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力对培养创新型人才十分重要。结合教学实践,以引导学生“提问题”為突破口,采用恰当的方法,引导学生独立思考,让他们逐渐养成独立思考的习惯,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
[关键词]独立思考能力 课程改革创新型人才
在我们的教学中,有一部分学生不愿意动脑,懒于动脑,对于教师或同学提出的问题“漠不关心”。教师有时故意让不举手的学生回答问题,他们要么不说话,要么乱说一通,根本不着边际,显然没有思考问题,究竟是什么原因导致这一“顽疾”的产生?教师怎样才能让学生敢于思考、大胆回答呢?下面是我对此问题一点浅显的见解。
就学习过程而言,独立思考是学好知识的前提。学习重在理解,没有经过独立思考就无法很好地消化所学知识,也不可能真正理解其中的道理,使之成為自己真正掌握的知识。培养独立思考的能力,关健在于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的习惯。教师要在有限的课堂教学中,能激发其乐于思考的欲望;要建立平等、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创设勇于思考的环境;引导学生独立思考,让他们逐渐养成独立思考的习惯。
1 通过独立预习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
我一般上新课的时候首先让学生先预习10-20分钟,在这个时间段要求学生独立的进行,不允许说话、讨论,更不允许交头接耳,时间根据课的需要而定。在这个过程中要求学生:①找出自己的疑点;②画出自己不会的地方;③已经都会的可以做课后的习题。这个时间段学生完全在独立的完成一切,老师不指导,学生不交流;目的就是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摈弃那种“等、靠、帮”的习惯,在独立思考中形成自己的观点、方法。同时要求学生从课文中找出两个问题,至少自己要回答出一个。有时上课的时候还故意的设计错误的地方,看学生是否真的思考了,而且出错的时候我还故意强词夺理,试图说服学生,但学生会给我正确的理论依据,此时我会恍然大迷,极力的表扬学生,学生更会有一种越师的自豪感,更加自信。
2 以引导学生以“提问题”為突破口,激发其乐于思考的欲望
為了改变学生不愿思考的习惯,应把“突破口”选在引导和鼓励学生“提问题”上,努力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激发其乐于思考的欲望,形成一种处处遇问题,时时想问题,人人提问题的生动活泼主动学习的局面。
首先,要通过适时的总结,给学生以积极引导和鼓励。如有的教师定期总结学生提问题的表现,从中评出“提问题小状元”。
其次,充分考虑到学生之问的差别,有针对性地培养学生提问题的能力。开始时,把培养学生“提问题”的能力划分為五个层次的递进目标:①敢提问题;②能围绕学习中心提问题;③能提出有份量的问题;④能尝试解决自己提出的问题;⑤能在问题解决后又提出新的问题。然后,教师根据每个学生的现有层次,经过与学生本人商量,确定不同的努力目标,并逐步提高层次,使学生尝到思考的甜头,以此带动和形成学生边学习边思考的习惯。
3 建立平等、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创设学生勇于思考的环境
首先,教师要与学生进行平等的对话和交流。其前提是要相信和尊重每个学生,看到他们都有在某一方面成材的潜能。著名特级教师孙双全与孩子心灵相通的教学情景就使我们很受启发:“教学中,他不断地鼓励大家:‘谁来说一说,说对了表扬,说错了也表扬,表扬你的勇气。’而对孩子的错误解释,也给予肯定的评价:‘因為你的错误才使我们全班都能正确,失败乃成功之母。’而对孩子出色的回答,他更是毫不吝啬对学生给予夸奖和赞美:‘真好,你有发现的眼睛。’当孩子不够自信而不敢举手时,他鼓励学生:‘举起手来就是英雄,就是高手!’学生在他的鼓励下,越来越多的小手举了起来。”在课堂上学生是“小脸通红,小眼发光,小手直举,小嘴常开”,这是一种多么宽松愉快的学习环境!我们要用欣赏的眼光关注、关心我们的学生,用期待、希望的眼神鼓励我们的学生,对也英雄,错也英雄,只要回答就是胜利,那么我们的学生还能不思考吗?
4 给学生充分的机会来进行独立思考
要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除了唤起学生的积极性,在方法上给以指导外,更需要让学生在实践中加以锻炼。在数学教学中,教师现在很流行使用“精讲多练”的教学方法,四十分钟花十几分钟讲授新知识,然后设计大量的习题给学生练习巩固。其结果是学生自由思考的时间太少,只是机械的反复训练,完全被老师牵着鼻子走,依然没有摆脱“满堂灌”的框框。久而久之,有的学生只习惯于听老师讲解,不喜欢独立思考;有的学生感到负担过重,失去了学习数学的兴趣;更有甚者因此丧失了学习的信心。
新课程培养目标是培养有独立思考和独立行為的人。新课程所倡导的合作学习,必须是建立在自主探索的基础上才是行之有效的,没有自主探索的合作交流是无根之木、无源之水,学生的智慧就不能发生碰撞,思想就不会实现交融。合作能提升人的能力,能形成集体的智慧,但应以每个学生的独立思考為前提,有针对性、目的性的讨论,才能达到自主学习的要求。如何才能做到这一点呢?在提出问题后,不要急于组织或要求学生讨论,应留给学生一定的独立思考时问,等学生有了自己的想法后再参与讨论,组内同学互相交流看法时要言之有物,言之有理,并轮流在班内发言,再由本组同学补充,然后征求全班同学的意见,最后达成共识。否则课堂内的讨论与交流将流于形式,如有些讨论时间小于2分钟,学生在叽叽嘎嘎地说,谁也听不清楚。这样讨论,很难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终身学习的能力,极易助长部分学生的依赖心理,造成两极分化。因此,在学生合作学习的过程中,要让学生养成良好的倾听习惯,因為每一位学生都有自已独特的见解,多留心听一些会对自己理解问题有一定的帮助;同时让每一位同学都有表达自己看法的机会,即能集思广益,又能促使学生认真、积极地思考问题。
5 教师要鼓励学生破除迷信,敢于向权威挑战,培养其勇于探索的创新精神
因為敢于向权威挑战是创新型人才的可贵品质。这不妨从破除教师的权威开始:课堂上如果遇到了学生的“节外生枝”或提出了挑战性的问题时,教师应该热情地欢迎,冷静地倾听,认真地分析。如果是确有价值的意见,就应随机应变地将其转化為课程资源。如在苏教版三年级上册《三袋麦子》课文中有一个问题:小猪、小牛、小猴的做法你最赞成谁的?為什么?多数学生都赞成小猴,说它聪明、勤劳,老师也认可了这种观点,就赞成小猴。这时有一个学生举手,却说赞成小牛,同学生们普遍不赞成,教师及时制止同学们的非议,让这个同谈谈想法,他说:“小牛吃了半袋麦子,可以将剩余的麦子种下,这样即享受了生活,来年又可以多收一些麦子,即不像小猪那么贪吃,也不像小猴一点也不吃,生活太清苦了。”这种说法同样得到了同学们的认可。这也极大地提高了同学们对问题的思索与审视,敢于向“标准答案”质疑,这样更拓宽了同学们的思考问题的思维。
教师要能过各种各样的方法,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习惯,不断地提高学生思考问题的能力。使思考成為学生学习中必不可少的学习环节,即让学生从中得到乐趣,又让学生感受到思考带来的意想不到的收获。使之成為学习的法宝。
采用一系列有效的教学方法,学生上课积极回答、独立思考的习惯业已形成,对于提出的问题总是能主动思考并作出较好的回答,过去那种“冷清课堂”不复存在,取而代之的是充满生机、活力的高效课堂。
[关键词]独立思考能力 课程改革创新型人才
在我们的教学中,有一部分学生不愿意动脑,懒于动脑,对于教师或同学提出的问题“漠不关心”。教师有时故意让不举手的学生回答问题,他们要么不说话,要么乱说一通,根本不着边际,显然没有思考问题,究竟是什么原因导致这一“顽疾”的产生?教师怎样才能让学生敢于思考、大胆回答呢?下面是我对此问题一点浅显的见解。
就学习过程而言,独立思考是学好知识的前提。学习重在理解,没有经过独立思考就无法很好地消化所学知识,也不可能真正理解其中的道理,使之成為自己真正掌握的知识。培养独立思考的能力,关健在于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的习惯。教师要在有限的课堂教学中,能激发其乐于思考的欲望;要建立平等、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创设勇于思考的环境;引导学生独立思考,让他们逐渐养成独立思考的习惯。
1 通过独立预习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
我一般上新课的时候首先让学生先预习10-20分钟,在这个时间段要求学生独立的进行,不允许说话、讨论,更不允许交头接耳,时间根据课的需要而定。在这个过程中要求学生:①找出自己的疑点;②画出自己不会的地方;③已经都会的可以做课后的习题。这个时间段学生完全在独立的完成一切,老师不指导,学生不交流;目的就是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摈弃那种“等、靠、帮”的习惯,在独立思考中形成自己的观点、方法。同时要求学生从课文中找出两个问题,至少自己要回答出一个。有时上课的时候还故意的设计错误的地方,看学生是否真的思考了,而且出错的时候我还故意强词夺理,试图说服学生,但学生会给我正确的理论依据,此时我会恍然大迷,极力的表扬学生,学生更会有一种越师的自豪感,更加自信。
2 以引导学生以“提问题”為突破口,激发其乐于思考的欲望
為了改变学生不愿思考的习惯,应把“突破口”选在引导和鼓励学生“提问题”上,努力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激发其乐于思考的欲望,形成一种处处遇问题,时时想问题,人人提问题的生动活泼主动学习的局面。
首先,要通过适时的总结,给学生以积极引导和鼓励。如有的教师定期总结学生提问题的表现,从中评出“提问题小状元”。
其次,充分考虑到学生之问的差别,有针对性地培养学生提问题的能力。开始时,把培养学生“提问题”的能力划分為五个层次的递进目标:①敢提问题;②能围绕学习中心提问题;③能提出有份量的问题;④能尝试解决自己提出的问题;⑤能在问题解决后又提出新的问题。然后,教师根据每个学生的现有层次,经过与学生本人商量,确定不同的努力目标,并逐步提高层次,使学生尝到思考的甜头,以此带动和形成学生边学习边思考的习惯。
3 建立平等、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创设学生勇于思考的环境
首先,教师要与学生进行平等的对话和交流。其前提是要相信和尊重每个学生,看到他们都有在某一方面成材的潜能。著名特级教师孙双全与孩子心灵相通的教学情景就使我们很受启发:“教学中,他不断地鼓励大家:‘谁来说一说,说对了表扬,说错了也表扬,表扬你的勇气。’而对孩子的错误解释,也给予肯定的评价:‘因為你的错误才使我们全班都能正确,失败乃成功之母。’而对孩子出色的回答,他更是毫不吝啬对学生给予夸奖和赞美:‘真好,你有发现的眼睛。’当孩子不够自信而不敢举手时,他鼓励学生:‘举起手来就是英雄,就是高手!’学生在他的鼓励下,越来越多的小手举了起来。”在课堂上学生是“小脸通红,小眼发光,小手直举,小嘴常开”,这是一种多么宽松愉快的学习环境!我们要用欣赏的眼光关注、关心我们的学生,用期待、希望的眼神鼓励我们的学生,对也英雄,错也英雄,只要回答就是胜利,那么我们的学生还能不思考吗?
4 给学生充分的机会来进行独立思考
要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除了唤起学生的积极性,在方法上给以指导外,更需要让学生在实践中加以锻炼。在数学教学中,教师现在很流行使用“精讲多练”的教学方法,四十分钟花十几分钟讲授新知识,然后设计大量的习题给学生练习巩固。其结果是学生自由思考的时间太少,只是机械的反复训练,完全被老师牵着鼻子走,依然没有摆脱“满堂灌”的框框。久而久之,有的学生只习惯于听老师讲解,不喜欢独立思考;有的学生感到负担过重,失去了学习数学的兴趣;更有甚者因此丧失了学习的信心。
新课程培养目标是培养有独立思考和独立行為的人。新课程所倡导的合作学习,必须是建立在自主探索的基础上才是行之有效的,没有自主探索的合作交流是无根之木、无源之水,学生的智慧就不能发生碰撞,思想就不会实现交融。合作能提升人的能力,能形成集体的智慧,但应以每个学生的独立思考為前提,有针对性、目的性的讨论,才能达到自主学习的要求。如何才能做到这一点呢?在提出问题后,不要急于组织或要求学生讨论,应留给学生一定的独立思考时问,等学生有了自己的想法后再参与讨论,组内同学互相交流看法时要言之有物,言之有理,并轮流在班内发言,再由本组同学补充,然后征求全班同学的意见,最后达成共识。否则课堂内的讨论与交流将流于形式,如有些讨论时间小于2分钟,学生在叽叽嘎嘎地说,谁也听不清楚。这样讨论,很难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终身学习的能力,极易助长部分学生的依赖心理,造成两极分化。因此,在学生合作学习的过程中,要让学生养成良好的倾听习惯,因為每一位学生都有自已独特的见解,多留心听一些会对自己理解问题有一定的帮助;同时让每一位同学都有表达自己看法的机会,即能集思广益,又能促使学生认真、积极地思考问题。
5 教师要鼓励学生破除迷信,敢于向权威挑战,培养其勇于探索的创新精神
因為敢于向权威挑战是创新型人才的可贵品质。这不妨从破除教师的权威开始:课堂上如果遇到了学生的“节外生枝”或提出了挑战性的问题时,教师应该热情地欢迎,冷静地倾听,认真地分析。如果是确有价值的意见,就应随机应变地将其转化為课程资源。如在苏教版三年级上册《三袋麦子》课文中有一个问题:小猪、小牛、小猴的做法你最赞成谁的?為什么?多数学生都赞成小猴,说它聪明、勤劳,老师也认可了这种观点,就赞成小猴。这时有一个学生举手,却说赞成小牛,同学生们普遍不赞成,教师及时制止同学们的非议,让这个同谈谈想法,他说:“小牛吃了半袋麦子,可以将剩余的麦子种下,这样即享受了生活,来年又可以多收一些麦子,即不像小猪那么贪吃,也不像小猴一点也不吃,生活太清苦了。”这种说法同样得到了同学们的认可。这也极大地提高了同学们对问题的思索与审视,敢于向“标准答案”质疑,这样更拓宽了同学们的思考问题的思维。
教师要能过各种各样的方法,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习惯,不断地提高学生思考问题的能力。使思考成為学生学习中必不可少的学习环节,即让学生从中得到乐趣,又让学生感受到思考带来的意想不到的收获。使之成為学习的法宝。
采用一系列有效的教学方法,学生上课积极回答、独立思考的习惯业已形成,对于提出的问题总是能主动思考并作出较好的回答,过去那种“冷清课堂”不复存在,取而代之的是充满生机、活力的高效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