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数学核心素养的培养途径探究

来源 :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zhou55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随着教育新课改的逐步推進,教育部提出了更高的教学目标。在以往的教育模式中,我国的教育更看重学生分数,而新课改提出,要着重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核心素养作为当前中学教学领域未来发展的重要方向,在高中数学教育方面有着重要作用,其能够全面培养高中生的核心素养,提高学习效果。
  关键词:高中数学;核心素养;培养探究
  中图分类号:G633.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992-7711(2020)09-0031
  核心素养是指学生在数学学习过程中培养出来的对数学在现实世界中所具备的价值能力,是一个人在日常生活中对遇到的事物进行有理有据的数学判断。一个具有数学核心素养的人是一个善于理解分析现实事物并可以对其加以判断的人,是一个善于思考、可以利用数学处理生活问题、满足自己需要的人。笔者认为,在高中阶段的数学学习中,数学素养指的是学生在数学学习过程中逐渐养成的一种逻辑思维能力。核心素养比较高的学生在处理问题时有比较清晰的思维逻辑,可以很快找到问题根源并加以处理,相对而言核心素养比较差的学生在处理问题时容易陷入迷茫,对问题无从下手,所以在高中阶段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是非常必要的。而针对如何在高中阶段培养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笔者结合自身教学经验,谈一谈自己的看法。
  一、强化数学教学引导,培养学生学习兴趣
  高中阶段的学生正处于青春期,其个体意识逐渐增强,逐渐实现从青年到成年的转变。在这一时期他们思想比较不稳定,容易受到外界的诱惑,无形中给教育工作也带来了额外的难度。而且由于高考带来的重压,很多学生焦虑情况很严重,所以在进一步的教学引导中,高中教师要通过教学引导的方式培养和改善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多和学生进行沟通交流,缓解其学习压力。在进行课堂教学时可以通过分享相关的数学文化、有关的数学故事、数学家生平、数学的发展过程等多种方式使学生感觉到数学不是枯燥的,数学中还有很多有趣的东西,以此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例如,在讲“空间几何体”时可以向学生分享数学家高斯的故事。著名德国数学家高斯在19岁读博时,他的导师由于疏忽将一道两千多年无人能解的数学题——用直尺和圆规做正十七边形留给了高斯,高斯在不知道这道题是千年无人能解的难题的情况下,用了一晚上的时间将其解了出来,使导师非常震惊,后来高斯表示如果自己在解题前了解到这道题的真实情况可能就解不出来了。在讲完故事后可以让学生谈谈从故事里学到了什么,最后引出这个故事的道理:数学题没什么可怕的,如果你自己在做题前先认为自己做不出来,那么本来能做出来的数学题也完不成了。通过这个故事可以培养学生对自己的自信心,培养学习兴趣。
  二、转变教师教学方式,着力推进教法改进
  高中阶段的学生往往喜欢新鲜事物,对传统的事物经常表示出不理解不感兴趣,因此传统教学中的“填鸭式”教学并不能使学生很快学会数学知识,反而会适得其反,使学生对数学生出厌恶感。即使现在很多学校引入了多媒体教室,但很多教师只是单纯把黑板板书改成了多媒体,而没有真正意义上改变“填鸭式”的教学方式。要想真正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需要改变传统课堂中教师为主体的教学形式,把学生当作课堂主体,教师从中起辅助作用。
  例如,在“集合”一章中,教师可以在带领所有学生读完课本之后,让学生以学习小组的形式对集合的定义进行相互讨论和提问,教师也可以板书几道简单的数学题,让学生小组讨论答案。在讨论结束后,教师可以让各小组分别叙述子集、全集、补集、交集、并集的定义,并着重要求学生理解记忆交、补、并的区别。
  三、促成学生独立思考,总结反思提升素养
  高中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培养,十分看重学生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在日常教学中教师要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独立解题的能力,避免学生过度依赖教师讲解。在教学开始前,教师可以先提出一个问题,然后留出时间让学生独立思考,再挑出几名学生上台说出自己的看法作为自己的思考总结,在此过程中教师一定要对其多加鼓励,同时也要点出其回答中的不足之处。课后的知识总结是学生将课上所学内容转化为自己知识储备的过程,可以帮助学生灵活掌握所学知识,能够“温故而知新”。数学问题往往综合性很强,若想解决一个数学问题,往往需要学生将知识连接起来,灵活地调动和应用知识点,而反思总结就是在培养和强化这种能力。
  例如,在学习“函数”时,各个章节的函数都是分散开的。因此在总结反思中就需要学生把整个函数作为一个完整的部分进行独立思考,对函数进行总结,思考不同函数之间的关系和相似之处并加以区分总结,从而拓展自己的思维,增强思维的逻辑性。
  综上所述,随着社会时代的发展,教育也应顺应社会时代的变革,高中数学教师应按照新课改的要求,拓展培养数学核心素养的途径,强化数学教学的引导,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转变教师教学方式,对教法进行改进,改变传统教育中的“填鸭式”教学手段,建立数学学习小组,树立学生为教学的主体,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加强总结反思,帮助学生完成知识的系统化,从而提升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
  参考文献:
  [1]隋京亮.核心素养下高中数学培养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策略研究[J].教育现代化,2018(24):342-343.
  [2]陈平生.高中数学核心素养的培养途径研究[J].中小学教学研究,2018(1):71-72 96.
  (作者单位:江苏省扬州市江都区大桥高级中学225211)
其他文献
摘要:物理是初中教育阶段的主要教学科目之一,物理教学中最重要的是要培育学生的物理思维能力,这也是新课改对我们提出的具体要求。思维导图是一种发散性的学习形式,在教学中能够帮助学生加深对物理知识的印象,使其构建完整的物理知识体系,其在实际的教学应用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得到了大多数教师的肯定。本文将根据思维导图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的应用进行探讨,期望能够帮助初中生更好地学习和成长。  关键词:思维导图;初中
随着素质教育的深入推进,在初中语文教学中一定要注重学生语文综合素质的提升.因此,教师必须要将语文教学和学生的实际生活联系起来,从生活的角度进行初中语文教学,引导学生
摘要: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推进,对初中化学教学提出了越来越严格的要求。教学过程中必须坚持生本教育理念,将生活化教学手段应用到实际教学之中,以此增强学生的学习体验,使学生树立正确的化学学习观。本文基于初中化学教学学情,对新时期初中化学生活化教学的实践策略进行了探讨,仅供相关教育研究参考。  关键词:初中化学;生活化教学;实践策略  中图分类号:G633.8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992-7711(20
摘要:新课改背景下,对开展初中化学课堂教学提出了更多标准和要求。为了全面提高初中化学教学效果,教师应意识到合理应用问题化教学模式的重要性,这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化学思维,逐渐提升初中生学习化学的信心,使学生能够更快掌握更多的化学知识。本文将以问题化教学在初中化学课堂中的应用为切入点,根据具体情况合理提出相关建议,希望能够有效提升初中生化学素养。  关键词:初中化学;问题化教学;化学素养  中图分类号:
摘要:在高中数学课堂教學中,由于数学知识较为抽象难懂,因此学生的学习难度较大。而问题导向法能有效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因此,在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应积极应用问题导学法进行教学。本文中笔者将从创设趣味性问题、创设提问式问题和创设生活化问题三方面出发,浅谈高中数学教学中问题导学法的有效应用。  关键词:高中数学;问题导学法;趣味性  中图分类号:G633.6文献标识码:A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