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问题是小学数学的心脏,有了问题,思维才有方向。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是目前小学数学的主要目标,因为数学的学习需要学生具有良好的逻辑思维和创新能力,学习过程中时常提问将有助于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小学生正处于探索学习方法的关键时期,因此,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是非常必要的。
关键词: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问题意识;培养
【中图分类号】 G623.5 【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2236-1879(2018)09-0096-01
1.引言
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和创新精神已被当今教育界广泛关注。因此,在数学教学中如何重视小学生数学问题意识的培养,如何有效地促进小学生数学问题解决能力的提高,已经成为小学数学教学的主要目标。我们知道,有吸引力且对提高学生学习成绩和学习能力有帮助的教学,则是以学生不断提出问题、师生共同解决问题为基础的。在小学数学课堂中,教师应当注意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这对于学生以后的学习生活也是十分关键的。
2.小学生数学问题意识浅薄的原因
2.1不敢提问题。小学生在数学课堂上不敢提问题的原因主要有2个方面。一是主观方面。小学生比较胆怯,总认为老师说的什么都是正确的,不敢提问,害怕老师责问自己上课是不是未认真听课,或者是担心自己提的问题太过简单同学们会不会笑话自己。二是客观方面。我国在小学课堂的教学中,多数采取的是教师讲,学生听的模式,没有给学生留提问的时间,而且有的老师很严厉,偶尔有学生提问老师会批评怎么不好好听课之类的,没有积极鼓励学生,时间长了学生也比较习惯这种模式,有问题也是藏在心里,不会向老师提出来。
2.2不善于提问题。不少学生不知道如何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原因主要是我国长期以来的灌输式教育未重視对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学生习惯了被动的学习,不善于主动思考,一味地在教师的教导下接受现成的知识,问题意识不强。因此教师一定要重视小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使其会学、会问。
3.小学生数学问题意识的培养途径
3.1转变教学观念。新的小学教学大纲中对教师的要求是转变角色,由以前的传授知识转变为教学活动的组织者、指导者,这是知识的全球化发展对小学教学提出的新的要求。首先教师要将教学中与学生之间的关系摆正,建立起平等的关系,不能站在权威者的角度发号施令;教师要善于倾听学生的想法、心声,尊重学生,实事求是,面对学生的提问尽量鼓励学生自己去探索,充分保护学生的自尊心、满足其学习的好奇心。其次,教师注重发展学生学习的能力,而不是短期内掌握知识的多少,激发小学生在数学教学中的主体意识。
3.2优化教学氛围。想方设法营造和谐良好的教学氛围对于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是十分关键的。学生唯有在无拘束、和谐轻松的教学氛围中学习,才能做到敢于发现问题、大胆提出问题、共同分析解决问题。所以,教师要努力创设教学氛围,在良好的教学氛围下学生可以积极地融于到学习活动中。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要创造出和谐、宽松的情境,不仅要有知识的交流,还要涉及到情感方面的交流,鼓励学生,让学生大胆提出问题,不断提高学生的问题意识、提问能力,进一步激发出学生主动探索、主动学习的动机。教师要结合课堂的氛围做出调控,通过言行、动作、表情等向学生传递自己的信任、宽容,促使学生在和谐的氛围中不断强化问题意识.
3.3激发学生好奇心。对于某一事物具有好奇心将有助于人们去探索、去提问、去追究问题的本源。同样,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可以成为培养学生问题意识的动力。因注意力,促使学生的求知欲望进入活跃状态。例如在教学“分一分”的内容时。课本上显示了两个大的物品摆放柜,每个柜子上按照不同功能属性做好了分类,教学的目的是为了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具体形象思维能力等。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先带领学生认识每一件物品,并询问学生这件物品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这样可以起到促进学生积极学习的作用。学生会产生类似于“老师究竟为什么会提出这些问题”的思考,进而他们会深入去思考并将物品按照作用在脑海中分类,最终得出问题的答案。
3.4改善教学方式。从历史的经验来看,问题的提出比解决更为关键,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亦体现出了这样的道理。教学活动是由教师和学生共同完成的,教师把知识教授给学生,学生学习的知识来自于老师。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不断鼓励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学生也要注重自己这方面能力的培养,提高自己的问题意识。例如在教学认识图形的内容。在初次学习时,学生难免会产生混淆。在教学时,教师要多鼓励学生思考,告诉他们要思考不同图形的特点,根据特点记忆图形,这样才能事半功倍。
3.5创设问题情境。一是创设出具有一定趣味性的问题情境。小学生是否愿意积极参与某项探究在于其对该项事物的兴趣程度,小学生的好奇心很强,其参与的兴趣都是来自于好奇心。教师在小学数学的教学中要积极创设趣味性很浓的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兴趣,不断提出问题、解决问题。二是创设与教学内容相关的问题情境。教师在教学中要以学生的知识结构作为基础,将新知识与已学的知识的连接点作为创设问题情境的依据,经过知识的同化作用,完成认知结构的提升。三是以现实生活为基础创设相关的问题情境。小学数学的教学中,教师要结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及掌握的知识结构,以生活中学生熟悉的场景为基础,创设出相关的问题情境,让学生感受到学习处处都在;在教师的引导下,小学生运用数学思维、方法解决这些实际问题,提高学生对数学价值的认识,进一步激发起学习数学的兴趣。
4.小结
综上所述,学生才是自己学习的主导者,保持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将有助于问题意识的培养。在日常的数学教学过程中,努力营造和谐良好的教学氛围,教学时想方设法地激发学生好奇心,鼓励学生思考问题,这些都是提高学生问题意识的有效途径。只要教师们对此问题引起足够重视,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就不是难题。
参考文献
[1] 高欣欣.小学数学课堂如何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J].数学大世界,2016(06).
[2] 刘莉编.小学数学问题意识的培养[M],杭州大学出版社,2007.3.
关键词: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问题意识;培养
【中图分类号】 G623.5 【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2236-1879(2018)09-0096-01
1.引言
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和创新精神已被当今教育界广泛关注。因此,在数学教学中如何重视小学生数学问题意识的培养,如何有效地促进小学生数学问题解决能力的提高,已经成为小学数学教学的主要目标。我们知道,有吸引力且对提高学生学习成绩和学习能力有帮助的教学,则是以学生不断提出问题、师生共同解决问题为基础的。在小学数学课堂中,教师应当注意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这对于学生以后的学习生活也是十分关键的。
2.小学生数学问题意识浅薄的原因
2.1不敢提问题。小学生在数学课堂上不敢提问题的原因主要有2个方面。一是主观方面。小学生比较胆怯,总认为老师说的什么都是正确的,不敢提问,害怕老师责问自己上课是不是未认真听课,或者是担心自己提的问题太过简单同学们会不会笑话自己。二是客观方面。我国在小学课堂的教学中,多数采取的是教师讲,学生听的模式,没有给学生留提问的时间,而且有的老师很严厉,偶尔有学生提问老师会批评怎么不好好听课之类的,没有积极鼓励学生,时间长了学生也比较习惯这种模式,有问题也是藏在心里,不会向老师提出来。
2.2不善于提问题。不少学生不知道如何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原因主要是我国长期以来的灌输式教育未重視对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学生习惯了被动的学习,不善于主动思考,一味地在教师的教导下接受现成的知识,问题意识不强。因此教师一定要重视小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使其会学、会问。
3.小学生数学问题意识的培养途径
3.1转变教学观念。新的小学教学大纲中对教师的要求是转变角色,由以前的传授知识转变为教学活动的组织者、指导者,这是知识的全球化发展对小学教学提出的新的要求。首先教师要将教学中与学生之间的关系摆正,建立起平等的关系,不能站在权威者的角度发号施令;教师要善于倾听学生的想法、心声,尊重学生,实事求是,面对学生的提问尽量鼓励学生自己去探索,充分保护学生的自尊心、满足其学习的好奇心。其次,教师注重发展学生学习的能力,而不是短期内掌握知识的多少,激发小学生在数学教学中的主体意识。
3.2优化教学氛围。想方设法营造和谐良好的教学氛围对于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是十分关键的。学生唯有在无拘束、和谐轻松的教学氛围中学习,才能做到敢于发现问题、大胆提出问题、共同分析解决问题。所以,教师要努力创设教学氛围,在良好的教学氛围下学生可以积极地融于到学习活动中。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要创造出和谐、宽松的情境,不仅要有知识的交流,还要涉及到情感方面的交流,鼓励学生,让学生大胆提出问题,不断提高学生的问题意识、提问能力,进一步激发出学生主动探索、主动学习的动机。教师要结合课堂的氛围做出调控,通过言行、动作、表情等向学生传递自己的信任、宽容,促使学生在和谐的氛围中不断强化问题意识.
3.3激发学生好奇心。对于某一事物具有好奇心将有助于人们去探索、去提问、去追究问题的本源。同样,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可以成为培养学生问题意识的动力。因注意力,促使学生的求知欲望进入活跃状态。例如在教学“分一分”的内容时。课本上显示了两个大的物品摆放柜,每个柜子上按照不同功能属性做好了分类,教学的目的是为了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具体形象思维能力等。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先带领学生认识每一件物品,并询问学生这件物品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这样可以起到促进学生积极学习的作用。学生会产生类似于“老师究竟为什么会提出这些问题”的思考,进而他们会深入去思考并将物品按照作用在脑海中分类,最终得出问题的答案。
3.4改善教学方式。从历史的经验来看,问题的提出比解决更为关键,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亦体现出了这样的道理。教学活动是由教师和学生共同完成的,教师把知识教授给学生,学生学习的知识来自于老师。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不断鼓励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学生也要注重自己这方面能力的培养,提高自己的问题意识。例如在教学认识图形的内容。在初次学习时,学生难免会产生混淆。在教学时,教师要多鼓励学生思考,告诉他们要思考不同图形的特点,根据特点记忆图形,这样才能事半功倍。
3.5创设问题情境。一是创设出具有一定趣味性的问题情境。小学生是否愿意积极参与某项探究在于其对该项事物的兴趣程度,小学生的好奇心很强,其参与的兴趣都是来自于好奇心。教师在小学数学的教学中要积极创设趣味性很浓的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兴趣,不断提出问题、解决问题。二是创设与教学内容相关的问题情境。教师在教学中要以学生的知识结构作为基础,将新知识与已学的知识的连接点作为创设问题情境的依据,经过知识的同化作用,完成认知结构的提升。三是以现实生活为基础创设相关的问题情境。小学数学的教学中,教师要结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及掌握的知识结构,以生活中学生熟悉的场景为基础,创设出相关的问题情境,让学生感受到学习处处都在;在教师的引导下,小学生运用数学思维、方法解决这些实际问题,提高学生对数学价值的认识,进一步激发起学习数学的兴趣。
4.小结
综上所述,学生才是自己学习的主导者,保持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将有助于问题意识的培养。在日常的数学教学过程中,努力营造和谐良好的教学氛围,教学时想方设法地激发学生好奇心,鼓励学生思考问题,这些都是提高学生问题意识的有效途径。只要教师们对此问题引起足够重视,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就不是难题。
参考文献
[1] 高欣欣.小学数学课堂如何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J].数学大世界,2016(06).
[2] 刘莉编.小学数学问题意识的培养[M],杭州大学出版社,200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