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职业技术 教育发展模式

来源 :广东教育·职教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uniao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嘉宾:
  叶小山:广东省教育厅副厅长
  邝邦洪:广东技术师范学院党委书记,《广东教育·职教》杂志特约编委
  李崴:江门市人民政府副市长,《广东教育·职教》杂志特约编委
  罗海鸥:广东技术师范学院党委副书记,《广东教育·职教》杂志特约编委
  黄定光:中山市教育局副局长,《广东教育·职教》杂志特约编委
  廖益:广东省电子技术学校校长,《广东教育·职教》杂志特约编委
  陈湘年:广东教育杂志社社长
  黄治中:广东教育杂志社总编辑
  
  主持人:
  陈昭庆:广东教育杂志社副社长,《广东教育·职教》杂志执行主编
  
  时间:2009年9月27日
  地点:广州市
  
  近年来,广东省委、省政府把职业技术教育作为教育发展的重点来大力推行,使我省的职业技术教育发展迅猛。经过一个时期的发展,特别是在新时期全国大力发展职业技术教育的形势下,如何创新职业技术教育发展模式,是进一步发展职业技术教育的重中之重。由此,《广东教育·职教》杂志在创办将近一周年之际,邀请本刊特约编委座谈,深入探讨创新职业技术教育发展模式的问题。这个座谈会还得到省教育厅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叶小山副厅长应邀出席并讲话。
  
  促创新,建立现代职教体系
  
  陈昭庆:各位领导、各位专家,适逢新中国60周年国庆和中秋佳节来临之际,我们在此举行座谈会,既是《广东教育·职教》杂志创办以来召开的第一届特约编委会议,也是《职教》杂志召开的第五个专题座谈会,同时也借此向一直关心、支持《职教》杂志的各位朋友们表示节日的问候。
  我们知道,去年4月2日,在省属中职学校工作会议上罗伟其厅长提出“要进一步加强职业技术教育宣传工作”。 为了落实罗伟其厅长的指示精神,广东教育杂志社着手创办《职教》杂志。自去年试刊两期、今年每月一期正式出版以来,将近一年。这当中,《职教》杂志刊发了系列评论,率先提出“中职中用”“以民为本”“天下为职”等论点;深入挖掘和报道了“职业教育顺德模式”“江门职业教育启示”“中山职业教育新气象”以及“宝安职业教育模式”等;还结合国家颁布的《珠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要》,三次组织广东职教专家进行学习、座谈;同时也为广大职教工作者和研究者交流经验提供了平台。这都有赖于各级领导和广大教师对《职教》杂志的关心,特别是宋海副省长和罗伟其厅长同时为《职教》杂志创刊号题词,罗伟其厅长还多次肯定和勉励《职教》杂志越办越好,在座各位也对《职教》杂志厚爱有加。今天座谈会的主题是“创新职业技术教育发展模式”,旨在探讨职业教育在发展了一个时期,特别是在近几年全国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形势下,如何创新发展模式。今天的嘉宾,既有省教育厅的领导,又有地方政府领导,还有一线学校的领导。我想,这样的座谈是非常有意义的。
  陈湘年:首先,我代表广东教育杂志社感谢各位领导和专家在百忙之中来参加这个座谈会,向对《职教》杂志支持的在座各位表示深切的感谢。当前正逢社会转型期,我省的教育发展迅猛,迈上了一个新台阶。社会经济的发展,呼唤我们的教育要培养各个层次、不同知识结构,掌握各种技能的人才,以劳动者的身份投入到社会主义建设的大潮中。因此,对教育事业提出了新的要求,就是要加快发展职业教育。可以看到,省委、省政府在制定长期的教育发展规划时,如《珠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要》中关于教育的论述,都把职业教育的发展列为重中之重。今天,举行这个座谈会,是非常必要的。当前创新教育,我想有三方面值得研究。
  第一,观念的创新。要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必须要创新观念,尤其是家长对职业教育的认识必须要改变。职业教育是不是低人一等?其地位是不是低于普通教育?政府的投入是否应该向职业教育倾斜?是否应该鼓励兴办民办职业教育,鼓励社会各界投资发展职业教育?面对这一系列的问题,我们应该改变过去的旧观念,在观念上有所创新。
  第二,管理模式的创新。职业学校的管理,是否应根据当前的经济发展而拓展思维,改变、突破原来的管理模式的条条框框,包括学生的学习管理、教师招聘管理以及对学生激励机制的管理,这些管理模式都应该进行创新。
  第三,学生培养模式的创新。职业教育对于学生的培养,应该着重技术方面的培养,着重培养学生的劳动技能,发展他们的动手能力、空间思维能力以及操作能力,把他们培养成为高素质的、全方位的、能够适应社会主义建设岗位的有技能有本领的劳动者。只有这样的人才才能够在我们当前社会主义建设大潮中发挥作用,从而推动职业教育的发展。
  我做一个简单的开场白,意在抛砖引玉。希望在座的领导、专家畅所欲言,为职教的发展提供宝贵的经验,推动广东职业教育更上一个台阶。
  邝邦洪:首先,我十分感谢省教育厅、广东教育杂志社对职业教育的重视。特别是在省教育厅的重视下,广东教育杂志社专门创办了《职教》杂志,专门研究职业教育,我认为非常好。因为《职教》杂志的创办,为我省职业教育的研究搭建了很好的交流平台,从理论到实践,对中职、高职都有方向性的指导。每一期的《职教》杂志我都收到,都很认真地去学习。比如最近第九期《紧抓“五业”建设,促进职教发展》这篇文章,陈昭庆副社长和我们教育学院院长刘合群教授探讨了职业教育“五业”方面的问题,对我很有启发。尤其是其中“关于现代职教体系的建立”这个话题,我非常感兴趣。这也是罗伟其厅长、叶小山副厅长极力倡导的职业院校应创新的着力点。关于如何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从全国来讲,还没有哪个省市具体地去开展,这是我省率先提出的。这个命题做好了,不仅对广东教育有促进作用,对全国教育的发展也有推动作用。
  我认为,职业教育体系,是一个从中职、高职再到职教本科的问题。如果这一上下衔接的体系能够建立起来,将会是职业教育体系的创新点。目前,省教育厅不仅在理论上提出这么一个超前的构想,也在实践上指导了有关学校去从事这项工作。比如,我院“3 2模式”的构建:高职学生毕业后,再到我们学校就读2年。这里涉及到一个问题,本科对高职生的教育,除了理论教育和技术教育之外,还得给他们什么样的教育?对我们学校来说,这还是一个新的研究课题。再如,省教育厅及时指导我院从中职学校招收有经验的教师攻读工科硕士班。这也是一个很具体的工作指导。今年开始,我们在中职学校里招收教师,这无形中形成了一个从中职到高职、本科、硕士的人才培养链条。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创新构建,应该从这方面进行思考。
  这个体系的建立,首先是适合社会发展的需要,因为现在社会科技不断向前发展,并且广东又提出了“双转移”战略,国务院颁布的《珠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要》又要求我们建立南方重要的职业技术教育基地,这是高度一致的。第二,适合广大老百姓或者中、高职毕业生自身发展的需要,特别是中、高职学生毕业后,常常感到自己的理论水平或者技能水平不能适应企业发展、科技发展以及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他们自身需要一个更高的发展。因此,他们还需要在更高层次的学校里面学习。所以,办职业教育的本科,乃至硕士,适合于这个发展。当然,要建立这样一个职教本科、硕士的体系,操作上有一定的难度。在《紧抓“五业”建设,促进职教发展》一文中,陈昭庆副社长和刘合群院长谈到了一个问题:当进行本科职业教育的时候,很容易在学科知识点上走普通本科的路。我们现在的创新,要解决的一个问题就是如何在职教本科为职教服务上走出一条新路来。这条路原来是没有的,需要我们花时间、人力、财力以及物力来解决这个问题,真真正正走出一条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道路。
  职业教育体系的建立,涉及师资队伍建设、课程建设、教学方法以及实训基地建设等一系列问题。在解决这些问题的过程当中,我们不能像普通教育那样进行建设。我们可能要经过十年八年或者更长的时间,才能够把职业教育新体系建立起来。可以说,这是职业教育体系创新中一个很重要的亮点,会在全国职业教育的发展中起到巨大作用。
  
  大“革命”,构建职业教育新模式
  
  陈昭庆:邝邦洪书记从理论与实践的层面深入探讨了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建立问题,高屋建瓴,给了我们很大启发。这也是《珠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要》的重要内容之一,值得深入研究,贯彻落实。接下来,大家可以就有关问题继续探讨。
  李崴:很荣幸能够参加今天这个座谈会,我谈点个人体会。我认为,中国职业教育最大的问题是管理体制的问题。因为没能够把管理体制弄通、理顺,所以一直以来严重影响了从中央到地方的职业教育的大力发展。从职业教育的角度来看,劳动部门不应该管学历教育,而应管理劳动鉴定、劳动准入、技能考核等。现在,劳动部门也管学历教育,把职业教育的资源分薄了,反而不利于职业教育的发展。所以,我觉得,我国职业教育今后怎么走,还是要在管理体制方面有所突破。
  刚才陈湘年社长提出的三个创新的观点,我很认同。观念创新是非常重要的,但是,我觉得观念的创新一直存在问题。如毛泽东早就提出半工半读——“教育要与生产实践相结合”。这其实就是一种观念的创新。但是直到现在,人们的观念还是没有转变过来,对职业教育依然存在着偏见。
  因此,我觉得观念不仅要创新,还要“革命”才行。这个观念必须要有一个新的“革命”,才能实现真正意义上的观念创新。前不久,我看了电视片《大国崛起》,其中有一个情节让我印象深刻:沙俄的彼得大帝到荷兰当木匠,从木匠中领会到了各种各样先进的管理思想、治理思想,回国后他把这些思想融入到治国中去,使得大帝国迅速发展。在《职教》杂志创刊号上,我就说,其实从原始社会开始,职业教育已经出现,它是最早的一种教育模式。现在“双转移”战略的实施,经济结构调整,要求我们具备这种就业谋生手段的教育。从整个国家来看,职业教育的确是红红火火地发展壮大起来了。我认为,将来所有的教育,可能都会归并入职业教育。所以,这个观念必须要“革命”,让社会不再对职业教育存有偏见。陈昭庆副社长在上一期的《职教》杂志卷首语上谈到了“中职中用”的问题。的确,职业教育是一种实用的教育。我记得江门职业技术学院成立的时候,我题了九个字:“能者师,适者生,熟者赢。”也就是说你必须要有自己的特色,才可以成为胜利者。能者、适者、熟者都不是大者,也不是强者。在物竞天择的环境下,能生存的不是大者、强者,而是能者。所以,我非常赞同“中职中用”这个观点。
  此外,我觉得职业教育的教学模式也要创新。首先,职业教育本身要创新,通过校企合作以及订单式培养的途径来提高学生的技能水平。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应有三个标准:一是企业决定学校开设什么课程;二是企业要派教师来学校上专业课;三是学生的实习、分配由企业负责。
  我认为,普通教育要与职业教育对接。现在江门市中小学全面推行特色教育,德、智、体、美都搞特色教育,旨在与职校对接。职业教育是大众化教育的最好平台,是实现公平教育的有力抓手。因为大部分人毕业后都要谋取职业。这个对接,不是职业院校如何超越高校,而是高校要向职业院校看齐。我认为高校的专业,除了纯理论研究的专业之外,其他的都可归入职业教育。比如,五邑大学的学生可以到职业院校去修读一些专业,用这些方法推动高校往职业教育靠拢。只有这样做,职业教育的办学模式才能够创新。
  
  重内涵,培养优秀技能型人才
  
  陈昭庆:感谢李崴副市长的发言。对于观念的创新,我深有同感。 我认为,所有的教育,无论是职业教育还是普通教育,其实都是围绕着职业的问题展开,归根到底是为了就好业,成事业。
  罗海鸥:刚刚听了几位专家、领导的见解,深受启发。
  观念的创新,会起到一种先导性的作用。海涅说:“思想走在行动前面,就像闪电走在雷鸣之前一样。”国家民族的发展,教育是重点,而职教又是整个教育体系的重中之重,是难度最大的一种教育。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重点是发展中等职业教育。职业教育的发展,从观念上讲有几个问题是比较重要的。
  第一,我们要跳出职教来谈职教。职教是一种很特殊的教育,要发展创新,首先要从整个国家、民族的职业观进行变革,正如李崴副市长讲的应来一次“大革命”。我国的职教为什么发展得这么艰难?实际上跟传统文化有很大关系。孔夫子“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的思想影响了很多人,几千年来社会上普遍看不起普通劳力者以及技能型人才。最近我感受最深的有两件事情,一是香港大学授予82岁被学生尊称为“三嫂”的袁苏妹为荣誉院士,因为她在香港大学饭堂服务44年,担任服务员及厨师,照顾学生的起居饮食,感动了整个学校。二是剑桥大学授予清洁工布莱汉姆荣誉文学硕士学位。他们的事迹告诉我们,每个不同的职业都是地位平等的,只要你勤勤恳恳、任劳任怨工作,同样可以感动人,同样可以得到社会的承认。
  第二,职业教育是教育的一种类型,而不是教育的一个层次。它面向大众,崇尚务实,要求学生有一技之长,因此学校要重视学生技能的培养。职业教育跟传统的学术教育有很大的差别,有自身的特殊性:一是培养对象的特殊性。大部分中职生是当前应试教育体制下的失败者,他们缺乏学习自信,有自卑心理。按照传统的观点,他们是问题学生,在家长的眼中很难成才。但是,他们是不是真的不能被培养为人才呢?答案是否定的,所以我们要进行评价的变革,对他们的评价应该是差异性、多元性、发展性的评价。按照加德纳的多元智能理论,人实际上有八种智能。因此,职业教育要开发、发展学生的这些智能。二是培养目标的特殊性,我们要用三年时间把这些学生培养成为一名合格的职业人,时间短,任务重,难度非常大。我认为,可以通过技能竞赛来重新唤醒他们的自信心,让他们真正成为一名合格的技能型人才。站在新的历史高度来看,职业教育培养的学生光是面向职场是不够的。学生毕业后,还应该成为合格的公民。这也是我们邝邦洪书记经常提及的,我们要用公民道德来教育学生,加强学生的德育培养。
  此外,有几个问题也值得注意:一是必须明确职业教育培养的是务实型、应用型的技能人才;二是职业教育的课程内容应该按照岗位群、职业群以及职业素养来设计课程;三是跳出学校来谈教育机制。
  职业教育既是类型,也是一个完整的体系。教育最根本的问题包括硬件和软件方面。注重硬件方面是必要的,比如说学校要有一定的占地面积,一定的建设硬件,但是,真正让我感动的是软件方面。比如惠州商业学校,进校后你会感觉到这个学校很有文化品位,很有职业技术教育的氛围。一所好的学校,必须要有一个好的校长,才能带出一支好队伍,培养出一群好学生。如韶关北江职中,虽然是一所私立学校,校园基础设施很一般,但学生进来一年之后精神面貌就完全变了样,变得积极、有生气、有自信了。我问该校的学生,为什么一年时间你们的精神面貌就变了,他们回答说是因为有一个好的校长。因此,一个完整的教育体系,公立和私立要有机结合,硬件和软件要有机结合,要注重队伍的培养和培训。但以目前的情况来看,软件方面的投入还是不够的。一定要办好职业教育师范学校,把重点的示范性的职业学校和普通的职业学校有机地结合起来。我在德国考察的时候去了当地六七所职业学校,发现每所学校都有自身的特色,每所学校都有两三个品牌专业,这些专业甚至可以跟大学的相媲美。它培养出来的专业人才,在行业里面都是精英。借鉴外国职业教育办学经验的同时,我们要发挥社会主义的优势,让每所职业学校都有自己的特色定位,甚至可以在职校之间互认学分。通过这些有力措施,把职业教育体系构建得更加完善。
  
  抓模式,形成开放多元职教新格局
  
  陈昭庆:罗海鸥副书记从观念的创新入手,从职业教育的软、硬件建设以及借鉴外国职业教育发展的经验等方面阐述了自己的看法,富有启发性。
  罗海鸥:我补充一点,我认为,职教的模式不应该是统一、单一以及固定的,而是一个开放、多元并存、灵活的体系。
  李崴:对,职业学校所开设的专业不能固定下来,要与时俱进,要与产业相结合,应是动态发展的。
  黄定光:刚才大家所谈的既有宏观的,也有微观的,都是真知灼见,对于我们今后办好职业教育有很强的导向性。刚才大家谈到的办学模式,既是小事情,又是大事情。现在职业教育的投入很大,将来的效益怎样,关键在于办学模式,这直接关系到学校的办学效益是否最大化,办学的效果是否最优化。
  广东是一个充满创意的地方,广东人素有“敢为天下先”勇于创新的精神。过去我们的职业教育在办学模式方面有很多有意义的探索,比如新会荷塘职中校办企业的模式、中山沙溪理工学校“立交桥”办学模式以及顺德梁球锯职业技术学校的培训模式,等等。这些模式都充满了创意。我很认同罗海鸥副书记的说法,办学模式起到了很重要的作用,但办学模式不应该是固定的。对一所职业学校来说,没有最好的办学模式,只有最合适的办学模式。
  怎么鉴别某种办学模式是否合适学校呢?我认为有两条标准:一是办学效益是否最大化;二是办学效果是否最优化。我们中山的职业学校在这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效。比如,沙溪理工学校“立交桥”的办学模式,在效益的最大化方面做得比较成功。它把成人教育跟职业教育有机结合起来,学校周一至周五白天开展全日制的学历教育,周末、晚上则为当地的成人、在岗工人进行技能培训,真正达到办学资源的充分利用,同时也产生了最大的办学效益。再如,中山中专的校企合作订单式培养模式,5年前,学校跟海港集团开展订单式培养,为企业培养中层干部,培养出来的人才更加符合企业的需要。又如,小榄建斌学校采取校企共建实训中心的模式,由企业提供设备给学校对学生进行培训,学校不花钱却达到培养人才的目的,企业也得到了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取得双赢的办学效果。
  现在的职业学校都很有创意,作为教育行政部门,我们应该扶持、支持他们,营造一个良好的教育氛围。引导学校探索办学模式的时候,应该符合三个规律:一是符合市场经济的规律;二是符合职业教育自身发展的规律;三是符合学生自身成长的规律。这样,职业教育才会出现百花齐放的局面。
  陈昭庆:黄定光副局长简单回顾了我省职业教育的发展历程,并总结了中山职业学校良好的办学模式,为我们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和范例。
  廖益:我简要讲几点。
  第一,省教育厅领导准确地把握住了职业教育发展的规律,尤其是近几年,对职业教育的指导比较到位,能够从宏观、中观以及微观上在政策、措施以及办法指导等方面提供有效而到位的指导。所以,这几年广东职业教育发展迅猛。现在提出要大发展,顺应了经济发展的形势,顺应了《珠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要》的要求,符合广东产业发展的需要。这几年,很多措施都很具体,争取到的投入也创历史新高,有效地推动了普及义务教育和高中阶段教育整体的数量的增加、规模的扩大。现在又提出职业技术教育体系创新问题。虽然国内也有专家提出过这样的问题,但多为泛泛而谈,没有罗伟其厅长和叶小山副厅长对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认识把握得那么深刻。省教育厅不仅是落实国务院的要求,更是根据广东发展的需求,准确地把握住了职教的发展规律。
  第二,《职教》杂志的创办很有必要,而且很有长远的价值。因为杂志把握住了厅党组对职业教育发展的脉搏,能够及时抓住职教的发展热点。我看前几期《职教》杂志,发现几次座谈会的内容都把握住了广东职教发展的热点和关键问题。这对推动广东职业教育的发展很有意义,有着深远的指导作用。
  第三,刚刚在座的领导、专家也提出了职业技术教育体系的创新问题。我觉得,思想观念的创新,是所有创新中最重要的。上个世纪90年代中期,全国高等学校掀起了“转变思想观念大讨论”, 教育部副部长周远清总结出“体制改革是关键,教学改革是核心,增加投入是前提,转变思想观念是先导”的四点经验。现在我们回头看,发现这四句话同样适合职业教育。在新世纪,我们应该赋予它新的内涵。不可否认,现在体系大改革有比较现实的困难,但随着社会的发展,体系改革肯定是方向。从学校角度来看,最关键的是教学改革,包括人才培养模式、课程以及考试改革等。这些都将直接影响学校人才培养的质量。此外,需要加大职业教育的投入。政府的投入是一个比较重要的保证。
  第四,从观念来讲,社会对职业教育的普遍认识还有待提高。在诸多观念当中,我认为有两个观念比较重要,一是人才观,二是质量观。我们评价一个学生是不是人才的标准是什么?刚才几位领导和专家也谈了质量评价的问题,我很认同。长期以来,我们习惯用一个标准衡量所有的学生,采用试卷考试的方式来考核学生,这是不全面的。因此,职业学校要转变评价学生质量的方式,教育系统内部也要转变观念,尤为重要的是人才观和质量观的转变。
  第五,体系创新问题。这包括五方面的内容:一是职业教育的定位需要创新。包括进一步明确中等职业教育和高等职业教育的定位。现在中职、高职的定位目标不清晰,应该根据职业教育的类型来区分中职、高职、本科高职以及研究生高职各层次的定位。二是专业结构的调整与优化的创新。对专业的设置要根据职业的变化进行创新。三是人才素质结构的创新。对人才的培养达到什么样的结构,比如刚才罗海鸥副书记提及的“要跳出职业教育看职业教育”,这是非常有必要的。这些专业的设置,专业的动态调节和淘汰机制的建立,要根据职业分工来进行。四是课程体系的创新。叶小山副厅长也曾经多次提到,体系创新最后的落足点是课程体系,职业学校要充分考虑设置哪些课程才能让学生达到一定的培养目标,才能达到专业知识结构的要求,才能实现培养目标的定位。五是考试评价方式的创新。对学业成绩考核和评价模式进行创新,包括教育系统的评价和社会系统的评价。如果每一门课程的考核还是采用传统的考核方法,会导致前面四个模式都实施不了。
  
  办《职教》,助推广东职教大发展
  
  陈昭庆:廖益校长谈了五个问题,大而全,有见地。的确,要创新职业技术教育发展模式,需要作全方位的考虑。
  叶小山:今天非常高兴来参加这个座谈会。刚才各位专家就职业教育的发展探讨了很多问题,如职业技术教育发展的体系、体制、办学模式以及教育评价的问题,都是很好的意见,很有针对性,对于我们正在制定的发展壮大职业技术教育实施意见有很好的指导作用。我们会将把这些意见有机地融入到实施意见中去。非常感谢各位专家这么热爱职业技术教育,奉献职业技术教育,为广东职业技术教育的发展出谋划策。
  广东教育杂志社创办的《职教》杂志,发挥了职业技术教育宣传主阵地的作用。现在杂志创办差不多一年了,对广东职教的发展起到了很好、很大的作用:一是及时传递了职教方面的有关信息,把国家及省里关于职业技术教育的方针政策及时传递给各地的职业教育工作者。例如,每期都有一些专家谈职业教育的问题,能够让读者及时了解广东职教发展的动态。二是为教师搭建了一个很好的交流平台,供大家互相交流,共同探讨,相互促进。比如最近几期,分别介绍了中山市、潮汕等地区的职业教育。三是有典型学校的经验介绍,能够为各地提供宝贵的经验。
  我们在发展职业技术教育的实践中,的确也碰到了比较大的困惑:
  一是职业教育的吸引力问题。职业教育发展时间短,先天不足,造成职教招生相对比较困难。二是教育体系的问题。现在职业教育自身内部的体系,还没有得到很好的突破。当前读职业学校升学的机会不多,造成学生缺乏追求的目标,没有前进的动力,严重阻碍了职业教育的大发展。这个教育体系我们一直没有打通。所以,罗伟其厅长强调,要把这个体系打通。今年我们已经在试点,明年将会比较大范围地实施。三是师资队伍建设的问题。据资料显示,广东职业学校的“双师型”教师才占28%,与教育部要求的50%相比,差距还比较大。师资问题不解决,会影响职业教育的质量和吸引力。四是体制以及投入的问题。劳动部门和教育部门的招生政策不能整合,造成招生工作混乱,比如现在很多地方在建教育和劳动两个系统的实训中心,造成资源严重浪费。而职业教育的投入尚没有一个制度来规范,职业教育的投入比例还比较小。我们做过统计,截止到去年底,整个高中阶段教育的投入,职业教育只占23%。参照国外的教育投入情况,职业教育和高中教育的比例:德国是7:1,日本是5:1。因此,我们对职业教育的投入还有待加强。五是环境问题,包括政策导向和工资制度两方面,尚需不断加强和完善。
  这些都是我们在实践过程中碰到的困惑,也是我们实施意见中要研究的问题。有问题并不可怕,找到症结所在,我们对症下药,有针对性地研究,不断解决问题,才会更好更快地推动广东职业技术教育的大发展。
  最后,我想谈一下有关《职教》杂志发展的问题。第一,刊物创办将近一年了,现在应该认真总结经验,进一步调整完善,如刊物的方向以及定位等问题。我认为,杂志既要社会效益,又要经济效益,应该是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紧密结合。第二,注重探索理论问题。因为理论指导很重要。第三,要继续探索模式方面的多元化。第四,加强引导作用。在政治和舆论导向上,着重引导,引导职业教育跟经济生活、经济发展紧密结合。第五,加强教师之间的交流,为职业学校教师提供更好的交流平台。
  在这个过程中,要注意两个加强:一是加强新专业的介绍推广。现在劳动部门推出很多新专业,特别是新时期的新兴专业,要把新兴的专业介绍给教师。二是加强跟企业合作,为企业以及人才市场提供需要的信息。
  陈湘年:罗伟其厅长和叶小山副厅长对《职教》杂志都非常关心和重视。《职教》杂志要实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双丰收,发挥刊物更大的作用,为广东职业技术教育发展作出应有的贡献。
  黄治中:《职教》杂志是在厅领导的大力支持下办起来的。今天的专题是探讨职业教育的模式创新问题,也是探讨《职教》杂志如何办好的问题。刚才叶小山副厅长指示如何办好杂志,意见很到位。我们将进一步探讨《职教》杂志如何既符合阅读市场的规律,符合办刊的规律,又符合编辑自身成长的规律。刚才大家谈到的,对我们办刊有很大的启发。《职教》杂志的特约编委队伍很强大,既有高等院校的,又有职业学校的,还有行政部门领导,结构很合理。我相信,在大家的支持下,《职教》杂志一定会越办越好。
  陈昭庆:叶小山副厅长对我省职业技术教育的发展殚精竭虑,深入研究,深入指导;对办好《职教》杂志语重心长,具体分析,具体指示。陈湘年社长和黄治中总编辑对办好《职教》杂志都分别做了很好的表态。
  这次座谈会有三大特点:第一,是“高”。这是一次高规格的聚会,也是一次高层次、高水平的研讨会,对我们职业教育的发展和办好刊物都很有指导意义。第二,是“大”。大家讨论了职业教育发展的模式、体系、体制、投入、师资以及评价等问题,都比较宏大。这不仅对职业教育,也对整个教育的发展有指导作用。第三,是“新”。由创新职业技术教育的模式谈开去,涉及许多的新情况、新问题以及新举措。作为《职教》杂志的执行主编,我衷心感谢厅领导、各位特约编委以及杂志社领导的大力支持,对《职教》杂志倾注的大量心血,以及精神鼓舞。
  我想,这《职教》杂志仅仅是一个平台,由此平台延伸出去,会有后续的系列开发。我们将和衷共济,开拓创新,进一步办好《职教》杂志,不断扩大《职教》杂志的影响力,积极推动职业技术教育的大发展。
  我们深知道:《职教》是属于职业教育人的杂志,也是属于全体教育人的杂志,还是属于有职业有事业有创业精神的人的杂志。
  (录音整理朱守锂)
  责任编辑魏家坚郑蔼娴
其他文献
【教材分析】  《大象的耳朵》(统编本二年级下册)是一篇有趣的童话,主要讲了小动物们都说大象的耳朵有毛病,后来大象也认为自己耳朵有毛病,就把耳朵撑起来,可是总有小虫子钻进耳朵眼里让它很心烦。最后,大象还是把耳朵放了下来,做回了自己。这是一篇活泼有趣又蕴含哲理的故事,很适合二年级的学生阅读和学习。  【教学目标】  1.能正确认读本课的生字新词,正确认读“似、扇”的读音,学会书写半包围结构的生字。 
探究式教学是课标提倡的一种教学方式。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设计探究性问題不仅可以有效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提高课堂的教学效率,还可以使学生在探究的过程中享受到学习的快乐。那么,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应如何设计探究性问题呢?  一、关注课堂生成,设计探究性问题  在阅读教学中,由于课堂教学的不确定性,教师虽然有了完整的教学预设,也不一定能满足实际课堂的需求。因此,教师应根据课堂进程的发展,极力捕捉生成点,设计
【教学目标】  1.交流、总结说明性文章的特点,进一步了解将事物介绍清楚的方法。  2.能用恰当的说明方法,分段介绍事物的不同方面,写清楚事物的主要特点。  3.能和同学分享习作并交流各自的感受。  【教学过程】  一、知识储备  1.小组合作完成或独立完成。  学习课文《太阳》和《松鼠》后,从文章的内容、表达方法、语言特点等方面分别对两篇课文进行小结,总结学习收获。  【设计意图:对两篇不同类型
阅读与习作,犹如语文教学的双翼,紧密相连,密不可分。笔者认为,其实对于习作来说,说难也不难,关键是要从中摸到窍门。例如写人,毕竟写人记事在小学习作中占比很大,教师不应放手让学生写,而是应从用词造句、构段谋篇等方面让他们先临摹后创作,这样不仅可以有效降低习作难度,还能激发他们习作的兴趣。  一、从外貌入手,把人写出“精神”  世上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叶子,同样世上也没有两个完全相同的人。要把人写“活”
统编本教材亮点特别多,新增的“和大人一起读”就是其中的一个。对于这个栏目,很多教师产生了困惑:如何制订教学目标?乡下的留守儿童多,对于留守儿童,如何教学?教师如何评价学生的阅读?……对于这类问题,不同人有不同的看法,我简单谈谈自己的体会。  一、 正确理解“和大人一起读”的基本内涵与特征  所谓“和大人一起读”,是指孩子和大人共同阅读。“和大人一起读”栏目在实施过程中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正
对话人  钟以俊:珠海市教育工作委员会书记,珠海市教育局局长  陈昭庆:广东教育杂志社副社长,《广东教育·职教》杂志执行主编  时间:2009年9月22日  地点:珠海市教育局会议室    近几年来,珠海市教育事业蓬勃发展,在广东乃至全国都引人瞩目。基础教育,拥有4所国家级示范性高中——珠海市第一中学、珠海市斗门区第一中学、珠海市第二中学和珠海市实验中学;中职教育,拥有5所国家级重点中等职业学校—
铃声响起,我迈着轻快的步子走进了教室。和煦的风透过窗户轻拂着学生们的脸庞。在春风的轻抚下,他们安静地趴在了课桌上。  “看看,老师手里拿着的是什么?”我故意把奖状晃了晃。  “谁又得奖了?”学生们果然兴奋了起来,两眼放着光芒,小声地猜测着。  我清了清嗓子,开始宣布:“罗洋同学在宣州区第三届中小学生羽毛球锦标赛中获得小学男子甲组三等奖,祝贺他!”学生们开心地鼓起了掌,一个个小脸通红,就好像自己得了
【教学目标】  1.积累背诵歇后语,了解歇后语的大意,通过竞赛活动激发学生积累歇后语的兴趣。  2.创设不同的语境、情境让学生恰当灵活地运用歇后语,并试着在交际与习作中灵活恰当地运用歇后语。  3.让学生养成勤于积累歇后语、熟练运用歇后语的好习惯,感受歇后语的魅力,感受汉语言的丰富多彩,增强民族文化认同感。  【教学重点难点】  积累背诵歇后语,学会恰当地运用歇后语。  【教学过程】  一、讲故事
所谓“我本管理”就是以“以人为本”“以生为本”的管理,教师在课堂上不仅要做到“心中有本”,更要做到“眼中有人”,要始终把学生的“学”放在第一位,调动起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在课前、课中、课后做到“自觉、自愿、自发、自主”地学习,从而真正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教师的“教”只是外因,学生的“学”才是内因,教师在课堂上要“授之以渔”,而不是“授之以鱼”,只有教会学生学习的方法,才能使学生终身受益。那么在课堂
广东省中等职业技术学校文化基础课课程改革试验教材    本选题是针对我省中等职业技术教育的现状与发展提出的。文化基础课课程改革的指导思想是:适应广东省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切实提高教学质量,更好地担当培养数以千百万计的高素质劳动者的重任。  本教材是在广东省中等职业技术学校广泛开展学分制及分层教学的试验与研究的基础上编写的,本教材考虑到现阶段所需求的知识内容,既注重知识的条理性和系统性,又注意了中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