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拿大西北航道深度探索之旅

来源 :名汇FAMOUS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kdjflskdj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直以来,加拿大努纳武特地区的西北航道都是众多航海家和探险家追逐的目的地。打开北美洲和北极地图,不难发现,各个方向的航道四通八达,大大小小的岛屿星罗棋布,如同八卦阵一般。不用说气候恶劣,冰山塞路,就是通常情况下,如果没有精密的仪器指示方向,要找到一条正确的通道,也决非易事。当然,如果想要了解和探索这条神秘的航道,还要从为它做出重要贡献的英国航海家富兰克林说起。
  西北航道的英雄
  作为英国历史上的传奇人物,富兰克林14岁加入皇家海军。他一生征战无数,曾任英国在澳洲塔斯马尼亚总督。富兰克林离开硝烟弥漫的战场后投身极地探险。1845年5月19日,由皇家海军少将约翰·富兰克林爵士(Rear-Admiral Sir. John Franklin)率领的“西北航道”探险队在一片欢呼声中离开英格兰港口驶向北极。此次远征西北航道已是他第四次深入北极探险了。尽管当时富兰克林已年近六旬,但所有英国人都认为这必定是一次马到成功的远征。
  富兰克林率领的这支探险队被认为是历次英国北极探险中规模最大,装备最精良的队伍。全队由129人和“黑暗号”(Erebus)和“恐怖号”(Terror)两艘探险船组成。特别是这两艘探险船,除了都是超过三百吨的大型船只,船上还安装有当时先进的蒸汽轮机、防冰铁甲、蒸馏淡化水系统和完善的船舱供暖设备。两艘船上还运载了可供探险队食用三年的食物。谁知,此次万众瞩目的西北航道的探索,却以“全员失踪”而告终。
  富兰克林探险队在格陵兰做了最后一次补给后继续前进。当年7月,两艘英国捕鲸船最后一次在海上与“黑暗号”和“恐怖号”相遇,当时它们正在巴芬湾中等待合适的天气进入兰卡斯特海湾(Lancaster Sound)。此后就再也没有人得到过关于探险队的任何消息。直到1850年夏天,人们第一次在比奇岛(Beechey Island)的东岸发现了富兰克林探险队的踪迹:一处过冬的营地和三名死亡水手的墓葬。然而根据英国海军的军规,富兰克林应该在每处驻扎地留下一份关于探险队情况和去向的报告。可搜索队寻遍全岛也没有发现这一文件。富兰克林和其下属的去向和命运成了当时震惊西方世界的不解之谜。到1854年,苏格兰探险家约翰·瑞(John Rae)为哈德逊湾公司(Hudson Bay Company)探寻布希亚半岛的旅程中,才第一次从因纽特猎人口中得知了富兰克林探险队的遭遇:他们的船在冰海中被困了两个冬天。最后幸存者弃船并试图从陆地上抵达一处安全的所在。但因无法抵御极地的严寒和饥饿这些人又返回了丢弃的船上。因纽特人报告说,白人大批地死亡,活着的人中还发生了人吃人的惨剧。
  而出生在挪威的罗尔德·阿蒙森(Roald Amundsen)从少年时代便向往北极。小时候他最崇拜的便是为探寻“西北航道”而献身的富兰克林。大学时代阿蒙森根本就没去上过几堂课,他背着家人成天泡在图书馆里研究富兰克林和他的探险之旅。
  能进入北极冰海的人都承认那里有世界上最迷人的风景。但在这片迷人的风景中也蕴藏着最致命的危险。西北航道远征队的组织者M.J.说过,冰海的可怕就在于它的变化无常。前一分钟这里还是开阔的航道,后一分钟它就被坚冰封堵……洋流、风向、风速大小都会改变海面浮冰聚集的情况。在这种海域中行船,如果判断错误,后果不堪设想。后世研究北极的历史学家们一致认为,错误判断海面冰情、动用大队人马和使用大型船只等举措,都是导致富兰克林探险队遭遇失败的原因。
  在总结了前人经验教训的基础上,阿蒙森最终组织了自己的西北航道探险队,并最终于1905年8月17日,阿蒙森探险队的“乔阿号”驶出了加拿大北极群岛的冰海进入了与太平洋相连的阿拉斯加水域,人类历史上首次经西北航道由大西洋进入太平洋的首航宣告成功。然而由于冬季临近,“乔阿号”不得不再次停止前进。随后阿蒙森借助雪橇在阿拉斯加的荒野上跋涉了800公里,于1905年12月5日在阿拉斯加的伊格尔城(Eagle)向外界发出了胜利通过西北航道的电报。
  在阿蒙森完成“西北航道”首航的一百多年后,已有无数支探险队重复和完善了先人的探索。现代意义上的“西北航道”由位于加拿大努那武特北极群岛中的多条航道所组成。目前,随着全球变暖步伐的加快以及“西北航道”固有的地理便捷性,一些国家已经开始探索在这条“世界上最危险的捷径”中进行商业航行的可能。然而,究竟是冰海的融化所带来的潜在商业利益重要,还是让“西北航道”尖冰永固更让人类受惠,这个问题在不同的人心目中肯定会有不同的答案。
  西北航道的传说
  从古至今,西方人对东方就有一种神往。在西方文明仍以地中海为中心的时代,东方的哲学已经为西方的知识界和上层社会所津津乐道。当然,除了精神财富如哲学,东方的物质财富也是西方文明向往的所在,因此,开辟通往东方的贸易通道便成了几代西方人所共同追寻的梦想。
  然而,古代西方人对地球的认识却极其有限,一些今天听来匪夷所思的“地理学理论”在当时却是知识界所信奉的真理。大名鼎鼎如希腊哲学家柏拉图、毕达格拉斯等人就坚信在已知世界的反面还存在着一个神奇的未知世界。那个世界在重力上平衡着已知世界,使其不致于翻覆。而这个神奇未知世界中的一切均与已知世界相反。比如那里也生活着人,可其双脚却与已知世界的人左右相反。在这个神奇世界里遍地奇花异草,到处仙山琼阁,但它却由炙热沸腾海水所围绕并由巨大的猛兽守护,就算有人能爬到大地的反面也无法进入其间。
  尽管“西方文明”被自己对世界的错误认识困扰许久,但东西方的接触和贸易却并未由此受阻。始于埃及、伊拉克的海上贸易之路和“丝绸之路”一直是经济上和文化上联系东、西方的纽带,只是这一纽带并无强健到足以给西方带来丰厚的经济利益。究其缘由,除了东、西方世界相距甚远,再者便是曾经战无不胜的蒙古帝国以及后来的伊斯兰帝国对世界强有力统治,它使得西方,准确地说西方基督教世界很难由陆路与东方进行不受干扰的、有利可图的贸易活动。于是,海路便成了西方基督教世界尝试叩开东方大门的另一途径。   西方人较全面地正确认识地球始于航海大发现时代。特别是当麦哲伦的远征船队首次实现环球航行后,他们终于通过实践证明了地球确实是圆的,要去东方不见得非得朝东前进,即便向西航行也可以到达。作为当时的海上超级强国,西班牙和葡萄牙始终在探寻通向东方的海路和与东方进行贸易这两大问题上纠纷不断,因此早在1494年,为了调停这两大海上霸权的纷争,教皇亚历山大六世(Pope Alexander VI)就在世界地图上西经46度37分的位置上划了一条分界线,规定该线以西为西班牙的势力范围,其东则属于葡萄牙统辖,其他国家的船舰禁止在上述西、葡两国的势力范围内从事任何航行,探险和贸易活动。 这条由亚历山大六世所划定的分界线史称“教皇子午线”。“教皇子午线”的出现虽然暂时缓和了西、葡两国在探索东方时不断升温的紧张局势。可由此一来,在当时同为海上大国的英国,荷兰和法国便被隔绝在了通往东方的海路之外。“西北通道”的假说就是在此后由英国人提出的,他们认为在地球的北极地区存在着一条可以抵达东方的路径,而且它是所有已知海路中最短的一条。
  探索“西北通道”的活动在16世纪时有规模地展开。最初人们试图发现的是一条位于陆地上的通道。但在一系列陆路探险遭遇失败后,探险家们才开始将注意力投向了北极海域,寻找从冰海中前往东方的可能性。寻找“西北航道”这一人类历史上最重要的探险活动才由此拉开序幕。此后400年间,大批航海英雄都曾投身于西北航道的探险,但他们无不皆以失败或命丧黄泉而终结。
  进入19世纪中叶,昔日被“教皇子午线”排斥在强权势力之外的英国已统治着半个地球,而当年强盛的西班牙和葡萄牙却已是风光不再。当英国在欧洲打败了其最后一个强劲对手拿破仑后,“日不落帝国”已成为名副其实的全球超级强国。此时,完成探索“西北航道”的计划又被皇家海军提上议事日程,尽管那时英国已无需靠旁门左道前往世界上任何一个地方,但是最终打通这条通往东方的捷径对追逐光荣的英国人而言依旧是魅力无限。随着英国在北美地区殖民活动的不断深入,昔日北极地区许多不为人知的海域、水道和海岸此时多被探明,“西北航道”留在海图上的空白已变得很小了。
  与冰川面对面
  “进入西北航道”的远征之旅是由船上活动与出海活动这两部分组成。这似乎与乘坐普通游轮的海上之旅没什么差别。但深入体会你才能发现,此次行程在船上、船下的体验都是非同一般的,尤其是在船下接触震撼的大自然。
  斯道尔冰川是格陵兰规模第二,流量第一的大型冰川,即使远眺也能感受其非同一般的壮观气势。那天我们跟格雷格一起登上冲锋舟驶入该冰川海域。近年间多次造访过这里的格雷格告诉我,今年该海域的浮冰特别多。怕我不明白其中原委他又解释道,夏季这里的海面是不结冰的,这里的浮冰都来自斯道尔冰川。由于海面浮冰密布,一向喜欢开快船的冲锋舟驾驶员何塞也只能小心翼翼地在这片浮冰的迷宫中左右躲闪,迂回前进。格雷格是一个对冰情有独钟的人。他指着海面上的浮冰说:冰川可被视为固化的淡水仓库。这些漂浮在海面的融冰便是固体化的淡水。由于淡水与海水的比重差异,露出海面的冰块无论大小通常只占整个融冰体积的九分之一,因此漂在海上的冰山其实大部分都隐藏于海面之下,在冰海中航行的船只如果判断错误而误撞大块浮冰,后果会是非常严重的。同船的队员问为什么海上浮冰的颜色还会各不相同。格里格解释道,由于冰川由积雪挤压而成,“冰龄”长的冰块中各类聚集物较多因此颜色较深。他指着海面上一块晶莹剔透的浮冰说,这种颜色和透明度的浮冰通常是比较“年轻的”。随后他让何塞将冲锋舟靠近一块颜色发黑的巨大浮冰,再探出身去将双手按在这块浮冰的表面:“这可能是一块有上千年历史的‘老冰’!”格雷格说浮冰是展现北极大自然历史的最重要物证。在目前的海域中发现如此成年的冰块便是冰川加速融化的有力物证。但他的话被一架从我们头顶轰鸣而过的直升机打断。过了好一会儿冲锋舟上忽然有人惊呼起来,原来那架直升机已经飞抵了斯道尔冰川前沿,在巨大的冰川背景衬托下,这架直升机小得如同冰川上的一个小脏点,不用高倍望远镜都很难发现。此情此景,让那一连串用以表示斯道尔冰川规模和体量统计数字显得苍白无力。也让我在心中暗叹:这么大的冰川如果化了,后果真是不堪设想啊!
  随着冲锋舟接近冰川,我们的耳中渐渐又传入了另一种轰响。再度靠近冰川后我才弄清楚,原来这轰响发自冰川的崩塌。为了能让大家清楚地看到巨冰坠海的壮丽景色,何塞又把冲锋舟朝前挪动了不少才关闭了发动机。格雷格告诉我们,再靠近冰川就会有危险,不仅我们无法预料哪一面冰墙会忽然崩塌,落海巨冰所掀起的海浪也足以翻覆我们这叶扁舟。说话间我又听到一声凌空巨响,寻响声望去但见一块巨冰正从冰川上坠落,巨冰坠海时不仅掀起的了漫天水雾,还将成百上千只海鸟惊飞到了空中。很快由坠冰掀起的巨浪便朝我们的冲锋舟扑来,在上下摇摆的冲锋舟里所有的人都紧紧抓住安全缆绳,一些冰冷的海水泼入了冲锋舟里,这时我才发现,冰川在融化时还会释放出如此巨大的力量。
  探访因纽特人
  就人种学的划分而论,因纽特人属蒙古人种的北极类型。大约在六千到一万年前现代因纽特人的祖先经由白令海峡(Bering Strait)从亚洲抵达美洲并选择在北极地区安家落户。尽管因纽特人是今天身材最矮小的黄种人,但是长期的极地生活使他们对酷寒具备了独特适应性,并成为真正掌握了极地生存技能的民族。现代因纽特人主要生活在美国的阿拉斯加、加拿大北极地区和格陵兰,总人口大约在九万多人。因纽特人喜散居,其聚落的规模不大且主要分布在极地海岸。传统上因纽特人以捕猎鲸鱼、海豹、驯鹿和北极熊为生,同时他们也是渔猎好手。在短暂的夏季里因纽特人也会从事采集活动。由于长年生活在酷寒环境中,海洋哺乳动物的肉类和脂肪便成了因纽特人主要依靠的体能来源。
  很多旅行者对因纽特人的最初印象来源于阿蒙森,在阿蒙森的探险之旅中曾与因纽特人有过很长时间的接触。他在后来的回忆中说,那是两名坐着狗拉雪橇的因纽特猎人,双方在茫茫冰雪中发现对方时都十分惊异,因纽他人警觉地停止了前进,阿蒙森的手下则举起了步枪。很快,阿蒙森便从这个意外相遇中清醒过来,他命令手下将枪丢弃在雪地上,随后两人高举着双手、喊着仅会说的两句因纽特问候语朝猎人们走去。当阿蒙森与因纽特猎人们最终拥抱在一起时,欧洲人在极地探险史上翻开了新的一页。   就在与因纽特猎人相遇的第二天,阿蒙森应邀独自前往因纽特人的聚居地。在此后的两个冬天里他都生活在因纽特人中间。在因纽特人还被“文明世界”视为野蛮人的时代里,这一行动本身就具有着非同一般的意义。阿蒙森认为,这些使用着最原始工具“野蛮人”具有非凡的智慧。他们懂得如何与自然相处,只有他们才知道如何在这片让白人胆寒的荒蛮中生存。
  大部分人如果不去北极真正看一看,根本不知道现代因纽特人是如何生活的。因为大家的印象里因纽特人会住雪屋、穿兽皮,独木舟和狗拉雪橇是他们仰仗的主要水陆交通工具。而每一本论及极地历史的书中都会有关于因纽特人靠生吃鲸鱼和海豹肉为生的描述。在历史上,美洲的阿冈昆印地安人将这些生活在极地冰天雪地里的人称为爱斯基摩人(Eskimo),这个词在阿冈昆印地安语里是“吃生肉的人”之意。欧洲人来到美洲后不问缘由便沿用了这个对因纽特人的蔑称,以后的几百年里极地原住民就被唤为“吃生肉的人”。直到20世纪中叶,随着多元文化社会的理念逐渐被西方主流社会所接受,以及极地原住民们民族意识的不断觉醒,在加拿大和格陵兰地区爱斯基摩人才逐渐被尊称为因纽特人。1982年出台的加拿大宪法法案在“加拿大权利和自由宪章”一节中,更以法律的形式确定了“因纽特人为加拿大一支独特的原住民族群”的理念。远征队的向导约翰告述我,“因纽特”一词在因纽特语里就是“人”或“人类”的意思。一个最终得以将自己称为人的族群,仅从其为族裔称谓正名的努力中我们便可以感受到他们曾遭受过的蔑视和屈辱。 今天的因纽特人尽管依旧以极地为家,但他们的生活方式和主流价值观与当今世界各民族无异。
  庞德海湾(Pont Inlet)位于加拿大努纳武特地区,它是北纬72度内规模最大的因纽特社区。与其它因纽特社区相比,庞德海湾的规模真不算大。如果是清早就登岸,村里的每条街上都空无一人,所有的商店、学校和机构都是铁将军把门。由于极地夏天的白夜,因纽特人有半夜串门的习惯,即使不串门也很少有人在凌晨前入睡。睡得晚自然就不会起得太早,所以如果你是在早上8点达到后,那肯定是见不到一个人影的。别看这里人口不多,但小学、中学和大学却一应俱全。看来生活在这个遥远的因纽特社区里人们非常重视教育。
  向航海家致敬
  相对于在庞德海湾因纽特社区感受的勃勃生机,沉重的历史感和对先人的凭吊之情充斥着比奇岛(Beechey Island)的旅程。作为加拿大北极地区最为重要的历史遗迹,比奇岛上不仅有传说更隐藏着许多历史谜团。这里曾是探险“西北航道”时全军覆没的富兰克林探险队过冬的所在。除了富兰克林手下三名水手的墓穴,这里还葬着一名为寻找富兰克林探险队而献身的水手,他的墓穴与富兰克林探险队的三名水手一起并列在荒凉的海滩上。我们登岛的那天天空阴霾,上岛不久天上就开始飘雪。出于对故人的尊敬也为了让大家都能拍到一张背景清晰的照片,各位向导关照远征队员们只能于墓碑前一米处活动,更不要靠近和越过墓碑。
  风雪中富兰克林水手的墓地屹立于此,岛上还有很多其他探险家的纪念碑。在法国探险家贝洛特的纪念碑前还排列着以大量空罐头盒构成的十字架。富兰克林探险队在这处荒岛上留下了成百上千个这种食物罐头盒,后世考古学家在研究了富兰克林探险队三名水手的遗体和那些空罐头盒后得出一个结论:这些食物罐头盒含铅过高,铅中毒是这支装备精良的探险队全军覆没的根本原因,可如今这一结论又被后续的研究结果所否定了。究竟是什么造成了富兰克林探险队员人员的大量死亡?除了受到严冬与冰海的阻隔,他们的探险之旅中又发生了什么意外?时至今日也没有一个定论。历史学家亚当姆说到这个问题时他只能耸了耸肩膀:“富兰克林探险队留下了许多不解之谜,就连他们的两艘探险船到底葬身何处我们至今不得而知”。据说,加拿大政府在2013年夏天还派出搜索队,依旧在“西北航道”上寻找着这那两艘富兰克林探险队船只的下落。
其他文献
双鱼座知名编剧宁财神因为在家中被查获吸毒器皿及冰毒而入狱,引起社会大众的哗然评论。这位因《武林外传》《缘分的天空》闻名的小说编剧家,最初写作只是为了把一台双缸洗衣机换成小天鹅全自动洗衣机,却无心插柳网络爆红,他为何会陷入这样一个丑闻当中,甚至身陷囹圄?  查看宁财神(本名陈万宁)的命盘,突然发现,流年冥王星和他本命的土星对相,是典型的入狱星盘,这星象角度,一般会停留二年半以上,造成身处拘禁的生命剧
期刊
“我做了20年厨师,后来因为皈依佛门,开始食素,也改荤做素了。” 邱占国是福州一家素食会所的大厨,他与店主是老朋友了,说来也很有意思。很多素食店家都是因为信仰而选择素食,而邱占国的这位店主朋友其实并不是一个严谨的教徒,但是他很尊重佛教,他觉得佛经中的很多玄机是可以借鉴到生活中的。于是两人一拍即合,邱占国皈依之后,就来这里做起了素食厨师。  “我以前的性格有点燥,可能跟做荤食、吃荤食都有关系,我后来
期刊
早在2800年前,米索不达文化全盛时期,阿兹里亚帝国的军队就用羊皮袋充气,在水中攻击敌军,这就是潜水的老祖宗了。如今,潜水已经风靡全球,但依然有很多人对它满怀误解。  距今1700年前的中国史书《魏志倭人传》中就记载了海边渔夫在海里潜水捕鱼的场面。到了1720年,一个英国人利用一只定做的木桶潜到水下20公尺深的地方成功地进行海底打捞。  追溯到160年前,英国的郭蒙贝西发明了从水上运送空气的机械潜
期刊
“十多年前,我拍戏的时候就接触过潜水,当时我还是演一个潜水教练呢!”说到潜水,涂松岩立刻滔滔不绝。“但是那会就是摆摆样子,也没有真的下水,所以当时其实是对潜水毫无体会的。”“直到两年前,我跟随一次专业拍摄团队,去了马尔代夫,看着别人都下水了,我还穿着救生衣,戴着呼吸器在水面挣扎,我特别不甘心,一个星期之后我就去PG岛连着考了3个潜水执照。”“学潜水可不是一时赌气,当我潜入海底的时候,觉得大自然太神
期刊
到现在,郭京平已经茹素7年,她自己深蒙其益。于是,她希望能有更多的人了解素食,让素食得到推广。  “其实最高境界是食物本来的味道。正所谓‘无味之味乃至味也’,但是现在人们的味蕾习惯于浓重,如果一上来就让他吃特别清淡的东西很困难,他是品尝不出自然之味的。”郭京平自从有了推广素食的想法,她就一直在想,如何能让更多人接受和喜爱素食。“很多人都特别喜欢京兆尹的环境,还有很多明星和杂志都会联系我们,过来拍封
期刊
他并不属于任何一个企业家圈子,却几乎与任何一个你熟知的企业家都有过交往。UT斯达康创始人吴鹰认为:他是中国企业界最被忽视的力量,也是这个时代的赢家。他是黎瑞刚,中国最大的跨界传媒娱乐集团掌舵者。  上海南京西路的上视大厦里,黎瑞刚处在28层的权力顶端,走出电梯,再爬上一段楼梯,在走廊尽头,就是他在上海文广新闻传媒集团(SMG)的办公室。十年来,他每天在这里工作到深夜,然后望一望脚下的霓虹闪烁。这是
期刊
赵益斌是一个特别爽朗的北京大汉,圆润的身材、爽朗的笑声、粗犷的外形,如果不是在三摩地餐厅进行采访,你完全想象不到,他居然是北京非常知名的素食大厨。  刚一走进三摩地素食茶艺空间,就能感觉到一种特别宁静致远的氛围,古香古色的铺陈和赵益斌爽朗的笑声似乎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这位大厨已经在餐饮圈子里面混迹了二十多年,而真正让他声名在外的,就是他四年前开始的素食生意。“以前我就是一个普通的厨子,那会儿做菜,荤
期刊
这不是我第一部电影,里面没有我的影子,但是有我的生活体验在里面。我这么多年对生活的看待,对企业这方面有很多经验的东西,这是一部很专业的工业题材电影。我个人比较喜欢做现实题材的电影。如果要探讨我电影的风格,我觉得是纪录片和文艺片的之间。尽量做到给人一种真实感,从摄影、从叙事、从故事人物,不去过多的煽情。  青年时期的我想当个作家,20世纪80年代踏入社会后有一段迷茫的时期,在迷茫和孤独中产生了想要表
期刊
贝克汉姆对中国足球充满同情心,“2018年应该能进32强吧?”“中国队总有一天会得冠军的。”当然了,贝克汉姆的预测能力并没有他的球技那么好,比如,他也曾大胆预言英兰格能在本次世界杯上夺冠。  6月,大卫·贝克汉姆再度来到北京,这一次,他是受瑞士腕表品牌百年灵之邀,庆祝品牌的130岁生日。活动现场绝对是一场纯爷们的聚会,除了贝克汉姆之外,品牌航空形象大使—百年灵喷气机队的七位帅气飞行员也到现场助阵,
期刊
他是一个工作疯子,把每部作品都当作一块压缩饼干,没有水分,只有能量。他是一个生活达人,有自己的小爱好,喜欢过慵懒的小日子。他无绯闻、不炒作,他对自己过去和现在走的路都很有底气,他喜欢瓷实的感觉,喜欢被叫作老段!  面对镜头,用掉了几个男明星惯用的眼神、姿势,段奕宏忽然问有没有雪茄,于是便有了那张他吐烟圈的硬照。此外,段奕宏还会有超出依托物质的表现,比如他会蹲在沙发上,双臂紧贴身体,似卓别林扮演的小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