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挪威的森林》的现实主义特色

来源 :西江文艺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sw36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挪威的森林》是村上春树最有名的小说,也是他作品中最容易读和写实的一部。以“我”与直子、绿子等日本青年的生活经历为故事背景,深入揭示当时日本青年精神概况,反映了当代日本社会在后工业时代背景下日本青年对多元文化的困惑与迷失。这部小说通过写实性人物性格的塑造,充分体现了现实主义特色。
  【关键词】:《挪威的森林》; 现实主义特色;人物性格
  村上说到《挪威的森林》的时候,一再强调这只是一部一般意义上的现实主义小说。村上在创作这部小说的时候,将自己、读者和小说中的人物放在了同一个层次,同一个地位,让读者从小说人物的性格特征中引起了内心的共鸣。本文从现实主义特色的必然性、写实性的人物性格塑造、“虚实结合”的现实主义三方面对《挪威的森林》现实主义特色进行分析。
  一、现实主义特色的必然性
  《挪威的森林》没有神出鬼没的迷宫,没有卡夫卡式的隐喻,没有突如其来的情节,没有匪夷所思的人物,只是用平净的语言娓娓讲述已逝的青春,讲述青春时代的种种经历、体验和感触。总之,这部作品讲述的是一些年轻人乘着青春快车沿途实实在在的所见所闻。《挪威的森林》中的现实主义特色有其出现的必然性。
  写完《世界尽头与冷酷仙境》的村上已经筋疲力尽,更主要的是他想换个手法来写点和以往不一样的作品,他想另辟新路。“那就是现实主义,彻头彻尾的现实主义。也就是要从和《世界尽头与冷酷仙境》又有所不同的角度来个‘正面突破’。”所以说《挪威的森林》是现实主义的必然产物。村上在小说开头借主人公“我”之口说:“记忆到底还是一步步离我远去了,我忘却的东西实在太多了。”村上想对包括自己在内的一代人的青春时代做出总结,这样的总结也唯有采用现实主义手法比较合适。
  二、写实性的人物性格塑造
  处于青春年少的青年们,本应过着令人羡慕的愉悦生活;处在人生黄金时期的大学生们,本该无忧无虑学习知识。但是,他们却遭遇着常人难以理解的精神痛苦,并由于得不到别人的理解更增添了孤独感。他们在难以承受的精神重负下举步维艰,这是当时社会不为人知的一面,很多父母都不知道自己年轻子女所背负的沉重精神枷锁。《挪威的森林》让我们了解年轻一代轻松活泼的外表下苦闷沉重的一面,显得更为真实,更具有现实主义特色。小说中人物性格是现实社会的写照,如直子的固步自封,绿子的蓬勃向上,渡边的迷惘无助。
  (一)沉迷過去、孤僻的直子
  在物欲横流的时代交替之际,青年们感到彷徨与迷惘,他们不去理睬时代的变换,他们想在社会运动中默默的做一个旁观者,这个时代给他们的唯有迷茫和无助。木月意外自杀之后,直子深陷其中无法自拔。木月毫无征兆的死亡让她深受打击,她极端自怜,把自己封闭在一个自我空间里,与周围的一切隔绝。她不愿意主动去接触社会,也不愿别人去了解她的内心世界。比如:她和渡边在电车上偶遇的时候,她会说自己想说的,渡边是否听懂和都无所谓。木月死后她表面上依赖于渡边的“爱”,但内心里一直爱着木月,因此,她对渡边的态度是忽冷忽热,若即若离。
  直子性格孤僻。她在和渡边发生关系之后消失了一段时间,尽管她的头脑是清晰的,但是,她已经失去了与社会沟通的能力,最后,只能躲到一个叫阿美寮的深山老林中进行修身养性。在这样一个虚幻的世界,渡边努力想拉直子走出那个扭曲的空间,直子却最终以结束自己的生命来保持所谓的自我。宁可自杀,她都不愿意面对真实,不愿意走出过去,这是当时许多日本青年的心理现状。
  (二)热爱生命、现实的绿子
  绿子是一个浑身上下充满了生机与活力的女子,她是现实生活中的代表人物,是引导渡边由虚幻重回现实的重要人物。绿子出现时候的热情感染了大家,渡边也感觉自己黑暗的世界因此出现了光亮,似乎生命都有了颜色。直子与绿子有着类似的人生经历,但直子却从此堕落,绿子则勇敢面对生活。
  她坚强、开朗、真诚、善良。在面对逆境时,表现出一种敢爱敢恨的生活态度。小说中绿子与渡边共同经历了一场火灾,绿子对于生命与死亡的理解是独特的,她能轻松的喝着酒,哼着小曲来眺望浓烟滚滚的火灾场景。她乐观的生活方式,看似带有理想化的色彩,但这才是最现实存在的人物。是她把渡边从伤痛中救赎过来,并让他回归正常的生活。
  (三)迷茫无助的男主人公渡边
  渡边是外向与内向兼具的人物形象,他在现实生活中遭遇了很多无奈与失败,但是,他并没有堕落。他经历了一个生活的悲剧性连环套。木月的意外自杀,与直子相恋,直子因为深受木月自杀的打击患上了自我封闭的毛病,渡边试图把直子从虚幻的畸形世界中拉出来,但是,她最终无法走出内心的自闭与困惑,也选择了自杀来结束年轻的生命。人生并非如此糟糕,绿子给了他生活的希望与阳光。渡边认为自己会随波逐流时候,他认识了绿子,他开始了对生活的重新思考,他在无助与迷茫间看到了一丝生存的绿光。正处于生命最为活跃的时期的绿子给了渡边以全新的感觉,渡边终于承认,绿子的出现让他开始慢慢熟悉了这个世俗的世界。
  尽管如此,渡边内心中的孤独感却无法消去。小说最后渡边说:我在哪儿?社会飞速发展,一个大学生却无处可去,渡边的内心中充斥着无助和迷茫。这是当时日本青年人普遍存在的精神问题,精神的理想得不到现实的满足,他们却不得不像蜗牛一样背着思想重壳前行,因此,渡边的性格极具现实主义特色。
  三、“虚实结合”的现实主义
  当时的日本青年在“感性真实”和“现实真实”的物质世界,准确又隐晦地展现出内心世界的精神失落,这部小说通过梦幻和真实的对比将这种“虚实结合”的现实主义表现的淋漓尽致。
  直子就是梦幻的代表,感性真实占据主导的她,不愿意面对现实,封闭自己,最终死亡。渡边一直想要把直子带出那个梦幻的空间,他这种行为激起了世俗的反感,也造成了悲剧性的后果——直子自杀。直子死后,渡边的精神世界崩塌,理想走向了幻灭,残酷的现实世界继续困扰着他的心灵。当渡边的世界快要走到尽头的时候,真实的代表绿子出现了,她生活得非常现实,是那种真正意义上的踏实。绿子对生活充满了热情,她总是真实地做一些真实的事情,她用真实的生活,真实的情感慢慢地将渡边的心唤醒,让渡边感受到了世界的真实。渡边失去了一份梦幻世界里的情感,却得到了一份现实世界的真爱。
  读村上春树的作品,就像是在读自己逝去的人生,读自己的青春。他将自己在人生道路上经历的苦恼用生动的语言显现在自己的作品中,正是这种苦恼,成就了村上春树多彩的文学人生,这也是他笔下的那片“森林”之所以如此引人的原因。“森”字,无疑是村上的一个巧妙构思。作品中的渡边、直子和绿子就是组成这片森林的基础,直子是最上面那个“木”字,充满了神秘与梦幻的色彩,也代表了当时青年人的追求与梦想;而渡边和绿子组成了下面那两个“木”,这是现实生活中的人,庸俗卻真实的存在。梦幻和真实的结合,世界才更加现实,小说才更具有现实主义特色。
  参考文献:
  [1]村上春树.挪威的森林[M].上海译文出版社,2007.
  [2]林少华.村上春树的小说世界及艺术魅力[M].上海译文出版社,2001:26—27.
  [3][美]杰·鲁宾著 冯涛译.倾听村上春树·村上春树的艺术世界[M].上海译文出版社,2006.
  [4]林少华.为了灵魂的自由—村上春树的文学世界[M].中国友谊出版公司,2010.
  [5]曹志明.日本战后文学史[M].人民出版社,2010:291—294.
  [6]尚一欧.村上春树小说艺术研究[M].商务印书馆,2013.
其他文献
【摘要】:艺术设计看上去与大众消费没有直接的关系,普通百姓也很少购买艺术品,但是艺术设计在商品中的,附加值却不可小觑,最显而易见的就是商品的造型,包装等。本文通过对大众消费心理和审美心理的研究,来阐述在消费过程中艺术设计对消费者的影响。  【关键词】:商品;艺术附加值;消费行为  一、相关概念概述  (一)消费者行为  消费者行为学(consumer behavior)领域涉及很多方面:它研究個体
期刊
1993年6月在维也纳召开的联合国人权大会通过的《宣言》和《行动纲领》指出,“妇女和女童的权利是普遍人权不可剥夺、不可分割的有机组成部分,在国家一级、地区一级和国际一级上确保妇女平等、充分地全面参与政治、公民、经济、社会和文化生活,根除一切基于性别的歧视是国际社会的首要目标”。当今,妇女人权作为一项特殊的人权种类,在普遍人权中具有重要地位已成为国际社会的共识。女性人权保护是人权保障的重要课题,是世
期刊
【摘要】:这些年我国环境群体事件不断增多,原因是行政机关做出的行政决定缺乏公开性,尤其是涉及重大环境项目或专项规划项目许可时,环境行政机关做出决定更是缺乏透明性。而听证制度早已成为世界很多国家行政程序中一项比较普遍适用的制度,是民族制度在行政中的体现,是公众参与的一种有效途径。针对我国频发的环境群体事件,在环境行政程序中引入听证制度是解决这一问题的有效措施。  【关键词】:宪法;行政听证;环境保护
期刊
一、虚假诉讼的概念界定  随着虚假诉讼案件的逐年增多,我国越来越重视对虚假诉讼问题的研究。虚假诉讼的概念最早出现在2003年河南省人民检察院和郑州市人民检察院联合举办的“虚假(恶意)民事诉讼”研讨会。[1]该研讨会对虚假诉讼的表现形式、手段、目的等要素作出明确规定,是对司法实践中的虚假诉讼情况的高度总结,但其不足之处在于没有体现虚假诉讼的本质特征——恶意串通性,将虚假诉讼与恶意诉讼等同,有概念混淆
期刊
【摘要】:关于“社科法学与法教义学之争”的讨论是法学学术界近来的一大热点,这是一场关法学研究范式的争论,它直接关系到如何界定法学这门学科。各方学者你来我往的探讨后,各自的主张与反对已经比较明确,不过问题似乎还是没有解决。本文拟以更加宏观的视角——学科比较,跳出法学本身来看社科法学、法教义学及它们之间的争论,试给出不一样的解读。  【关键词】:法学方法论;社科法学;法教义学  一、法学的学科特点  
期刊
【摘要】:18世纪中国元朝戏剧《赵氏孤儿》经翻译后传到欧洲,引起了欧洲人的兴趣,其中最有名的是伏尔泰改编的《中国孤儿》,《赵氏孤儿》与《中国孤儿》从主题,人物,剧情上有着相同点和不同点,这与两个国家的文化,时代背景有关,本文通过文本对比,侧重从接受者的角度分析影响戏剧接受的因素,以及两国文化的异同。  【关键词】:赵氏孤儿;中国孤儿;主题;人物  十八世纪中国元朝戏剧《赵氏孤儿》经翻译后传到欧洲,
期刊
【摘要】:柏拉图式的爱情一直是社会讨论的焦点,已经成为一种神圣的存在。这种爱情观即源于柏拉图的理论,新柏拉图主义即是对于柏拉图主义的进一步阐释生发。而到了文艺复兴时期,新柏拉图主义又趋于流行,并被赋予了新的时代意义,在文学、艺术甚至科学等领域都产生了强烈的影响。文艺复兴时期的诗歌反映了那个时期人们对于爱情的态度,而其中起到主导作用的必定是此时期流行的新柏拉图主义与柏拉图主义的思想。本文试图讲述柏拉
期刊
【摘要】:路遥的《人生》是一部让人思考良多的书。小说背景取材于上世纪七十年代末八十年代初的陕北农村地区,依据当时当地的现实,以农村知识青年高加林为例,围绕着主人公的的命运,不仅对"城乡交叉地带"文化农村青年谋职就业,追求前途和理想的艰难做了真实深刻的反映,而且在爱情描写上,展现了高加林复杂的感情纠葛。  【关键词】:《人生》;高加林;爱情;悲剧  《人生》最早发表在1982年5月的《收获》杂志上,
期刊
二十一岁,从接过父亲手中那张去往学校的车票后开始了。  低头细看掌纹,如大树的年轮一般,我掌中的纹路竟也突然排列成许许多多的句子,有不舍、有无奈、有后悔、有惊慌。多么想重新做回玩乐于父母膝下的孩童,无忧无虑,一生足矣,可而今人已长大,心事就忽地乱如麻线。与父母分别的那一刻,我恍然明白了柳永那句“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的苦痛。初秋到深秋,家乡无所有,落叶满地心怅惘,聊寄不了一枝秋。这个秋天,冷得
期刊
【摘要】:本文着重梳理日本著名作家村上春树的长篇小说以及几篇短篇小说代表作中女性人物形象,以期望更多读者了解村上笔下丰富多彩的女性形象,并对今后的研究方向起到一定积极的引导作用。  【关键词】:女性形象;梳理;村上春树  自1979年村上春树创作《且听风吟》以来,其作品不断创造销售佳绩,成为日本乃至世界知名作家。1987年发表的《挪威的森林》更是引发了广泛的“村上春树现象”。国内外知名学者对村上文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