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如何对中学生进行德育教育

来源 :语文周报·初中教研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isc7027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教育教学过程中,要想培养出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优秀人才,以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需要,我认为首先要从学生的德育教育入手,即要想把事做好,做成功,首先要学会怎样做人,那就是对学生进行道德教育的问题。德育教育需要学校、家庭、社会及学生本人的密切配合,涉及到学校、家庭及社会教育的各个环节。在教育过程中必须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特殊性与普遍性相结合的原则,做到有的放矢。针对上述情形,学校德育教育应强调如下几点:
  一、切实抓好家庭道德教育这一重要环节。
  因为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所学校,是孩子接受道德教育最早的地方。高尚的品德必须从小开始培养,从娃娃抓起。要在孩子懂事的时候,深入浅出地进行道德启蒙教育,要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循循善诱,以事明理,引导其分清是非,辨别善恶。要在家庭生活中,每个家庭成员以良好的言行举止,相互影响,共同提高,从而形成良好的家风。
  二、充分发挥学校道德教育的主渠道作用。
  道德教育是德育的基本内容,讲道德是做人的起码原则,中学生道德教育主要是进行社会公德、家庭美德和初步的职业道德教育,学校是对中学生进行系统道德教育的重要阵地。各级各类学校必须认真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面地扎实地推进素质教育,把教书与育人紧密结合起来。要科学规划和安排不同年龄学生及各学习阶段道德教育的具体内容,坚持贯彻执行《中学生守则》和《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加强校纪校风建设,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如在教室内张贴宣传优良道德的宣传画、名言警句;黑板报也要成为德育的重要园地。要发挥教师为人师表的作用,把道德教育渗透到学校教育的各个环节。组织学生参加适当的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活动,帮助他们认识社会,了解国情,增强社会责任感。教师在此过程中最有效的教育方法是“以身作则,以身示范”,要求学生做到的,自己首先做到,要求学生不做的,自己首先不做,应以伟大的人格和崇高的精神去感化学生,让学生耳濡目染,最终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三、紧抓心理健康教育。
  人的健康包括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康,二者不可偏废。处于青春期的中学生往往具有情绪不稳定,意志品质薄弱,性格尚未定型,以及极易受外界因素影响的特点。所以心理健康教育关键要做到:增强学生交往能力,培养丰富的情感和健全的情绪,以及较强的自制力和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对学生健康心理的塑造和培养,不是纸上谈兵,重要的是结合社会实践,联系中学生生活的各个方面,通过对社会现象的挖掘和提炼,正反两方面施加影响,提高其心理承受能力,学会自觉调节情绪、意志坚强、性格良好等。
  四、建立和健全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教育网络,保持德育工作向社会化转变。
  当今学生成长的环境纷繁复杂,对学生的德育教育要想取得实效,必须紧紧扣住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这一重要环节。学校应建立学生家长通讯簿、校长热线等方式,多与家庭沟通,摸准学生在成长过程中的思想动态,及时发现不良苗头,与家庭一起纠正其不良风气。与此同时,学校要善于利用社会上思想道德风范的先进典型,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道德观念,也要善于运用社会上的反面典型,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念,通过弘扬社会正气、振奋民族精神、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为学校德育教育营造一个奋发向上的精神氛围,只有家庭、社会、学校有机地结合起来,采取各种形式的联动体系,学校德育工作才可能有的放矢,取得实效。
其他文献
古人云:“高山流水谓之美,雁荡瀑布谓之美,山谷奔流谓之美,盖因世人难得一见也。”世上的很多景致,由于“难得一见”所以令人刮目。作为考场作文,“见人所未见,发人所未发”,“人人心中都有、个个笔下皆无”,或许才有更多的机会在千千万万的同题作文中脱颖而出。  一、“真”中出“新”  当一个人有自己的真切感受,“新“往往如影随形。苏东坡月夜出门,募然看到院子里月光明媚、风移影动,顿时觉得月光如水,竹柏之影
期刊
目前,有不少的中学生厌学语文已成为事实。语文是人类文化的载体,本应该是最有趣味的课程,如今却变得枯燥乏味而令人昏昏欲睡。新修订的《教学大纲》指出:“(对学生)培养高尚的审美情趣和一定的审美能力,发展健康个性,形成健全人格。”过去的语文教学上更多注重了语文的基础知识和读写能力的培养,而忽略了语文这一学科的审美功能。但是语文学科既应该是培养语言能力的学科,又应该是培养美感的学科。那么如何在语文教学中让
期刊
语文教学需要一种创新精神为它注入活力,让它向更加正确、健康的方向发展。我通过学习语文新课标,结合自己几年来对语文教学的探索与实践,浅谈几点对语文教学的认识与体会。  一、更新观念,让创新成为一种胆识和魄力  新课程标准明确的告诉我们,现在的语文教学是在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换个角度来说,就是在更深一步地推进素质教育的实施,为造就现代社会所需的一代新人而努力。时代的发展要求我们语文教师必须要更新观念,
期刊
语文不仅是一门基础学科,更是一种交际工具,日常生活离不开它,学习以及交流各科知识也少不了它,传承弘扬我国优秀传统文化更离不开它,可是我们的孩子学习多年之后,竟然分不清文明与文化,传统与道德,分不清人文与人生,人格与品格,更甚而日常实用写不了,连基本文体的写作也列入了“三怕”中,这不能不引起我们教育工作者的关注与反思。  语文其实应该是一种美学,韦伯斯特大学词典中对美食这样定义的:一个人或一种事物具
期刊
教育家叶圣陶先生也指出:“教任何功课,最终的目的都在于达到不需要教。假如学生进入这种境界:从而获得正确的知识和熟练的能力,岂不是就不需要教了吗?”实际上就是让学生多学,自主地、主动地学,就是要求学生课前做好预习。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初中阶段语文教学过程重视学生的课前预习,良好的预习习惯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从“预学”为突破口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创新意识。我从四方面谈谈我对学生预习的做法:  一
期刊
“写作文真难!”这是许多学生的烦恼。学生对作文的畏惧心理不是一朝一夕形成的,那么,怎样才能消除学生对作文的畏难情绪,在中考中有一个满意的得分呢?我认为需要教师指导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逐渐培养。  一、阅读提趣  要提高学生的写作兴趣和写作能力,首先必须让学生多阅读。古人说:“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语文教材中,有许多优美的文章和片段,这是写作教学的好材料。课文中大部分是名家名篇,语言生动形象,易感易学,
期刊
目前农村小学生普遍存在怕作文的心理,视作文为畏途,如果我们在作文教学中根据小学生的心理特点,采取有效的措施,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写作活动,就能有效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  一、注重积累,培养写作兴趣。  学生害怕作文的主要原因是无话可说,无事可叙,无情可抒。因此注重写作素材的积累是作文教学中绝不可忽视的一个环节,也是培养学生写作兴趣必不可少的手段。那如何引导学生积累写作素材我认为
期刊
叶圣陶先生说过“什么是教育?一句话,就是要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可见,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是非常重要的,也是非常必需的。  下面谈谈在教学中,如何教给学生科学的学习方法,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一、培养倾听的习惯  每接一个新班,首先要着手培养学生积极动脑,认真听讲的习惯。教学生四会:会听、会看、会想、会说。  其次,要培养学生在课堂教学中边听边想的习惯,遇到不懂的地方,要及时举手。在课
期刊
一、巧用修辞,给作文“化个美妆”  由于写作取材,大多是生活中的寻常事物与现象,这些寻常的事物与现象,  如果只是单调呆板地把它写出来,很难吸引他人兴趣,更难以让人产生审美感受。但是,如果在表达上花点心思,使寻常事物和现象以新的的面目出现,就会产生极大的艺术表现力和感染力。如学生作文:  “数学考试刚一结束,语文老师就走进了教室,发下第30张综合练习卷。我看着一抽屉的练习卷,头疼得要命,真是烦呀!
期刊
文本教学,往往需要对某一点或某一个问题进行深入剖析,有时需要澄清思维,有时需要加强印象,有时需要扭转认识,如果总是由教师主宰着问题的解释权,学生思考积极性、主动性就会减弱,久而久之,就会产生倦怠情绪。那么,如何有效发掘学生潜在的思考力,激发他们表达的热情?不妨适当采取正话反说、故意示弱等策略来成就学生的精彩。  一“轻描淡写”引起争端  文本的厚重处往往需要浓墨重彩,然而反其道而行之,故意藏掖,能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