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选聘高校毕业生到农村任职,是党中央作出的一项重要决策。胡锦涛总书记指出:“此事具有长远战略意义。”大学生到农村担任村官,加快了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步伐,保证了党和人民的事业有基层后备干部人才,为大学生面向基层就业做出了榜样和表率。随着大学生村官规模的扩大,自主创业逐渐成为服务期满再次面临就业时的选择,本文立足于大学生村官创业的现状,分析其有利条件与存在的问题,提出促进大学生村官创业的对策和建议。
【关键词】大学生村官 创业
大学生村官是指到农村(含社区)担任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助理或其他村“两委”职务的具有大专及以上学历的应届或往届大学毕业生。大学生村官政策的萌芽,可以追溯到1995年江苏省丰县的“雏鹰工程”,1995年,为解决“三农”问题,江苏省率先开始招聘大学生担任农村基层干部。从20世纪90年代中期开始,大学生“村官”从无到有,到快速发展,经历了长时间的积累发展过程。2005年7月,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下发《关于引导和鼓励高校毕业生面向基层就业的意见》;2006年2月,中央組织部、人事部、教育部等八部委下发通知,联合组织开展高校毕业生到农村基层从事支教、支农、支医和扶贫工作。此后,大学生“村官”工作进入大范围试验阶段。2008年3月,中央组织部会同教育部、财政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召开选聘高校毕业生到农村任职工作座谈会,部署选聘高校毕业生到农村任职工作,大学生“村官”队伍开始走向正规化、专业化的发展道路。
一、大学生村官创业的意义与现状
2008年,中央正式启动从高校选聘毕业生到农村任村官以来,已有约20万大学生走进农村,扎根基层,为农民受益和农村的发展在不懈地努力。然而,大学生村官的服务期一般是2-4年,服务期满之后大学生村官就要重新面临就业,这个无法回避的现实问题困扰了许多踌躇满志的大学生村官。2009年,中组部等部门制定下发了《关于建立选聘高校毕业生到村任职工作长效机制的意见》,明确提出了大学生“村官”聘任期满后的“五条出路”,即留任村干部、考录公务员、自主创业、另行择业、继续学习;在这五条可选择的途径中,最能符合大学生村官扎根农村、发展农村核心价值的就是自主创业,只有将大学生村官和农村的发展统一在自主创业的实现过程中,大学生村官才能够在农村中下的去、待得住、干得好、流得动。
(一)就业问题是世界性的难题,对于中国这个仍还处于发展中阶段的人口大国来说,就业形势更为严峻
党的十八大报告明确指出:就业是民生之本。要贯彻劳动者自主就业、市场调节就业、政府促进就业和鼓励创业的方针,实施就业优先战略和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引导劳动者转变就业观念,鼓励多渠道多形式就业,促进创业带动就业,做好以高校毕业生为重点的青年就业工作和农村转移劳动力、城镇困难人员、退役军人就业工作。伴随着高校毕业生数量的增长和学历水平的提高,大学生要求体面就业的愿望难以实现,就业职位和就业对象的层次不匹配这是目前大学生就业困难的关键所在。根据教育部发布的数据,被称为最难就业年的2013年,全国高校应届毕业生高达699万。2014年,全国高校毕业生又增加了28万,数量达到727万,可谓更难就业年,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艰巨而繁重,就业形势的严峻性和复杂性不断加剧。大学生村官虽然有2-4年的基层就业经验,但是面对市场激烈的就业竞争显然优势不足。虽然在公务员和事业单位招考中有相关优惠政策,以及进入村两委,但最后只有极为少数的村官能通过这些途径实现就业。因此鼓励大学生村官在农村扎根创业,不仅为大学生村官找到未来的出路,为新农村建设做出贡献,而且充分实现了自己的人生价值,不失为两全其美之策[3]。
(二)大学生村官进行自主创业可以提升创业能力,带动村民共同富裕,为新农村建设服务
发展始终是农村亟待解决的第一要务,增加农民收入一直以来是农村工作的重中之重。在农村城镇化建设的进程中,农村有着需求庞大的市场环境,农民蕴藏着巨大的创业潜能,但由于受“小农”意识、区域资源环境等因素的影响,农民群众普遍存在创业意识淡薄、创业技能缺乏、创业氛围差等问题。与广大农民群众相比,大学生村官充满活力和热情,接受过现代高等教育,有新的管理理念和科技文化知识,拥有更长远的发展眼光。他们很多人有着创业的梦想,他们将自己的新观念、新知识、新技能的优势运用到农村创业的项目上来,如果能成功创业,不仅能够使自己带头致富,还可以有效解决农村剩余劳动力就业问题。从而加快群众就业观念的转变,鼓舞农民群众的创业热情,通过信息化技术更高效地把握市场供需动向,加快强村富民的步伐,推动农村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由此可见,农民群众是非常认可大学生村官通过创业带动村民共同致富的发展之路的。
(三)大学生村官通过创业可以提升自我能力,实现人生价值
大学生村官创业是对自身能力和水平的一次超越和挑战。通过创业的磨练,无论是创业项目选择、市场信息捕捉,还是管理运作企业、协调关系矛盾,都能使大家更加全面地获得许多直接参与农村基层事务管理的机会,更加深刻地理解把握村情民情,提高驾驭农村工作的能力。可以说,创业的过程,就是大学生村官丰富阅历、锻炼自我、加快成长的过程,通过创业带领农民致富,在服务农民的实践中增长见识、提高能力、锻炼品质,在创业中开阔视野和思路,完成了专业型人才向复合型人才的蜕变。
中组部2012下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大学生村官工作的意见》,对大学生村官的选拔培养、教育管理等工作作出了具体规定,同时对鼓励扶持大学生村官创业富民提出了明确要求。实践证明,扶持大学生村官创业是最好的关心培养,勇于创业是大学生村官最快的成长路径。据统计,截止2012年大学生村官有创业项目的19527人,占全年大学生村官的9.76%,其中独立创业的5916人,占30.3%,合作创业的13611人,占69.7%。
二、大学生村官创业存在的问题 (一)创业政策支持不足
首先,大学生村官创业富民的指导政策不够完善,很多村官在创业富民方面比较迷茫,政府部门还没有出台一整套针对大学生村官創业富民方面的指导政策,政策处于碎片状态。没有政策指导,规律经验缺乏造成很多乡镇第一大学生村官创业在引导、服务和扶持的过程在存在着本末倒置、干预和包揽的不良现象。有些地方看中了村官创业的“鲶鱼效应”,甚至要求“一个乡镇要有一个大学生创业园,一名大学生村官一个创业项目”,并且把创业作为大学生村官考核的重要指标,提出“如果创业好的话将优先录用或不创业不提拔”的口号,这种做法有失偏颇。创业的成功需要拥有丰富的经验,敏锐的商业洞察力和专业技能,不是每个大学生村官都具备创业的能力和条件。地方政府积极倡导创业,扶持创业是必要的,但是要求人人创业就显得急功近利,拔苗助长了。此外,保障政策是保证大学生村官创业合理有序流动的前提,中组部专门给大学生村官提供了五条出路:一是鼓励担任村干部;二是推荐参加公务员考试;三是扶持自主创业;四是引导另行择业;五是支持继续学习深造。多数大学生村官在届满之际都选择了考取公务员,而选择其他出路的只占很小一部分,因缺乏创业保障政策,大学生村官对选择自主创业有诸多顾虑。
其次,大学生村官创业扶持政策的执行与落实有待规范。虽然部分地区已颁布了扶持大学生村官创业的优惠政策,但很多优惠停留在政策层面。政策信息缺乏宣传力度,执行与落实途径不畅通,致使很多大学生村官创业者不清楚如何获得政策优惠,不知道通过哪些申请程序,不清楚到哪个部门办理。
(二)大学生村官创业能力普遍较低
大学生村官创业能力普遍较低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缺乏专业技能和管理实践经验。从目前大学生村官构成来看,大部分是大学应届毕业生,从学校直接到农村,专业知识的不足和实践机会的缺乏让大学生村官显得非常稚嫩,这对创业而言是致命的弱点。二是人际沟通能力较弱严重影响了工作效率和业绩,人脉的短缺使得他们在创业时找不到切入点,造成大学生村官创业成功率整体偏低;三是抗挫折能力有待提高,农村环境复杂,工作繁琐,面对困难和挫折,更需要有良好的心理素质和意志品质。如何弥补自身的不足,完善知识结构,将其尽快转化为实际工作能力,都需要通过培训和管理等工作加以解决。
(三)创业资金来源困难
目前,大学生村官创业的资金来源普遍较为困难,刚走出校门的大学生"缺乏自身的资金积累"无法像传统的创业者那样靠积累的资金来创业。他们最初的资金主要是来自基金会,其次是家庭、亲戚朋友等。在影响大学生村官自主创业的因素中,“缺乏资金”排在首位。大学生创业者大都享受到了各级政府和社会组织提供的金融支持"但是他们认为政策在实际操作过程中还存在一定的不足:比如基金资助额度过低,以致较难满足创业企业的需求;分批次和按比例资助,不利于创业者对资金的实时运作。银行的基本准则是盈利,而大学生村官,一般都是刚从高校毕业,自身没有积蓄,也没有创业经验,难保第一次创业就会成功就会盈利,因此,很难从银行得到贷款。
(四)创业的社会环境不理想
鼓励大学生村官创业,是国家的一项重要政策,尽管国家和各级政府为大学生创业出台了涉及融资、工商管理、税收等诸多方面的优惠政策。但由于宣传力度偏弱,在实际工作中很多政策并未落到实处,许多大学生村官并不十分了解政府对大学生村官创业的优惠政策。在高校中,尽管知道大学生村官的人很多,但了解大学生村官创业的人很少;在农村中,大部分村民知道村上有大学生村官,但是不清楚政府支持大学生村官创业富民。因此,大学生村官创业很难得到村民的支持与拥护。大学生村官同时也很难得到家庭的理解与支持,受传统就业观念的束缚,他们的父母也不希望他们长期留在农村, 怕他们吃苦受累。所以,导致了大学生村官创业难以获得家庭、亲友在经济上的支持与精神上的鼓励。因而,大学生村官在农村创业缺乏创业氛围,创业环境不优。
三、促进大学生村官创业的对策和建议
(一)政府建立激励和扶持政策
1.简化创业相关程序,降低准入门槛,落实税收优惠
成立专门机构统筹办理大学生村官创业涉及的各项手续,启用联动机制,协调工商、税务、银行、教育、劳动保障、街道等相关职能部门简化各类手续,提供有针对性的政策支持,为大学生村官自主创业开放绿色通道。
2.完善创业服务配套体系建设
各级政府部门应梳理已出台的相关政策,研究细化具体操作办法。如大学生村官创办的对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民群众致富有较强带动效应的项目,允许其在任期内占用一定的工作时间用于创业,以保证大学生村官创业所需的时间和精力。
3.规范创业富民的政策指导体系
真正完善大学生村官计划保驾护航在制定政策时,需要重点考虑的,一是积极探索并帮助大学生村官寻求创业的发展模式,出台制度予以规范;二是对大学生村官创业项目的产权归属界定要明晰;三是要完善大学生村官创业的后续保障措施,推动担保体系建设,解除创业的心理负担 。
4.构建村官有序流动保障机制
要保障大学生村官届满后的有序流动,在中央出台的相关政策的基础上,要进一步扩大大学生村官的流出途径,给予大学生村官更多的选择。竞争择优,选拔乡镇党政领导,结合县乡换届,通过竞争性方式选拔一批优秀大学生村干部进入乡镇领导班子,树立基层一线出干部导向;建立录用优秀大学生村官正常流入公务员队伍机制,即在对大学生村官进行届满考核时选出优秀村官直接流向基层公务员队伍,公务员录取应扩大从大学生村官中选取的比例。对于想要自主创业的,要努力为其创造条件,给予政策和税收方面的优惠。选择引导择业和继续学习的应免费培训,引导事业单位、国有企业,优先录取。由此来激发大学生村官的工作以及创业热情;建立村官动态补充体系,选聘本地有志青年加入到村官行列,本地村官与大学生村官相结合,动态互补,保障流出阶段村官队伍的稳定性和延续性。
(二)提升创业能力
高校作为大学生村官的培养者和输出者,在大学生村官创业富民过程中也能发挥着源头的作用。高校要加强大学生的心理辅导,端正其对待农村创业的态度;高校作为培养大学生的基地,应该在给大学生进行就业指导时增加自主创业部分的内容,培养大学生自主创业的能力,对大学生村官进行专门的课程理论培训与指导;大学生村官创业富民需要实实在在的技术支撑,高校在这方面可以通过和当地政府合作,建立大学生村官创业基地,对大学生村官进行技术培训。
地方党委和政府要重点培养和提高大学生村官的实践能力、组织管理能力、人际沟通能力等综合能力。对大学生村官进行实用的专业技术培训,使其把在学校学到的专业知识能真正运用到创业实践中去。对创业的村官进行针对性的“工作上帮、实践中带、方法上传”,将其培养成创业中的能手和乡镇基层干部的后备军。
(三)加强资金支持
大学生村官自主创业最大的瓶颈是资金,这就需要政府开辟融资渠道,为大学生创业提供资金支持。由于大学生村官创业政策性强、贷款风险大,为了提高金融机构开办创业贷款的成功率,省级财政、中央财政应拨付相应的转移风险补偿基金,对贷款出现的风险给予适当的补偿,以此增加金融机构开办创业贷款项目的积极性。县级财政也要尽快建立大学生农村创业启动基金和以社会多渠道为主导的大学生农村创业补充基金。对大学生村官创业项目实施优先调查、优先评级、优先授信、优先发放贷款的一站式服务,为大学生村官创业贷款简化审批流程,缩短审批时限,为创业大学生村官提供信贷服务的绿色通道。
(四)优化社会环境
各地、各部门要加强政策宣传,注重宣传大学生村官创业典型和创业事迹,充分发挥先进典型的引领示范作用,形成鼓励大学生村官愿干事、能干事、干成事的良好创业氛围。激发大学生村官的创业信心和决心,增强基层广大干部群众对大学生村官创业富民的心理认同感。通过新闻媒体大力宣传推进大学生村官创业的重要意义和作用,通过大学生村官创业成功的典范弘扬创业精神,取得大学生村官创业队伍其家属的信任和支持,在全社会营造支持创业、鼓励创业、积极创业的良好氛围。
【关键词】大学生村官 创业
大学生村官是指到农村(含社区)担任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助理或其他村“两委”职务的具有大专及以上学历的应届或往届大学毕业生。大学生村官政策的萌芽,可以追溯到1995年江苏省丰县的“雏鹰工程”,1995年,为解决“三农”问题,江苏省率先开始招聘大学生担任农村基层干部。从20世纪90年代中期开始,大学生“村官”从无到有,到快速发展,经历了长时间的积累发展过程。2005年7月,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下发《关于引导和鼓励高校毕业生面向基层就业的意见》;2006年2月,中央組织部、人事部、教育部等八部委下发通知,联合组织开展高校毕业生到农村基层从事支教、支农、支医和扶贫工作。此后,大学生“村官”工作进入大范围试验阶段。2008年3月,中央组织部会同教育部、财政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召开选聘高校毕业生到农村任职工作座谈会,部署选聘高校毕业生到农村任职工作,大学生“村官”队伍开始走向正规化、专业化的发展道路。
一、大学生村官创业的意义与现状
2008年,中央正式启动从高校选聘毕业生到农村任村官以来,已有约20万大学生走进农村,扎根基层,为农民受益和农村的发展在不懈地努力。然而,大学生村官的服务期一般是2-4年,服务期满之后大学生村官就要重新面临就业,这个无法回避的现实问题困扰了许多踌躇满志的大学生村官。2009年,中组部等部门制定下发了《关于建立选聘高校毕业生到村任职工作长效机制的意见》,明确提出了大学生“村官”聘任期满后的“五条出路”,即留任村干部、考录公务员、自主创业、另行择业、继续学习;在这五条可选择的途径中,最能符合大学生村官扎根农村、发展农村核心价值的就是自主创业,只有将大学生村官和农村的发展统一在自主创业的实现过程中,大学生村官才能够在农村中下的去、待得住、干得好、流得动。
(一)就业问题是世界性的难题,对于中国这个仍还处于发展中阶段的人口大国来说,就业形势更为严峻
党的十八大报告明确指出:就业是民生之本。要贯彻劳动者自主就业、市场调节就业、政府促进就业和鼓励创业的方针,实施就业优先战略和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引导劳动者转变就业观念,鼓励多渠道多形式就业,促进创业带动就业,做好以高校毕业生为重点的青年就业工作和农村转移劳动力、城镇困难人员、退役军人就业工作。伴随着高校毕业生数量的增长和学历水平的提高,大学生要求体面就业的愿望难以实现,就业职位和就业对象的层次不匹配这是目前大学生就业困难的关键所在。根据教育部发布的数据,被称为最难就业年的2013年,全国高校应届毕业生高达699万。2014年,全国高校毕业生又增加了28万,数量达到727万,可谓更难就业年,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艰巨而繁重,就业形势的严峻性和复杂性不断加剧。大学生村官虽然有2-4年的基层就业经验,但是面对市场激烈的就业竞争显然优势不足。虽然在公务员和事业单位招考中有相关优惠政策,以及进入村两委,但最后只有极为少数的村官能通过这些途径实现就业。因此鼓励大学生村官在农村扎根创业,不仅为大学生村官找到未来的出路,为新农村建设做出贡献,而且充分实现了自己的人生价值,不失为两全其美之策[3]。
(二)大学生村官进行自主创业可以提升创业能力,带动村民共同富裕,为新农村建设服务
发展始终是农村亟待解决的第一要务,增加农民收入一直以来是农村工作的重中之重。在农村城镇化建设的进程中,农村有着需求庞大的市场环境,农民蕴藏着巨大的创业潜能,但由于受“小农”意识、区域资源环境等因素的影响,农民群众普遍存在创业意识淡薄、创业技能缺乏、创业氛围差等问题。与广大农民群众相比,大学生村官充满活力和热情,接受过现代高等教育,有新的管理理念和科技文化知识,拥有更长远的发展眼光。他们很多人有着创业的梦想,他们将自己的新观念、新知识、新技能的优势运用到农村创业的项目上来,如果能成功创业,不仅能够使自己带头致富,还可以有效解决农村剩余劳动力就业问题。从而加快群众就业观念的转变,鼓舞农民群众的创业热情,通过信息化技术更高效地把握市场供需动向,加快强村富民的步伐,推动农村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由此可见,农民群众是非常认可大学生村官通过创业带动村民共同致富的发展之路的。
(三)大学生村官通过创业可以提升自我能力,实现人生价值
大学生村官创业是对自身能力和水平的一次超越和挑战。通过创业的磨练,无论是创业项目选择、市场信息捕捉,还是管理运作企业、协调关系矛盾,都能使大家更加全面地获得许多直接参与农村基层事务管理的机会,更加深刻地理解把握村情民情,提高驾驭农村工作的能力。可以说,创业的过程,就是大学生村官丰富阅历、锻炼自我、加快成长的过程,通过创业带领农民致富,在服务农民的实践中增长见识、提高能力、锻炼品质,在创业中开阔视野和思路,完成了专业型人才向复合型人才的蜕变。
中组部2012下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大学生村官工作的意见》,对大学生村官的选拔培养、教育管理等工作作出了具体规定,同时对鼓励扶持大学生村官创业富民提出了明确要求。实践证明,扶持大学生村官创业是最好的关心培养,勇于创业是大学生村官最快的成长路径。据统计,截止2012年大学生村官有创业项目的19527人,占全年大学生村官的9.76%,其中独立创业的5916人,占30.3%,合作创业的13611人,占69.7%。
二、大学生村官创业存在的问题 (一)创业政策支持不足
首先,大学生村官创业富民的指导政策不够完善,很多村官在创业富民方面比较迷茫,政府部门还没有出台一整套针对大学生村官創业富民方面的指导政策,政策处于碎片状态。没有政策指导,规律经验缺乏造成很多乡镇第一大学生村官创业在引导、服务和扶持的过程在存在着本末倒置、干预和包揽的不良现象。有些地方看中了村官创业的“鲶鱼效应”,甚至要求“一个乡镇要有一个大学生创业园,一名大学生村官一个创业项目”,并且把创业作为大学生村官考核的重要指标,提出“如果创业好的话将优先录用或不创业不提拔”的口号,这种做法有失偏颇。创业的成功需要拥有丰富的经验,敏锐的商业洞察力和专业技能,不是每个大学生村官都具备创业的能力和条件。地方政府积极倡导创业,扶持创业是必要的,但是要求人人创业就显得急功近利,拔苗助长了。此外,保障政策是保证大学生村官创业合理有序流动的前提,中组部专门给大学生村官提供了五条出路:一是鼓励担任村干部;二是推荐参加公务员考试;三是扶持自主创业;四是引导另行择业;五是支持继续学习深造。多数大学生村官在届满之际都选择了考取公务员,而选择其他出路的只占很小一部分,因缺乏创业保障政策,大学生村官对选择自主创业有诸多顾虑。
其次,大学生村官创业扶持政策的执行与落实有待规范。虽然部分地区已颁布了扶持大学生村官创业的优惠政策,但很多优惠停留在政策层面。政策信息缺乏宣传力度,执行与落实途径不畅通,致使很多大学生村官创业者不清楚如何获得政策优惠,不知道通过哪些申请程序,不清楚到哪个部门办理。
(二)大学生村官创业能力普遍较低
大学生村官创业能力普遍较低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缺乏专业技能和管理实践经验。从目前大学生村官构成来看,大部分是大学应届毕业生,从学校直接到农村,专业知识的不足和实践机会的缺乏让大学生村官显得非常稚嫩,这对创业而言是致命的弱点。二是人际沟通能力较弱严重影响了工作效率和业绩,人脉的短缺使得他们在创业时找不到切入点,造成大学生村官创业成功率整体偏低;三是抗挫折能力有待提高,农村环境复杂,工作繁琐,面对困难和挫折,更需要有良好的心理素质和意志品质。如何弥补自身的不足,完善知识结构,将其尽快转化为实际工作能力,都需要通过培训和管理等工作加以解决。
(三)创业资金来源困难
目前,大学生村官创业的资金来源普遍较为困难,刚走出校门的大学生"缺乏自身的资金积累"无法像传统的创业者那样靠积累的资金来创业。他们最初的资金主要是来自基金会,其次是家庭、亲戚朋友等。在影响大学生村官自主创业的因素中,“缺乏资金”排在首位。大学生创业者大都享受到了各级政府和社会组织提供的金融支持"但是他们认为政策在实际操作过程中还存在一定的不足:比如基金资助额度过低,以致较难满足创业企业的需求;分批次和按比例资助,不利于创业者对资金的实时运作。银行的基本准则是盈利,而大学生村官,一般都是刚从高校毕业,自身没有积蓄,也没有创业经验,难保第一次创业就会成功就会盈利,因此,很难从银行得到贷款。
(四)创业的社会环境不理想
鼓励大学生村官创业,是国家的一项重要政策,尽管国家和各级政府为大学生创业出台了涉及融资、工商管理、税收等诸多方面的优惠政策。但由于宣传力度偏弱,在实际工作中很多政策并未落到实处,许多大学生村官并不十分了解政府对大学生村官创业的优惠政策。在高校中,尽管知道大学生村官的人很多,但了解大学生村官创业的人很少;在农村中,大部分村民知道村上有大学生村官,但是不清楚政府支持大学生村官创业富民。因此,大学生村官创业很难得到村民的支持与拥护。大学生村官同时也很难得到家庭的理解与支持,受传统就业观念的束缚,他们的父母也不希望他们长期留在农村, 怕他们吃苦受累。所以,导致了大学生村官创业难以获得家庭、亲友在经济上的支持与精神上的鼓励。因而,大学生村官在农村创业缺乏创业氛围,创业环境不优。
三、促进大学生村官创业的对策和建议
(一)政府建立激励和扶持政策
1.简化创业相关程序,降低准入门槛,落实税收优惠
成立专门机构统筹办理大学生村官创业涉及的各项手续,启用联动机制,协调工商、税务、银行、教育、劳动保障、街道等相关职能部门简化各类手续,提供有针对性的政策支持,为大学生村官自主创业开放绿色通道。
2.完善创业服务配套体系建设
各级政府部门应梳理已出台的相关政策,研究细化具体操作办法。如大学生村官创办的对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民群众致富有较强带动效应的项目,允许其在任期内占用一定的工作时间用于创业,以保证大学生村官创业所需的时间和精力。
3.规范创业富民的政策指导体系
真正完善大学生村官计划保驾护航在制定政策时,需要重点考虑的,一是积极探索并帮助大学生村官寻求创业的发展模式,出台制度予以规范;二是对大学生村官创业项目的产权归属界定要明晰;三是要完善大学生村官创业的后续保障措施,推动担保体系建设,解除创业的心理负担 。
4.构建村官有序流动保障机制
要保障大学生村官届满后的有序流动,在中央出台的相关政策的基础上,要进一步扩大大学生村官的流出途径,给予大学生村官更多的选择。竞争择优,选拔乡镇党政领导,结合县乡换届,通过竞争性方式选拔一批优秀大学生村干部进入乡镇领导班子,树立基层一线出干部导向;建立录用优秀大学生村官正常流入公务员队伍机制,即在对大学生村官进行届满考核时选出优秀村官直接流向基层公务员队伍,公务员录取应扩大从大学生村官中选取的比例。对于想要自主创业的,要努力为其创造条件,给予政策和税收方面的优惠。选择引导择业和继续学习的应免费培训,引导事业单位、国有企业,优先录取。由此来激发大学生村官的工作以及创业热情;建立村官动态补充体系,选聘本地有志青年加入到村官行列,本地村官与大学生村官相结合,动态互补,保障流出阶段村官队伍的稳定性和延续性。
(二)提升创业能力
高校作为大学生村官的培养者和输出者,在大学生村官创业富民过程中也能发挥着源头的作用。高校要加强大学生的心理辅导,端正其对待农村创业的态度;高校作为培养大学生的基地,应该在给大学生进行就业指导时增加自主创业部分的内容,培养大学生自主创业的能力,对大学生村官进行专门的课程理论培训与指导;大学生村官创业富民需要实实在在的技术支撑,高校在这方面可以通过和当地政府合作,建立大学生村官创业基地,对大学生村官进行技术培训。
地方党委和政府要重点培养和提高大学生村官的实践能力、组织管理能力、人际沟通能力等综合能力。对大学生村官进行实用的专业技术培训,使其把在学校学到的专业知识能真正运用到创业实践中去。对创业的村官进行针对性的“工作上帮、实践中带、方法上传”,将其培养成创业中的能手和乡镇基层干部的后备军。
(三)加强资金支持
大学生村官自主创业最大的瓶颈是资金,这就需要政府开辟融资渠道,为大学生创业提供资金支持。由于大学生村官创业政策性强、贷款风险大,为了提高金融机构开办创业贷款的成功率,省级财政、中央财政应拨付相应的转移风险补偿基金,对贷款出现的风险给予适当的补偿,以此增加金融机构开办创业贷款项目的积极性。县级财政也要尽快建立大学生农村创业启动基金和以社会多渠道为主导的大学生农村创业补充基金。对大学生村官创业项目实施优先调查、优先评级、优先授信、优先发放贷款的一站式服务,为大学生村官创业贷款简化审批流程,缩短审批时限,为创业大学生村官提供信贷服务的绿色通道。
(四)优化社会环境
各地、各部门要加强政策宣传,注重宣传大学生村官创业典型和创业事迹,充分发挥先进典型的引领示范作用,形成鼓励大学生村官愿干事、能干事、干成事的良好创业氛围。激发大学生村官的创业信心和决心,增强基层广大干部群众对大学生村官创业富民的心理认同感。通过新闻媒体大力宣传推进大学生村官创业的重要意义和作用,通过大学生村官创业成功的典范弘扬创业精神,取得大学生村官创业队伍其家属的信任和支持,在全社会营造支持创业、鼓励创业、积极创业的良好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