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分担·分辨

来源 :中小学管理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tudyrec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听一位走南闯北的学者说,在她到过的很多偏远山村学校的校长的案头、床边都有中小学管理杂志的影子;听一位常出境考察的教育官员说,没想到,在参观台湾国立师范大学图书馆时,竟在书架上看到你们的刊物!每每听到这些,我们的心里总是甜甜的。一年又过去了,年根总是要“盘点”的:与2004年相比,我们对主题化运作模式(每期都围绕“本期视点”集中就某一专题进行多层面、多视角的探析)的运用更为成熟与从容,特别是较好地解决了主题化运作模式与本刊的传统特色、与常规栏目的整合问题,“本期视点”的影响力越来越大,与广大读者的需求越来越吻合;2005年,我刊在中国人民大学复印报刊资料《中小学学校管理》上的全文转载率稳居第一……因为收获了这许多,我们的心里美美的。我们愿与读者朋友共享这份由辛勤的汗水和集体的智慧“化合”而成的甜甜美美的感觉!当然,这种分享是双向的,甚至是多向的。在每一期、每一篇文章的编辑过程中,在与不少读者、作者的神交中,我们也时时分享着朋友们事业成功、个人成长的“大快乐”与“大幸福”。我们与大家一起兴奋着、激动着,细细地体味着多姿多彩的教育生活赋予个体生命的独特价值。
  最近,一位长期从事校长培训的朋友告诉我们,在一次以校长为对象的深度访谈中,不少人都用“孤独”二字回答“您现在感到最苦闷的事是什么”的问题。听后,我们的心沉沉的。对于一个有高层次需求的人来说,还有什么会比心灵的孤独更可怕、更悲哀?是自己的观念不被下属接受、意图很难贯彻?还是身处矛盾的集合点,上下不是、左右为难,又无人理解、无处诉说?抑或是由于身居高位而不得不端起架子、远离本性、戴上面具过活,时有高处不胜寒之感?说到这儿,我不禁想起大约七八年前,一位刚到某媒体“跑教育”的年轻记者问我:采访校长时怎么才能“捞”到真东西。我开玩笑似地答道:什么时候你能将自己与被采访对象的关系“演变”成姑娘和小伙儿的关系,什么时候你就成功了一半!后来,她不止一次感慨地说:真的,有时“演变”前后,我看到的几乎是两个完全不同的人!毋庸置疑,厚厚地将自己包裹起来的人必定是一个孤独的人。尽管孤独难医,但我们还是愿意通过搭建一个同行互助的平台给您一份支撑:在我们的刊物上,在我们共同的家里,您可以说说自己的不能承受之重,可以讲讲您的感受,也可以听听“过来人”的叙说……愿这种超越时空的倾听与理解能为您分担些许痛苦,至少给您带来片刻的轻松与超逸。
  2006年,我刊将继续走品牌化经营之路,继续完善主题化运作模式(如在求质量上下工夫,摒弃求全心理,增强文章的冲击力)。在此过程中,我们希望做到两个分辨:(1)坚持正确的办刊宗旨,分辨是非方向。在不少报刊(甚至是某些权威报刊)都或明或暗地“出售”版面以获取经济利益的今天,是否还能恪守我刊自创办之日起即认定的“以质取稿”的原则,对我们来说是个不小的考验。编辑部几乎每天都会接到询问是否可以付费登稿的电话,不少机构也都找上门来希望与我们进行这方面的“合作”。对此,我们的回答只有一个字—否!我们这样做既是出于维护本刊的品牌与声誉、珍视读者和作者多年来对本刊的信赖与厚爱的考虑,亦是维护教育学术公平与学术尊严的需要。(2)通过对“点”的丰富性、特殊性与复杂性的把握,更清晰地认识“面”,分辨出真实的问题。对于我们来说,确定一个选题或研究某一问题,其目的都是要为教育实践服务,因此,在很多情况下,在抽象的意义上是合理的命题相较于我们的目的而言并不具有真实的价值。只有达到对构成某事物的各个单元的“具体性”的把握,我们才能分辨出真问题──真问题孕育好选题。
  (作者单位:中小学管理杂志社)
  (编辑向群)
其他文献
人们都说现在的世界很浮躁,社会很浮躁,人心也很浮躁。在这样的大背景下,校长要克服浮躁心态,潜心做教育。  教育是一门规律性很强的科学。我们每做一件事情,都要符合教育的目标和要求,符合本地区的实际和特点,而且学校还要办出特色,当校长确实很不容易。开会、揽活、找钱……校长要办的事情很多很多。但我想,当前,校长最需要做的事,是静下心来读点儿书,研究点儿问题,明确一个坚定不移的思路,并将其贯串于我们教育教
新时代教师如何通过“链接”与“赋能”实现全专业发展?教师如何直面人工智能时代的机遇与挑战?2019年1月26~27日,由中国教育学会、北京市海淀区教育委员会主办,北京市海淀区教师进修学校、北京市一零一中学承办的“第三届全国教师专业发展学术会议”在北京举行,来自国内外的专家、校长、教师齐聚一堂,围绕“链接与赋能—新时代教师的全专业发展”这一主题进行了深入研讨。一、链接:激活教师全专业发展的内在动能 
[摘要]通过苏格拉底与失恋学生的对话说明:有意味地言说,是优秀教师的核心特征之一。  [关键词]苏格拉底;优秀教师,有意味地言说  [中图分类号]G6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2384(2009)04-0043-02    一直以来,教育家们以“给教师的建议”的名义给教师提了太多的行为准则,但歧路亡羊,这样反而让教师无所适从。审视大师们的建议,我不禁沉思:优秀教师有没有更核心的特
摘要 教学作品记录着教师专业发展的进程,是教师个人生活史的重要组成部分。从描述一位从教30年的优秀教师的五节课出发,分析隐含其中的发展历程与影响教师能量增长的重要因素,建议教师追求专业认知的持续发展,塑造反思性实践者的形象,记录教学特色的形成过程。自觉创造教学作品。  关键词 教师专业发展;教学作品;能量增长;文化形象;专业支援;反思性实践者  中图分类号 G63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
在多年思考和研究学校管理的过程中,我越来越感到教育与管理的冲突问题值得关注,也就自然地将二者各自的特点和它们之间的关系作为研究对象,并由此生成了“教育性管理”或“管理的教育性”的命题。    一、管理和教育是两种不同性质的东西    我曾经在一所学校连续听了两节语文课。第一节是一节古文课,由一位40多岁的女教师执教。学生们将作业本摊在桌子上,逐字逐句地跟着老师翻译古文。师生的态度都非常严谨,听说这
历经20 多年,49 道“减负令”,但学生课业负担过重仍然是困扰教育的一大难题。“书包最重的人是我,作业最多的人是我,每天起得最早、睡得最晚的人,是我是我还是我。”学生还在唱自己创编的儿歌,家长依然在左右为难,人大代表们也仍然在不断呼吁,可是,减负之路到底该如何走?    视点:25 年不布置数学家庭作业    没有家庭作业,是现在许多孩子的生活梦想。连续25 年,从一年级到五年级不布置数学家庭作
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后,中国教育伴随改革开放迈开了新的发展步伐。经过30年的艰辛探索,中国教育事业已经取得了令世人瞩目的伟大成就。  回顾30年走过的道路,总结我们应当汲取的经验,正视我们必须应对的挑战,是创造我国教育新的辉煌的力量源泉。  观念的转变是教育事业发展的前提。对“两个基本估计”的否定,推动了教育思想的解放。“三个面向”的提出,明确了教育改革的方向。“百年大计,教育为本”、
[摘要]改革开放30年来,我国学校管理改革的历程大致可分为4个阶段:秩序恢复时期(1978-1984)、试点改革时期(1985-1992)、全面改革时期(1993-1999)、深化改革时期(2000-2008)。这是一个由外围到核心、由边缘到中心、由粗放到精耕的过程。  [关键词]改革开放;学校管理;述评  [中图分类号]G47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2384(2008)11-0
摘要基于对我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义务教育“公民同招”政策核心要素和配套措施的总体分析,提出在政策推进过程中可能产生的操作风险、舆情风险以及对民办中小学发展带来的影响。同时提出“公民同招”政策推进的若干建议,包括切实推进政策落实落细、稳妥推动民办学校转型发展、努力缩小区域内校际办学差距等。  关键词 公民同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民办教育;民办义务教育学校  中图分类号G63  文獻标识码B 
苏霍姆林斯基说:“任何一种教育,孩子在其中越少感觉到教育者的意图,其教育效果就越大。”是的,让德育简约,让德育走进学生心灵的有效方式便是让学生在生活中体验德育的真谛。从下面的学校生活场景中,我们可以感受到无痕的德育。    场景一:  学校400米长的主干道两旁,绿树葱茏,鲜花环绕,彩石点点,但最吸引人的还是那一排整齐的灯箱,上面记述着龚自珍在此讲学的故事,记录着著名校友闵惠芬、杨守仁、吕叔湘的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