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一堂高效的课应该以学生为中心,以学定教,将教学落实到“学生学”的层面上。基于此,为提高课堂效率,提升学生的学习品质,文章根据布鲁姆教育目标分类学的原理,提出高效课堂的四个环节:激趣、提点、善训、巧思。
【关键词】课堂实践;高效课堂;教学有效性
【作者简介】马劲,桂林市桂林中学校长,高级教师,广西第二批园丁工程优秀学员,广西百名名校长工程培养对象,广西八桂教育家摇篮工程学员。
【基金项目】广西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2019年度课题“布鲁姆教育目标分类学视野下高中生学习品质提升的行动研究”(2019B177)
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或高效性一直以来都受到各个学校的高度重视,也因此提出了很多教学模式。但无论采取何种教学模式,一堂高效的课都应该以学生为中心,以学定教,将教学落实到“学生学”的层面上。基于此,笔者提出高效课堂应体现四个环节:激趣、提点、善训、巧思。
布鲁姆的目标分类理论将认知过程分为记忆、理解、应用、分析、评价、创造六个维度。这六个维度既是教育目标的分类,更是反映学生学习知识程度的分类,故课堂教学的高效性应体现在“学”上。教师教是为了学生学,所以评价教师教得好不好,更应关注大部分学生学得如何,即大部分学生的学习品质是否得到了极大的提升。笔者认为,学生的学习品质应包含三个方面:学习兴趣、学习态度和学习行为(或学习能力)。学习兴趣是端正学习态度的基础,而学习态度又是学习行为持续的动力,三者是实现高效课堂的重要保障,缺一不可。
一、激趣
中学阶段,学生表现出情感丰富、情绪高亢的特点,其对情感的自我调节和控制能力也逐步提高,到了高中阶段学生的气质类型才会相对稳定下来。由于学科不同、学生层次和喜好不同,教师所采取的教学方式也无法适合每一个学生。激趣最关键的是根据学生实际和课程要求设计出合适的教学方案,牢牢抓住学生的学习兴趣。
首先要清楚什么是兴趣。兴趣分为直接兴趣和间接兴趣。直接兴趣是指对事物本身或者活动过程感兴趣,在课堂上表现为学生对教学过程或者上课内容感兴趣;间接兴趣是指对事物的结果感兴趣,在课堂上表现为学生对努力学习的结果感兴趣或对该学科学习的未来感兴趣。笔者认为,直接兴趣比较感性,间接兴趣比较理性,教师要根据课程内容和学生实际,选择合适的情境激发学生的直接兴趣,保护学生的间接兴趣。
[LL]
其次要清楚所传授知识的类型,根据不同类型采取合适的教学策略。一般来说,知识大致可以分为陈述性知识、概念性知识、技能性知识和研究性知识等。
(1)对于陈述性知识的教学策略,以人教版高中数学必修2中“空间几何体的表面积与体积”一课教学为例。教师可以通过组织学生剪纸,将立方体、圆锥体、圆柱体等空间图形转换为平面图形,让学生自主发现其中的规律,体验转化思想(立体转化为平面,未知转化为已知)。这有助于学生对此产生直接兴趣,引起深层次的思考,保护间接兴趣。在此过程中,学生可能会提出一些问题,如“棱柱棱锥也可以通过剪纸将立体化为平面吗?”“球的表面积也能这样转化吗?”。这些问题既能激起学生的探究兴趣,也能端正其学习态度,更能埋下进行探究学习的种子。
(2)对于概念性知识的教学策略,以人教版高中数学必修1中关于函数概念的教学为例 。教师应考虑到学生在初中已接触过“函数”一词,对函数也有了一个描述性的印象,但对于函数概念并不完全清晰。教学应从集合的概念出发,设置一些针对性较强的例题,细致地分析概念中容易让学生产生歧义的部分,比如“集合A中的数x,在集合B中有无对应数,或有几个对应的数?”。这既刺激了学生探究的好奇心,满足了学生的直接兴趣,又留下了学生探索、归纳、总结函数关于定义域和值域以及对应法则这三大要素的关键,让学生保持间接兴趣和进一步学习的愿望。
(3)对于技能性知识的教学策略,以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1中“关于匀变速运动的教学”为例。教师可以通过演示实验,探究小车速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这除了能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还能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和判断能力,让学生学会从事物的表象看到本质。如此,学生不仅仅由实验刺激了直接兴趣,更在探究活动中维护了自己的间接兴趣,产生从具体到抽象的提炼的心向。
(4)对于研究性知识的教学策略,以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1中“当今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为例。教师可以设计一个开放性的论题,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知识程度和对世界的思考,提出观点和论据。这样学生不仅仅从课本中获取了知识,还学会多渠道汲取信息,学会提炼和总结,将自己的直接兴趣转化为间接兴趣,提高处理材料、分析材料的能力,培养自己的学习能力,成为一个有社会责任感和担当精神的人。
二、提点
提点即提示和点拨。教师作为教学活动的引领者和参与者,不仅是传道授业解惑者,更是共同学习的组织者和参与者。提示和点拨对于教师将教学落实到“学生学”上非常重要,那么如何提示和点拨呢?
提示是提醒、明示和解释。具体而言,教师要给学生提醒和解释教学过程中的一些问题,让学生避免产生理解的误区。按照布鲁姆教育目标分类学对知识维度的分类,对于陈述性知识和概念性知识,因为有些概念的内涵和外延,根据学生的智力发展和知识积累情况,学生可能一时看不到其中的关键,这就需要教师的提示和解释。比如人教版初中数学七年级上册对单项式做了一个描述性的定义:这些式子都是数和字母的积,像这样的式子叫作单项式。单独的一个数或一个字母也是单项式。因为学生刚刚从小学进入初中,对于概念的理解没有经过比较严谨的训练,所以往往会忽视其中的“积”以及“积”的排他性。也就是说,字母中有“商”或者出现“加、减”等运算符号的都不是单项式。此时,教师可以给出类似“ab与”“4+ab与4a+b”的题目让学生进行区分比较,提醒学生注意。
点拨是指点和启发,涉及的是更深一层的思维过程,是启发学生思考的一种指点。对于技能性知识和研究性知识,教师需要点拨来启发学生思维,让学生学会思考。以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3“区域自然资源综合开发利用”为例,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从该地区自然资源的種类、经济发展状况、该地区各行业的现状以及对未来的期望、产业结构的调整和经济效益的预判等方面进行提示和引导,让学生学会全面分析和判断。对于研究性知识来说,首先要让学生对自己的认知活动进行自我监控和自我调节,然后根据所掌握知识的水平和能力将所学知识和技能运用到解决问题中。教师要想真正将学生的学落实到位,就要让新知识融入学生自身的知识结构当中,形成新的知识结构。具体而言,教师在授课过程中要向学生展示自己思考的过程,引导学生将方法和思想融入已有的知识结构中,从而提升学生的元认知水平,从根本上改变学习的方式和状态。 三、善训
善训即善于训练。我们常常听学生说“老师一讲就懂,但自己做就不会了”。这主要是因为学生不善于训练,更不善于通过训练掌握知识点以及培养和锻炼自己的思维。那么,善训需要教师做到哪几点呢?
首先,要会选题。很多学者批评题海战术,其实是批评教师不加选择地将大量题目强加给学生,进行机械和无意义的重复训练,既浪费时间,又效率低下。因此,教师要选择典型习题。典型习题应符合以下几个要素:体现知识点的运用、符合基本技能的训练、切入角度有区别和体现学科思想。
其次,要学会处理几个关系。一是模仿与拓展的关系。学生间的差异,要求既要有简单模仿的题目也要有拓展的问题。二是简单与复杂的关系。在这里,简单是指知识点的直接运用,复杂是指几个知识点的综合运用。这种层次感需要在训练中体现,以满足不同学生或者学生不同阶段的需求。三是重复的数量与新题型的关系。没有一定量的重复训练,知识点的掌握不可能牢固。但数量多少比较合适,需要教师对学生有详细的了解。其中,新题型是让学生加深知识点的理解,提高学习能力,强化学科思想的有效手段。没有新题型的介入,知识点的落实就不能扎实,对于能力和学科思想的渗透就不能深入。四是巩固和变式的关系。巩固是对知识点的强化,对运用的训练,以及对思想的渗透;变式是更高层次的思维要求,是综合运用知识和灵活运用知识的保证,是学生思维提升的有效手段。五是讲与练的关系。只练不讲,学生不知其然,更不知其所以然;只讲不练,学生没有经过大脑的思考,没有经过训练,就不清楚练习的步骤和程序,也就不会有学习能力的提高。
如此,教师才能通过习题的选择,保护学生的学习兴趣,基本满足所有学生的需求,使大部分学生有一个良好的学习态度。当学生发现教师布置的习题中都有自己能完成的题目时,他们的学习行为和学习能力才能在成功的驱使下得到发展。
四、巧思
巧思即进行精细的思考。首先,这种思考属于元认知层次。通俗地说,学习不能只满足于做题,应该挖掘题目背后所隐含的能力和思维问题。学生要通过课堂学习的知识、掌握的能力,按照布鲁姆教育目标分类学的认知维度,将知识点逐步融会贯通。其实,对于所有知识而言,作为学生都应该经历认知过程的六个维度,其中只有一个维度(即记忆)与知识的保持有关。其他五个维度(理解、应用、分析、评价和创造)都与个体对知识的转换能力有关——理解并能够运用所学的知识。在中小学的教学和评估中通常会比较强调对知识的记忆而不是转换能力。这也是我们目前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可能会出现的问题,即教师和学生都想要摆脱死记硬背的方式,但都无意识地这样去做,因为这是一个最直接的也似乎是最有效的方法。可是这种死记硬背的知识缺乏了学生自己应用、自己分析、自己评价、自己反馈的过程,不能对知识进行深入思考,更不能学会创造。其实,我们学习的每一个知识都是相互关联的,除了知识点的关联之外,更多的是思维方式的关联,这种思维方式才是最为重要的,才是学生最需要学习的,也才能从根本上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
其次,思考不能仅仅停留在课堂上。“让学生带着问题进教室,带着问题出教室”,实质是要让学生学会反思,学会总结,学会分析。只有这样,学生才能将自己的反思与教师的总结融会贯通,才能更好地提升自己的学习品質,教师的教学才能取得最好的效果。
综上所述,高效课堂的四个环节——激趣、提点、善训、巧思,是基于布鲁姆教育目标分类学的原理,将课堂教学整个环节围绕学生的学,这是提升学生学习品质的有效途径,是发展学生思维、培养学生思考能力的重要手段。
【关键词】课堂实践;高效课堂;教学有效性
【作者简介】马劲,桂林市桂林中学校长,高级教师,广西第二批园丁工程优秀学员,广西百名名校长工程培养对象,广西八桂教育家摇篮工程学员。
【基金项目】广西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2019年度课题“布鲁姆教育目标分类学视野下高中生学习品质提升的行动研究”(2019B177)
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或高效性一直以来都受到各个学校的高度重视,也因此提出了很多教学模式。但无论采取何种教学模式,一堂高效的课都应该以学生为中心,以学定教,将教学落实到“学生学”的层面上。基于此,笔者提出高效课堂应体现四个环节:激趣、提点、善训、巧思。
布鲁姆的目标分类理论将认知过程分为记忆、理解、应用、分析、评价、创造六个维度。这六个维度既是教育目标的分类,更是反映学生学习知识程度的分类,故课堂教学的高效性应体现在“学”上。教师教是为了学生学,所以评价教师教得好不好,更应关注大部分学生学得如何,即大部分学生的学习品质是否得到了极大的提升。笔者认为,学生的学习品质应包含三个方面:学习兴趣、学习态度和学习行为(或学习能力)。学习兴趣是端正学习态度的基础,而学习态度又是学习行为持续的动力,三者是实现高效课堂的重要保障,缺一不可。
一、激趣
中学阶段,学生表现出情感丰富、情绪高亢的特点,其对情感的自我调节和控制能力也逐步提高,到了高中阶段学生的气质类型才会相对稳定下来。由于学科不同、学生层次和喜好不同,教师所采取的教学方式也无法适合每一个学生。激趣最关键的是根据学生实际和课程要求设计出合适的教学方案,牢牢抓住学生的学习兴趣。
首先要清楚什么是兴趣。兴趣分为直接兴趣和间接兴趣。直接兴趣是指对事物本身或者活动过程感兴趣,在课堂上表现为学生对教学过程或者上课内容感兴趣;间接兴趣是指对事物的结果感兴趣,在课堂上表现为学生对努力学习的结果感兴趣或对该学科学习的未来感兴趣。笔者认为,直接兴趣比较感性,间接兴趣比较理性,教师要根据课程内容和学生实际,选择合适的情境激发学生的直接兴趣,保护学生的间接兴趣。
[LL]
其次要清楚所传授知识的类型,根据不同类型采取合适的教学策略。一般来说,知识大致可以分为陈述性知识、概念性知识、技能性知识和研究性知识等。
(1)对于陈述性知识的教学策略,以人教版高中数学必修2中“空间几何体的表面积与体积”一课教学为例。教师可以通过组织学生剪纸,将立方体、圆锥体、圆柱体等空间图形转换为平面图形,让学生自主发现其中的规律,体验转化思想(立体转化为平面,未知转化为已知)。这有助于学生对此产生直接兴趣,引起深层次的思考,保护间接兴趣。在此过程中,学生可能会提出一些问题,如“棱柱棱锥也可以通过剪纸将立体化为平面吗?”“球的表面积也能这样转化吗?”。这些问题既能激起学生的探究兴趣,也能端正其学习态度,更能埋下进行探究学习的种子。
(2)对于概念性知识的教学策略,以人教版高中数学必修1中关于函数概念的教学为例 。教师应考虑到学生在初中已接触过“函数”一词,对函数也有了一个描述性的印象,但对于函数概念并不完全清晰。教学应从集合的概念出发,设置一些针对性较强的例题,细致地分析概念中容易让学生产生歧义的部分,比如“集合A中的数x,在集合B中有无对应数,或有几个对应的数?”。这既刺激了学生探究的好奇心,满足了学生的直接兴趣,又留下了学生探索、归纳、总结函数关于定义域和值域以及对应法则这三大要素的关键,让学生保持间接兴趣和进一步学习的愿望。
(3)对于技能性知识的教学策略,以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1中“关于匀变速运动的教学”为例。教师可以通过演示实验,探究小车速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这除了能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还能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和判断能力,让学生学会从事物的表象看到本质。如此,学生不仅仅由实验刺激了直接兴趣,更在探究活动中维护了自己的间接兴趣,产生从具体到抽象的提炼的心向。
(4)对于研究性知识的教学策略,以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1中“当今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为例。教师可以设计一个开放性的论题,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知识程度和对世界的思考,提出观点和论据。这样学生不仅仅从课本中获取了知识,还学会多渠道汲取信息,学会提炼和总结,将自己的直接兴趣转化为间接兴趣,提高处理材料、分析材料的能力,培养自己的学习能力,成为一个有社会责任感和担当精神的人。
二、提点
提点即提示和点拨。教师作为教学活动的引领者和参与者,不仅是传道授业解惑者,更是共同学习的组织者和参与者。提示和点拨对于教师将教学落实到“学生学”上非常重要,那么如何提示和点拨呢?
提示是提醒、明示和解释。具体而言,教师要给学生提醒和解释教学过程中的一些问题,让学生避免产生理解的误区。按照布鲁姆教育目标分类学对知识维度的分类,对于陈述性知识和概念性知识,因为有些概念的内涵和外延,根据学生的智力发展和知识积累情况,学生可能一时看不到其中的关键,这就需要教师的提示和解释。比如人教版初中数学七年级上册对单项式做了一个描述性的定义:这些式子都是数和字母的积,像这样的式子叫作单项式。单独的一个数或一个字母也是单项式。因为学生刚刚从小学进入初中,对于概念的理解没有经过比较严谨的训练,所以往往会忽视其中的“积”以及“积”的排他性。也就是说,字母中有“商”或者出现“加、减”等运算符号的都不是单项式。此时,教师可以给出类似“ab与”“4+ab与4a+b”的题目让学生进行区分比较,提醒学生注意。
点拨是指点和启发,涉及的是更深一层的思维过程,是启发学生思考的一种指点。对于技能性知识和研究性知识,教师需要点拨来启发学生思维,让学生学会思考。以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3“区域自然资源综合开发利用”为例,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从该地区自然资源的種类、经济发展状况、该地区各行业的现状以及对未来的期望、产业结构的调整和经济效益的预判等方面进行提示和引导,让学生学会全面分析和判断。对于研究性知识来说,首先要让学生对自己的认知活动进行自我监控和自我调节,然后根据所掌握知识的水平和能力将所学知识和技能运用到解决问题中。教师要想真正将学生的学落实到位,就要让新知识融入学生自身的知识结构当中,形成新的知识结构。具体而言,教师在授课过程中要向学生展示自己思考的过程,引导学生将方法和思想融入已有的知识结构中,从而提升学生的元认知水平,从根本上改变学习的方式和状态。 三、善训
善训即善于训练。我们常常听学生说“老师一讲就懂,但自己做就不会了”。这主要是因为学生不善于训练,更不善于通过训练掌握知识点以及培养和锻炼自己的思维。那么,善训需要教师做到哪几点呢?
首先,要会选题。很多学者批评题海战术,其实是批评教师不加选择地将大量题目强加给学生,进行机械和无意义的重复训练,既浪费时间,又效率低下。因此,教师要选择典型习题。典型习题应符合以下几个要素:体现知识点的运用、符合基本技能的训练、切入角度有区别和体现学科思想。
其次,要学会处理几个关系。一是模仿与拓展的关系。学生间的差异,要求既要有简单模仿的题目也要有拓展的问题。二是简单与复杂的关系。在这里,简单是指知识点的直接运用,复杂是指几个知识点的综合运用。这种层次感需要在训练中体现,以满足不同学生或者学生不同阶段的需求。三是重复的数量与新题型的关系。没有一定量的重复训练,知识点的掌握不可能牢固。但数量多少比较合适,需要教师对学生有详细的了解。其中,新题型是让学生加深知识点的理解,提高学习能力,强化学科思想的有效手段。没有新题型的介入,知识点的落实就不能扎实,对于能力和学科思想的渗透就不能深入。四是巩固和变式的关系。巩固是对知识点的强化,对运用的训练,以及对思想的渗透;变式是更高层次的思维要求,是综合运用知识和灵活运用知识的保证,是学生思维提升的有效手段。五是讲与练的关系。只练不讲,学生不知其然,更不知其所以然;只讲不练,学生没有经过大脑的思考,没有经过训练,就不清楚练习的步骤和程序,也就不会有学习能力的提高。
如此,教师才能通过习题的选择,保护学生的学习兴趣,基本满足所有学生的需求,使大部分学生有一个良好的学习态度。当学生发现教师布置的习题中都有自己能完成的题目时,他们的学习行为和学习能力才能在成功的驱使下得到发展。
四、巧思
巧思即进行精细的思考。首先,这种思考属于元认知层次。通俗地说,学习不能只满足于做题,应该挖掘题目背后所隐含的能力和思维问题。学生要通过课堂学习的知识、掌握的能力,按照布鲁姆教育目标分类学的认知维度,将知识点逐步融会贯通。其实,对于所有知识而言,作为学生都应该经历认知过程的六个维度,其中只有一个维度(即记忆)与知识的保持有关。其他五个维度(理解、应用、分析、评价和创造)都与个体对知识的转换能力有关——理解并能够运用所学的知识。在中小学的教学和评估中通常会比较强调对知识的记忆而不是转换能力。这也是我们目前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可能会出现的问题,即教师和学生都想要摆脱死记硬背的方式,但都无意识地这样去做,因为这是一个最直接的也似乎是最有效的方法。可是这种死记硬背的知识缺乏了学生自己应用、自己分析、自己评价、自己反馈的过程,不能对知识进行深入思考,更不能学会创造。其实,我们学习的每一个知识都是相互关联的,除了知识点的关联之外,更多的是思维方式的关联,这种思维方式才是最为重要的,才是学生最需要学习的,也才能从根本上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
其次,思考不能仅仅停留在课堂上。“让学生带着问题进教室,带着问题出教室”,实质是要让学生学会反思,学会总结,学会分析。只有这样,学生才能将自己的反思与教师的总结融会贯通,才能更好地提升自己的学习品質,教师的教学才能取得最好的效果。
综上所述,高效课堂的四个环节——激趣、提点、善训、巧思,是基于布鲁姆教育目标分类学的原理,将课堂教学整个环节围绕学生的学,这是提升学生学习品质的有效途径,是发展学生思维、培养学生思考能力的重要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