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语文教育三大人文目标初探

来源 :读写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_bea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探讨人文精神的内涵,新课改条件下中学语文教育贯穿人文精神,实现三大人文目标的方法。
  【关键词】人文精神 内涵 三大目标
  
  从历史上看,无论是中国古代教育,还是西方古典教育体系,都能够找得到人文精神的痕迹。“人文精神”一词源于欧洲文艺复兴时期,应该是humanism,通常译作人文主义、人本主义、人道主义。中国最有代表性的教育是西周的六艺教育,“六艺既重视思想道德,也重视文化知识;既注意传统文化,也注意实用技能;既重视文事,也重视武备;既要符合礼仪规范,也要求内心情感修养”。
   中国的中学语文教育,在人文精神的内涵上面,兼具中国古代教育和西方古典教育的双重特点:一方面,强调语言文学的实用性和功能性,另一方面,强调人和艺术之间的关系和影响。
   然而,一直以来,在应试教育的影响下,中学语文更多被视作一门语言学科,而不是一门文化学科,这就导致了在语文教学过程中,片面追求语言文字的教学传授,而忽视了对学生人文精神的传递,导致语文教育本身出现严重的背离,失去了应该达到的效果。在新的时代,新的教育环境下要求我们重新审视人文性的内涵。
   如何在中学语文教育中贯穿人文精神,笔者认为,主要从下面三个方面入手,也是在中学语文教育中应该达到的三大人文目标。
  一、教师应该学会“因材施教”
  这里的“材”是指教材,这里的“教”是人文精神的传递教育。教师需要针对不同的课文,从不同方面去挖掘其内在的人文精神,以适当的方式传递给学生。
   比如李煜的《虞美人》、李清照的《一剪梅》,可以从中国古典文化的角度出发,让学生了解,古人在诗词歌赋和个人情感上面是如何结合的,是如何达到“寓景于情”的。笔者就曾经拿上述两篇诗词和徐志摩的《再别康桥》进行对比,同样是描述一种离别感怀的思绪,同样带有淡淡的忧伤,但古人在情感表达上显然要含蓄得多,而作为近现代诗人的徐志摩,则更多带有近现代文学的人文情怀,更加外露,更加直白。
   通过这样的方式,用不同课文去传达不同的人文特质,不但能够有助于学生迅速理解课文,感受内在的人文精神,而且能够让学生对语文教育产生浓厚兴趣,进一步推动语文教育的顺利开展,这无疑是一个双赢的过程。
   二、重视学生个人观点的表达
  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学会用人文精神与学生互动,重视学生作为人文主体所表达出的“个人观点”。
  这一点更多受到西方古典教育體系的影响,在西方,学校教育更多强调思维发展的方法教育,教师主要是引导学生去思考,而不是主导学生去思考。
  比如朱自清的《背影》,可以引导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对于父亲,朱自清在文章里面到底表达了怎样一种感情。在讨论过程中,就有学生提出了跟传统看法不一样的观点:朱自清和父亲之间这种默默的爱,带有淡淡的哀愁,而在这种哀愁背后,凸显出父子之间不善于沟通的现实,都不善于表达对对方的关心和爱护。尽管这只是一家之言,但是从激发学生对语文的兴趣和培养独立思考能力的角度来看,这种对语文课文的传统观点提出自己的看法进行探讨,还是值得鼓励的。培养学生对未来可能产生的问题的判断能力,以及解决这些问题的探索能力,从本质上说这就是一种人文精神的体现。
   三、注意语文教育和社会背景的结合
  社会生活是本大书。语文教学要是离开社会,离开生活的运用和实践,囿于沉淀、封闭的语文话语系统,就会割断与现实的映照递换关系,致使知识无法内化。作为人,即是个体的,也是社会的,语文的外延几乎与生活相等,每个人都关心自己的生活环境,即社会。
  比如鲁迅先生的文章在中学语文教材中的减少,这是一个社会热点,笔者就组织学生讨论,鲁迅先生的作品,对于今日之社会到底还有无现实意义。在讨论中,学生针对鲁迅先生的不同作品,也提出了各自的看法。这些看法也许不具有太多的权威性,但是都是学生从自己身边谈起,阐述自己对鲁迅作品的看法,进而表达自己对社会现象的思考。在讨论中,笔者和学生们逐渐将观点归纳总结到一个方向:鲁迅先生的作品到今天依然存在很大的现实意义,对于国家来说,鲁迅作品传递着一种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对于个人,鲁迅作品表达了一种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个人奋斗精神。
  在这样的社会性探讨中,进一步帮助学生加深了对语文课文的理解,这实际上也是将语文教育实践和社会实践结合起来的一个方法。要拓宽语文教学的外延,让语文走进生活,促进学生关注生活,关注社会。如进行社会调查、采访、参加义务劳动等,使学生更好地思考社会,了解现实世界,增加理性认识,使语文这门“文化精粹聚会的学科”闪烁着人类智慧之光,闪烁着人文主义的光芒。
  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是时代发展的产物。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力、情感表达能力和社会理解能力,这就是人文精神在中学语文教育中的三大关键。
  笔者认为,只要解决好这三个方面的问题,就能够真正推动学生在语文教学中感受到人文精神内涵,完成语文功用性和人文性的完美结合。也只有这样,才能把课堂变成学生展现自我的舞台,让中学语文教育迸发出巨大的吸引力。
  
  【参考文献】
   ①曾 军 .《对 中 学 语 文 的 人 文 关 怀 — — 王 又 平 教 授 访 谈 录》 [J]
  ②付清莲 《论高中语文教学之人文精神构建》
  ③丁彩红 《让人文主义精神走进高中语文课堂》 21世纪中学生作文
  
其他文献
当代课堂教学作为一种培养人的实践活动,其核心任务是增强学生的主体意识,发展学生的主体能力,培养学生的主体人格,在此基础上把他们培养成教学活动的主体和自身发展的主体。我们语文教师应积极创造条件,引导学生实现学习方式的转变,从以往被动的接受现成的知识向主动发现、自主探究和独立思考转变,使学习真正成为学生的自主活动。因此,我们要在课堂上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一、听(会听课)  要想学好一门功课,听课
摘 要:课堂教学是现在主要的传授知识的方式。教师是这一方式的主要操作者,教师的作用不可忽视。教师的素质直接导致教学效果的好坏。明确大学的目的和任务、教师的定位和信念,是提高教师素质的最终动力;提高教师课堂教学的方法和策略是提高教学的根本保证。只有教师的素质提高了,才能保证和提高课堂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高校定位;课堂教学;教师素质;教师信念      1 引言  经过一段时间的教学、教学前辈的
《荷塘月色》是著名散文家朱自清先生创作的一篇抒情散文,自1927年以来,一直为人们所喜爱,且被选入中学与大学教材。大家阅读它,赞赏它,无不为它神妙的境界和精美的文字所折服。那么,《荷塘月色》何以有如此经久不衰的艺术魅力?  首先,本文创造了符合人们审美情趣的优美意境。  一篇优秀的散文,特别是抒情散文,既要塑造出丰富鲜明的艺术形象,还要有真挚的感情、浓郁的诗意以及发人深省的哲理、精巧的构思等,更重
课堂提问的好坏直接影响到地理课堂教学的质量.有效的提问是指那些能够组织学生积极回答并因此而主动参与地理学习过程的指令。随着地理新课程标准的实验和推广、学生的学习方式、教师的教学方式、教学内容的呈现方案和师生互动的方式都在发生着深刻的变革。  一、有效问题设计的实践探索  1、紧扣地理图表设计问题,突出以图表为主线的教学  地理图表是地理学重要的学科语言。“地理Ⅰ”中的地图、地理景观照片、地理示意图
摘要:当今社会对人的语言能力的要求越来越强,小学阶段是孩子语言能力发展的重要时期,而语文课堂是培养孩子语言能力的主阵地。新课标指出,语文是母语教育课程,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具有适应实际需要的口语交际能力。因此,小学生语文课堂口头表达能力的培养是十分重要的。  关键词:察言观色 提问巧妙 思维训练 适当评价    新课标要求,现代社会要求公民具备包括阅读理解与表达交流在内的多方面的
摘要:新课标的教学理念深入人心、新课程改革也按部就班的不断推进,同时高中的语文教学也面临着更高的要求和更严峻的挑战。本篇文章在已有研究结果的基础上,设定科学的教学目标、合理的组织教学过程、采用恰当的教学方法以及运用科学的评价方式等。笔者希望本文能够为提高高中语文教学的有效性产生些许的帮助。  关键词:新课程背景下 高中 语文 课堂教学 策略 研究     为了大力推行素质教育思想并全
早读课是语文学习的一个重要阵地,是课堂教学必不可少的延续与补充,是培养学生养成良好读书习惯的绝佳时段,也是决定学生语文成绩好坏的关键环节;因此,早读效率的高低直接影响到语文课堂教学的效果。但是,早读课却容易被忽视。究其原因,一是因为早读内容单一枯燥,不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二是早读时间短,一般在20分钟左右,加上随意性大,一些自觉性差的学生本来就不愿意读,即使读了也坚持不了多久,疲劳和厌烦之情油然而
摘要:高中文科班学生由于数学基础相对薄弱、对数学普遍有畏难情绪,所以学习数学的积极性不高。教师在进行文科生数学教学方面需要做更加细致的工作,包括对文科生进行心理分析、精心组织教学进度和教学内容等。只要组织得当、工作到位,文科班数学教学一样可以卓有成效。  关键词:文科生 数学教学 因材施教    众所周知,数学在社会生活及科学实践中的应用极其广泛,即便是人文社会学科也会大量使用统计学等数学基础
【摘 要】“书声琅琅”是一堂好的语文课的重要特征之一,《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小学各个学段的阅读教学都要重视朗读和默读。”小学语文朗读方法主要有:表演式朗读、竞赛式朗读、配乐朗读、边朗读边想象、联想。  【关键词】例谈 小学语文 朗读     “书声琅琅”是一堂好的语文课的重要特征之一。蒋仲仁在《略论朗读与背诵》中指出:“就学习语文来说,朗读最重要,可以说,不朗读,不出声朗读,光靠看,光靠浏览,
摘要: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是有目标、有计划、有组织的活动,教师的预设很重要。课前不作充分的预设,课上缺少对生成的调控能力,课堂就成了一盘散沙。文章对课堂教学预设的有效策略进行分析,供同行参考。  关键词:语文课堂;调控能力;教学预设;策略    1 把握教学目标的准绳  教学目标的提出是教学活动的起点。目标明确集中,达成度高,是有效教学最重要的标志。在教学起始阶段提出明确的目标,可以使师生双方在教学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