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小学低年级学生年纪尚小,天性活泼好动,且易被新鲜事物所吸引,他们对于一门学科的学习在很大程度上建立在兴趣的基础上,具体到数学学习亦是如此。但鉴于数学学科独具抽象性和逻辑性的特征,一直以来都是一门令很多学生感到畏惧的学科。因此,如何将原本枯燥乏味的数学教学变得生动有趣,以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数学教学的质量和水平,理应成为广大小学数学教师当前应重点思考和研究的问题。
关键词:小学数学;学习兴趣;导入;情境;动手操作
在应试教育理念统治下的小学数学课堂中,通常是教师处于主体地位,而学生则始终扮演着“听者”与“接受者”的角色,这便严重阻碍了学生学习主体性的发挥和积极性的调动,进而不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也不利于加深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认识。因此,在小学数学低段教学中,教师应将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摆在首位,并根据教学的具体内容及需要,对课堂教学的过程与方法进行积极地调整优化,以使学生在兴趣的驱动下,自觉投入到对数学知识的学习与探索活动中,从而实现小学数学有效教学。
一、注重新课导入,激发学习兴趣
常言道:“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课堂导入作为一节课的起始环节,其虽然所占时间很短,但对于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和课堂教学质量的提高发挥着极为重要的促进作用。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之初,教师应善于根据教学的具体内容及需要,采取灵活多样的方式来导入新课,以此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在教学“图形的变化”这部分内容之初,我对学生说道:“一天,图形王国的花园里有一只蜻蜓正在空中捉小虫子吃。忽然,一只蝴蝶绕着它飞来飞去。蜻蜓生气地说:‘别给我捣乱!’蝴蝶笑嘻嘻地说:‘你怎么连我也不认识了?我们是一家人啊!’这时,蜻蜓更加生气了,说道:‘你是蝴蝶,我是蜻蜓,我们怎么可能是一家人?’话音刚落,一片树叶落了下来,蝴蝶接着说:‘数学爷爷告诉我,在图形王国里,不仅蝴蝶和蜻蜓是一家,就连树叶和我们也是一家人呢!’”随后,我利用课件出示了相关情景图片,并向学生问道:“蜻蜓、蝴蝶和树叶为什么是一家人?它们有什么共同之处吗?”如此导入,生动形象,学生学习兴趣浓厚。
二、创设活动情境,促进主动参与
情景式教学活动,作为创设教学情境的一种行之有效的方式和方法,其形式的新穎、有趣,符合低年级学生爱玩好动、善于表现的性格特征。因此,在低段数学教学中,教师应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出发,并在充分考虑学生身心特点的前提下,通过活动情境的创设来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课堂学习活动之中,以便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同时,还能够增强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和汲取效果。
在教学“购物”这部分内容的过程中,为促进学生的课堂参与,同时帮助学生熟练掌握元、角、分之间的换算关系,我为学生创设了一个“买文具”的模拟情境,即将讲台看作商店,将讲台桌看作售货架,我在上面摆放了各种文具,其中有橡皮、尺子、铅笔、转笔刀等等(标有价格)。接下来,我让学生两两结组,一名学生扮演顾客,另一名学生扮演售货员,并要求他们根据以往的生活经验来进行模拟“购物”活动。如此,通过创设活动情境,不仅促进了学生的课堂参与,而且还使学生在“取币”和“找币”的过程中掌握了不同的付钱方法。
三、指导动手操作,发掘数学潜能
鉴于数学学科极具抽象性和逻辑性的特征,单凭教师一味地枯燥讲解,非但不能令学生快速理解和掌握所学知识,甚至还会在极大程度上导致学生对数学学习产生抵触情绪。此时,若能通过多种感官,充分利用低年级学生好奇心强、爱玩好动这一性格特点,让他们在动手操作中发挥主体作用,不仅可以充分发掘学生的数学潜能,而且还能够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从而有利于获取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在教学“分类”这部分内容的过程中,我让学生利用手头现有的一切学具,与小组成员一同来对其分分类。在这一过程中,学生的积极性都很高,而且各小组选择的分类标准都不尽相同,比如有的小组是按照“用途”进行分类的,有的小组是按照“颜色”进行分类的,有的小组是按照“形状”进行分类的,还有的小组则是按照“新旧程度”来进行分类的……最后,我让各小组派一个代表来汇报本组的分类方法,以促进全班学生之间的互动交流,相互学习。如此,通过指导学生通过动手操作来亲历探究过程,不仅充分发掘了学生的数学潜能,而且还使学生感受到了数学学习的乐趣,从而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实现课堂教学效果的优化提升。
总而言之,在小学数学低段教学中,教师应坚持以兴趣教学为主导,并结合学生的学习特点与认知发展规律,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引下不断探索和寻求符合学生兴趣爱好、满足素质教育教学需要和学生能力发展需要的教学策略,以便为学生今后更高层次的数学学习奠定一个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陈迪芬.小学生低段数学学习兴趣的培养[J].课程教育研究,2017(34):131-132.
[2]周正文.小学低年龄学段学生数学学习兴趣的培养[J].基础教育研究,2015(24):45+47.
关键词:小学数学;学习兴趣;导入;情境;动手操作
在应试教育理念统治下的小学数学课堂中,通常是教师处于主体地位,而学生则始终扮演着“听者”与“接受者”的角色,这便严重阻碍了学生学习主体性的发挥和积极性的调动,进而不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也不利于加深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认识。因此,在小学数学低段教学中,教师应将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摆在首位,并根据教学的具体内容及需要,对课堂教学的过程与方法进行积极地调整优化,以使学生在兴趣的驱动下,自觉投入到对数学知识的学习与探索活动中,从而实现小学数学有效教学。
一、注重新课导入,激发学习兴趣
常言道:“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课堂导入作为一节课的起始环节,其虽然所占时间很短,但对于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和课堂教学质量的提高发挥着极为重要的促进作用。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之初,教师应善于根据教学的具体内容及需要,采取灵活多样的方式来导入新课,以此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在教学“图形的变化”这部分内容之初,我对学生说道:“一天,图形王国的花园里有一只蜻蜓正在空中捉小虫子吃。忽然,一只蝴蝶绕着它飞来飞去。蜻蜓生气地说:‘别给我捣乱!’蝴蝶笑嘻嘻地说:‘你怎么连我也不认识了?我们是一家人啊!’这时,蜻蜓更加生气了,说道:‘你是蝴蝶,我是蜻蜓,我们怎么可能是一家人?’话音刚落,一片树叶落了下来,蝴蝶接着说:‘数学爷爷告诉我,在图形王国里,不仅蝴蝶和蜻蜓是一家,就连树叶和我们也是一家人呢!’”随后,我利用课件出示了相关情景图片,并向学生问道:“蜻蜓、蝴蝶和树叶为什么是一家人?它们有什么共同之处吗?”如此导入,生动形象,学生学习兴趣浓厚。
二、创设活动情境,促进主动参与
情景式教学活动,作为创设教学情境的一种行之有效的方式和方法,其形式的新穎、有趣,符合低年级学生爱玩好动、善于表现的性格特征。因此,在低段数学教学中,教师应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出发,并在充分考虑学生身心特点的前提下,通过活动情境的创设来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课堂学习活动之中,以便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同时,还能够增强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和汲取效果。
在教学“购物”这部分内容的过程中,为促进学生的课堂参与,同时帮助学生熟练掌握元、角、分之间的换算关系,我为学生创设了一个“买文具”的模拟情境,即将讲台看作商店,将讲台桌看作售货架,我在上面摆放了各种文具,其中有橡皮、尺子、铅笔、转笔刀等等(标有价格)。接下来,我让学生两两结组,一名学生扮演顾客,另一名学生扮演售货员,并要求他们根据以往的生活经验来进行模拟“购物”活动。如此,通过创设活动情境,不仅促进了学生的课堂参与,而且还使学生在“取币”和“找币”的过程中掌握了不同的付钱方法。
三、指导动手操作,发掘数学潜能
鉴于数学学科极具抽象性和逻辑性的特征,单凭教师一味地枯燥讲解,非但不能令学生快速理解和掌握所学知识,甚至还会在极大程度上导致学生对数学学习产生抵触情绪。此时,若能通过多种感官,充分利用低年级学生好奇心强、爱玩好动这一性格特点,让他们在动手操作中发挥主体作用,不仅可以充分发掘学生的数学潜能,而且还能够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从而有利于获取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在教学“分类”这部分内容的过程中,我让学生利用手头现有的一切学具,与小组成员一同来对其分分类。在这一过程中,学生的积极性都很高,而且各小组选择的分类标准都不尽相同,比如有的小组是按照“用途”进行分类的,有的小组是按照“颜色”进行分类的,有的小组是按照“形状”进行分类的,还有的小组则是按照“新旧程度”来进行分类的……最后,我让各小组派一个代表来汇报本组的分类方法,以促进全班学生之间的互动交流,相互学习。如此,通过指导学生通过动手操作来亲历探究过程,不仅充分发掘了学生的数学潜能,而且还使学生感受到了数学学习的乐趣,从而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实现课堂教学效果的优化提升。
总而言之,在小学数学低段教学中,教师应坚持以兴趣教学为主导,并结合学生的学习特点与认知发展规律,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引下不断探索和寻求符合学生兴趣爱好、满足素质教育教学需要和学生能力发展需要的教学策略,以便为学生今后更高层次的数学学习奠定一个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陈迪芬.小学生低段数学学习兴趣的培养[J].课程教育研究,2017(34):131-132.
[2]周正文.小学低年龄学段学生数学学习兴趣的培养[J].基础教育研究,2015(24):45+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