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在中国近代历史上,教会大学对中国近代高等教育的发展产生了最大影响。本文通过对早期东吴大学(1901-1927)办学实践的研究和思考,探索教会大学在中国教育近代化进程中所扮演的角色和作用,探讨其对当今中国高等教育改革发展的价值和作用。
【关键词】东吴大学;办学实践;思考
【中图分类号】G519【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1671-1270(2010)01-0006-02
一、前言
所谓教会大学是指19世纪末20世纪初西方基督教会在中国创立的高等教育机构,包括新教创办的13所和天主教创办的3所教会大学。就地区分布而言,两所在华北、三所在华南、七所在华东、一所在华西、一所在华中、一所在东北,其辐射力基本上可以覆盖全国。
二、东吴大学的办学特色
1868年,中美签订了《蒲安臣条约》,美国获得了在中国开办教会学校的权利。1890年,基督教传教士第二届全国代表大会召开并成立了中华教育会,在此期间先后成立了十几所教会的中、高等教育机构,它们成为后来教会大学的雏形。
东吴大学是美国最早在华创办的13所基督教大学之一,它由美国传教士孙乐文(D. L. Anderson) 1895年在苏州宫巷创办的苏州中西书院(Kung Hang School)改名而成。在美国田纳西州以“中华中央大学堂”(Central University of China)的校名注册,在中国则称为东吴大学,取“造就东吴人才”之意。[1]1901年3月,苏州中西书院于从宫巷迁出,东吴大学正式成立。1950年高等院校调整时,东吴大学和其他几个院校合并为江苏师范学院,1982年更名为苏州大学。其办学有如下几个特点:
(一)实行董事会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
1900年,美国监理会在上海举行年会,制定了《东吴大学校董会章程》。该章程规定,美国监理会选举东吴大学董事会。董事会照管在中国的学校工作,特别是在苏州设立的大学。董事会主管投票选举校长、教务长、各学院教授会成员;同时制定董事会管理细则。在细则中规定为教育所购置的所有财产,还有所有捐赠及其他一切收入,包括奖学金和学费在内,都由校董会控管。学校从建立开始就确定了由董事会的主管地位。
(二)尊重中国文化,强调中西文化并重
1901年, 监理会在美国新奥尔良举行会议,校董事成员之一的林乐知说:“在东吴大学,我们所希望的是不仅仅是一所学校,我们所希望的是一个典范、是一个学校的榜样。”校董会的另一个成员,东吴大学的首任校长孙乐文在1904年10月的报告中则称:“我们如以前一样自始自终强调中文教学,因为没有一个中国人可以忽视自己祖国的历史和文化,那些仅仅希望学习一点英语的人不久就离开了。”为了迎合中国文化,东吴大学鼓励学生直接去参加政府考试;同时,早期东吴大学在本校授予学位的做法上也做了调整,给予学生相应的中国科举制的学历,完成中文预前学习的给与相当秀才的文凭,而完成大学课程的则给予举人的学位。
(三)引进西方课程教学体系,重视教学质量提高
1. 提高入学标准,保证学生质量。以法科为例,自1924年起学校在原来新生必须毕业于正规中学并在认可的学院或大学里修满两年课程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了入学标准,即要求所有的入学者都必须在入学前完成学士课程或至少修完三年的大学课程。体育专业学生入学考试也相当严格。体育不论专科、本科都必须修完必修课程,不及格要补考或者重读,同时要按规定读满主副科的学分总数,这样才可以毕业。
2. 创办新的系科,减少宗教课程,增加中国所需课程。二十年代中期,学校创办了生物材料处,扩大和强化了三年制医学预科教育课程。1926年九月,学校将宗教课改为选修课程,自愿参加礼拜仪式。1924年,学校采用新学制,分为六年小学,六年中学和四年大学,即6—6—4体系,五年的大学课程经过全面的修订减少到四年。这些调整措施让学校的管理更加科学和高效。
3. 因人施教,采用本土化的教学方法。在用英语教授不懂英语的学生知识方面,一位名叫斯旺(Swann)的英国人,倡导一种所谓“戈因(Gouin)体系”的教学方法。根据这个体系,教师把要教授给学习的知识,表达成相关系列的句子,然后依次把这些句子通过身体语言表演出来,使中国的学生在没有汉语教授的情况下也能说英语并理解英语表达的意思,既学到了知识,同时也提高了学习英语的兴趣;而在法学教育上,1927前采用的是“型式法庭”的教学方法,而在1927年后对这一方法也丰富了,参见实习时有学生所任的推事、律师、证人、翻译、原告、被告、证人等,除了在开庭时应履行自己的职责外,检查官还得作起诉书、律师写答辩状、推事作判决书等。
三、东吴大学在中国近代教育发展过程中的地位和作用
1.积极推动对外交流和合作。19世纪20年代,东吴大学采纳了俄亥俄州立大学教育学院物理系的特维丝(GeorgeR.Twiss)教授的建议,注重分类学和当地植物的研究,并指定专家长期从事这一领域的研究;1923-1924年洛克菲勒基金会派遣一个钩虫研究会来华作讲学和研究,学校生物学人员与该委员会合作,对钩虫病和血吸虫病作了很多研究;同时,东吴大学还和中华基督教教育会全国科学协会等机构密切合作,生物系教师王志稼硕士应中华基督教教育会的邀请为中学编写了一本生物学教材。
2.关注社会需要,支持学生爱国行动。以社会学为例,杨永清校长说:“我们的重点不是在大量的社会学理论上而在于社会工作者的培训上,当然在这里理论和实践是不可分的。但我们的目标是培训能规划指导社会服务计划的实际工作者,而不是只会写些社会问题论文的社会学者。”1927年社会学开设有社会学概论、家庭论和农村社会学等。社会学系的调查活动也在导师的指导下如火如荼的展开。这种积极关注社会、服务社会、改造社会的倾向,同当时中国二三十年代的乡村建设是遥相呼应的。当时一些学生的论文涉及了很多的现实问题,例如《青少年犯罪案例研究》、《合同工人个案研究》、《乞丐收容所女丐个案研究》等。
3.培养了大批优秀人才。一所学校的功绩必须有学生来彰显,正如一个国家的富强要靠国民的富有来体现一样。以法学院为例,法学院是东吴大学的特色强项。东吴大学法学院的毕业生英语流利,且精通英美法,当律师者居多。20年代及随后一段时间,华人在上海公租界担任“捕房律师”的几乎全是东吴法学院的毕业生。当时工部局法律部共有律师8名,7名是东吴法学院毕业生。另外,还有其他一些著名的对社会做出巨大贡献的人物,如著名法学家倪征燠,1947年在东京任远东国际军事法庭检察处首席顾问,还担任过国际法院法官;著名佛学家、书法家、原全国政协副主席、全国人大代表赵朴初;中国科学院院士、著名的教育家、被誉为“中国的摩尔根”谈家桢;中国工程院院士宋鸿钊;蒋介石次子蒋纬国;还有我们都熟知的香港著名的武侠小说作家、政论家、企业家、报人金庸(查良镛)等等。
【作者简介】
高雨(1983—),女,河南信阳,苏州大学教育学院高等教育专业硕士在读。
闻曙明(1965—),男,江苏苏州,苏州大学教育学院教授、博士、硕士生导师,研究方向教育管理。
【参考文献】
[1]林乐知.监理会创立大学堂之历史.万国公报.1907年4月第19卷第3号.
【关键词】东吴大学;办学实践;思考
【中图分类号】G519【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1671-1270(2010)01-0006-02
一、前言
所谓教会大学是指19世纪末20世纪初西方基督教会在中国创立的高等教育机构,包括新教创办的13所和天主教创办的3所教会大学。就地区分布而言,两所在华北、三所在华南、七所在华东、一所在华西、一所在华中、一所在东北,其辐射力基本上可以覆盖全国。
二、东吴大学的办学特色
1868年,中美签订了《蒲安臣条约》,美国获得了在中国开办教会学校的权利。1890年,基督教传教士第二届全国代表大会召开并成立了中华教育会,在此期间先后成立了十几所教会的中、高等教育机构,它们成为后来教会大学的雏形。
东吴大学是美国最早在华创办的13所基督教大学之一,它由美国传教士孙乐文(D. L. Anderson) 1895年在苏州宫巷创办的苏州中西书院(Kung Hang School)改名而成。在美国田纳西州以“中华中央大学堂”(Central University of China)的校名注册,在中国则称为东吴大学,取“造就东吴人才”之意。[1]1901年3月,苏州中西书院于从宫巷迁出,东吴大学正式成立。1950年高等院校调整时,东吴大学和其他几个院校合并为江苏师范学院,1982年更名为苏州大学。其办学有如下几个特点:
(一)实行董事会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
1900年,美国监理会在上海举行年会,制定了《东吴大学校董会章程》。该章程规定,美国监理会选举东吴大学董事会。董事会照管在中国的学校工作,特别是在苏州设立的大学。董事会主管投票选举校长、教务长、各学院教授会成员;同时制定董事会管理细则。在细则中规定为教育所购置的所有财产,还有所有捐赠及其他一切收入,包括奖学金和学费在内,都由校董会控管。学校从建立开始就确定了由董事会的主管地位。
(二)尊重中国文化,强调中西文化并重
1901年, 监理会在美国新奥尔良举行会议,校董事成员之一的林乐知说:“在东吴大学,我们所希望的是不仅仅是一所学校,我们所希望的是一个典范、是一个学校的榜样。”校董会的另一个成员,东吴大学的首任校长孙乐文在1904年10月的报告中则称:“我们如以前一样自始自终强调中文教学,因为没有一个中国人可以忽视自己祖国的历史和文化,那些仅仅希望学习一点英语的人不久就离开了。”为了迎合中国文化,东吴大学鼓励学生直接去参加政府考试;同时,早期东吴大学在本校授予学位的做法上也做了调整,给予学生相应的中国科举制的学历,完成中文预前学习的给与相当秀才的文凭,而完成大学课程的则给予举人的学位。
(三)引进西方课程教学体系,重视教学质量提高
1. 提高入学标准,保证学生质量。以法科为例,自1924年起学校在原来新生必须毕业于正规中学并在认可的学院或大学里修满两年课程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了入学标准,即要求所有的入学者都必须在入学前完成学士课程或至少修完三年的大学课程。体育专业学生入学考试也相当严格。体育不论专科、本科都必须修完必修课程,不及格要补考或者重读,同时要按规定读满主副科的学分总数,这样才可以毕业。
2. 创办新的系科,减少宗教课程,增加中国所需课程。二十年代中期,学校创办了生物材料处,扩大和强化了三年制医学预科教育课程。1926年九月,学校将宗教课改为选修课程,自愿参加礼拜仪式。1924年,学校采用新学制,分为六年小学,六年中学和四年大学,即6—6—4体系,五年的大学课程经过全面的修订减少到四年。这些调整措施让学校的管理更加科学和高效。
3. 因人施教,采用本土化的教学方法。在用英语教授不懂英语的学生知识方面,一位名叫斯旺(Swann)的英国人,倡导一种所谓“戈因(Gouin)体系”的教学方法。根据这个体系,教师把要教授给学习的知识,表达成相关系列的句子,然后依次把这些句子通过身体语言表演出来,使中国的学生在没有汉语教授的情况下也能说英语并理解英语表达的意思,既学到了知识,同时也提高了学习英语的兴趣;而在法学教育上,1927前采用的是“型式法庭”的教学方法,而在1927年后对这一方法也丰富了,参见实习时有学生所任的推事、律师、证人、翻译、原告、被告、证人等,除了在开庭时应履行自己的职责外,检查官还得作起诉书、律师写答辩状、推事作判决书等。
三、东吴大学在中国近代教育发展过程中的地位和作用
1.积极推动对外交流和合作。19世纪20年代,东吴大学采纳了俄亥俄州立大学教育学院物理系的特维丝(GeorgeR.Twiss)教授的建议,注重分类学和当地植物的研究,并指定专家长期从事这一领域的研究;1923-1924年洛克菲勒基金会派遣一个钩虫研究会来华作讲学和研究,学校生物学人员与该委员会合作,对钩虫病和血吸虫病作了很多研究;同时,东吴大学还和中华基督教教育会全国科学协会等机构密切合作,生物系教师王志稼硕士应中华基督教教育会的邀请为中学编写了一本生物学教材。
2.关注社会需要,支持学生爱国行动。以社会学为例,杨永清校长说:“我们的重点不是在大量的社会学理论上而在于社会工作者的培训上,当然在这里理论和实践是不可分的。但我们的目标是培训能规划指导社会服务计划的实际工作者,而不是只会写些社会问题论文的社会学者。”1927年社会学开设有社会学概论、家庭论和农村社会学等。社会学系的调查活动也在导师的指导下如火如荼的展开。这种积极关注社会、服务社会、改造社会的倾向,同当时中国二三十年代的乡村建设是遥相呼应的。当时一些学生的论文涉及了很多的现实问题,例如《青少年犯罪案例研究》、《合同工人个案研究》、《乞丐收容所女丐个案研究》等。
3.培养了大批优秀人才。一所学校的功绩必须有学生来彰显,正如一个国家的富强要靠国民的富有来体现一样。以法学院为例,法学院是东吴大学的特色强项。东吴大学法学院的毕业生英语流利,且精通英美法,当律师者居多。20年代及随后一段时间,华人在上海公租界担任“捕房律师”的几乎全是东吴法学院的毕业生。当时工部局法律部共有律师8名,7名是东吴法学院毕业生。另外,还有其他一些著名的对社会做出巨大贡献的人物,如著名法学家倪征燠,1947年在东京任远东国际军事法庭检察处首席顾问,还担任过国际法院法官;著名佛学家、书法家、原全国政协副主席、全国人大代表赵朴初;中国科学院院士、著名的教育家、被誉为“中国的摩尔根”谈家桢;中国工程院院士宋鸿钊;蒋介石次子蒋纬国;还有我们都熟知的香港著名的武侠小说作家、政论家、企业家、报人金庸(查良镛)等等。
【作者简介】
高雨(1983—),女,河南信阳,苏州大学教育学院高等教育专业硕士在读。
闻曙明(1965—),男,江苏苏州,苏州大学教育学院教授、博士、硕士生导师,研究方向教育管理。
【参考文献】
[1]林乐知.监理会创立大学堂之历史.万国公报.1907年4月第19卷第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