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近些年来,随着社会经济水平的迅速发展,经济迅猛发展的同时还会引发环境污染问题,并且造成社会生态系统的退化与破坏,因此促使生态文明建设也越来越受到重视,在高校教育实践中,教师应该在思政课程内容上不断加强对学生生态文明教育和生态安全教育,并且对此加以辨析,从而提升学生的生态环境安全的观念。本文站在高校思政课程教育与二课融合教学课堂的实践角度上,加快拓展生态文明教育和生态安全教育的内容,在两者的辨析和认识过程中实现对学生精神层面的教育和建设,凸显出生态文明教育和生态安全教育在新时期发展背景下的现实性价值,并且可以将其价值展现于实践。
关键词:生态文明教育;生态安全教育;辨析;思政课程
前言
在社会主义新时代发展要求之下,生态文明可持续发展要求逐渐成为高校思政教育工作中的重要组成部分,生态文明与生态安全教育主要集中在学生的精神层面,高校职业教师近些年来不断加强对生态文明及生态安全教育建设方面的研究,并且将其作为思政课程和二课教育内容上的有机教育内容,以此来提升学生的生态文明理念的认识,并且以生态文明教育与生态安全教育作为社会主义文明实践的基础部分,以此发挥出两者在学生思政精神层面的现实性引导价值,推动学生投身于生态文明和生态安全的实践,进一步进行主体、客体以及操作工具上的辨析,加深高校思政教师和学生对生态文明教育和生态安全教育的两者核心价值上的认识,使得两者与社会主义现代化文明建设的发展共同前行。
一、生态文明教育和生态安全教育的简述
(一)生态文明教育的内涵分析
在当下生态文明的概念并未形成统一的认知,生态文明概念在高校思政教育上的应用和教育,也是体现出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发展方向;生态文明的概念考察主要是在对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谐相处关系以及社会公众于社会发展之间的整体发展趋势加以掌握,进一步在保护自然的前提下维护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谐统一[1]。随着现代化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的发展步伐,生态文明的教育内涵也不断被注入新的思想活力,多数学界研究者表明人与自身、社会发展之间的整体性与统一性出发,进一步掌握人在自然生态环境中的发展规律和精神需求,从另一方面来说,也是加快实现人与自然、人与社会和谐共处的美好愿景。生态文明教育应该是在高校学生与自然生态之间的和谐统一,进一步总结生态文明建设成果与精神层面之和,主要的教育内涵表现在对学生精神层面的培养,生态文明在新时期发展背景下逐渐形成教育理念,必须在尊重自然、保护生态的文明理念基础上加以辨析和利用[2]。
(二)生态安全教育的内涵分析
生态安全教育与生态文明教育之间存在着相互联系又密不可分的关系,对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发展过程中所要求的的生态文明建设内涵,应该加快形成人与社会和谐相处的理念基础,并且将学校和教育课程作为发展的特殊主体,将相关的生态安全教育理念融入到社会发展的各个环节中,包括社会政治、文化、生态建设等等,为加快分析生态文明教育的内涵注入新的契机,以此来实现生态安全教育在社会现代化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3]。生态安全教育应该以生态文明建设为指引,主要是为了实现对学生思政意识层面的交易和引导,加强人与社会和谐共处,为社会主义现代化新时代的生态安全发展奠定基础;生态安全教育的内涵不仅是对生态领域的研究和分析,还是加强生态文明和安全教育内容理念相融合的基础上,推动生态文明建设五位一体化。生态安全教育在解释自身内涵的基础上也要加强与生态文明建设之间的联系和融合,促使两者的内在逻辑相连接。
由此可见,生态文明教育与生态安全教育的课程融合与创新也是顺应社会主义发展要求的必经之路,同时也可以为大学生对生态文明和环境保护的教育资源与自身生态安全意识的利用奠定思想政治教学基础,为学生的理論学习和实践基础创造良好的课堂教育环境,站在生态文明的视角下拓展生态安全教育相关的内容,使得高校教师与学生在思政课程的教学实践中获得较深层次的认知[4];提升思政课程的教学质量,在生态文明教育与生态安全教育的辨析和互动中加深对生态文明在社会主义新时达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的认识。
二、生态文明教育与生态安全教育辨析
(一)生态文明教育与生态安全教育之间的联系
1. 生态文明教育与生态安全教育的内在逻辑
人类文明的实践和建设是在多个文明时代的变革之下逐渐演变而成,在现代化社会发展实践中,人类文明建设逐渐朝着时代自然的变化和人类为中心的出发角度偏移,呈现出一切以人为中心、一切从人的利益出发的价值观念;在高校的思想政治课程教育中具有一定的局限性,过去人类文明的内在逻辑层面存在着超越自然界的界限,导致所使用的的生态文明教育出现细节上的不平衡,并且直接影响生态文明系统的精细化和完整性。将眼光投放到生态文明教育当中,教师应该站在自然系统建设不受到破坏的角度上,保障学生在相关生态文明内涵的学习状态下及时掌握教育的逻辑,并且对价值观念作出反思,逐渐形成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主义和谐生态协调发展的新价值观念,以此来推动生态安全教育的开展。
生态安全教育应该在生态文明教育的引导下加以建设,站在高校学生整体性思政公开课堂教育的系统化逻辑角度,不断将生态文明教育内涵注入到生态安全教育环节当中,加快与社会政治、经济、文化之间的融合与联系[5],进一步投放到社会主义的建设实践中,逐渐形成以生态安全教育为核心的素质教育体系,使得学生在高校思政课程教学中感受到生态安全教育的渗透与意识培养,在掌握生物学内涵以及生态文明知识的基础上还应该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生态保护理念,在接受生态文明教育和生态安全教育的内在逻辑联系上,增强学生自身的生态安全环保意识。
在生态文明建设以及生态安全教育的内在逻辑上,存在着社会生态互动建设与思想政治建设之间的联系必然性,提高思想政治教育对生态环境的保护和教育,促使在高校思政教育实践中实现环境保护和生态安全的建设和指导,进一步引领社会思想风尚,促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和谐可持续发展,最终实现学生思政教育以及生态环境良好的根本教育目标[6]。结合生态文明教育与生态安全教育的内在逻辑,可以看出两者在高校思政意识层面的教育和引导都将发挥出不可忽视的精神引导作用,有助于帮助学生对生态环保意识的认知,并且带动学生的全面性发展,有利于学生在高校教育实践中获得对生态文明和生态安全知识的掌握,同时也会为自身的终身发展以及社会需求奠定坚实性的基础。 2.生态文明教育是生态安全教育的基础,生态安全教育充实生态文明教育内涵
生态文明教育能够为生态安全教育提供开展思路,生态安全教育又是对生态文明教育内涵上的补充和拓展,生态文明在高校思政安全教育知识的开展实际中占据着基础地位,并且可以为高校师生的思政课程带来新的发展契机,在整个生态文明教育方面发挥出健康的引导作用。其次生态文明教育只是对高校学生和教师开展创造性的实践教育内容,促使生态文明建设走向健康可持续的发展方向。在生态安全教育的拓展和实践中,高校教师不断需要注意对学生开展与生态文明教育相关的课程,也不能忽视生态安全教育在现实社会主义发展中所具有的现实性引导作用[7]。生态文明教育是思想政治教育课程安排中的基础内容,在学生掌握相关生态文明教育内涵的基础上,拓展对生态安全教育内容的教育和更新,以此来保障学生在精神层面得到一定程度上的满足,并且增强生态文明教育与生态安全教育两者之间的联系,不仅仅是局限于生态文明教育的基础教学层面,最终促进生态文明教育与生态安全教育的整体协调发展。
综上所述,生态文明教育作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上的基础部分,应该及时掌握教育内容和规律,并且抓住时代发展的生态文明建设需求,进一步拓展与生态安全教育相关的内容,以此来实现学生的全面进步[8];人需要在生态保护的意识观念下不断拓展自身的实践能力,教师应该站在学生实践需求的基础上,逐步科学性地规划生态文明教育与生态安全教育相关的实践活动,并且在其中进行科学性的制约,促进学生在正确生态观念的引导下,进行生态文明和生态安全教育学习,不断取得生态安全教育相关的新成果,推动和丰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实践的新内涵。
(二)生态文明教育与生态安全教育之间的区别
1. 教育主体不同
生态文明教育以及生态系统的建设应该站在社会主义文化发展的价值认同上,进一步认清生态文明教育与高校思政教育、文化与社会文明之间的区别和联系。生态文明教育在社会公众思想层面发挥着一定的优势,并且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实践中代表着师生精神层面提升的责任,主要是为了建构良好的高校学生对生态文明内涵以及自然协调发展知识共享和掌握的良好氛围[9]。生态安全教育旨在培养学生正确的安全生态环境意识以及健康行为上的约束,教师应该在主动培养生态文明健康理念的基础上,不断增强对安全教育内容的实践活动,不断创新生态文明教育的成果和新内涵。
2. 教育客體不同
生态文明教育属于意识形态上的教育形态,主要是对高校学生在内涵传授的过程中感受到自身精神层面的学习和提升,以此来指导学生对生态环境的保护以及对生态文化内涵的学习与掌握,进一步拓展自身的精神层面[10]。生态安全教育是在掌握生态文明教育形态的基础上,加深学生对生态安全观念的掌握,主要是属于行为形态的范畴,以此来指导学生处理现实性的生态问题,形成良好的生态保护目标。
结束语
纵观全文可知,生态文明教育与生态安全教育的新内容和新形式在高校思想政治课程上的安排与实践具有一定程度上的必要性。生态文明建设在自身的教育理念和实践基础上具有较高的现实性教育价值,能够对学生的生态理念和生态安全知识的掌握创造良好的发展环境,并且可以逐渐形成生态文明教育与生态安全教育相联系的双向教育模式,以此来为大学生提供新时期的文明观念的导向牵引,尽快实现职业院校学生在现代化生态文明建设新时代树立良好的学习心态,进一步加强学校对学生生态文明教育的内容培养,在不断提高学生对生态文明和生态安全教育认知的基础上,实现学校的思政教育质量得以提升。由此看来,不断加强对生态文明教育和生态安全教育之间的辨析,也是满足新时代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必经之路,也是新时期高校思想政治课程教育的必然选择,在加强对大学生生态文明教育与生态安全教育的辨析中发挥出战略性引导作用。
参考文献:
[1] 平凡, 陶岭莉. 人的美好生活需要对生态文明建设的价值引领[J]. 湖北行政学院学报, 2019, 129(36):5-10.
[2] 包涵. 内蒙古高校生态文明观教育现状与对策研究[D]. 内蒙古师范大学, 2019,125(28)117-118.
[3] 马多勇,石开斌. 职业院校学生思政教育与生态文明建设——评《生态文明建设与食品安全》[J]. 中国酿造, 2020, v.39;No.345(11):232-232.
[4] 范梦, 范宝德. 大学生生态文明教育问题与对策[J]. 广西教育, 2019,96(7):17-19.
[5] 牟云, 周璇. 学校生态文明教育的探索与实践[J]. 中小学校长, 2020,23(1):55-57.
[6] 柳文茂. 注重生态文明教育 引领和谐校园发展[J]. 名师在线, 2019, 82(49):124-125.
[7] 刘雨. 学校生态文明教育的困境与出路——基于教师视角的研究[J]. 滁州学院学报, 2019, 21(11):104-108.
[8] 肖春越. 生态文明教育的功用及提升途径[J]. 农家参谋, 2020, No.651(27):259-259.
[9] 李娟. 新时代中国共产党生态文明教育的基本方略与特点[J]. 思想理论教育导刊, 2019,29(14):66-69.
[10] 丘钊武. 浅析生态文明教育的现状及实现路径[J]. 基础教育论坛:综合版, 2019, 236(24):132-133.
(项目信息:融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高职思政课程实践教学与第二课堂协同育人路径的研究 课题编号:BTZY202032)
关键词:生态文明教育;生态安全教育;辨析;思政课程
前言
在社会主义新时代发展要求之下,生态文明可持续发展要求逐渐成为高校思政教育工作中的重要组成部分,生态文明与生态安全教育主要集中在学生的精神层面,高校职业教师近些年来不断加强对生态文明及生态安全教育建设方面的研究,并且将其作为思政课程和二课教育内容上的有机教育内容,以此来提升学生的生态文明理念的认识,并且以生态文明教育与生态安全教育作为社会主义文明实践的基础部分,以此发挥出两者在学生思政精神层面的现实性引导价值,推动学生投身于生态文明和生态安全的实践,进一步进行主体、客体以及操作工具上的辨析,加深高校思政教师和学生对生态文明教育和生态安全教育的两者核心价值上的认识,使得两者与社会主义现代化文明建设的发展共同前行。
一、生态文明教育和生态安全教育的简述
(一)生态文明教育的内涵分析
在当下生态文明的概念并未形成统一的认知,生态文明概念在高校思政教育上的应用和教育,也是体现出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发展方向;生态文明的概念考察主要是在对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谐相处关系以及社会公众于社会发展之间的整体发展趋势加以掌握,进一步在保护自然的前提下维护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谐统一[1]。随着现代化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的发展步伐,生态文明的教育内涵也不断被注入新的思想活力,多数学界研究者表明人与自身、社会发展之间的整体性与统一性出发,进一步掌握人在自然生态环境中的发展规律和精神需求,从另一方面来说,也是加快实现人与自然、人与社会和谐共处的美好愿景。生态文明教育应该是在高校学生与自然生态之间的和谐统一,进一步总结生态文明建设成果与精神层面之和,主要的教育内涵表现在对学生精神层面的培养,生态文明在新时期发展背景下逐渐形成教育理念,必须在尊重自然、保护生态的文明理念基础上加以辨析和利用[2]。
(二)生态安全教育的内涵分析
生态安全教育与生态文明教育之间存在着相互联系又密不可分的关系,对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发展过程中所要求的的生态文明建设内涵,应该加快形成人与社会和谐相处的理念基础,并且将学校和教育课程作为发展的特殊主体,将相关的生态安全教育理念融入到社会发展的各个环节中,包括社会政治、文化、生态建设等等,为加快分析生态文明教育的内涵注入新的契机,以此来实现生态安全教育在社会现代化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3]。生态安全教育应该以生态文明建设为指引,主要是为了实现对学生思政意识层面的交易和引导,加强人与社会和谐共处,为社会主义现代化新时代的生态安全发展奠定基础;生态安全教育的内涵不仅是对生态领域的研究和分析,还是加强生态文明和安全教育内容理念相融合的基础上,推动生态文明建设五位一体化。生态安全教育在解释自身内涵的基础上也要加强与生态文明建设之间的联系和融合,促使两者的内在逻辑相连接。
由此可见,生态文明教育与生态安全教育的课程融合与创新也是顺应社会主义发展要求的必经之路,同时也可以为大学生对生态文明和环境保护的教育资源与自身生态安全意识的利用奠定思想政治教学基础,为学生的理論学习和实践基础创造良好的课堂教育环境,站在生态文明的视角下拓展生态安全教育相关的内容,使得高校教师与学生在思政课程的教学实践中获得较深层次的认知[4];提升思政课程的教学质量,在生态文明教育与生态安全教育的辨析和互动中加深对生态文明在社会主义新时达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的认识。
二、生态文明教育与生态安全教育辨析
(一)生态文明教育与生态安全教育之间的联系
1. 生态文明教育与生态安全教育的内在逻辑
人类文明的实践和建设是在多个文明时代的变革之下逐渐演变而成,在现代化社会发展实践中,人类文明建设逐渐朝着时代自然的变化和人类为中心的出发角度偏移,呈现出一切以人为中心、一切从人的利益出发的价值观念;在高校的思想政治课程教育中具有一定的局限性,过去人类文明的内在逻辑层面存在着超越自然界的界限,导致所使用的的生态文明教育出现细节上的不平衡,并且直接影响生态文明系统的精细化和完整性。将眼光投放到生态文明教育当中,教师应该站在自然系统建设不受到破坏的角度上,保障学生在相关生态文明内涵的学习状态下及时掌握教育的逻辑,并且对价值观念作出反思,逐渐形成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主义和谐生态协调发展的新价值观念,以此来推动生态安全教育的开展。
生态安全教育应该在生态文明教育的引导下加以建设,站在高校学生整体性思政公开课堂教育的系统化逻辑角度,不断将生态文明教育内涵注入到生态安全教育环节当中,加快与社会政治、经济、文化之间的融合与联系[5],进一步投放到社会主义的建设实践中,逐渐形成以生态安全教育为核心的素质教育体系,使得学生在高校思政课程教学中感受到生态安全教育的渗透与意识培养,在掌握生物学内涵以及生态文明知识的基础上还应该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生态保护理念,在接受生态文明教育和生态安全教育的内在逻辑联系上,增强学生自身的生态安全环保意识。
在生态文明建设以及生态安全教育的内在逻辑上,存在着社会生态互动建设与思想政治建设之间的联系必然性,提高思想政治教育对生态环境的保护和教育,促使在高校思政教育实践中实现环境保护和生态安全的建设和指导,进一步引领社会思想风尚,促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和谐可持续发展,最终实现学生思政教育以及生态环境良好的根本教育目标[6]。结合生态文明教育与生态安全教育的内在逻辑,可以看出两者在高校思政意识层面的教育和引导都将发挥出不可忽视的精神引导作用,有助于帮助学生对生态环保意识的认知,并且带动学生的全面性发展,有利于学生在高校教育实践中获得对生态文明和生态安全知识的掌握,同时也会为自身的终身发展以及社会需求奠定坚实性的基础。 2.生态文明教育是生态安全教育的基础,生态安全教育充实生态文明教育内涵
生态文明教育能够为生态安全教育提供开展思路,生态安全教育又是对生态文明教育内涵上的补充和拓展,生态文明在高校思政安全教育知识的开展实际中占据着基础地位,并且可以为高校师生的思政课程带来新的发展契机,在整个生态文明教育方面发挥出健康的引导作用。其次生态文明教育只是对高校学生和教师开展创造性的实践教育内容,促使生态文明建设走向健康可持续的发展方向。在生态安全教育的拓展和实践中,高校教师不断需要注意对学生开展与生态文明教育相关的课程,也不能忽视生态安全教育在现实社会主义发展中所具有的现实性引导作用[7]。生态文明教育是思想政治教育课程安排中的基础内容,在学生掌握相关生态文明教育内涵的基础上,拓展对生态安全教育内容的教育和更新,以此来保障学生在精神层面得到一定程度上的满足,并且增强生态文明教育与生态安全教育两者之间的联系,不仅仅是局限于生态文明教育的基础教学层面,最终促进生态文明教育与生态安全教育的整体协调发展。
综上所述,生态文明教育作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上的基础部分,应该及时掌握教育内容和规律,并且抓住时代发展的生态文明建设需求,进一步拓展与生态安全教育相关的内容,以此来实现学生的全面进步[8];人需要在生态保护的意识观念下不断拓展自身的实践能力,教师应该站在学生实践需求的基础上,逐步科学性地规划生态文明教育与生态安全教育相关的实践活动,并且在其中进行科学性的制约,促进学生在正确生态观念的引导下,进行生态文明和生态安全教育学习,不断取得生态安全教育相关的新成果,推动和丰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实践的新内涵。
(二)生态文明教育与生态安全教育之间的区别
1. 教育主体不同
生态文明教育以及生态系统的建设应该站在社会主义文化发展的价值认同上,进一步认清生态文明教育与高校思政教育、文化与社会文明之间的区别和联系。生态文明教育在社会公众思想层面发挥着一定的优势,并且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实践中代表着师生精神层面提升的责任,主要是为了建构良好的高校学生对生态文明内涵以及自然协调发展知识共享和掌握的良好氛围[9]。生态安全教育旨在培养学生正确的安全生态环境意识以及健康行为上的约束,教师应该在主动培养生态文明健康理念的基础上,不断增强对安全教育内容的实践活动,不断创新生态文明教育的成果和新内涵。
2. 教育客體不同
生态文明教育属于意识形态上的教育形态,主要是对高校学生在内涵传授的过程中感受到自身精神层面的学习和提升,以此来指导学生对生态环境的保护以及对生态文化内涵的学习与掌握,进一步拓展自身的精神层面[10]。生态安全教育是在掌握生态文明教育形态的基础上,加深学生对生态安全观念的掌握,主要是属于行为形态的范畴,以此来指导学生处理现实性的生态问题,形成良好的生态保护目标。
结束语
纵观全文可知,生态文明教育与生态安全教育的新内容和新形式在高校思想政治课程上的安排与实践具有一定程度上的必要性。生态文明建设在自身的教育理念和实践基础上具有较高的现实性教育价值,能够对学生的生态理念和生态安全知识的掌握创造良好的发展环境,并且可以逐渐形成生态文明教育与生态安全教育相联系的双向教育模式,以此来为大学生提供新时期的文明观念的导向牵引,尽快实现职业院校学生在现代化生态文明建设新时代树立良好的学习心态,进一步加强学校对学生生态文明教育的内容培养,在不断提高学生对生态文明和生态安全教育认知的基础上,实现学校的思政教育质量得以提升。由此看来,不断加强对生态文明教育和生态安全教育之间的辨析,也是满足新时代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必经之路,也是新时期高校思想政治课程教育的必然选择,在加强对大学生生态文明教育与生态安全教育的辨析中发挥出战略性引导作用。
参考文献:
[1] 平凡, 陶岭莉. 人的美好生活需要对生态文明建设的价值引领[J]. 湖北行政学院学报, 2019, 129(36):5-10.
[2] 包涵. 内蒙古高校生态文明观教育现状与对策研究[D]. 内蒙古师范大学, 2019,125(28)117-118.
[3] 马多勇,石开斌. 职业院校学生思政教育与生态文明建设——评《生态文明建设与食品安全》[J]. 中国酿造, 2020, v.39;No.345(11):232-232.
[4] 范梦, 范宝德. 大学生生态文明教育问题与对策[J]. 广西教育, 2019,96(7):17-19.
[5] 牟云, 周璇. 学校生态文明教育的探索与实践[J]. 中小学校长, 2020,23(1):55-57.
[6] 柳文茂. 注重生态文明教育 引领和谐校园发展[J]. 名师在线, 2019, 82(49):124-125.
[7] 刘雨. 学校生态文明教育的困境与出路——基于教师视角的研究[J]. 滁州学院学报, 2019, 21(11):104-108.
[8] 肖春越. 生态文明教育的功用及提升途径[J]. 农家参谋, 2020, No.651(27):259-259.
[9] 李娟. 新时代中国共产党生态文明教育的基本方略与特点[J]. 思想理论教育导刊, 2019,29(14):66-69.
[10] 丘钊武. 浅析生态文明教育的现状及实现路径[J]. 基础教育论坛:综合版, 2019, 236(24):132-133.
(项目信息:融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高职思政课程实践教学与第二课堂协同育人路径的研究 课题编号:BTZY2020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