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写作冲动,即在写作中,思想由于受某种事物或某件事情的启发、激励而产生的积极主动且强烈的写作欲望。它是写作的内驱力,是使思维活跃,生活素材在脑中涌现的内部动力。
积极诱发写作冲动,能使学生在自觉、主动的心理驱使下写作,并收获良好的效果。然而,学生各自的特点决定了其产生冲动的复杂性。笔者在实践中发现,有效地诱发写作冲动可以从学生的敏感度、认知水平、兴奋点这三大方面入手,采取相应的策略。
一、密切关注学生的敏感度,抓住契机诱发写作冲动
学生对事物或现象的敏感度是各不相同的。同样一种事物或现象,有的学生表现得异常敏感,会产生丰富的心理感应;有的学生则熟视无睹,内心很难激起波澜。在写作中,缺少写作敏感度,就不易捕捉、洞察出潜在的思想意义,很难产生写作冲动。
1.指导学生捕捉灵感的火花
小学高年级学生感情丰富,思维活跃,面对五彩纷呈的生活、奇异变化的世界,往往会生发出某种奇思异想,涌现某些联想和幻想,这就是灵感。教师在诱发写作冲动时可以在方法上指导学生巧用联想迁移,融入情感,造成投射效应,获得启迪。
如在指导学生写《妈妈的爱》一文时,我发现大部分习作空话、套话连篇,所列举的无非就是些辅导“我”学习、送生病的“我”去医院、做家务很辛苦等事例,缺乏新意。这时,我出示《爱如茉莉》一文与学生的例文比较评析,学生在范文的多处细节中获得启迪,喷发出许多创作的灵感:“妈妈的爱是‘滴落的泪’、‘责备的目光’、‘鼓励的微笑’。”我组织学生重新写作,学生们写出了不少感人的、立意新颖的好文章。
2.帮助学生发掘自我生活的感悟点
所谓自我生活的感悟点,主要是指学生从自己内心世界的动情点(如情有独钟、心灵震撼、强烈印象)中感而有悟,思而有得。身边的事例、丰富的集体活动乃至纠纷受屈,这些生活现象必然会引发一段思想感情的波动,进而引发出一番觉悟,形成一个个感悟点,同时也就形成了写作契机。
如教师指导学生围绕地震这一话题,自主命题写作。多数学生首先想到的是地震的危害。这时教师提示:“灾害后,你是否还注意到某些人、某些事?”这一问题立刻引发了学生积极的记忆搜索。学生根据各自生活中的积累形成了不同的感悟点:从受灾群众的身上,看到了什么叫坚强;从奋战在救灾第一线的群众与子弟兵身上,看到了血浓于水的亲情;由一方有难,八方支援,想到了祖国的强大……一个个感悟点,正是学生内心的体验被唤醒而引发出的一番觉悟。
二、正确把握学生的认知水平,旁敲侧击诱发写作冲动
写作冲动是厚积薄发的一种表现。经历得越多,积累得越丰富,越容易产生写作冲动。小学高年级学生已有了一定的知识储备和生活阅历,对某些问题有着自己的看法。但对能否准确地运用现有认知,正确把握写作信息,产生写作冲动,还需教师旁敲侧击。
1.注重名文赏析,触类旁通
学生的鉴赏能力提高了,对自己下笔的要求也会逐渐提高。选择名篇和名句吟诵、分析,能把学生引入语言文字的宝库,使学生畅游于其中,体会语言文字运用的精妙,在熏陶感染之际,有跃跃欲试的愿望。
如苏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老舍的名作《草原》,作者运用了写景、叙事、抒情相结合的方法表达了蒙汉两族人民之间深深的情意。教者指导学生赏析具体的句段后,让学生学着课文的写法描绘蒙汉人民分别时的感人场景。学生被感染了,写作冲动一触即发,精彩语句纷呈:“分别的时刻到了,大家互相拥抱着,道别的话说了又说,说了又说……”“此刻,每个人都有千言万语,但都不知该如何开口,只有紧紧地握着对方的手,用热乎乎的手掌来表达自己心中的情感。他们多么想时光能倒退啊!”
2.运用学生写作成果引发连锁反应
高年级学生好胜心强,喜欢挑别人的毛病,喜欢和同伴比高低。教师可以从这种心理状态出发,在写作讲评时推荐一些学生习作,让学生之间互相评论,营造热烈的气氛。评者与被评者切磋琢磨,使习作中的优点为大家所接受与吸收,从而使思维受到启发,产生写作冲动,渴求在自己的文章中有所体现。
如五年级的一堂作文评讲课上,教师推荐了一篇学生的游记《游苍梧绿园》。文中有这样一段:“循着石径继续向前走去,一个鱼塘出现在我的眼前。塘边有许多垂钓者,他们手握渔竿,两眼紧盯着浮标,生怕错过了提鱼的好机会。远处偶尔传来因收获而发出的欢呼声。鱼塘似乎也笑了,池面顿时泛起了阵阵涟漪。”学生在评析时列举了此片段的许多优点:开头过渡自然,对垂钓者的细节描写生动形象,想象丰富,拟人的手法将池塘写活了。学生在评析中,思维受到了触动,这些优点在他们的作文中得到了灵活的借鉴。
三、善于设置学生的兴奋点,推波助澜诱发写作冲动
性格外向的人较性格内向的人更易冲动。这是因为他们的性格在受到足够强的刺激后更能产生强烈的心理反应,也就是所谓的“兴奋”。在写作过程中,兴奋有助于写作冲动的产生,所以教师要善于设置学生的兴奋点。
1.提供学生感兴趣的“再创材料”,设置情境兴奋点
人的情感总是在一定的情境中产生的,情境中的各种因素对情感的产生具有相互影响的作用。当内心涌起不能抑制的情感时,便要用文辞表达出来。因此,教师应有意识地模拟文题情境,在指导现场创造素材,捕捉其兴奋点,激发其写作的冲动。
如苏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习作三”要求写一篇新闻报道。教师针对习作的要求,特意在班中开展一项比赛:掰手腕比赛。兴奋点是强者争霸的热闹场景,也是产生写作冲动的诱因。学生在一波高过一波的比赛热潮中,语言的闸门被打开,在接下来的交流中,侃侃而谈。无需教师过多的讲解,学生明确写作要点后,各个下笔如有神。
2.选择学生易激动的“随性命题”,设置想象兴奋点
所谓“随性命题”,就是在作文训练中,教师给学生制造能调动真情和激发想象的命题,它能有效地促成写作冲动。对于这种命题,教师可从两个方面入手,一是根据学生情感发展的特点设置兴奋点,设计易外露、易激动的文题,如《妈妈,我想对您说》、《老师不在的时候》等。二是从学生的喜好出发,让他们自由命题发挥,为其营造更广阔的创作空间。
如苏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的“习作七”,要求学生观察夜空,写想象中的事物或编写故事。教师这样指导:“在晴朗的夜晚,你独自仰望星空,会发现夜空中的哪些有趣的现象呢?”(学生畅所欲言)“浩瀚的星空和皎洁的月色给人以无限的遐想,快把自己想到的内容写出来吧,可以写月夜美景,也可以写美妙的故事……”(这是想象的兴奋点)教师的指导不是统一形式的简单告知和硬性规定,而是随性的开放命题,激发学生想象的兴奋点。想象的闸门一旦打开,学生写起作文来自然水到渠成。
总之,写作冲动是有效写作的重要引擎。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应积极地诱发学生的写作冲动,帮助学生尽快实现想写作文、能写作文和写“好作文”的心愿。
(责编 莫彩凤)
积极诱发写作冲动,能使学生在自觉、主动的心理驱使下写作,并收获良好的效果。然而,学生各自的特点决定了其产生冲动的复杂性。笔者在实践中发现,有效地诱发写作冲动可以从学生的敏感度、认知水平、兴奋点这三大方面入手,采取相应的策略。
一、密切关注学生的敏感度,抓住契机诱发写作冲动
学生对事物或现象的敏感度是各不相同的。同样一种事物或现象,有的学生表现得异常敏感,会产生丰富的心理感应;有的学生则熟视无睹,内心很难激起波澜。在写作中,缺少写作敏感度,就不易捕捉、洞察出潜在的思想意义,很难产生写作冲动。
1.指导学生捕捉灵感的火花
小学高年级学生感情丰富,思维活跃,面对五彩纷呈的生活、奇异变化的世界,往往会生发出某种奇思异想,涌现某些联想和幻想,这就是灵感。教师在诱发写作冲动时可以在方法上指导学生巧用联想迁移,融入情感,造成投射效应,获得启迪。
如在指导学生写《妈妈的爱》一文时,我发现大部分习作空话、套话连篇,所列举的无非就是些辅导“我”学习、送生病的“我”去医院、做家务很辛苦等事例,缺乏新意。这时,我出示《爱如茉莉》一文与学生的例文比较评析,学生在范文的多处细节中获得启迪,喷发出许多创作的灵感:“妈妈的爱是‘滴落的泪’、‘责备的目光’、‘鼓励的微笑’。”我组织学生重新写作,学生们写出了不少感人的、立意新颖的好文章。
2.帮助学生发掘自我生活的感悟点
所谓自我生活的感悟点,主要是指学生从自己内心世界的动情点(如情有独钟、心灵震撼、强烈印象)中感而有悟,思而有得。身边的事例、丰富的集体活动乃至纠纷受屈,这些生活现象必然会引发一段思想感情的波动,进而引发出一番觉悟,形成一个个感悟点,同时也就形成了写作契机。
如教师指导学生围绕地震这一话题,自主命题写作。多数学生首先想到的是地震的危害。这时教师提示:“灾害后,你是否还注意到某些人、某些事?”这一问题立刻引发了学生积极的记忆搜索。学生根据各自生活中的积累形成了不同的感悟点:从受灾群众的身上,看到了什么叫坚强;从奋战在救灾第一线的群众与子弟兵身上,看到了血浓于水的亲情;由一方有难,八方支援,想到了祖国的强大……一个个感悟点,正是学生内心的体验被唤醒而引发出的一番觉悟。
二、正确把握学生的认知水平,旁敲侧击诱发写作冲动
写作冲动是厚积薄发的一种表现。经历得越多,积累得越丰富,越容易产生写作冲动。小学高年级学生已有了一定的知识储备和生活阅历,对某些问题有着自己的看法。但对能否准确地运用现有认知,正确把握写作信息,产生写作冲动,还需教师旁敲侧击。
1.注重名文赏析,触类旁通
学生的鉴赏能力提高了,对自己下笔的要求也会逐渐提高。选择名篇和名句吟诵、分析,能把学生引入语言文字的宝库,使学生畅游于其中,体会语言文字运用的精妙,在熏陶感染之际,有跃跃欲试的愿望。
如苏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老舍的名作《草原》,作者运用了写景、叙事、抒情相结合的方法表达了蒙汉两族人民之间深深的情意。教者指导学生赏析具体的句段后,让学生学着课文的写法描绘蒙汉人民分别时的感人场景。学生被感染了,写作冲动一触即发,精彩语句纷呈:“分别的时刻到了,大家互相拥抱着,道别的话说了又说,说了又说……”“此刻,每个人都有千言万语,但都不知该如何开口,只有紧紧地握着对方的手,用热乎乎的手掌来表达自己心中的情感。他们多么想时光能倒退啊!”
2.运用学生写作成果引发连锁反应
高年级学生好胜心强,喜欢挑别人的毛病,喜欢和同伴比高低。教师可以从这种心理状态出发,在写作讲评时推荐一些学生习作,让学生之间互相评论,营造热烈的气氛。评者与被评者切磋琢磨,使习作中的优点为大家所接受与吸收,从而使思维受到启发,产生写作冲动,渴求在自己的文章中有所体现。
如五年级的一堂作文评讲课上,教师推荐了一篇学生的游记《游苍梧绿园》。文中有这样一段:“循着石径继续向前走去,一个鱼塘出现在我的眼前。塘边有许多垂钓者,他们手握渔竿,两眼紧盯着浮标,生怕错过了提鱼的好机会。远处偶尔传来因收获而发出的欢呼声。鱼塘似乎也笑了,池面顿时泛起了阵阵涟漪。”学生在评析时列举了此片段的许多优点:开头过渡自然,对垂钓者的细节描写生动形象,想象丰富,拟人的手法将池塘写活了。学生在评析中,思维受到了触动,这些优点在他们的作文中得到了灵活的借鉴。
三、善于设置学生的兴奋点,推波助澜诱发写作冲动
性格外向的人较性格内向的人更易冲动。这是因为他们的性格在受到足够强的刺激后更能产生强烈的心理反应,也就是所谓的“兴奋”。在写作过程中,兴奋有助于写作冲动的产生,所以教师要善于设置学生的兴奋点。
1.提供学生感兴趣的“再创材料”,设置情境兴奋点
人的情感总是在一定的情境中产生的,情境中的各种因素对情感的产生具有相互影响的作用。当内心涌起不能抑制的情感时,便要用文辞表达出来。因此,教师应有意识地模拟文题情境,在指导现场创造素材,捕捉其兴奋点,激发其写作的冲动。
如苏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习作三”要求写一篇新闻报道。教师针对习作的要求,特意在班中开展一项比赛:掰手腕比赛。兴奋点是强者争霸的热闹场景,也是产生写作冲动的诱因。学生在一波高过一波的比赛热潮中,语言的闸门被打开,在接下来的交流中,侃侃而谈。无需教师过多的讲解,学生明确写作要点后,各个下笔如有神。
2.选择学生易激动的“随性命题”,设置想象兴奋点
所谓“随性命题”,就是在作文训练中,教师给学生制造能调动真情和激发想象的命题,它能有效地促成写作冲动。对于这种命题,教师可从两个方面入手,一是根据学生情感发展的特点设置兴奋点,设计易外露、易激动的文题,如《妈妈,我想对您说》、《老师不在的时候》等。二是从学生的喜好出发,让他们自由命题发挥,为其营造更广阔的创作空间。
如苏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的“习作七”,要求学生观察夜空,写想象中的事物或编写故事。教师这样指导:“在晴朗的夜晚,你独自仰望星空,会发现夜空中的哪些有趣的现象呢?”(学生畅所欲言)“浩瀚的星空和皎洁的月色给人以无限的遐想,快把自己想到的内容写出来吧,可以写月夜美景,也可以写美妙的故事……”(这是想象的兴奋点)教师的指导不是统一形式的简单告知和硬性规定,而是随性的开放命题,激发学生想象的兴奋点。想象的闸门一旦打开,学生写起作文来自然水到渠成。
总之,写作冲动是有效写作的重要引擎。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应积极地诱发学生的写作冲动,帮助学生尽快实现想写作文、能写作文和写“好作文”的心愿。
(责编 莫彩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