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对于高职院校而言,想要提升学生们的综合能力,不仅要注重专业技能的教学工作,同时还要狠抓思想教育。通过这种方式让学生们养成正确的职业观以及价值取向,使其可以快速融入到工作当中,顺利完成从学生到工人的身份转变。这篇文章叙述的就是在高职院校中,如何对思政教育工作进行常态化改造的问题。
关键词:思政教育;常态化;高职院校
引言
传统教学体系中,高职院校的教学重点放在了提升学生们职业技能方面,而思政教育一直处于被边缘化的状态。学校、教师、学生以及学生家长,各个方面对于思政教育都没有形成正确的认知,无法养成良好的职业观以及职业道德素养,因此在初入社会的时候处处碰壁,将宝贵的学习时间耽误在了处理人际关系方面,影响日后学生们的成长。而想要正确处理这一问题,就要对思政教育工作给予足够重视。
一、高职院校思政教育重要性
很多高职院校对于思政工作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因此其培养出来的学生普遍存在“重技能轻素养”的问题。尽管在技术层面上足以应对复杂的工作,但是由于缺乏职业素养,在对待本职工作的态度上,以及与同事所进行的沟通上会出现问题,影响其日后的发展。而想要解决这一问题,就要通过思政教育帮助学生们建立正确的职业观,在步入工作岗位之后,对于本职工作以及肩负的社会责任有一个清晰的认知,能够按照职业道德标准来约束自己的行为,并快速融入到工作环境当中。
此外,高职院校对学生们进行高效的思政教育工作,能够帮助学生们逐渐形成正确的价值取向。特别是在信息爆炸的今天,学生们每天都要接触到大量信息,而这些信息中就包含了很多消极的价值观,比如“单边主义”、“金钱万能论”以及“新自由主义”等,如果学生们没有养成正确的价值取向,那么很容易就会受到这些错误思想的诱导,并造成一些严重后果。因此高职学校要利用思政教育武装学生们的头脑,让其具备明辨是非的能力。
二、高校思政教学现状
(一)授课模式单一
当前,大部分高职院校在進行思政教学工作的时候,依然采用传统的“满堂灌”授课方式,这让本身就具备一定抽象性的思政知识变得更加晦涩难懂。在整个授课过程中,学生们无法与教师以及同学就知识点进行交流与分析,很多问题困扰在心中而得不到解答[1]。此外,对于思政教学活动中所出现的各种案例,在解析的时候也是采用传统的“一问一答”方式,教师通常会直接抛出设计好的问题让学生们进行回答,这样的讨论方式无法挥发案例的全部价值,而且会逐渐减弱高职学生们对于思政课程的学习热情,对教学效率产生影响。
(二)缺乏长期规划
除了授课模式单一这种问题之外,思政教学设计缺乏长期规划也是影响教学效率的一个主要问题,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是课程过于集中,大多数高职院校在进行思政教学时,仅会在思政课堂上进行教学,没有将思政元素融入到专业课教学以及学生们的日常生活中,降低了思政知识的效用。另一方面就是思政教学内容缺乏统一规划,教师在课外时间进行思政教学拓展的时候比较散乱,同时都是以当前所学的知识点为基础,采用问答或者讨论的方式帮助学生们理解思政知识点。尽管这种教学方式能够起到一定的效果,但是其缺乏系统性,无法保证教学效率,其教学质量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学生们的思政基础素养以及教师的个人能力,具有很强的不确定性。
三、思政教学常态化具体方式
针对授课模式单一以及教学缺乏计划性的问题,高职院校在进行思政课程优化改革工作的时候,要将思政教学常态化作为主要工作方向。从微观层面来看,想要做好此项工作,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寻找正确实践模式
想要提升高职学生们的思政水平,一方面要不断夯实基础理论,另一方面也要注重实践工作的开展。因此在对其进行常态化改造的过程中,要构建与思政教学框架相契合的实践模式。在实际教学工作中,可以推行“5选5”教学常态化模式,所谓的“5选5”模式主要包含了两方面内容。第一部分是针对思政教学实践活动中5种常见的形式,即“志愿者活动”、“道德模范讲座”、“观看道德模范电影”、“公益劳动”以及“学生诚信调查”。而第二个部分是指高职学生们在这五项活动中挑选出的5个主题,并以此为基础进行实践。这里以思想道德课程中的法律素养培育模块与道德教育模块为例子。在进行实践工作的时候,可以将整个学期作为实践时间跨度,高职学生们需要从这两个模块中选择一个实践题目,并完成实践工作[2]。教师对于学生们所进行的实践结果进行总评,让后将成绩收入到《思政课实践课学生成绩册》当中,通过这样的方式让学生们可以随时回顾自己的思政教学实践过程,让思政知识学习以及实践成为学生们日常学习生活的一部分,进而在学校中营造出“人人学思政”的良好氛围。
(二)创设高效管理体系
在推进思政实践工作常态化的同时,也要在学校层面上建立起一套行之有效的管理系统,以该系统为框架,让思政教学的常态化工作变得更具条理性,而构成该管理系统的,主要有两个板块。
第一个是思政教学实践管理制度。该制度主要包括了教学计划、实践组织、活动管理以及教学评价等环节,而实践教学计划所覆盖的主题主要包括的活动的目标、实践活动时间地点,学生的分配以及活动经费使用等。实践组织主要负责制定具体的活动流程,确保实践工作能够顺利进行。通过该制度,教师在设计实践活动的时候就可以根据相关制度的要求迅速搭建起活动模块,提高教学效率。同时这种具有高度统一性的实践活动也有利于学校对其进行宏观调控,一举两得。
第二个是教师培训制度。想要确保常态化思政教学活动的开展,一个重要的影响因素就是教师的素养。因此要在建立起教师培训体系,让教师可以有针对性地进行能力提升,同时不断壮大思政教学师资队伍[3]。借助各种学习班、研讨会来强化教师们的思想道德综合素养,让教师可以切实履行自己的引导职能。 (三)巧用信息技術
信息技术的快速革新,对于各行各业的工作模式均产生了重大的影响,对于教育工作而言,信息技术的出现让各种新锐的教学理念以及教学方法被发掘出来。对于高职学校的思政教学工作而言,利用好信息技术,能够有效提升思政教学常态化的进度。
第一,信息技术的出现,让思政教学突破了时间与空间的桎梏,教师在准备教案的时候,可以将每一个思政知识点录制成5~10分钟的微视频,并上传至校内网络中,这样学生们就可以利用手中的智能移动终端设备来观看这些视频,由于其没有时间以及地点的限制,学生们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来灵活安排学习节奏,充分利用碎片化时间。通过这样的方式,让高职学生们可以在非学习时间内也进行思政知识的学习,拉伸学习时间,逐渐让思政学习成为一种习惯。
第二,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成熟以及高速网络的普及,教师与学生们之间的沟通变得更加方便。因此在思政教学常态化过程中,教师要充分利用各种沟通方式,可以在校内学习论坛后者第三方通讯平台上开设“问题讨论室”,定期选择一些时政热点新闻作为讨论的题目,和学生们一同对问题进行讨论,特别是与学生们所学习的专业领域相关的新闻,可以制作成“讨论专题”,一方面鼓励学生们用自己所学的思政知识来分析该事件的内因以及发展趋势,另一方面通过讨论在总结该事件中体现出的思政元素[4]。这种教学方式充分利用了当代学生“有主见”、“敢表达”的特点,让学生们在网络讨论中不断夯实思政知识,同时又充分调动了学生们的学习积极性。给学生们创造一个可以抒发意见的媒介,让学生们对于定期开展的讨论活动充分起点,进而成为一项常态化的思政教学板块。
四、结束语
将高职院校的思政教学工作进行常态化改造,符合该知识点的学习规律,能够以循序渐进的方式提升学生们的思想道德水准。因此需要从制定实践模块、利用信息技术以及优化管理体系三个方面来推进此项工作,为高职学生们综合素养的提升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潘雪义. “微媒体”在高职院校思政教育工作中的创新研究[J]. 好家长, 2018(58).
[2]孙小杰, 段霏. 新媒体背景下高职院校思政教育工作创新研究[J]. 新闻研究导刊, 2019(10):5-6.
[3]张健成. 互联网环境下高职院校思政工作手段的优化研究[J]. 现代职业教育, 2019(7).
[4]丁潇潇. 职业院校思政教育与德育融合的策略研究[J]. 才智, 2019(24).
作者简介:张浩益(1989—) ,男 ,汉族 ,湖北仙桃人 ,硕士 ,助教 ,研究方向:思想政治工作。
关键词:思政教育;常态化;高职院校
引言
传统教学体系中,高职院校的教学重点放在了提升学生们职业技能方面,而思政教育一直处于被边缘化的状态。学校、教师、学生以及学生家长,各个方面对于思政教育都没有形成正确的认知,无法养成良好的职业观以及职业道德素养,因此在初入社会的时候处处碰壁,将宝贵的学习时间耽误在了处理人际关系方面,影响日后学生们的成长。而想要正确处理这一问题,就要对思政教育工作给予足够重视。
一、高职院校思政教育重要性
很多高职院校对于思政工作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因此其培养出来的学生普遍存在“重技能轻素养”的问题。尽管在技术层面上足以应对复杂的工作,但是由于缺乏职业素养,在对待本职工作的态度上,以及与同事所进行的沟通上会出现问题,影响其日后的发展。而想要解决这一问题,就要通过思政教育帮助学生们建立正确的职业观,在步入工作岗位之后,对于本职工作以及肩负的社会责任有一个清晰的认知,能够按照职业道德标准来约束自己的行为,并快速融入到工作环境当中。
此外,高职院校对学生们进行高效的思政教育工作,能够帮助学生们逐渐形成正确的价值取向。特别是在信息爆炸的今天,学生们每天都要接触到大量信息,而这些信息中就包含了很多消极的价值观,比如“单边主义”、“金钱万能论”以及“新自由主义”等,如果学生们没有养成正确的价值取向,那么很容易就会受到这些错误思想的诱导,并造成一些严重后果。因此高职学校要利用思政教育武装学生们的头脑,让其具备明辨是非的能力。
二、高校思政教学现状
(一)授课模式单一
当前,大部分高职院校在進行思政教学工作的时候,依然采用传统的“满堂灌”授课方式,这让本身就具备一定抽象性的思政知识变得更加晦涩难懂。在整个授课过程中,学生们无法与教师以及同学就知识点进行交流与分析,很多问题困扰在心中而得不到解答[1]。此外,对于思政教学活动中所出现的各种案例,在解析的时候也是采用传统的“一问一答”方式,教师通常会直接抛出设计好的问题让学生们进行回答,这样的讨论方式无法挥发案例的全部价值,而且会逐渐减弱高职学生们对于思政课程的学习热情,对教学效率产生影响。
(二)缺乏长期规划
除了授课模式单一这种问题之外,思政教学设计缺乏长期规划也是影响教学效率的一个主要问题,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是课程过于集中,大多数高职院校在进行思政教学时,仅会在思政课堂上进行教学,没有将思政元素融入到专业课教学以及学生们的日常生活中,降低了思政知识的效用。另一方面就是思政教学内容缺乏统一规划,教师在课外时间进行思政教学拓展的时候比较散乱,同时都是以当前所学的知识点为基础,采用问答或者讨论的方式帮助学生们理解思政知识点。尽管这种教学方式能够起到一定的效果,但是其缺乏系统性,无法保证教学效率,其教学质量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学生们的思政基础素养以及教师的个人能力,具有很强的不确定性。
三、思政教学常态化具体方式
针对授课模式单一以及教学缺乏计划性的问题,高职院校在进行思政课程优化改革工作的时候,要将思政教学常态化作为主要工作方向。从微观层面来看,想要做好此项工作,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寻找正确实践模式
想要提升高职学生们的思政水平,一方面要不断夯实基础理论,另一方面也要注重实践工作的开展。因此在对其进行常态化改造的过程中,要构建与思政教学框架相契合的实践模式。在实际教学工作中,可以推行“5选5”教学常态化模式,所谓的“5选5”模式主要包含了两方面内容。第一部分是针对思政教学实践活动中5种常见的形式,即“志愿者活动”、“道德模范讲座”、“观看道德模范电影”、“公益劳动”以及“学生诚信调查”。而第二个部分是指高职学生们在这五项活动中挑选出的5个主题,并以此为基础进行实践。这里以思想道德课程中的法律素养培育模块与道德教育模块为例子。在进行实践工作的时候,可以将整个学期作为实践时间跨度,高职学生们需要从这两个模块中选择一个实践题目,并完成实践工作[2]。教师对于学生们所进行的实践结果进行总评,让后将成绩收入到《思政课实践课学生成绩册》当中,通过这样的方式让学生们可以随时回顾自己的思政教学实践过程,让思政知识学习以及实践成为学生们日常学习生活的一部分,进而在学校中营造出“人人学思政”的良好氛围。
(二)创设高效管理体系
在推进思政实践工作常态化的同时,也要在学校层面上建立起一套行之有效的管理系统,以该系统为框架,让思政教学的常态化工作变得更具条理性,而构成该管理系统的,主要有两个板块。
第一个是思政教学实践管理制度。该制度主要包括了教学计划、实践组织、活动管理以及教学评价等环节,而实践教学计划所覆盖的主题主要包括的活动的目标、实践活动时间地点,学生的分配以及活动经费使用等。实践组织主要负责制定具体的活动流程,确保实践工作能够顺利进行。通过该制度,教师在设计实践活动的时候就可以根据相关制度的要求迅速搭建起活动模块,提高教学效率。同时这种具有高度统一性的实践活动也有利于学校对其进行宏观调控,一举两得。
第二个是教师培训制度。想要确保常态化思政教学活动的开展,一个重要的影响因素就是教师的素养。因此要在建立起教师培训体系,让教师可以有针对性地进行能力提升,同时不断壮大思政教学师资队伍[3]。借助各种学习班、研讨会来强化教师们的思想道德综合素养,让教师可以切实履行自己的引导职能。 (三)巧用信息技術
信息技术的快速革新,对于各行各业的工作模式均产生了重大的影响,对于教育工作而言,信息技术的出现让各种新锐的教学理念以及教学方法被发掘出来。对于高职学校的思政教学工作而言,利用好信息技术,能够有效提升思政教学常态化的进度。
第一,信息技术的出现,让思政教学突破了时间与空间的桎梏,教师在准备教案的时候,可以将每一个思政知识点录制成5~10分钟的微视频,并上传至校内网络中,这样学生们就可以利用手中的智能移动终端设备来观看这些视频,由于其没有时间以及地点的限制,学生们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来灵活安排学习节奏,充分利用碎片化时间。通过这样的方式,让高职学生们可以在非学习时间内也进行思政知识的学习,拉伸学习时间,逐渐让思政学习成为一种习惯。
第二,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成熟以及高速网络的普及,教师与学生们之间的沟通变得更加方便。因此在思政教学常态化过程中,教师要充分利用各种沟通方式,可以在校内学习论坛后者第三方通讯平台上开设“问题讨论室”,定期选择一些时政热点新闻作为讨论的题目,和学生们一同对问题进行讨论,特别是与学生们所学习的专业领域相关的新闻,可以制作成“讨论专题”,一方面鼓励学生们用自己所学的思政知识来分析该事件的内因以及发展趋势,另一方面通过讨论在总结该事件中体现出的思政元素[4]。这种教学方式充分利用了当代学生“有主见”、“敢表达”的特点,让学生们在网络讨论中不断夯实思政知识,同时又充分调动了学生们的学习积极性。给学生们创造一个可以抒发意见的媒介,让学生们对于定期开展的讨论活动充分起点,进而成为一项常态化的思政教学板块。
四、结束语
将高职院校的思政教学工作进行常态化改造,符合该知识点的学习规律,能够以循序渐进的方式提升学生们的思想道德水准。因此需要从制定实践模块、利用信息技术以及优化管理体系三个方面来推进此项工作,为高职学生们综合素养的提升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潘雪义. “微媒体”在高职院校思政教育工作中的创新研究[J]. 好家长, 2018(58).
[2]孙小杰, 段霏. 新媒体背景下高职院校思政教育工作创新研究[J]. 新闻研究导刊, 2019(10):5-6.
[3]张健成. 互联网环境下高职院校思政工作手段的优化研究[J]. 现代职业教育, 2019(7).
[4]丁潇潇. 职业院校思政教育与德育融合的策略研究[J]. 才智, 2019(24).
作者简介:张浩益(1989—) ,男 ,汉族 ,湖北仙桃人 ,硕士 ,助教 ,研究方向:思想政治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