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政治课渗透职业生涯规划意识的研究

来源 :成才之路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enweif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作为肩负“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思政课教师,上好初中阶段的职业生涯规划课不仅十分必要,也是大势所趋。文章分析初中生职业规划意识的现状,指出思政课中渗透职业生涯规划意识的对策:摆正观念,立足长远;立足教材,用好教材;以生为本,投其所好;与时俱进,探索新生;活动体验,实践感知。
   关键词:思想政治课;职业生涯规划;个人素养;价值观
   中图分类号:G63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8-3561(2021)24-0034-03
  相较于美、日等发达国家,我国在职业生涯规划的教育方面起步较晚。而对于初三毕业班的学生而言,初中毕业也将有一部分学生选择职业中专,并即将面临职业选择。新高考改革的推进,也倒逼准高中生要提前做好职业规划,从而更合理地选择高考科目。因此,做好职业规划的初高中衔接也尤为重要。但是职业生涯规划在初中生的脑海中却是一个不折不扣的新词语。从小学到初中的思政课中,教师一直在帮助学生正确认识自己,明确自己的定位,找到自己的优势,以便将来更好地实现自己的理想。教师更倾向于让学生心中有理想,却忽视了教他们如何去规划,去实现它。也就是差了临门一脚——职业生涯规划课。一堂好的职业生涯规划课将有助于初中生对个人职业理想与人生价值实现的思考,激发学生中考备考的内驱力。
   一、初中生职业规划意识的现状分析
   1.初中生对未来职业缺乏规划意识
   古语云:“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在一份关于职业理想的问卷调查中,81%的学生思考过未来要从事的职业。但新高考改革后,高一之后就要提前考虑大学修读的专业,这81%的学生中仅有21%的学生进行了较多的了解。而更多的人处于仅仅听说过甚至一无所知的状态。高中选科的重要抉择对于初三学生,也就相隔一年多的时间。而一年后,初三学生就要定下未来发展的大致方向了。可见,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不可或缺。
   2.初中生职业定位过于理想化
   在问卷调查中,绝大部分学生还是希望继续升学,因为他们相信只有拥有足够的知识和能力才能有更好的职业发展。大部分学生希望自己能读到至少大学毕业后,再参加工作。初中生的闲暇时间大多热衷于休闲娱乐活动,追星、看小说等已经成为他们青春文化的一部分,这也是造成他们的职业定位大多过于理想化的重要原因之一。尚未有机会接触社会的初中生,缺乏对社会实际和自身条件的考虑。相比于传统的医生、教师、企业家等职业,明星、歌手、网络主播、职业游戏玩家、作家、漫画家、设计师、摄影师等成为更多初中生心中向往的理想职业。
   初中生仅仅看到这些职业的光鲜亮丽的外表,尤其是新兴职业的高关注度和高回报率,却忽视了从事这些职业所需要的个人素养、实现成本、人脉和其他社会条件等因素。因此,这些职业对于大多数学生的现实条件和努力程度而言是不切实际的。
   3.初中生职业选择更偏向个人喜好和施展抱负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当代中学生大多生活于小康之家,甚至是经济富裕的家庭,从小衣食无忧,没有太多的经济负担。从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上看,人类的需求像阶梯一样从低到高按层次分为五种,分别是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社交需求、尊重需求和自我实现需求。其中,前三者为较低层次的需求,后两者为较高层次的需求。当代中学生的基础需求已经得到了满足,更有条件去追求“尊重需求和自我实现需求”。
   从问卷中可以看出,初三学生想从事工作的原因中“个人喜欢”占了很大的比例,占53.49%,其次是“为施展个人抱负,实现人生价值”,占33.72%。相比祖辈和父辈大多迫于生计而选择职业,现在的中学生更有主见,也更有条件根据个人的喜好和人生价值的实现选择自己喜欢的职业,施展抱负。由此可见,引导初中生进行正确的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至关重要。正确价值观的树立是思政课教师“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内容。
   二、思政课中教与学的矛盾制约了职业规划意识的渗透
   1.初中思政课中职业规划教育的影响力未能充分发挥
   忽视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是急功近利的教与学背景下的短视行为。教师作为学生人生发展的精神向导,在教学压力下忽略对学生进行具有长远意义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启蒙,是对学生人生发展不负责任的表现。当学生对未来职业规划还比较模糊的时候,其职业选择很容易受到外界的影响。从初中生接触的层面来看,其职业生涯规划的影响因素主要来自家庭、网络、同学和学校。
  
   从数据中可见,有11.63%的人的职业选择偏好受到老师的影响较大。而思政课相比其他学科,应是学生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过程中的一个重要学科。职业生涯规划是学生“三观”的一个直接体现,选择从事某种职业,也是学生人生价值实现的一个重要方式。因此,思政课教师要努力为学生系好职业生涯规划的第一粒扣子。
   部编版教材针对学生能力的培养设计了很多的拓展活动,但是在落实上却受到了现实条件的限制。例如,对于教材中几乎每一课都会出现“青少年怎么做”的提问,答案过于套路化、模式化,对于促进学生的践行,还有一定的距离。这也是教材设计理念与应试压力冲突下产生的不良解决方式。
   2.升学压力下学生对思政课中职业规划教育的重视度不够
   学生在没有面临抉择的时候,会觉得这些职业生涯规划教育都是小题大做的说教,离自己很远。而学业压力不断升级的初三学生,对学习的关注焦点大多是怎样多拿分、拿高分,对于教材拓展的必备知识,只当是可有可无的内容,并不重视。这些,会使學生感受不到正确职业选择的重要性,更无法想象错误的选择对自己今后求学生涯或者就业择业的巨大影响。
   因此,唯有补上初中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短板,让学生在充分认知自己的前提下,充分了解社会,充分了解自己未来想要从事的职业,才能降低学生进行错误职业选择的概率,让他们的人生少走弯路。    三、思政课中渗透职业生涯规划意识的对策
   从学生终身发展的角度看,重视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强化学生正确的择业就业观、价值观和使命感,对学生的人生发展和自我定位十分重要。教师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在思政课教学中渗透职业生涯规划意识。
   1.摆正观念,立足长远
   现今的素质教育注重对学生能力和素养的提升,但教与学却经常被动卷进“应试教育”的漩涡中。在日常思政课教学中,特别是在初三繁重的教学压力下,教师常常只重视考试内容,“不考的不教”。但是从整体上来说,学校教育不仅仅是升学,还应该立足长远,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在平时的教学中,教师应多让学生进行职业规划类的探究活动。在自主命题中,教师也可以设置与职业规划相关的试题,渗透职业生涯规划的思想,引导学生规划自己的人生。要知道,教师不应该仅仅培养能考高分的学生,更应该培养素养高、能力好、有理想、有抱负、有规划的时代新人。
   2.立足教材,用好教材
   部编版“道德与法治”新教材在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上已经做了很系统、很科学的课程内容安排,因此教师绝不能让极具前瞻性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有名无实,形同虚设。作为一线教师,要用好教材中的拓展活动。例如,七上“少年有梦”一课中,教师可以让学生畅想“20年后的我”,展望自己的未来;七上“绽放生命之花”一课中,教师可以让学生自己收集资料,了解各行各业的人如何实现生命的价值;九上“共圆中国梦”一课中,教师可以让学生制作并分享自己的“圆梦路线图”等。
   如何创造性地活用教材,把职业生涯规划的理念潜移默化地传递给学生应是思政课教师要深入思考的。教材中一些好的例子教师可以直接用,也可以对教材内容和案例进行深挖与细化。例如,九下课本中提到毛泽东同志把青少年比喻为早晨八九点的太阳,以此来强调青年强则国强的道理。若深挖毛泽东同志的事迹,其“孩儿立志出乡关,学不成名誓不还”的求学抱负和其与国家发展的故事,都是很好的教学素材,这都是课本中没有提到的内容。除了文字素材的人物故事外,相关的电视剧或者电影片段能更直观地呈现素材,达到更好地启发学生的效果。
   3.以生为本,投其所好
   初中生群体早已形成属于他们这个群体自己的亚文化圈,爱看小说、喜欢追星等特质可以转化成为课堂上吸引他们关注的点。因此,教师可通过寻找正能量的娱乐或体育明星的成长成才的故事,激励他们向偶像学习。例如,在讲授九下第五课“走向世界大舞台”时,教师可给学生播放易烊千玺2019年4月8日在纽约联合国总部青年论坛上,作为世界卫生组织中国健康特使出席亚太地区分会进行的全英文演讲的视频。这个正能量偶像明星的视频,能激发初中生对偶像的能力素养的崇拜与学习。
   4.与时俱进,探索新生
   网络对于初中生的影响力是巨大的,他们很喜欢通过网络来了解世界,开阔眼界。特别是因网络而产生的新兴职业,是初中生最好奇和向往的职业之一。比如,网络主播、职业玩家、游戏开发等各类新兴职业,都是网络文化圈中常见的热门职业。这就要求教师在课堂上或者课余时间与学生一起探讨这些职业的利弊或者发展前景等,通过这种方式解开他们对这些新兴职业的疑惑,引导和激励他们脚踏实地,不断提升自己的能力。
   此外,國家每年表彰的国家勋章和国家荣誉称号获得者、劳动模范、先进人物等,都可以成为教师课堂教学中的鲜活的素材,使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与思政课更好地融合。
   5.活动体验,实践感知
   初中生大多数时间都在家校间两头跑,很少有机会接触社会,去进行职业体验的机会更是少之又少。因此,教师让初中生进行有效又安全的职业体验,是促进他们进行职业生涯规划的好方式之一。
   (1)布置开放型的职业探索作业,引导学生观察身边的各行各业。例如,学生可以利用课余时间采访不同职业的人或向父母亲朋了解不同的职业,可以到学校食堂去体验不同劳动分工,可以追踪老师工作的一天,可以到父母的工作单位去体验他们一天的劳动等。
   (2)开展与职业体验有关的研究性学习。教师可通过研究性学习这一活动型学科课程,让学生设计活动方案,研究自己想要了解的职业,再把研究成果与同学分享。如果有条件,教师还可以组织学生到派出所、法院等单位,去参观和体验警察、法官等职业。
   (3)开展暑期职业体验方面的研学活动。研学活动是让学生进行职业体验很好的方式,有利于引导学生主动适应社会,促进书本知识和生活经验的深度融合。由教师带队的职业体验的研学之旅,更有学习和探讨的氛围,有利于丰富学生的职业经验。
   四、结语
   总之,初中阶段是学生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初三是学生面临的第一个重要的人生抉择期。而初中生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是思政课教师进行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教育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不容忽视。因此,教师只有及时有效地引导初三学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让他们提前了解自身的情况和自己向往的职业,他们才能更好地选择自己的职业方向,避免自己毕业后在职业选择上的盲目和被动。
  参考文献:
  [1]李振伟.政治学科思想引领职业规划[J].福建基础教育研究,2017(05).
  [2]周问奇.让“改革先锋”滋养课堂[J].中学政治教学参考,2019(13).
  [3]熊坪.浅谈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在思想政治教学中的渗透[J].中学教学参考,2019(16).
  [4]王芳.职业生涯规划在思想政治教学中的渗透[J].基础教育研究,2017(17).
其他文献
摘 要:人工智能与教育的深度融合,重塑了教育的新形态。文章基于人工智能技术角度,先从学生的“学”、教师的“教”和学校的“管”三方面研究当前人工智能在教育领域的多样化应用,再探讨教育系统应用人工智能可能面临着技术、道德伦理等挑战,最后从学生、教师两个角度提出积极应对人工智能时代的有效策略。   关键词:人工智能;教育;融合;挑战;策略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
摘 要:高中化学教师要树立生本理念,认识到学习的主体是学生,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促进学生的自主学习,让学生真正投入到对化学知识的探究和学习中,实现积极、主动、活泼、健康地发展。在高中化学教学中,教师可以从运用合作策略打造高效课堂、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意识两方面入手进行生本理念的渗透,不断提高学生的学科素养。   关键词:高中化学;生本理念;渗透;合作策略;自主探究   中图分类号:G633.8
摘 要:徽商文化育人,是地方高职院校“双高计划”建设的深层次选择。以徽商文化与高职“双高计划”建设项目的耦合点为切入,探索选择徽商文化育人的校园实践平台路径。以徽商文化网络实践平台为主体,实现教学平台、社团平台、网络平台的有机结合,线上线下结合,三个平台、三个课堂有机衔接,互相联动,形成高职院校全校“浸润式”文化育人的人文素质教育生态,提升高职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就业能力。   关键词:徽商文化;“
摘 要:PBL在医学教育中的应用具有较好的效果,有助于学生提高自身能力以及综合素质。文章基于PBL教学法在高职护理教学中的实际应用效果,对不足与解决措施进行的归纳和总结,指出教师要进一步将PBL教学法融入医学教育中,以培养更多高素质的护理人才。   关键词:高职;护理教学;PBL教学法;应用效果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8-3561(2021)24-00
摘 要:作文教学是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重要途径,教师一味地讲授写作技巧与方法,忽略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不利于学生创作出优秀的作文,也会影响作文教学的顺利开展。教师在作文教学中应以合理的课前练笔、有效的合作写作、适当的课后写作,引导学生运用创造性思维写作,培养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   关键词:语文教学;作文教学;创造性思维;写作能力;能力培养   中图分类号:G421;G623.24 文献
摘 要:全阅读打破了原有的阅读模式,能使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是一种全新的阅读方式。想要贯彻全阅读理念,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学校就要构建全阅读校园环境,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教师就要深化全阅读理念,丰富学生阅读能力培养方式,家长就要配合教师工作,营造良好的家庭阅读氛围。   关键词:语文教学;全阅读;阅读能力;阅读习惯;能力培养   中图分类号:G421;G623.23
摘 要:在新课改背景下,高中英语教学活动正由“说”向“写”靠拢。培养学生写的兴趣,提升其写的质量,成为英语教学的重要问题。教师应在高中英语写作教学中培养学生积累意识,导入写作材料,培养学生的语言能力,强化英语表达,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积极开展评价,优化写作教学活动。   关键词:核心素养;高中英语;写作教学;优化策略;能力培养   中图分类号:G421;G633.41 文献标志码:A 文
摘 要:在英语教学中注重对接生活,让学生将生活中的一些场景和事件用英语准确地表达出来,能使学生学会用更加精确的英语单词和句型描绘生活。教师在英语写作教学中,应让学生关注生活,积累写作素材,体验生活,寻找写作灵感,感悟生活,倾吐写作心声,从而提高学生英语写作水平,培养学生的英语核心素养。   关键词:英语教学;写作;生活;写作素材;写作水平;能力培养   中图分类号:G421;G633.41
摘 要:第二外语在高校都是作为外语专业本科学生的一门必修课程来设置,旨在培养学生第二外语听、说、读、写和译等综合语言能力。文章分析二外德语主流教材“新编大学德语”,并结合二外德语的教学经验,探讨如何更好地利用“新编大学德语”,如何在二外德语课堂上发挥教师的引导作用,进而提高二外德语课程的教学质量。   关键词:二外德语;教材分析;教学方法;学习兴趣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志码: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