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依靠本县义务教育阶段48所中小学4655人次的骨干教师,依托远教资源、校本资源和互联网,建成覆盖义务教育九个年级共67个学科教学资源56895个,收集资源光盘3280张312.2G,每课时有两个以上教材分析、教学设计、课件、基础素材库、达标练习、教学反思等六种类型的多媒体教育资源。建设了资源交流和应用网络管理平台,发布资源266G。
【关键词】本土化 教育 资源库 建设 教学 应用
国家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的实施,使我县中小学实现了远程教育三种设备模式的全覆盖。2007年底,我们立足国家级扶贫开发县的县情,提出了“一主两翼”质量工程的工作思路(即以课堂教学为主阵地,以实验教学和多媒体教学为两翼),狠抓我县教育内涵发展和质量管理,创造性地开展了本土化教育资源库建设科研项目,依靠本县教师,自主研发适合本县学情、教情的资源,建起系统完善的本县中小学教育资源库。
一、自主研发,依托本地师资建设本土化教育资源
我们经过充分调研,反复论证后,确定实施“本土化教育资源库建设”科研项目,以实现攻克难关,推进全面应用、全员应用的目标。该项目历时四年,主要经过三轮组织实施:
2008学年第一轮建设,选拔93名骨干教师组成31个资源开发小组,按照与教学进度同步的原则,同步开发,集中评审,建设完成了义务教育阶段31个主干学科(语、数、英、理、化、政)的所有课时资源。2009学年第二轮开发,组织41所学校,将资源建设任务分配到校,建设了覆盖义务教育阶段九个年级67个学科的课时资源。2010学年第三轮开发,以开展“本土化教育资源进课堂”全员赛教活动为抓手,在应用中研发、在应用中提高,进一步充实完善资源库内容和质量。
在资源库建设过程中,突出抓住三个环节:
1、自主开发资源网络平台。2008年,我们组织本土专家开发教育资源网络平台,发布教学资源,全县教师实名制注册,免费下载使用。投资6万余元对网络平台软硬件进行了三次升级改造。
2、建立资源三级评审机制。认真做好教研组、校级和县级三级评审工作,严把资源质量关。资源开发的流程是:“教师开发-组内评审-课堂应用-反馈修改-校内评审-组织上报-全县评审-反馈完善-上传入库”。其中全县集中评审每月举办1期,聘请专家评委,对本月收交的资源进行等级评定,过程包括优秀资源展示、作者展示、评委点评、格次评定和总结座谈等环节,对问题资源提出修改意见,限期修改完善。
3、以审代训,抓好教师技能培训。每月进行一次针对性的信息化专题培训,培训内容覆盖硬件设备的应用和课件制作技巧,资源整合课例展示和课改理念培训。如图片、动画、网站、音频、视频等多媒体技术,不断提高教育资源的技术性、艺术性、创新性;加强资源设计思路、制作过程、整合目的、应用效果的反思和研讨,不断提高资源的科学性、教育性和实用性,有效地解决了教师开发资源的技术难题及应用障碍。
二、勇于创新,推进信息化教学应用的科学化和规范化
1、组织本土专家,自主开发了适合本地应用,基于SQL Server和ASP技术的教育资源网络平台。
2、建成了系统完善、覆盖义务教育阶段所有学科的本土化课时资源,与2010年7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第十九章“加快教育信息化进程”第六十条“加强优质教育资源开发与应用”的要求不谋而合,且先行了三年。
3、共建共享,节约成本,探索出经济欠发达地区实施教育信息化的新路子,这种“全员建设,全面覆盖”的建设模式,在全市及至全省是一个全新的创举。
4、总结出《洋县本土化教育资源等级评价标准(试行)》和《洋县中小学多媒体课堂教学评价标准(试行)》,使我县资源建设、评审和课堂应用工作遵循教育性、科学性、技术性、艺术性的原则,不断走向科学化和规范化。
三、拓展应用,扩大信息化教学应用的空间和内涵
(一)经济效益:节约采购经费966.4万元,节省培训费用52.96万元。
(二)社会效益
1、探索出一条在贫困县建设本土化优质教育资源的路子。
2、以建代训。教师信息化应用技能在资源建设中不断成长,培养出一批信息化应用骨干教师,教育资源的科学性、教育性、技术性、艺术性、创新性和实用性不断取得新的突破,一线教师信息化教学应用能力得到有效提升。
3、以建促用。通过信息化教学应用竞赛活动,有效推进了新课程改革不断走向深入。教育信息化应用在全县义务教育段已达到普及水平,并向职教、成教、特教、幼教等领域推广。
4、以建促研。依托资源建设与校级评审,健全教师信息化校本教研业务档案,内容包括教育技术、整合理论学习笔记、案例分析、应用反思、心得体会,资源建设、教学示范、展评交流等,资源展示与说课研讨、课例分析相结合,丰富了学科教研的内容,资源建设与教学研究互相促进。
5、教育信息化应用成绩不断跃升。本土化资源库建设在“全省第四届新课程资源应用与学科整合展示交流会”上获得一等奖,并于08年11月在教育部组织的“第三届全国中学多媒体教学观摩研讨会”上交流经验。在2009年全省开展的义务教育课程改革成果展评活动中,师生信息化应用成果在中、省、市各项赛事活动中获奖质量和数量连年居全市前列。特别是第九届全国多媒体课件大赛中,我县《正弦函数的图像》等4个作品获教育部优秀奖。
6、促进了城乡教育均衡发展。通过本土化资源建设,校际之间充分交流,实现了优质教育资源共享,薄弱学校教师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得到快速提高。隨着骨干带全员的不断深入,中小学资源建设参与面达到100%。
7、提升了我县大力实施的“一主两翼”质量工程的内涵。本土化教育资源建设,为教育教学提供了优质实用的教学资源,极大的提高了信息化应用水平,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益。
8、创新的举措,得到了市、县政府的肯定。2010年底,我县“本土化教育资源库建设”科技发展项目通过了市、县政府科技成果评审和答辩,分别荣获2010年度汉中市科学技术三等奖、洋县科学技术一等奖。这也是汉中市软科学领域唯一的获奖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