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在龙应台身为人母后的一段时期,一改往日“女战士”的风格,创作了大量的有关亲情方面的柔情文章。让我们认识了一个“强烈的理性和强烈的感性同时存在”的龙应台。她既感受到了身为人母带来的喜悦,同时也感受到了子女成长中沟通上的烦恼与痛苦,进而引发了更深层次的,对于亲情实际的思考。本文将通过《孩子你慢慢来》《亲爱的安德烈》两部作品,分析龙应台与其子之间的亲情,以及龙应台独特的教育观点。
【关键词】:龙应台;亲情;母爱;教育
引言:龙应台的散文主要写一些温情又略带伤感的生活故事和内心独白,如果让我用一个词给这些文章定义,当下流行的“治愈系”一词再合适不过了。温暖人心,能让你静下来,感受亲情之爱的纯澈与美好。每每读到她这种类型的文章,总会让人心情变得舒缓平静,感觉到心灵被熨帖。仿佛世界天地之间,如同一位母亲低头深情凝视着自己怀中的婴孩那般,永远是那么的平静、美好。
《孩子你慢慢来》与《亲爱的安德烈》是龙应台作为母亲的亲身经历与感悟,句句写出了龙应台作为母亲的温馨喜悦,以及孩子成长中的烦恼与无奈。字句中透露出的对两个儿子那亲切真淳的母爱,扣人心弦。
一、《孩子你慢慢来》——初为人母的喜悦
这篇文章是龙应台在其儿子幼年时期创作的代表。该集子里收录了许多育儿的小品文,以温柔慈爱的风格描述了可爱的儿子给他带来作为母亲的快乐,以及自己独特的教育方法。在《你的眼里有我》一文中,龙应台便用简单,纯净的笔法描写了孩子的天真可爱:“宝宝情急地喊出来,‘妈妈,不要动……’一边用两只手指撑开母亲的眼帘。‘你在看什么?’‘我在看——’安安专注地、深深地,凝视着母亲的眼睛,声音里透着惊异和喜悦,一个字一个字地宣布:‘妈妈,你的眼睛,眼珠,你的眼睛里有我,有安安,真的……’”[1]
波伏娃在《第二性》中对女性身体表达出的厌恶,让她无法相信女性解放能够与“做母亲”共存,她写道:“对于将要成为母亲的妇女来说…… 她既是植物又是动物,她使年幼而腹部平坦的儿童害怕,她使年轻人在背地里轻蔑的地嘲笑,因为她是人,是有意识的、有自由的人,却成为被动的生育工具。”[2]但龙应台的观点却恰恰反之,她的文章里充满了初为人母的喜悦之情,她也从中体验到了从未有过的经验与感受。之前叱咤风云的女战士因为一个新生命的诞生突然充满了母性的本能与喜悦,她形容自己为:”一只咀嚼的母牛,没有头脑,没有一寸心思,全是身体,全是胃口,全是生理机能”。[1]同时也惊叹道:“孩子将我带回人类的原始起点。在漠漠育苍和莽莽大地之间,我正在亲身参与那石破天惊的创世纪。”[1]“我如此享受做母亲的角色,而且这种享受完全是原始人或动物性中美好且持久的感情。”[1]可见,在龙的眼中,成为母亲,对于每个女性都是十分重要的,甚至可以说是不可或缺的一种重要的人生经历。而这其中也能体现出她对真正女权主义的理解,并不是抹杀掉女性所有的特质,变得和男性一样,而更多的是享受自然的馈赠,比如做母亲,体验生命延续的神奇与美丽。
龙应台为了使自己的孩子能够健康,全面的快乐成长,她推崇给孩子自己的空间进行游戏,玩耍。同时还要培养孩子的自主能力,让他自己思索问题,防止经受“一切知识来自课本”的硬性教育。在《终于嫁给了王子》、《放学》、《读<水浒>的少年》等文中,龙应台介绍了给孩子充足时间进行游戏的重要性。同时也告诫了广大家长:不要为了让孩子成为所谓的“人中龙凤”就在孩子的幼儿时期剥夺其玩乐,更不能用分数,成绩来约束他们。这样的教育观,在今天,仍然有很多中国家长无法做到。使原本天真活泼的孩子,忙碌于各色的补课班,特长班之中,把教育的步骤反了过来。孩子学习的知识英嘎随年龄的增长而增加,可在中国,本应是玩耍的童年赋以沉重的功课,本应用来提高自己学识的大学宝贵时光却在虚度。经常听到家长对孩子说道:“等到大学再去玩,去谈恋爱,没人管你。”这样错误的教育观点,着实应该参考龙应台的思想进行反思。
二、《亲爱的安德烈》——成长的烦恼
随着孩子的长大,个人独立意识也逐渐增强,逐渐独立的安德烈与母亲的矛盾与不解日益增加。时间的飞逝,孩子的突然长大,让龙应台有些无可适从。那个在自己怀中撒娇的小安安,突然长成了有自己独立见解与处理事情方法的男子汉,让龙与其他父母一样,一时间有些不知所措。这也就引出了龙应台亲情写作的下一阶段,与儿子沟通和解决的过程。
终于从繁忙工作中脱身的龙应台发现:由于时间和空间的问题,他和儿子安德烈的代沟日益加重,沟通困难。龙应台也倍感无力:“我走近他,他后退,我要跟他谈天,他说,谈什么?……”[3]这无疑道出了许多中年父母的疑惑于心声。她失去了那个可爱的安安,但她可以去重新认识一个成熟的安德烈。恰逢此时《天下杂志》对其约稿,聪明的龙应台便绕开了直接对话无话可说的尴尬,采用一问一答的家书形式进行沟通。意外的是安德烈遵守了承诺,与母亲进行了长达三年的家书通信。
《亲爱的安德烈》一书由35封信件构成,里面涉及了政治,社会,文化等多个领域。龙应台也巧妙的从其中了解了安德烈真实的内心所想,使沟通变得轻松起来。她没有一味的以大家长的姿态来管制安德烈,让他成为人中龙凤,为其争光。对于通信中安德烈的那句:“妈,你要清楚接受一个事实,就是,你有一个极其平庸的儿子。”[3]没有像普遍希望“子成龙,女成凤”的中国家长那样暴跳如雷,大骂自己的孩子没出息,是扶不上墙的烂泥等等,而是平静且理性的回复:“对我最重要的,安德烈,不是你有否成就,而是你是否快乐。”[3]就是在这样平淡如水而又不停滋润心灵的教育方式下,安德烈成长为了一个会深入思考,懂得生活的男子汉。而这种家长并非高高在上的姿态,转向更多与孩子做朋友,尊重孩子作为一个个体的自我选择,也真正让母子间的关系不断靠近,达到了真正塑造孩子三观的目的。
面对安安的成长,已经成为了与自己渐行渐远,不再依赖自己的独立个体时,龙应台的内心是非常纠结于痛苦的“非常困难,非常非常困难。你永远在进行你内在的辩论。”[3]龙没有像许多父母那样依旧抱着自己的孩子不放,而是对于安德烈的选择给予了充分的尊重与自由空间,让孩子去寻找自己的个性与生活。“你一定要离开,才能展开你自己……所谓父母,就是那不断对着背影既欣喜又悲伤,想追回拥抱又不敢声张的人。”[3]正是以这样一种母亲宽广的胸怀与深沉的爱,真正的教会了他做人处事的道理,树立了安德烈正直稳重的性格。这种教育的观念,不也正是当今中国家长所缺少的吗?很多时候,家长对于子女的“迟迟不肯放手”,导致了多少本应搏击长空的雄鹰无法展翅去开拓自己的天地,变成了缩头缩尾,止步不前的鹌鹑?这相较于那些过度宠溺孩子的家长来说,才是对孩子真正的负责,才是对孩子真正的爱。
安德烈这样评价自己的母亲:“尽管我们之间一直有种成长的“拔河”,母亲却仍然以一种安静的、潜移默化的方式,把我教育成了一个,用她的语言来说,‘像一株小树一样正直’的人…… 是她教会了我如何做深刻的批判、理性的思考……”[3]
参考文献:
[1]龙应台.孩子你慢慢来[M].广西: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4:1.
[2] 西蒙娜·德·波伏娃.第二性[M].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2011:9.
[3]龙应台.亲爱的安德烈[M].广西: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5:4.
【关键词】:龙应台;亲情;母爱;教育
引言:龙应台的散文主要写一些温情又略带伤感的生活故事和内心独白,如果让我用一个词给这些文章定义,当下流行的“治愈系”一词再合适不过了。温暖人心,能让你静下来,感受亲情之爱的纯澈与美好。每每读到她这种类型的文章,总会让人心情变得舒缓平静,感觉到心灵被熨帖。仿佛世界天地之间,如同一位母亲低头深情凝视着自己怀中的婴孩那般,永远是那么的平静、美好。
《孩子你慢慢来》与《亲爱的安德烈》是龙应台作为母亲的亲身经历与感悟,句句写出了龙应台作为母亲的温馨喜悦,以及孩子成长中的烦恼与无奈。字句中透露出的对两个儿子那亲切真淳的母爱,扣人心弦。
一、《孩子你慢慢来》——初为人母的喜悦
这篇文章是龙应台在其儿子幼年时期创作的代表。该集子里收录了许多育儿的小品文,以温柔慈爱的风格描述了可爱的儿子给他带来作为母亲的快乐,以及自己独特的教育方法。在《你的眼里有我》一文中,龙应台便用简单,纯净的笔法描写了孩子的天真可爱:“宝宝情急地喊出来,‘妈妈,不要动……’一边用两只手指撑开母亲的眼帘。‘你在看什么?’‘我在看——’安安专注地、深深地,凝视着母亲的眼睛,声音里透着惊异和喜悦,一个字一个字地宣布:‘妈妈,你的眼睛,眼珠,你的眼睛里有我,有安安,真的……’”[1]
波伏娃在《第二性》中对女性身体表达出的厌恶,让她无法相信女性解放能够与“做母亲”共存,她写道:“对于将要成为母亲的妇女来说…… 她既是植物又是动物,她使年幼而腹部平坦的儿童害怕,她使年轻人在背地里轻蔑的地嘲笑,因为她是人,是有意识的、有自由的人,却成为被动的生育工具。”[2]但龙应台的观点却恰恰反之,她的文章里充满了初为人母的喜悦之情,她也从中体验到了从未有过的经验与感受。之前叱咤风云的女战士因为一个新生命的诞生突然充满了母性的本能与喜悦,她形容自己为:”一只咀嚼的母牛,没有头脑,没有一寸心思,全是身体,全是胃口,全是生理机能”。[1]同时也惊叹道:“孩子将我带回人类的原始起点。在漠漠育苍和莽莽大地之间,我正在亲身参与那石破天惊的创世纪。”[1]“我如此享受做母亲的角色,而且这种享受完全是原始人或动物性中美好且持久的感情。”[1]可见,在龙的眼中,成为母亲,对于每个女性都是十分重要的,甚至可以说是不可或缺的一种重要的人生经历。而这其中也能体现出她对真正女权主义的理解,并不是抹杀掉女性所有的特质,变得和男性一样,而更多的是享受自然的馈赠,比如做母亲,体验生命延续的神奇与美丽。
龙应台为了使自己的孩子能够健康,全面的快乐成长,她推崇给孩子自己的空间进行游戏,玩耍。同时还要培养孩子的自主能力,让他自己思索问题,防止经受“一切知识来自课本”的硬性教育。在《终于嫁给了王子》、《放学》、《读<水浒>的少年》等文中,龙应台介绍了给孩子充足时间进行游戏的重要性。同时也告诫了广大家长:不要为了让孩子成为所谓的“人中龙凤”就在孩子的幼儿时期剥夺其玩乐,更不能用分数,成绩来约束他们。这样的教育观,在今天,仍然有很多中国家长无法做到。使原本天真活泼的孩子,忙碌于各色的补课班,特长班之中,把教育的步骤反了过来。孩子学习的知识英嘎随年龄的增长而增加,可在中国,本应是玩耍的童年赋以沉重的功课,本应用来提高自己学识的大学宝贵时光却在虚度。经常听到家长对孩子说道:“等到大学再去玩,去谈恋爱,没人管你。”这样错误的教育观点,着实应该参考龙应台的思想进行反思。
二、《亲爱的安德烈》——成长的烦恼
随着孩子的长大,个人独立意识也逐渐增强,逐渐独立的安德烈与母亲的矛盾与不解日益增加。时间的飞逝,孩子的突然长大,让龙应台有些无可适从。那个在自己怀中撒娇的小安安,突然长成了有自己独立见解与处理事情方法的男子汉,让龙与其他父母一样,一时间有些不知所措。这也就引出了龙应台亲情写作的下一阶段,与儿子沟通和解决的过程。
终于从繁忙工作中脱身的龙应台发现:由于时间和空间的问题,他和儿子安德烈的代沟日益加重,沟通困难。龙应台也倍感无力:“我走近他,他后退,我要跟他谈天,他说,谈什么?……”[3]这无疑道出了许多中年父母的疑惑于心声。她失去了那个可爱的安安,但她可以去重新认识一个成熟的安德烈。恰逢此时《天下杂志》对其约稿,聪明的龙应台便绕开了直接对话无话可说的尴尬,采用一问一答的家书形式进行沟通。意外的是安德烈遵守了承诺,与母亲进行了长达三年的家书通信。
《亲爱的安德烈》一书由35封信件构成,里面涉及了政治,社会,文化等多个领域。龙应台也巧妙的从其中了解了安德烈真实的内心所想,使沟通变得轻松起来。她没有一味的以大家长的姿态来管制安德烈,让他成为人中龙凤,为其争光。对于通信中安德烈的那句:“妈,你要清楚接受一个事实,就是,你有一个极其平庸的儿子。”[3]没有像普遍希望“子成龙,女成凤”的中国家长那样暴跳如雷,大骂自己的孩子没出息,是扶不上墙的烂泥等等,而是平静且理性的回复:“对我最重要的,安德烈,不是你有否成就,而是你是否快乐。”[3]就是在这样平淡如水而又不停滋润心灵的教育方式下,安德烈成长为了一个会深入思考,懂得生活的男子汉。而这种家长并非高高在上的姿态,转向更多与孩子做朋友,尊重孩子作为一个个体的自我选择,也真正让母子间的关系不断靠近,达到了真正塑造孩子三观的目的。
面对安安的成长,已经成为了与自己渐行渐远,不再依赖自己的独立个体时,龙应台的内心是非常纠结于痛苦的“非常困难,非常非常困难。你永远在进行你内在的辩论。”[3]龙没有像许多父母那样依旧抱着自己的孩子不放,而是对于安德烈的选择给予了充分的尊重与自由空间,让孩子去寻找自己的个性与生活。“你一定要离开,才能展开你自己……所谓父母,就是那不断对着背影既欣喜又悲伤,想追回拥抱又不敢声张的人。”[3]正是以这样一种母亲宽广的胸怀与深沉的爱,真正的教会了他做人处事的道理,树立了安德烈正直稳重的性格。这种教育的观念,不也正是当今中国家长所缺少的吗?很多时候,家长对于子女的“迟迟不肯放手”,导致了多少本应搏击长空的雄鹰无法展翅去开拓自己的天地,变成了缩头缩尾,止步不前的鹌鹑?这相较于那些过度宠溺孩子的家长来说,才是对孩子真正的负责,才是对孩子真正的爱。
安德烈这样评价自己的母亲:“尽管我们之间一直有种成长的“拔河”,母亲却仍然以一种安静的、潜移默化的方式,把我教育成了一个,用她的语言来说,‘像一株小树一样正直’的人…… 是她教会了我如何做深刻的批判、理性的思考……”[3]
参考文献:
[1]龙应台.孩子你慢慢来[M].广西: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4:1.
[2] 西蒙娜·德·波伏娃.第二性[M].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2011:9.
[3]龙应台.亲爱的安德烈[M].广西: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