提起笔杆的“我自己写”,无不说明走向独立自主是个体生命发展的内在需求。因此,我们要学会给学生一个权力,让他们自己去选择,也即从依赖教师到独立自主的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