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入推进,我们的教育已从“知识核心时代”向“核心素养时代”迈进。在关注“什么是素养?”“什么是语文素养?”“什么是语文核心素养?”的同时,想到了如何将核心素养落脚于我们的课堂教学实践活动中,让孩子们的成长真正得益于课堂学习活动。本文从明确“是什么”、思考“学什么”、设计“怎么学”、反思“像什么”几个方面谈了笔者就阅读学习活动设计的思考。
关键词:核心素养;阅读;学习活动;设计
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入推进,我们的教育已从“知识核心时代”向“核心素养时代”迈进。作为一名乡村小学语文教师,对“什么是素养?”“什么是语文素养?”“什么是语文核心素养?”这样一些专业术语感到好奇而又陌生,也激发了我的求知欲。在今天这个互联网 的时代,对于这样一些名词解释我们可以轻易得之,但关键是如何落脚于我们的课堂教学实践活动中,让孩子们的成长真正得益于课堂学习活动。
著名特级教师于永正曾说过这样一句话:“课前,老师得先和文本对话,即钻研好教材。只有把教材把握好了,才能和学生交流。我备课没有什么诀窍,就是那么翻来覆去地诵读、默想,当读出自己的理解、情感,读出文章的妙处,读出自己的惊喜时,我便敢走进课堂。”我们的备课为什么千篇一律?我们的课堂为什么缺乏创新?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首先去看教案、单纯依赖教参,毫无教师本人对文本的解读、对教学的构想。有了对文本的充分解读,再结合“三维”目标,科学合理地设计学习活动。
一、明确“是什么”
解读文本,我们首先应想到这篇课文是什么体裁。知道不同文章体裁有其独特的地方,才不会在设计时千篇一律,千人一面。叶圣陶的《语文教学二十韵》中说:“作者思有路,遵路识斯真。”
文体作为文本的外在形式也是对阅读理解的一种规范。对读者而言,阅读理解的過程就是按照文本所提供的具体内容或形象,运用头脑中先于阅读的某种体裁类型,解读、接受文本所携带的某种语言的、思想的或审美的信息,同时又在它的未定空白处赋予新的含义的过程。
任何一篇文章都有自己的文体归属,任何一种文体都有区别于其他文体的不同特点,这些特点鲜明地表现在内容的选择、结构的安排、技巧的运用和语言的表达等方面。语文教师除了关注学情外,更要顾及文体特点确定教学内容,这就是教学中的文体意识。它需要教师对文体有一定的了解,并能够根据文体特点进行教学,逐渐帮助学生习得一种文体阅读的思维和方法。
二、思考“学什么”
我们的任何一个活动设计都是依托一定的目标而存在的,那么学生学习一篇课文能从中收益哪些东西呢?如果心中无“人”,难免让我们教学或学习活动收效甚微。
以人教版四年级下册第八单元《纪昌学射》一课为例,
(一)我们可以这样设计
1.读题。知道什么?还想知道什么?
2.读文。学习生字词,归纳主要内容。
3.品读。
(1)纪昌怎样练眼力?是怎样一个人?不眨眼:“注视”(两年)——“相当到家”;小看大:“盯”(三年)——“竟然像车轮”。
(2)飞卫怎么教?是怎样一个人?
4.写话。后来,纪昌成为了百发百中的射箭能手,假如你是飞卫或是纪昌,会怎么夸对方?
5.总结。读了这个故事,你体会到什么?
(二)当然我们也可以这样设计
1.读题。交代文体,问:知道什么?还想知道什么?
2.读文。学习生字词,归纳主要内容。
3.品读。
(1)纪昌怎么练的?飞卫为什么先要让纪昌练眼力?不眨眼:“注视”(两年)——“相当到家”;小看大:“盯”(三年)——“竟然像车轮”。
(2)哪个部分写得详细?作者写学射为何只用了一句话?
4.总结。读了这个故事,你体会到什么?
究竟以上两种设计,哪一种更好呢?细细比较我们发现第二种设计我们紧紧围绕故事告诉我们什么样的道理展开设计,特别是在品读环节,让学生抓住练箭的过程去感悟,学生便能很快体会到这一点。
三、设计“怎么学”
清楚了是什么,学什么,我们最关键的就是怎么学,这个怎么学就是我们要重点设计的过程,我们设计的每一个环节是否能达到目标,对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有促进作用,是否有相应的理念作支撑。
比如,在教学人教版六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科学精神单元)《29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这一课时,我采用了以下设计:
1.自读。自由地通读全文,学习生字词。
2.提问。课文主要表达了一个什么观点?
3.重点。作者是怎样来论证自己的观点的?(事与理的一致性,事与事的不重复性,理与理的递进性)
4.得出结论。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只要见微知著,善于发问,不断探索,就能发现真理)
5.总结。提出观点——论证观点——得出结论。
采用以上的教学设计主要基于这两点思考:一是本课教学关注了学生基础知识的掌握;二是紧扣本文作为议论文体,让学生感知议论文体的写作方法。孩子们在学完这一课收获的不只是课文主人翁科学精神的感染,关键是让孩子们知道通过具体事实阐述自己的观点。
四、反思“像什么”
教学永远是一门不完美的艺术,学习活动的设计之路更是如此,没有最好,只有更好。只有常常反思自己的活动设计是否在让学生获得学科知识、技能和能力时,同时指向人的精神、思想情感、思维方式、生活方式和价值观的生成与提升这些核心素养形成目标上来。
对教学而言,课堂是立德树人的主阵地,对基于核心素养的语文课堂来说,应凸显以人为本的原则,注重学生语文素养的全面提高。《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在“课程的基本理念”中指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方式。”还指出:“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语文学习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情境,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鼓励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作为一线教师,只要潜心于课前的精心设计,才会有孩子们在课堂上的精彩绽放。
参考文献:
[1]幽灵军团.JS56小学语文学科中怎样落实核心素养[A].
[2]庞红玲.小学语文教学设计的新理念[A].
关键词:核心素养;阅读;学习活动;设计
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入推进,我们的教育已从“知识核心时代”向“核心素养时代”迈进。作为一名乡村小学语文教师,对“什么是素养?”“什么是语文素养?”“什么是语文核心素养?”这样一些专业术语感到好奇而又陌生,也激发了我的求知欲。在今天这个互联网 的时代,对于这样一些名词解释我们可以轻易得之,但关键是如何落脚于我们的课堂教学实践活动中,让孩子们的成长真正得益于课堂学习活动。
著名特级教师于永正曾说过这样一句话:“课前,老师得先和文本对话,即钻研好教材。只有把教材把握好了,才能和学生交流。我备课没有什么诀窍,就是那么翻来覆去地诵读、默想,当读出自己的理解、情感,读出文章的妙处,读出自己的惊喜时,我便敢走进课堂。”我们的备课为什么千篇一律?我们的课堂为什么缺乏创新?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首先去看教案、单纯依赖教参,毫无教师本人对文本的解读、对教学的构想。有了对文本的充分解读,再结合“三维”目标,科学合理地设计学习活动。
一、明确“是什么”
解读文本,我们首先应想到这篇课文是什么体裁。知道不同文章体裁有其独特的地方,才不会在设计时千篇一律,千人一面。叶圣陶的《语文教学二十韵》中说:“作者思有路,遵路识斯真。”
文体作为文本的外在形式也是对阅读理解的一种规范。对读者而言,阅读理解的過程就是按照文本所提供的具体内容或形象,运用头脑中先于阅读的某种体裁类型,解读、接受文本所携带的某种语言的、思想的或审美的信息,同时又在它的未定空白处赋予新的含义的过程。
任何一篇文章都有自己的文体归属,任何一种文体都有区别于其他文体的不同特点,这些特点鲜明地表现在内容的选择、结构的安排、技巧的运用和语言的表达等方面。语文教师除了关注学情外,更要顾及文体特点确定教学内容,这就是教学中的文体意识。它需要教师对文体有一定的了解,并能够根据文体特点进行教学,逐渐帮助学生习得一种文体阅读的思维和方法。
二、思考“学什么”
我们的任何一个活动设计都是依托一定的目标而存在的,那么学生学习一篇课文能从中收益哪些东西呢?如果心中无“人”,难免让我们教学或学习活动收效甚微。
以人教版四年级下册第八单元《纪昌学射》一课为例,
(一)我们可以这样设计
1.读题。知道什么?还想知道什么?
2.读文。学习生字词,归纳主要内容。
3.品读。
(1)纪昌怎样练眼力?是怎样一个人?不眨眼:“注视”(两年)——“相当到家”;小看大:“盯”(三年)——“竟然像车轮”。
(2)飞卫怎么教?是怎样一个人?
4.写话。后来,纪昌成为了百发百中的射箭能手,假如你是飞卫或是纪昌,会怎么夸对方?
5.总结。读了这个故事,你体会到什么?
(二)当然我们也可以这样设计
1.读题。交代文体,问:知道什么?还想知道什么?
2.读文。学习生字词,归纳主要内容。
3.品读。
(1)纪昌怎么练的?飞卫为什么先要让纪昌练眼力?不眨眼:“注视”(两年)——“相当到家”;小看大:“盯”(三年)——“竟然像车轮”。
(2)哪个部分写得详细?作者写学射为何只用了一句话?
4.总结。读了这个故事,你体会到什么?
究竟以上两种设计,哪一种更好呢?细细比较我们发现第二种设计我们紧紧围绕故事告诉我们什么样的道理展开设计,特别是在品读环节,让学生抓住练箭的过程去感悟,学生便能很快体会到这一点。
三、设计“怎么学”
清楚了是什么,学什么,我们最关键的就是怎么学,这个怎么学就是我们要重点设计的过程,我们设计的每一个环节是否能达到目标,对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有促进作用,是否有相应的理念作支撑。
比如,在教学人教版六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科学精神单元)《29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这一课时,我采用了以下设计:
1.自读。自由地通读全文,学习生字词。
2.提问。课文主要表达了一个什么观点?
3.重点。作者是怎样来论证自己的观点的?(事与理的一致性,事与事的不重复性,理与理的递进性)
4.得出结论。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只要见微知著,善于发问,不断探索,就能发现真理)
5.总结。提出观点——论证观点——得出结论。
采用以上的教学设计主要基于这两点思考:一是本课教学关注了学生基础知识的掌握;二是紧扣本文作为议论文体,让学生感知议论文体的写作方法。孩子们在学完这一课收获的不只是课文主人翁科学精神的感染,关键是让孩子们知道通过具体事实阐述自己的观点。
四、反思“像什么”
教学永远是一门不完美的艺术,学习活动的设计之路更是如此,没有最好,只有更好。只有常常反思自己的活动设计是否在让学生获得学科知识、技能和能力时,同时指向人的精神、思想情感、思维方式、生活方式和价值观的生成与提升这些核心素养形成目标上来。
对教学而言,课堂是立德树人的主阵地,对基于核心素养的语文课堂来说,应凸显以人为本的原则,注重学生语文素养的全面提高。《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在“课程的基本理念”中指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方式。”还指出:“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语文学习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情境,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鼓励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作为一线教师,只要潜心于课前的精心设计,才会有孩子们在课堂上的精彩绽放。
参考文献:
[1]幽灵军团.JS56小学语文学科中怎样落实核心素养[A].
[2]庞红玲.小学语文教学设计的新理念[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