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创设和谐的语文课堂教学环境

来源 :读写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922814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语文学习是追求美的过程,在语文课堂教学里,应创设和
  谐的美的环境,让学生在和谐的、宽松的、美不胜收的课堂里遨游。
  【关键词】和谐 宽松 平等 合作
  语文教学是一门美的艺术,语文学习是追求美的过程,柏拉图认为协调就是美,反之就是不美。在语文课堂教学里,应创设和谐的美的环境,让学生在和谐的、宽松的、美不胜收的课堂里遨游,欣赏学习语文的美。
  一、师生关系的和谐美—平等对话
  一切可以称之为美的作品、美的话语、美的行为等等;都无不体现了对人的尊重。如果师生不是平等的朋友式的,心理的距离必然会增大,心灵上达不到沟通,这将极大地阻碍学生的学习发展、人格建立。现代课堂教学应确立师生平等的教学观念,构建平等对话的教学平台,让师生在率真、坦诚、互尊的环境里一起学习,以达到最佳的学习效果。
  语文的学习是学生与作者、学生与学生之间感情互相交流的过程。我们要认清自己的角色,尊重每一个学生,师生关系亦师亦友。我们尊重学生的不同的思维模式、思维的技巧,乃至求新、求异的思维。对一篇文章有不同的见解、不同的思考,师生可以一起谈观点,论认识,说感情,一起沉浸在作品的情感中,同悲欢,同离合。在平和的气氛中,师生一起学习,一起去发现和探求,
  二、学习方式的和谐美—合作共享
  语文课堂应该是活跃的思想交流场所,是表达和表现自己的场所。善于让别人理解自己,也善于理解别人;善于帮助别人,也乐于接受别人的帮助,既是未来融入社会的需要,也是成长的需要,这种需要的满足,就是一种快乐,一种美的享受,我们不要在语文学习中把学生变成“鲁滨逊”。
  合作学习作为一个新型的学习方式,在形式上有别于传统教学的一个最明显特征,就是它有力地挑战了教师“一言堂”的专制,它在课堂上给了学生自主、合作的机会。在讲《小珊迪》这一课时,我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意识,让学生一开始就分组,第一步同学们自由读,读时选择喜欢哪个角色;第二步选择角色,分角色朗读,之后同学们评价;第三步课堂讨论:你对小孩的哪句话有感触?简单的说理由;第四步进行排演课本剧的试验阶段。整个课堂气氛活跃,我想这节课的合作学习基本完成了。当然合作学习不能流于形式,老师一宣布小组讨论,满教室都是嗡嗡的声音,看起来非常热闹,实际学生交流得怎样?这时老师要深入到小组当中,了解学生合作的效果、讨论的焦点、认知的进程等等,从而灵活地调整下一个教学环节,在学习中合作和共享,是学习心理的一种需要,如能得到满足,将使教师和学生都感到愉悦、甜美。
  三、教学过程的和谐美—流畅
  完美的教学过程应该是行云流水式的,其间没有任何的阻碍,没有任何的块状感,它给人的感觉是高山流水,一泻千里,洋洋洒洒,一气呵成。
  语文教学过程的流畅,讲究的是能否从整体出发将教学内容有机融合,能否用一条主线将教学内容串起来,能否在步骤过渡间用精妙的语言把它连接起来,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在教学时,我总是先让学生总览课文,感知文章主要内容,把握文章概要,初步了解作者思想感情,使学生跟教材的距离缩短。在此基础上,让学生根据自己的所得提出想解决的问题老师根据教材内容,筛选有价值的、全班学生必须掌握、解决的问题。然后引导学生再次细读课文,甚至多次品读课文,使学生跟课文的距离缩短到最小,让学生的情感自然融入教材的情理之中,使我中有书,书中有我,达到合一的境界。在读中理解文章,掌握知识,感悟情感,品味语言,增强语感,解决问题,整个过程呈线型,而这条线就是学生的读、问、思、读、悟、解。
  四、学习内容的和谐美—丰富有效
  课堂教学内容的单一性、简单性只会令学生觉得索然寡味。要激发学生对学科的学习兴趣,并使之长久的保持下去,终身不弃,甚至发展为研究的动力、方向,内容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在讲《赤壁之战》一课时,我先让同学们在预习时找一找有关三国的小资料,以便了解本课的历史背景。讲时同学们提了有与课文有关的问题,也提了好多与课文不特别有关的问题。有一个同学的问题给了我很深的印象,他问:如果曹操不骄傲,这场以少胜多的战役他还会败吗?同学们都觉得这个问题太幼稚了,纷纷劝他坐下别耽误大家的时间。他脸涨的红红的,坚持让同学们回答他的问题,同学们不耐烦的对他说:肯定曹操赢,看不出来呀?提问的孩子沉静下来,拿出《三国演义》,用极短的时间读了一段曹操的大谋士的话,证明出他失败的原因还有,遇见性没有诸葛亮强。同学们都觉的他知识面挺宽的,我也及时对他给予了表扬。
  我以为教学内容的丰富,不但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有利于养成学生的语文素养,形成语文能力。为此在课堂教学里,应重视课堂教学内容的丰富。如教授《望洞庭》时,学生被《望洞庭》里的优美语言和作者饱含激情、乐观向上的感情感染了,可以不失时机地引入古今中外有关描摹春天的诗文,孟浩然的“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作者以声写春,描写了春光、春风、春雨,表达了诗人对春光的喜爱之情。杜甫的“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以静写春天。白居易的“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作者以色写春天。这些诗文大大丰富了教学内容,使课堂教学容量增加,同时也让学生感性地认识到,春天历来是人们歌吟赞美的对象,春天在人们心目中是值得永远向往、盼望的季节,爱春之情油然而生。
  认知结构的理论告诉我们:迁移是指先前的经验对当前的学习的影响。先前的经验对当前的学习起帮助的、积极的、正面的影响的是正迁移,反之就是负迁移。我们在丰富课堂教学的同时,要根据认知规律,使后学习对象与前学习对象保持信息的联系,保持结构的一致。让学生把习得的内容应用于类似的新的学习情景中去,即由课内到课外,促使学生对学得的知识能力重组和扩大,培养学生分析、判断、推理的能力。
  平等、合作、流畅、丰富,是语文课堂教学和谐美的主旋律。我们不可能每堂课都做好,但是,如果我们不仅把它们看作是一种教育理念,还当作是一种美的境界的追求,一定能逐步地做的更好,身心陶醉于其间。
  参考文献
  [1]《教育学》《儿童心理学》《语文教学》《小学语文教师》
其他文献
党的十六大报告指出:“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建设现代农业,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的收入,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大任务。”这是党中央新时期“三农”工作的总政策和总目标。党的
识字是语文教学的基础和关键,识字能力是学习能力的基础。识字教学是小学低年级语文教学的重点,也是难点。为了使学生在愉快轻松的氛围中主动地识字,教师应创造性地理解和使用教
摘要:高中物理新课程的基本理念是:在课程目标上注重提高全体学生的科学素质;在课程结构上重视基础、体现课程的选择性;在课程内容上体现时代性、基础性、选择性;在课程实施上注重自主学习,提倡教学方式多样化;在课程评价上强调更新观念、促进学生发展。新的教学理念从各个层面指明了高中物理教育改革的方向与重要内容,体现了物理学自身及其文化、经济与社会发展的时代性要求,教师必须在新的课程理念指导下,积极主动地改革
期刊
【摘要】本文根据小学语文的教学特点和小学生的实际,提出在布置作业是要体现趣味性,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在作业的设计上重视多样性,从而提高学生喜欢语文加强学习的效果。  【关键词】小学语文 作业 设计  在实际教学中,学生作业中充满了各种繁、难、偏的应试练习题,加重了学生的学习负担。为了让作业更为有效,教师必须明确语文作业是语文课堂的有益补充和延伸,是培养学生创造能力和创新精神的摇篮,不能把学生绑缚
县中小学教师全员研教活动实施第一轮的时候,我有幸获得县级赛课的资格,当时确定的上课内容有两个,一个是科学九年级上册第三章的《杠杆》,另一个则是九年级的化学复习课,课题是《物质的鉴别》。我经过考虑选择了《物质的鉴别》复习课。但是我认为全员研教给我们提供了这个无与伦比的天赐的学习锻炼的平台,尤其是对于我们农村老师来说,为我们的专业提升搭建了更广阔的舞台,简直就是一场及时雨,能让我们充分的学习其他学校同
纵观刻铜文房的发展历史,我们发现有几位重要人物是无法回避的,他们是陈寅生、陈师曾、姚华、章浩如、张樾丞、张寿丞、姚锡久与孙华堂。正是在他们的引领下,刻铜文房的制作
新课程将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同时,也将改变教师的教学方式,在语文阅读教学过程中,学生的阅读习惯是具有个性特点和独立性的,应该扭转以往过于重视接受型学习的现象,允许个性化、多
随着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以多媒体技术、网络通讯技术为核心的现代化信息技术在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中得到越来越广泛的应用。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带动了教育目的、教育内容、教育教学方法和教学组织方式的全面变革。现代化信息技术加快了教育改革的步伐。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提高学生获取信息、处理信息和应用信息的能力,已成为当前学校教育教学的主要内容和重要任务。信息技术课程教学的一个重要任务,就是推进信息技术和其他学
近年来,我国在校硕士研究生的数量增长较快。硕士研究生按照培养目标分为学术型硕士和专业型硕士,学术型硕士与专业型硕士虽处于同一层次,但培养目标不同,对科研素养的要求也不同
班主任是学校的“第二行政”。学校的一切教育教学活动都离不开班主任支持配合。一年级作为学校的起始班级,班主任肩负的责任更加重大,他要把刚出土的幼苗一开始就扶正育壮,打好扎实的思想行为基础,是容不得半点粗心和马虎的。一年级的班主任更是担负着为基础教育打好基础的重任。要把这一工作做好,那怎样才能做好一年级班主任?我的体会是一定要做好如下几项工作:  一、上好准备课工作  刚入学的小学生,对老师和学校的集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