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议论文教学是一个按照一定的步骤逐渐提高的过程,需要教师结合教材文本和学生的实际,夯实学生议论文知识的积淀,遵循议论文教学规律,紧扣几个重要环节,有目的地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与审美价值观。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有计划、有步骤地加以引导,使学生形成议论文阅读技巧。在教学中,教师应充分发挥自己的主导作用,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才能确保议论文教学的有效性。
【关键词】议论文教学;主要环节;有效性
【中图分类号】G633 【文献标识码】A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初中议论文教学有两个目标:一是阅读目标,阅读简单的议论文,区分观点与材料 ( 道理、事实、数据、图表等 ) ,发现观点与材料之间的联系,并通过自己的思考,作出判断;二是写作目标,写简短的议论文,努力做到有理有据。
议论文教学是初中语文教学的重点之一,议论文阅读和写作能力优劣是衡量一名初中生语文素养高低的重要标准,也是衡量学生理论思维发展水平高低的标准。本文从议论文文本特点来谈一谈怎样进行初中议论文的教学,从而达到提高学生阅读和写作议论文的能力,形成一定的情感与价值观,以完成我们的教学目标。那么,如何有效地进行议论文教学呢?
明确目标,营造和谐、民主的氛围,采取自主、探究、合作的学习方式,合理地运用启发式、讨论式的教学方法,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和教师的主导作用,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通过学生的积极内化,达到最佳的效果。在教学过程中应注重以下几个主要环节。
一、归论点,明主旨
在初步感知课文后,要激发学生利用已积淀的知识,思考辨析文章的论点。阅读是一个由整体到局部、由表及里的逐步内化过程。如《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学生经过探究讨论后不难发现这篇文章表明观点的句子有:1.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2.不满足于一个答案,不放弃探求,这一点非常重要;3.发挥创造力的真正关键,在于如何运用知识;4.拥有创造力的人留意自己细小的想法;5.任何人都拥有创造力。这五个论点哪个是中心论点?只要明确全篇是围绕如何才有创造力展开的,就容易归纳出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任何人都拥有创造力,只有具备几个关键性的要素,就能成为一个富有创造性的人。明确了中心论点,就明确了作者的意图,也就明确了文章的主旨。
二、辨论据,明方法
再读课文,区分论据和论证方法。养成学生探究问题的好习惯。如《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精读第7、8自然段,引导学生探究文段中用的是事实论据,还是道理论据。在明确了是事实论据后,进一步追问文中作者是用哪两个事例来证明观点的,并说说采用了什么论证方法。让学生讨论、交流后可归纳出:用“约翰将葡萄压榨机和硬币打制器组合起来,由此发明了印刷机和排版术”“罗兰把电视接收器作为实验对象,发明了交互式的乒乓球电子游戏”这两个事例来证明观点的,采用的论证方法是“举例论证”。如请学生速读《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9—12段,继续让学生探究文段中用的是事实论据还是道理论据。通过探究,明确是道理论据后,进而探究论证方法。可进一步探究“认为自己具有创造力和自以为不具备创造力的人各自有什么样的表现”,研读文本后可以发现,认为自己具有创造力的人,“关注极其普通甚至闪念的想法,并对它反复推敲,逐渐充实”;而自认为不具备创造力的人,是自我压制。接着追问:作者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学生能轻易回答出:对比论证。
三、寻思路,明结构
学生掌握了议论文的通常结构后,要结合具体的篇章来进行分析,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如扫读《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请理出文章的层次结构。引导学生讨论交流明确:课文开头列举图表,提出一个问题,分析几种答案的合理性,引出“不满足于一个答案,不放弃探求,这一点非常重要”的观点,这是提出问题。主体部分先论述“创造性思维必需的要素”,然后论述“发挥创造力的真正关键,在于如何运用知识”,紧接着论述“富有创造力的人和缺乏创造力的人的区别”,这是分析问题。由结尾部分归纳出“任何人都拥有创造力,只要具备几个关键性的要素,就能成为一个富有创造性的人”,这是解决问题。经过这样的条理分析,学生对议论文的基本结构就一目了然了。
四、析论证,明关系
在这里要明确两种关系。一个是论据与论点的关系,包括分论点与中心论点的关系,此时的分论点也是证明中心论点材料。另一个是层次与层次的关系,如《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第7、8自然段证明的观点是什么?9—12段证明的观点是什么?学生经过探讨才可得出:“发挥创造力的真正关键,在于如何运用知识。”“拥有创造力的人留意自己细小的想法。”各层次之间又是什么关系呢?如果不假思索,就很容易判断出:总分总。细加分析,原来下一层是以上一层为基础的,下一层比上一层更进了一层,是递进关系。这样整篇文章逐层深入,结构严谨,深入浅出。在抓论证关系时,要探究论证过程中取承上启下的过渡词和过渡句,使前后内容巧妙衔接,譬如《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的“因此”“由此看来”以及过渡句,是把意思推进了一层,让学生领会作者思维的严密性,可探寻一些语言标志,弄清句与句、段与段、层与层之间的关系。明白他们或并列或总分或递进的关系。
五、作判断,培情操
其实上面的4个环节是实现知识和技能的目标;而这个环节是实现情感与价值观的形成目标。一篇议论文的中心论点要旗帜鲜明地表明了什么、赞成什么、反对什么。要么坚定一种信念,如《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的“任何人都拥有创造力,只要具备几个关键性的要素,一定能成为一个富有创造性的人”;要么弘扬一种精神,如《应有格物致知的精神》的“实验求知的精神”;要么赞扬一种品德,如《谈骨气》的“做人要有骨气”……在引导学生作出判断时,学生通过思考、质疑、辨析、评判,有利于学生培养正确的情感态度和美好的审美价值观。
六、思拓展,巧迁移
如果说上面5个环节注重的是议论文的阅读目标,那么这个环节注重的是议论文的写作目标。抓好课本,对于学生和教师来讲,课本是上课的依据,同时也是写作的样本。选标准规范的议论文,有利于我們学习议论文,而不规范的选文教学,难以让学生对议论文有清晰、准确的认识。在九年级上册出现的《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算是非常典范的议论文,把它当作知识教学的重要载体,让学生把握其文体特点有其重要的作用。在教学过程中适当的拓展迁移是巩固、强化议论文知识的有效手段,是形成议论文写作技能的有效方法。如在精读《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的9—12段时,在探讨了论证的观点、论证的方法后,可以适时地迁移、运用该观点,采用举例论证和道理论证的方法补写一段不少于150字的语句。也可以从课文最后文段选取某一个观点,列举出生活中的两三个事例加以证明。
必须强调的是,上述各个环节不是彼此孤立、分割的,而是可以有机地联系在一起的。议论文教学是一个按照一定的步骤逐渐提高的过程,需要教师结合教材文本和学生的实际,夯实学生议论文知识的积淀,遵循议论文教学规律,紧扣几个重要环节,有目标地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与审美价值观。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有计划、有步骤地加以引导,使学生形成议论文阅读技巧。在教学中教师应充分发挥自己的主导作用,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才能确保议论文教学效果的有效性 .
【关键词】议论文教学;主要环节;有效性
【中图分类号】G633 【文献标识码】A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初中议论文教学有两个目标:一是阅读目标,阅读简单的议论文,区分观点与材料 ( 道理、事实、数据、图表等 ) ,发现观点与材料之间的联系,并通过自己的思考,作出判断;二是写作目标,写简短的议论文,努力做到有理有据。
议论文教学是初中语文教学的重点之一,议论文阅读和写作能力优劣是衡量一名初中生语文素养高低的重要标准,也是衡量学生理论思维发展水平高低的标准。本文从议论文文本特点来谈一谈怎样进行初中议论文的教学,从而达到提高学生阅读和写作议论文的能力,形成一定的情感与价值观,以完成我们的教学目标。那么,如何有效地进行议论文教学呢?
明确目标,营造和谐、民主的氛围,采取自主、探究、合作的学习方式,合理地运用启发式、讨论式的教学方法,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和教师的主导作用,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通过学生的积极内化,达到最佳的效果。在教学过程中应注重以下几个主要环节。
一、归论点,明主旨
在初步感知课文后,要激发学生利用已积淀的知识,思考辨析文章的论点。阅读是一个由整体到局部、由表及里的逐步内化过程。如《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学生经过探究讨论后不难发现这篇文章表明观点的句子有:1.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2.不满足于一个答案,不放弃探求,这一点非常重要;3.发挥创造力的真正关键,在于如何运用知识;4.拥有创造力的人留意自己细小的想法;5.任何人都拥有创造力。这五个论点哪个是中心论点?只要明确全篇是围绕如何才有创造力展开的,就容易归纳出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任何人都拥有创造力,只有具备几个关键性的要素,就能成为一个富有创造性的人。明确了中心论点,就明确了作者的意图,也就明确了文章的主旨。
二、辨论据,明方法
再读课文,区分论据和论证方法。养成学生探究问题的好习惯。如《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精读第7、8自然段,引导学生探究文段中用的是事实论据,还是道理论据。在明确了是事实论据后,进一步追问文中作者是用哪两个事例来证明观点的,并说说采用了什么论证方法。让学生讨论、交流后可归纳出:用“约翰将葡萄压榨机和硬币打制器组合起来,由此发明了印刷机和排版术”“罗兰把电视接收器作为实验对象,发明了交互式的乒乓球电子游戏”这两个事例来证明观点的,采用的论证方法是“举例论证”。如请学生速读《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9—12段,继续让学生探究文段中用的是事实论据还是道理论据。通过探究,明确是道理论据后,进而探究论证方法。可进一步探究“认为自己具有创造力和自以为不具备创造力的人各自有什么样的表现”,研读文本后可以发现,认为自己具有创造力的人,“关注极其普通甚至闪念的想法,并对它反复推敲,逐渐充实”;而自认为不具备创造力的人,是自我压制。接着追问:作者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学生能轻易回答出:对比论证。
三、寻思路,明结构
学生掌握了议论文的通常结构后,要结合具体的篇章来进行分析,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如扫读《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请理出文章的层次结构。引导学生讨论交流明确:课文开头列举图表,提出一个问题,分析几种答案的合理性,引出“不满足于一个答案,不放弃探求,这一点非常重要”的观点,这是提出问题。主体部分先论述“创造性思维必需的要素”,然后论述“发挥创造力的真正关键,在于如何运用知识”,紧接着论述“富有创造力的人和缺乏创造力的人的区别”,这是分析问题。由结尾部分归纳出“任何人都拥有创造力,只要具备几个关键性的要素,就能成为一个富有创造性的人”,这是解决问题。经过这样的条理分析,学生对议论文的基本结构就一目了然了。
四、析论证,明关系
在这里要明确两种关系。一个是论据与论点的关系,包括分论点与中心论点的关系,此时的分论点也是证明中心论点材料。另一个是层次与层次的关系,如《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第7、8自然段证明的观点是什么?9—12段证明的观点是什么?学生经过探讨才可得出:“发挥创造力的真正关键,在于如何运用知识。”“拥有创造力的人留意自己细小的想法。”各层次之间又是什么关系呢?如果不假思索,就很容易判断出:总分总。细加分析,原来下一层是以上一层为基础的,下一层比上一层更进了一层,是递进关系。这样整篇文章逐层深入,结构严谨,深入浅出。在抓论证关系时,要探究论证过程中取承上启下的过渡词和过渡句,使前后内容巧妙衔接,譬如《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的“因此”“由此看来”以及过渡句,是把意思推进了一层,让学生领会作者思维的严密性,可探寻一些语言标志,弄清句与句、段与段、层与层之间的关系。明白他们或并列或总分或递进的关系。
五、作判断,培情操
其实上面的4个环节是实现知识和技能的目标;而这个环节是实现情感与价值观的形成目标。一篇议论文的中心论点要旗帜鲜明地表明了什么、赞成什么、反对什么。要么坚定一种信念,如《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的“任何人都拥有创造力,只要具备几个关键性的要素,一定能成为一个富有创造性的人”;要么弘扬一种精神,如《应有格物致知的精神》的“实验求知的精神”;要么赞扬一种品德,如《谈骨气》的“做人要有骨气”……在引导学生作出判断时,学生通过思考、质疑、辨析、评判,有利于学生培养正确的情感态度和美好的审美价值观。
六、思拓展,巧迁移
如果说上面5个环节注重的是议论文的阅读目标,那么这个环节注重的是议论文的写作目标。抓好课本,对于学生和教师来讲,课本是上课的依据,同时也是写作的样本。选标准规范的议论文,有利于我們学习议论文,而不规范的选文教学,难以让学生对议论文有清晰、准确的认识。在九年级上册出现的《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算是非常典范的议论文,把它当作知识教学的重要载体,让学生把握其文体特点有其重要的作用。在教学过程中适当的拓展迁移是巩固、强化议论文知识的有效手段,是形成议论文写作技能的有效方法。如在精读《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的9—12段时,在探讨了论证的观点、论证的方法后,可以适时地迁移、运用该观点,采用举例论证和道理论证的方法补写一段不少于150字的语句。也可以从课文最后文段选取某一个观点,列举出生活中的两三个事例加以证明。
必须强调的是,上述各个环节不是彼此孤立、分割的,而是可以有机地联系在一起的。议论文教学是一个按照一定的步骤逐渐提高的过程,需要教师结合教材文本和学生的实际,夯实学生议论文知识的积淀,遵循议论文教学规律,紧扣几个重要环节,有目标地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与审美价值观。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有计划、有步骤地加以引导,使学生形成议论文阅读技巧。在教学中教师应充分发挥自己的主导作用,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才能确保议论文教学效果的有效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