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学生的作文丰润起来

来源 :语文周报·初中教研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ydwnj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巧用修辞,给作文“化个美妆”
  由于写作取材,大多是生活中的寻常事物与现象,这些寻常的事物与现象,
  如果只是单调呆板地把它写出来,很难吸引他人兴趣,更难以让人产生审美感受。但是,如果在表达上花点心思,使寻常事物和现象以新的的面目出现,就会产生极大的艺术表现力和感染力。如学生作文:
  “数学考试刚一结束,语文老师就走进了教室,发下第30张综合练习卷。我看着一抽屉的练习卷,头疼得要命,真是烦呀!”
  这是一段直白的叙述,如果在此基础上运用多种写作手法,就会产生一定的感染力,请看下面的文段:
  数学考试刚一结束,语文老师抱着一大摞卷子就踏进了教室,威严地扫视了一下全班,慢条斯理地说:“同学们,加油哇,离中考只有30天了!”一听到这种话,我怀里就像揣了个兔子一样跳个不停。有谁来抚慰我躁动不安的灵魂呢?我偷偷地瞥了一眼语文老师,她仍然是一脸的严肃,一边侃侃而谈,一边发下第30张综合练习卷,想着老师苦口婆心的劝告,我的头像孙悟空的在唐僧念紧箍咒时一样,疼得要命。望着窗外树上的鸟儿,禁不住暗中长叹一声:什么时候我才能像鸟儿一样自由自在呢?真是烦啊!
  二、回归生活,使语言情真意切
  许多学生认为,他们生活在“四角的天空”里,每天重复着单调的四部曲:上学——放学——做功课——睡觉,无法积累新鲜的写作素材。其实,学生的生活并不像他们所想的那么枯燥,在他们的身边,随时都在发生着一些有意义的新鲜事情,只不过他们把这些拥有丰富内涵的生活小事熟视无睹。作为语文教师,我们要提醒学生,做生活中的有心人,把对自己有所感触的小事记录下来,把自己的喜怒哀乐表达出来,可以是与同学有趣的对话、与老师的一次谈话、学校组织的活动或者与父母之间发生的事。以这种“每日小录”的形式把自己的生活体验整理出来,慢慢地,学生就潜移默化地懂得如何积累写作材料了。
  三、渗透哲理,使语言闪现智慧之光
  最近,我给学生上了《小圣施威降大圣》这一课,这篇课文节选自《西游记》,正好是孙悟空化作千万个化身大战二郎神的场面,一番紧张刺激的大战,让人目不暇接,好不热闹。不禁引起我对作文课教学的反思,教了那么多方法为什么没有好的效果,原因何在?我想最主要的原因是我教的方法太多,没有针对性,总以为教得多学生吸收就多,其实效果往往适得其反。于是,我选择在众多的作文教学技法中选择训练学生的哲理性语句。
  我精心地选择和运用了一些蕴含哲理的小短句和短文,向学生阐述了哲理性开头给人的震撼力,然后从形式、结构和修辞等方面指导学生如何去写这类句子和语段。我要求学生自选一个事物,写一些蕴涵哲理的小短句。学生们都写出了一些很精彩的作品。如:
  1、梦想不是壮美的画卷,而是一张白纸,需要你去描绘,渲染;梦想不是现成的粮食,而是一粒种子,需要你去播种,培育。(梦想)
  2、一颗露珠只不过是一个微不足道的一点,可是它却能压缩进整个太阳。(露珠)
  3、草儿、花儿、树儿都需要这润物的圣水,为何人们却打开雨伞拒绝它呢?(雨)
  4、流星虽然陨落了,却用美丽的光芒划破夜空,璀璨夺目。(流星雨)
  5、面对一株玫瑰花,悲观的人,只想到它的刺可怕;乐观的人,只想到它的香可爱。(玫瑰花)
  6、人们总在羡慕蒲公英的自由,却没想到它也是身不由己。(蒲公英)
  7、青春是盛开的鲜花,用它艳丽的花瓣铺就人生的道路;青春是美妙的乐章,用它跳跃的音符谱写人生的旋律。(青春)
  看见学生的作品流露出的智慧和灵气,我发现学生其实都具有一定的创造能力。我们应引导学生,要培养对生活的思考,对内心的追问。我们要让学生打开视野,勇于创造,从物质感受到情感体验再到精神求索,甚至是哲学追问,一步步地深入。
其他文献
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地位得到了普遍认可,但教师应该处于何种地位,则是众说不一。较为普遍的说法是“主导”地位,既承认学生的主体地位,也认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重要作用。  但实际的情况,却被许多老师解读为“一切围绕着学生转”,教师们在课堂上小心翼翼,迷失了自我,身份成了“牧羊人”,教学也走进了一个个误区.  其具体表现是:  一、教学目标模糊,学生学习目的不明确  当下这样的课
期刊
对于朗读我们并不陌生,人们常用“琅琅书声”来形容校园,我们每个人背起书包,走进学校,每天的晨读,每日的课堂都离不开它的,朗读一直伴随着我们的学习过程。 “朗读”在语文学习中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那么作为一名语文教师,该如何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让我们的校园充满活力呢?  首先注重教师朗读的示范作用。也许有老师会说,我声音不好听,普通话不标准,而且现在有那么多的朗读资料,何必自己读呢?其实不然。学生越小
期刊
古人云:“高山流水谓之美,雁荡瀑布谓之美,山谷奔流谓之美,盖因世人难得一见也。”世上的很多景致,由于“难得一见”所以令人刮目。作为考场作文,“见人所未见,发人所未发”,“人人心中都有、个个笔下皆无”,或许才有更多的机会在千千万万的同题作文中脱颖而出。  一、“真”中出“新”  当一个人有自己的真切感受,“新“往往如影随形。苏东坡月夜出门,募然看到院子里月光明媚、风移影动,顿时觉得月光如水,竹柏之影
期刊
目前,有不少的中学生厌学语文已成为事实。语文是人类文化的载体,本应该是最有趣味的课程,如今却变得枯燥乏味而令人昏昏欲睡。新修订的《教学大纲》指出:“(对学生)培养高尚的审美情趣和一定的审美能力,发展健康个性,形成健全人格。”过去的语文教学上更多注重了语文的基础知识和读写能力的培养,而忽略了语文这一学科的审美功能。但是语文学科既应该是培养语言能力的学科,又应该是培养美感的学科。那么如何在语文教学中让
期刊
语文教学需要一种创新精神为它注入活力,让它向更加正确、健康的方向发展。我通过学习语文新课标,结合自己几年来对语文教学的探索与实践,浅谈几点对语文教学的认识与体会。  一、更新观念,让创新成为一种胆识和魄力  新课程标准明确的告诉我们,现在的语文教学是在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换个角度来说,就是在更深一步地推进素质教育的实施,为造就现代社会所需的一代新人而努力。时代的发展要求我们语文教师必须要更新观念,
期刊
语文不仅是一门基础学科,更是一种交际工具,日常生活离不开它,学习以及交流各科知识也少不了它,传承弘扬我国优秀传统文化更离不开它,可是我们的孩子学习多年之后,竟然分不清文明与文化,传统与道德,分不清人文与人生,人格与品格,更甚而日常实用写不了,连基本文体的写作也列入了“三怕”中,这不能不引起我们教育工作者的关注与反思。  语文其实应该是一种美学,韦伯斯特大学词典中对美食这样定义的:一个人或一种事物具
期刊
教育家叶圣陶先生也指出:“教任何功课,最终的目的都在于达到不需要教。假如学生进入这种境界:从而获得正确的知识和熟练的能力,岂不是就不需要教了吗?”实际上就是让学生多学,自主地、主动地学,就是要求学生课前做好预习。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初中阶段语文教学过程重视学生的课前预习,良好的预习习惯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从“预学”为突破口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创新意识。我从四方面谈谈我对学生预习的做法:  一
期刊
“写作文真难!”这是许多学生的烦恼。学生对作文的畏惧心理不是一朝一夕形成的,那么,怎样才能消除学生对作文的畏难情绪,在中考中有一个满意的得分呢?我认为需要教师指导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逐渐培养。  一、阅读提趣  要提高学生的写作兴趣和写作能力,首先必须让学生多阅读。古人说:“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语文教材中,有许多优美的文章和片段,这是写作教学的好材料。课文中大部分是名家名篇,语言生动形象,易感易学,
期刊
目前农村小学生普遍存在怕作文的心理,视作文为畏途,如果我们在作文教学中根据小学生的心理特点,采取有效的措施,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写作活动,就能有效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  一、注重积累,培养写作兴趣。  学生害怕作文的主要原因是无话可说,无事可叙,无情可抒。因此注重写作素材的积累是作文教学中绝不可忽视的一个环节,也是培养学生写作兴趣必不可少的手段。那如何引导学生积累写作素材我认为
期刊
叶圣陶先生说过“什么是教育?一句话,就是要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可见,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是非常重要的,也是非常必需的。  下面谈谈在教学中,如何教给学生科学的学习方法,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一、培养倾听的习惯  每接一个新班,首先要着手培养学生积极动脑,认真听讲的习惯。教学生四会:会听、会看、会想、会说。  其次,要培养学生在课堂教学中边听边想的习惯,遇到不懂的地方,要及时举手。在课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