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数学思维能力是数学学科所独有的思维能力.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是新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也是数学教育的基本目标.普通高中文科学生数学基础较差,数学思维能力存在着一定的差距,这影响到数学课程的学习和数学能力的全面发展,需要引起特别的重视.
一、数学思维与数学思维能力
数学思维是以数学问题为载体,通过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形式,达到对现实世界的空间形式和数量关系的本质及一般性的认识的思维过程.数学思维能力包括直观感知、观察发现、归纳类比、空间想象、抽象概括、符号表示、运算求解、数据处理、演绎证明、反思与构建等,它是数学学科所独有的思维能力,与数学运算能力、空间想象能力、数学应用能力等构成数学能力的“四大能力”,是“四大能力”的核心.
二、新课程标准下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
实施新课程标准后,新教材“以学生的发展为本”,坚持新课程标准的理念,注重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发展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具有鲜明的基础性、时代性、实践性和可读性.特别是新教材中设置了问题探究和思考等亮点,对促进学生的主动探究,培养创新意识和应用意识,引导教学方式的改进有着重要意义.
(一)强化自主学习,开展课前预习,学会学习
要获得好的课堂教学效果,必须强化自主学习,像华罗庚先生所提倡的那样,先“钻进去,把书读厚”,再“跳出来,把书读薄”.常规的数学教学的基本结构有复习、引入、讲授、巩固和布置作业等教学步骤,在此基础上,还要加上预习安排,对下次教学内容有所交代,预留问题,指导学生的课前预习.如在讲完椭圆的定义和标准方程后,可以根据椭圆的形状、大小、对称性和位置等方面提出如下问题:
1.椭圆的标准方程与椭圆的形状有何对应关系?
2.椭圆有哪些简单的几何性质?
3.我们可以用什么方法得到椭圆的性质?
4.椭圆的性质有何应用?
………
这样,学生就带着问题来听课,轻松愉快地跟踪教学节奏,提高听课效率.更重要的是通过预留问题,开展有目的的预习,引导学生对数学知识的深度、广度进行正确的理解,加强纵向、横向的联系和应用等方面去思考,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二)与时俱进地落实“双基”,夯实基础,增强信心
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必须加强基础知识的教学,进行必要的基本技能训练,特别是对知识薄弱环节,要进行适当的补课,做好旧课的复习,与时俱进地落实“双基”,夯实基础,为新课程的导入和学习做准备,增强学习的信心.
如在讲椭圆的简单几何性质之前,我们应该复习椭圆的定义及其标准方程,并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分析椭圆的几何特征,这样一方面加强了基础,另一方面为导入新课做好准备,增强继续学习的信心.
(三)创设问题情境,充分调动学生的思维,培养数学思维能力
新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应从学生实际出发,创设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的问题情境”.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设置有价值的问题,引发学生的争论,培养学生质疑、探究的习惯,提高分析能力,由此来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例如,在椭圆性质的教学过程中,离心率是我们的教学难点,我们可以像教材中那样设计问题,让学生自己动手,在教师的指导下调整两个定点之间的距离,分别作图,并对所画图形进行观察、分析和比较,从而归纳出椭圆的离心率与椭圆形状(“圆”与“扁”的程度)的关系.这样,通过创设问题情境,把教学过程组织成问题解决的过程,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做数学”,学数学、增长知识、培养能力.
(四)加强数学思想方法的渗透,促进数学思维能力的提高
数学思想方法是数学的灵魂,它是以具体数学内容为载体,又高于具体数学内容的一种指导思想和通用的方法.它能使学生领悟数学的真谛,懂得数学的价值,学会数学地思考和解决问题,把知识的学习与培养思维能力、发展智力有机地统一起来.加强数学思想方法的渗透,有助于学生降低学习难度,掌握数学知识,促进数学思维能力的提高.
如在圆锥曲线的教学过程中,最突出的是数形结合的思想.这就需要我们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充分利用“形”的直观和“数”的规范性、精确性,捕捉问题中的数形信息,寻找“数”与“形”的内在联系,构建数学模型,推导圆锥曲线的标准方程.养成“遇数思形,以形助数”的良好思维习惯,优化认识结构,促进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提高.
(责任编辑黄桂坚)
一、数学思维与数学思维能力
数学思维是以数学问题为载体,通过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形式,达到对现实世界的空间形式和数量关系的本质及一般性的认识的思维过程.数学思维能力包括直观感知、观察发现、归纳类比、空间想象、抽象概括、符号表示、运算求解、数据处理、演绎证明、反思与构建等,它是数学学科所独有的思维能力,与数学运算能力、空间想象能力、数学应用能力等构成数学能力的“四大能力”,是“四大能力”的核心.
二、新课程标准下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
实施新课程标准后,新教材“以学生的发展为本”,坚持新课程标准的理念,注重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发展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具有鲜明的基础性、时代性、实践性和可读性.特别是新教材中设置了问题探究和思考等亮点,对促进学生的主动探究,培养创新意识和应用意识,引导教学方式的改进有着重要意义.
(一)强化自主学习,开展课前预习,学会学习
要获得好的课堂教学效果,必须强化自主学习,像华罗庚先生所提倡的那样,先“钻进去,把书读厚”,再“跳出来,把书读薄”.常规的数学教学的基本结构有复习、引入、讲授、巩固和布置作业等教学步骤,在此基础上,还要加上预习安排,对下次教学内容有所交代,预留问题,指导学生的课前预习.如在讲完椭圆的定义和标准方程后,可以根据椭圆的形状、大小、对称性和位置等方面提出如下问题:
1.椭圆的标准方程与椭圆的形状有何对应关系?
2.椭圆有哪些简单的几何性质?
3.我们可以用什么方法得到椭圆的性质?
4.椭圆的性质有何应用?
………
这样,学生就带着问题来听课,轻松愉快地跟踪教学节奏,提高听课效率.更重要的是通过预留问题,开展有目的的预习,引导学生对数学知识的深度、广度进行正确的理解,加强纵向、横向的联系和应用等方面去思考,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二)与时俱进地落实“双基”,夯实基础,增强信心
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必须加强基础知识的教学,进行必要的基本技能训练,特别是对知识薄弱环节,要进行适当的补课,做好旧课的复习,与时俱进地落实“双基”,夯实基础,为新课程的导入和学习做准备,增强学习的信心.
如在讲椭圆的简单几何性质之前,我们应该复习椭圆的定义及其标准方程,并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分析椭圆的几何特征,这样一方面加强了基础,另一方面为导入新课做好准备,增强继续学习的信心.
(三)创设问题情境,充分调动学生的思维,培养数学思维能力
新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应从学生实际出发,创设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的问题情境”.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设置有价值的问题,引发学生的争论,培养学生质疑、探究的习惯,提高分析能力,由此来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例如,在椭圆性质的教学过程中,离心率是我们的教学难点,我们可以像教材中那样设计问题,让学生自己动手,在教师的指导下调整两个定点之间的距离,分别作图,并对所画图形进行观察、分析和比较,从而归纳出椭圆的离心率与椭圆形状(“圆”与“扁”的程度)的关系.这样,通过创设问题情境,把教学过程组织成问题解决的过程,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做数学”,学数学、增长知识、培养能力.
(四)加强数学思想方法的渗透,促进数学思维能力的提高
数学思想方法是数学的灵魂,它是以具体数学内容为载体,又高于具体数学内容的一种指导思想和通用的方法.它能使学生领悟数学的真谛,懂得数学的价值,学会数学地思考和解决问题,把知识的学习与培养思维能力、发展智力有机地统一起来.加强数学思想方法的渗透,有助于学生降低学习难度,掌握数学知识,促进数学思维能力的提高.
如在圆锥曲线的教学过程中,最突出的是数形结合的思想.这就需要我们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充分利用“形”的直观和“数”的规范性、精确性,捕捉问题中的数形信息,寻找“数”与“形”的内在联系,构建数学模型,推导圆锥曲线的标准方程.养成“遇数思形,以形助数”的良好思维习惯,优化认识结构,促进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提高.
(责任编辑黄桂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