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图分类号】R473【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32-5281(2015)12
摘要 目的 探讨 2型糖尿病患者的心理健康状况,总结有效的心理护理方法及健康指导。 方法 对我科住院治疗的128例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的心理状况进行分析,根据患者的心理状况提出有针对性的干预措施。 结果 患者主要存在焦虑、恐惧、愤怒、悲观、逃避等不良情绪,采取相应的措施,患者的心理问题明显得到改善。 结论 对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进行有针对性的心理干预,有助于控制疾病的发展,防止并发症的发生,改善患者的生存质量,在临床护理中值得推广。
关键词 老年 2型糖尿病 心理健康 心理护理
糖尿病是一种慢性病、多发病、常见病,在我国有较高的发病率。该病病程长,并发症多,需要长期服用药物,给患者造成极大生理伤害的同时,也给患者造成了消极的影响,患者易出现焦虑、抑郁等不良情绪,影响治疗的 依从性,反过来又加重疾病,造成恶性循环[1]。如何对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进行有效的护理干预,引起临床医务人员的高度重视。
1 一般资料
选取2013年9月至2014年9月在我科进行治疗的128例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男75例,女53例,年龄60-85岁,均符合2型糖尿病的诊断标准。
2 心理问题及分析
2.1焦虑与恐惧
由于老年患者大多身体欠安,又合并其他慢性疾病,对疾病知识缺乏,认为这是一种终身性不可治愈的疾病,担心疾病花费高,病程长而长期影响子女的工作和生活,加重生活负担,从而产生焦虑情绪,过度紧张的情绪不利于的疾病的控制。又因惧怕糖尿病有遗传倾向,影响后代及将来,并惧怕死亡,使其精神处于紧张及焦虑的状态。
2.2 悲观与抑郁
老年2型糖尿病常伴发多种并发症,并且疾病预后效果不理想,长期的治疗会对工作生活带来很大的影响,从而对治疗失去信心。还有部分老年糖尿病患者无法接受现实,产生回避心理,不接受疾病诊断,以自己的感受否认疾病的存在,拒绝治疗,对医护人员提出苛刻要求,即使反复解释,仍然是半信半疑,存在明显的侥幸心理[2]。
2.3 愤怒与否认
部分患者情绪易激动易怒,认为自己不可能患有糖尿病,并逃避,拒绝药物治疗。外向型性格的人较为急躁,迫切需要尽早尽快降糖,治疗不能快速达到理想效果时,便会出现烦躁、易怒、悲观等表现,此时患者的医从性会大大降低,从而影响治疗效果。
2.4 孤独失望
老年患者一经确诊2型糖尿病后,会产生情绪低落、孤独、回避等消极心理,再加上入院后生活方式和环境发生改变,生活自理能力下降,感觉自己已无价值,并且因为患病时间长,并发症多,治疗效果不佳时,他们会对药物治疗产生怀疑或无望,甚至拒绝再进行治疗,不能积极配合医护人员的治疗和护理。
2.5 药物依赖
患者因血糖控制不稳定,常年靠药物控制血糖水平,因此对药物产生盲目的依赖。当医生因病情需要调节药物的剂量或更换药物时,患者会出现抵触心理,会感觉失望并难以接受。
3 护理措施
3.1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
良好护患关系的建立是进行有效心理干预的基础。护士要用语言和行为与患者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患者入院后,尽量为患者创立一个安静舒适的环境,主动为患者讲解糖尿病相关知识,使其对疾病有一定的了解,让患者知道糖尿病是常见疾病,并不是疑难杂症,虽然目前无法根治,但是可以通过控制饮食,药物,运动和监测血糖血脂来延迟并发症的发生。在与患者接触时,要耐心倾听患者的烦恼和忧虑,使患者感到受尊重和重视,取得患者信任。逐步解除患者的心理问题,使患者不再逃避问题,面对现实,从而主动配合治疗。因此,解除患者的心理负担是做好心理护理的关键。
3.2心理护理
3.2.1进行有针对性的心理疏导
患者入院后,护士要及时了解患者内心需求,针对不同的心理问题实施不同的心理护理措施,通过解释,说服,安慰等为患者进行心理疏导,以帮助消除其紧张抑郁的心理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多与患者交流,鼓励将不良的情绪及时表露出来,同时给予积极地心理暗示,缓解患者焦虑情绪。护士应密切观察患者的病情及心理变化,对于患者的疑问及时解答,并给予鼓励支持,指导患者学会自我调节,正视自己的病情,及时调节不良情绪,积极正确的面对生活。
3.2.2进行有针对性的心理疗法
教会患者自我放松的方法,引导患者面对疾病时应该采取“顺其自然”的态度,接受自己患病的事实,引导患者采取积极地态度来面对疾病,帮助患者了解糖尿病的基本知识,消除患者对疾病的误解和错误观念,帮助患者制定饮食计划,运动计划,并使患者配合药物治疗,从而更好地控制疾病的发展。也可以采取个性化的音乐疗法,使患者心情舒畅,转移注意力,缓解不良情绪,从而维持稳定的病情。同时,完善的家庭心理支持也是患者康复过程中的重要环节,家属应配合医护人员劝说和鼓励患者,帮助患者建立信心,为患者创建一个有利于治疗疾病的家庭环境。
3.3健康宣教
护士应该加强药物指导,向患者及家属讲解药物的服用或使用方法,遵医嘱合理用药,血糖波动水平不宜过大,同时也要监测血糖血脂的变化。指导患者适当锻炼,选择合适的运动方式及锻炼时间,随身携带糖及身份相关信息和系方式,以免发生低血糖。指导患者建立严格的饮食计划,选择合适的水果蔬菜,建立健康的生活方式。
4 效果
通过针对性的心理干预,患者的心理状况有了明显的改善,对病情起到良好的控制。
5 结论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生活水平的提高,糖尿病的发病不仅渐趋于年轻化,而且有不断增长的趋势,已经严重威胁到人们的健康。患者由于病情原因产生负面情绪容易加重病情,而正面积极的心理状况对老年患者开展有针对性的心理干预对疾病的转归有明显的影响。因此,在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长期的治疗过程中,一定要重视心理因素的影响,积极采取正确的有针对性的心理干预,做好心理护理对于病情的良性控制和有效治疗都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 田华.王岱君.静脉滴注“极化液”致低血糖反应的原因及护理对策[J].中华实用医药,2008(26):148-149
[2] 陈碧珍.老年糖尿病病人的心理护理探析[J].现代护理,2013(10):161-162
摘要 目的 探讨 2型糖尿病患者的心理健康状况,总结有效的心理护理方法及健康指导。 方法 对我科住院治疗的128例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的心理状况进行分析,根据患者的心理状况提出有针对性的干预措施。 结果 患者主要存在焦虑、恐惧、愤怒、悲观、逃避等不良情绪,采取相应的措施,患者的心理问题明显得到改善。 结论 对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进行有针对性的心理干预,有助于控制疾病的发展,防止并发症的发生,改善患者的生存质量,在临床护理中值得推广。
关键词 老年 2型糖尿病 心理健康 心理护理
糖尿病是一种慢性病、多发病、常见病,在我国有较高的发病率。该病病程长,并发症多,需要长期服用药物,给患者造成极大生理伤害的同时,也给患者造成了消极的影响,患者易出现焦虑、抑郁等不良情绪,影响治疗的 依从性,反过来又加重疾病,造成恶性循环[1]。如何对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进行有效的护理干预,引起临床医务人员的高度重视。
1 一般资料
选取2013年9月至2014年9月在我科进行治疗的128例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男75例,女53例,年龄60-85岁,均符合2型糖尿病的诊断标准。
2 心理问题及分析
2.1焦虑与恐惧
由于老年患者大多身体欠安,又合并其他慢性疾病,对疾病知识缺乏,认为这是一种终身性不可治愈的疾病,担心疾病花费高,病程长而长期影响子女的工作和生活,加重生活负担,从而产生焦虑情绪,过度紧张的情绪不利于的疾病的控制。又因惧怕糖尿病有遗传倾向,影响后代及将来,并惧怕死亡,使其精神处于紧张及焦虑的状态。
2.2 悲观与抑郁
老年2型糖尿病常伴发多种并发症,并且疾病预后效果不理想,长期的治疗会对工作生活带来很大的影响,从而对治疗失去信心。还有部分老年糖尿病患者无法接受现实,产生回避心理,不接受疾病诊断,以自己的感受否认疾病的存在,拒绝治疗,对医护人员提出苛刻要求,即使反复解释,仍然是半信半疑,存在明显的侥幸心理[2]。
2.3 愤怒与否认
部分患者情绪易激动易怒,认为自己不可能患有糖尿病,并逃避,拒绝药物治疗。外向型性格的人较为急躁,迫切需要尽早尽快降糖,治疗不能快速达到理想效果时,便会出现烦躁、易怒、悲观等表现,此时患者的医从性会大大降低,从而影响治疗效果。
2.4 孤独失望
老年患者一经确诊2型糖尿病后,会产生情绪低落、孤独、回避等消极心理,再加上入院后生活方式和环境发生改变,生活自理能力下降,感觉自己已无价值,并且因为患病时间长,并发症多,治疗效果不佳时,他们会对药物治疗产生怀疑或无望,甚至拒绝再进行治疗,不能积极配合医护人员的治疗和护理。
2.5 药物依赖
患者因血糖控制不稳定,常年靠药物控制血糖水平,因此对药物产生盲目的依赖。当医生因病情需要调节药物的剂量或更换药物时,患者会出现抵触心理,会感觉失望并难以接受。
3 护理措施
3.1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
良好护患关系的建立是进行有效心理干预的基础。护士要用语言和行为与患者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患者入院后,尽量为患者创立一个安静舒适的环境,主动为患者讲解糖尿病相关知识,使其对疾病有一定的了解,让患者知道糖尿病是常见疾病,并不是疑难杂症,虽然目前无法根治,但是可以通过控制饮食,药物,运动和监测血糖血脂来延迟并发症的发生。在与患者接触时,要耐心倾听患者的烦恼和忧虑,使患者感到受尊重和重视,取得患者信任。逐步解除患者的心理问题,使患者不再逃避问题,面对现实,从而主动配合治疗。因此,解除患者的心理负担是做好心理护理的关键。
3.2心理护理
3.2.1进行有针对性的心理疏导
患者入院后,护士要及时了解患者内心需求,针对不同的心理问题实施不同的心理护理措施,通过解释,说服,安慰等为患者进行心理疏导,以帮助消除其紧张抑郁的心理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多与患者交流,鼓励将不良的情绪及时表露出来,同时给予积极地心理暗示,缓解患者焦虑情绪。护士应密切观察患者的病情及心理变化,对于患者的疑问及时解答,并给予鼓励支持,指导患者学会自我调节,正视自己的病情,及时调节不良情绪,积极正确的面对生活。
3.2.2进行有针对性的心理疗法
教会患者自我放松的方法,引导患者面对疾病时应该采取“顺其自然”的态度,接受自己患病的事实,引导患者采取积极地态度来面对疾病,帮助患者了解糖尿病的基本知识,消除患者对疾病的误解和错误观念,帮助患者制定饮食计划,运动计划,并使患者配合药物治疗,从而更好地控制疾病的发展。也可以采取个性化的音乐疗法,使患者心情舒畅,转移注意力,缓解不良情绪,从而维持稳定的病情。同时,完善的家庭心理支持也是患者康复过程中的重要环节,家属应配合医护人员劝说和鼓励患者,帮助患者建立信心,为患者创建一个有利于治疗疾病的家庭环境。
3.3健康宣教
护士应该加强药物指导,向患者及家属讲解药物的服用或使用方法,遵医嘱合理用药,血糖波动水平不宜过大,同时也要监测血糖血脂的变化。指导患者适当锻炼,选择合适的运动方式及锻炼时间,随身携带糖及身份相关信息和系方式,以免发生低血糖。指导患者建立严格的饮食计划,选择合适的水果蔬菜,建立健康的生活方式。
4 效果
通过针对性的心理干预,患者的心理状况有了明显的改善,对病情起到良好的控制。
5 结论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生活水平的提高,糖尿病的发病不仅渐趋于年轻化,而且有不断增长的趋势,已经严重威胁到人们的健康。患者由于病情原因产生负面情绪容易加重病情,而正面积极的心理状况对老年患者开展有针对性的心理干预对疾病的转归有明显的影响。因此,在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长期的治疗过程中,一定要重视心理因素的影响,积极采取正确的有针对性的心理干预,做好心理护理对于病情的良性控制和有效治疗都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 田华.王岱君.静脉滴注“极化液”致低血糖反应的原因及护理对策[J].中华实用医药,2008(26):148-149
[2] 陈碧珍.老年糖尿病病人的心理护理探析[J].现代护理,2013(10):161-1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