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乱而神秘的世界里熠熠生辉的联结理想

来源 :安徽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inyx00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福斯特的《印度之行》映射出人类在混乱而神秘的世界里熠熠生辉的联结理想。印度的大自然因其混乱而神秘成为宇宙的缩影。小说人物对联结理想的追求反映了现实世界里人与人之间建立联结时陷入的困境。伊斯兰教、基督教和印度教的隔膜和英印两个种族间联结的断裂,隐喻了人类相互隔离、无法结合的无奈,同时又哲理而诗意地隐含联结可能性的存在。福斯特说“也许生命是神秘的,而不是混乱的。”惟有不断学习,互相尊重,并在平等的基础上对话,我们才有希望觅得真理、理解生命的真谛。
  关键词:联结;断裂;神秘;混乱;《印度之行》
  中图分类号:107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1101(2009)01—0045—06
  
  20世纪英国小说家和文艺理论家爱·摩·福斯特(Edward Morgan Forster)曾两度访问印度。他的代表作是1924年出版的长篇小说《印度之行》。小说从大的宇宙观探究了人与大自然之间、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表现了在民族、种族和意识形态分裂混乱的现代世界里人们对联结理想的苦苦追寻。小说名取自美国浪漫主义诗人惠特曼在1871年发表的同名诗作,勾画了东西融合、天下一家的完美意境。
  惠特曼在诗中第二节写到:
  Passage to India!
  Lo,soul,seest thou not God’s purpose fromthe first?
  The earth to be spann'd,connected by net—work,
  The races,neighbors,to marry and be givenin marriage,
  The oceans to be cross'd。the distant broughtnear’
  The lands to be welded together.
  印度之行!
  看哪,灵魂,难道你没看到上帝最初的意图?
  世界将被跨越,交通网络把它联结,
  所有种族、邻邦将相互联姻缔结家庭,
  海洋将被跨越,天涯近在咫尺,
  陆地将被紧紧焊接。
  
  一、福斯特的联结理想
  
  作为英国文学从现实主义到现代主义过度时期的人文思想作家,福斯特擅长用纤细而富有戏剧色彩的手法描写人际关系,寻求在混乱的世界里人与人之间相互“联结”的秩序,追求人类之爱。他提出“联结”思想,认为和谐与联结是宇宙与人类的核心,人与人之间的沟通和联结可以通过“善意、教养和智慧”来实现。人与自然的联结和人与人的联结是他一生追求的文学创作主题,他认为人类越来越脱离自身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只有人与人之间建立和谐的关系,这一问题才能得到解决。
  
  二、人与自然的联结
  
  在体现人与自然的联结时,《印度之行》凸显了混乱而神秘的大自然。隐喻现实世界的大自然无序、单调、怪异而生机勃勃。这里有高高在上的苍穹、奇妙恐怖的恒河、古老的山峦、把人间一切美好事物都烤成大杂烩的太阳、藏着敌意的泥土、像蛇却不是蛇的树枝和枯萎的树木、忧郁的田野、神秘的山洞和像肉汤一样的孟买海水。这里的山头像一簇拳头和手指一样伸出地面、石头像断崖插在大海中一样,还有鳄鱼、小黄蜂、小苍蝇、黑背豺、柑橘、仙人掌、细菌、大秃鹫、无名的绿色小鸟和多毛野兽、肮脏的松鼠、像隐身的铜匠般的棕色鸟雀……自然环境的描写很容易让读者感到建立联结的艰难和断裂的普遍存在:“一切事物好像都从根部被截断”。现实世界里,和谐与联结是局部的、暂时的、甚至是虚假的,“像萤火虫身上的闪光一样,照亮的范围很小而且时间短暂。那闪光一会消失了,一会又可能出现,然而惟独那黑暗是持久的。”
  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的描绘与叙事水乳交融,福斯特把人以外的客观事物都当作了故事中的一部分。马拉巴山浪漫、壮丽、单调、黑暗、恐怖,吞噬了一切意义世界,是一种难以解释的混乱和神秘。山洞里的火焰表现了人类追求和谐与联结的愿望,“火柴一划着,另一个火焰便立即在墙壁里面燃起,并且像一个被监禁的幽灵向墙壁的表面移动。两个火焰在相互靠近,而且要奋力结合在一起,然而却不能”。这两个火焰像“一对情侣”被“分隔在两个世界里”。“火光更加明亮起来,两个火焰相互接触了,亲吻了,但很快便熄灭了。”每个进入马拉巴山洞的人都想和他人建立密切的关系,但是山洞阻断了英国人和印度人、印度教伊斯兰教和基督教、上等人和下等人之间的联结,马拉巴山洞起到了用部分代替整体的提喻作用,隐喻整个现实世界像马拉巴一样混乱而神秘,这样印度的种种怪异就变成了一个连贯的整体。
  这个世界是超人文、超理智的,自然的力量无处不在,自然的力量难以抗拒。“可能人生是神秘的,而不是混乱的……一百个吵吵闹闹、令人厌倦的印度可能就是一个印度,一百个印度反映出来的宇宙也不过是一个宇宙。”印度这个古老的东方国度以其多变的气候、广袤的地域、复杂的社会群体和不同的宗教派别而成为宇宙的缩影。
  
  三、人与人的联结
  
  阿齐兹(Aziz)扮演了弃民、诗人、医生、伊斯兰教徒等不同角色,体现了混乱这一概念。他反复无常、富于幻想。虽然举止礼貌,但阿齐兹与他人的联结屡屡受挫。阿齐兹打马球时偶遇英国陆军中尉,他们“眼睛里闪烁着热情友好的光芒”,然而“各自的民族情绪都在回升,他们知道这种情绪是破坏友情的毒药”,他们之间的联结只不过是一种暂时的激情。阿齐兹和穆尔夫人邂逅清真寺,他们能够坦诚对话,然而他们的友谊带有一种宗教和神秘的色彩,这种友谊和两种文化之间的协调关系随着穆尔夫人的死亡烟消云散。阿齐兹和菲尔丁的友谊先是逐渐加深,后来由于种种误解猜疑出现不可弥补的裂痕:如阿齐兹把菲尔丁对一种绘画流派的鄙视误解为对他的鄙视、菲尔丁为阿德拉辩解伤害了阿齐兹。阿齐兹竭尽全力为阿德拉和穆尔夫人安排的马拉巴山洞之行给他带来灭顶之灾:他被指控企图强暴阿德拉。这给读者留下悲观的感觉,感到人与人之间的跨文化联结是徒劳的。
  阿德拉(Adela Quested)和穆尔夫人(Mrs.Moore)同样也找不到联结的途径,她们虽然都“想看看真正的印度”(a real India),却只看到了混乱、浑浊、愚昧、肮脏、神秘的印度。阿德拉只想用眼睛去看而非用心去体会新的文化,“她这样看到的印度永远像一种壁缘饰带,绝不是印度的灵魂”。她只是把印度人当作学术研究对象,所以根本不会和印度人联结在一起。她误将阿齐兹当作印度的化身,“从不想一想有谁能一个人完全代表印度这样一个国家”。马拉巴山洞让她警觉到自己并非深爱未婚夫朗尼,山洞里神秘的回声让她的理智出现“文化休克”,错把阿齐兹当成了她幻想的替罪羊。
  菲尔丁(Fielding)诚恳热情、又敢于打破传统,
其他文献
摘 要: 弗洛斯特是20世纪一位富于乡土色彩的美国诗人。他的诗质朴清新,寓意深长。弗洛 斯特诗歌内在的深沉含蓄往往寓于轻松幽默或表面的矛盾之中。以弗洛斯特的几首小诗 为例,解读诗人矛盾的世界观,了解他诗歌中展现的意象的对立与统一。  关键词:弗洛斯特;矛盾;统一  中图分类号:I1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1101(2009)03-0061-03    弗洛斯特是20世纪一位富于乡
期刊
摘要:在以往的研究中,我们较多地关注秦观词境凄婉的一面,而对其词作清新的一面缺乏应有的重视。从清新婉丽、清新淡雅、清新俊逸三个方面分析其词境中“清”的审美内涵。  关键词:秦观;清与丽;清新与淡雅;清新与俊逸  中图分类号:I20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1101(2009)02-0058-04    前人论及秦观的词作时多以“清”字相许,如张炎云:“秦少游词,体制淡雅,气、骨不
期刊
摘 要: 自秦至清,越南有约一千二百年作为中国郡县,约九百年作为中国藩属。作为中 国郡县的越南,经过多年的教化,已渐“通诗书,识礼乐,为文献之邦”;作为中国藩属的 越南,继续用汉字,立孔庙,兴科举,崇尚儒学,兼容佛老,中国文化仍然大行其道。今天 能见到的最早的一首越南人作的诗,是廖有方《题旅榇》,载于《全唐诗》。安南立国后, 丁、黎、李,直到陈朝前期,由于佛教势力影响巨大,禅诗盛行三百余年。  关
期刊
摘 要:韩愈是中国文学史上的经典文学家,其诗歌、古文、文学思想乃至儒学思想对后世文学、文人影响极大。查金萍的专著《宋代韩愈文学接受研究》,选取宋代文学这一阶段,从上述四个方面入手,探讨宋人对韩愈文学的接受、认同与推崇。在研读查著的基础上,结合学术体会,对查著加以述评,探讨其得失。  关键词:韩愈; 文学接受; 宋代文学; 查金萍  中图分类号:I206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1101(
期刊
摘 要:水利借款与近代外债出现的根源具有同质性,即是出于国家财政的困窘。以导淮工程为中心,介绍了张謇在民初力图借用外资治理淮河的主张。晚清时期和南京国民政府时期的相关水利借款,却印证了张謇利用外资解决中国水利问题的合理性。水利投资应视为生产性投资,水利事业的特殊性决定在借款过程应得到政府财政的担保和支持。  关键词:外债;导淮工程;张謇;英庚款  中图分类号:K061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
期刊
摘 要:诗人毛翰的PPS格式的电子音画诗,具有互文性、前景化、动态性的美学特征。这种超文本、超网络的多媒体诗歌实验,展现了网络时代中国诗歌发展的广阔空间与乐观前景,既有引领新潮的前沿性探索,又传承了中国传统诗歌与音乐、书画紧密结合,遣兴抒怀、关怀社会的优良传统。有必要将此PPS格式诗歌的美学实验,置于整个网络文学时代背景下进行分析与思考。  关键词:多媒体诗歌;超文本诗歌;超网络;互文性;前景化;
期刊
摘 要:在规模报酬可变假设下,利用非参数DEA方法对2006-2010年全国30个省区的大中型工业企业的技术创新效率进行测度,再运用Malmquist指数法分析各省区大中型工业企业技术创新效率的动态演变特征,在此基础上考察我国大中型工业企业技术创新效率区域差异的形成机理。实证结果表明:样本期内,由于技术退步,我国大中型工业企业技术创新效率整体呈下降趋势;从区域角度来看,东部地区大中型工业企业技术创
期刊
摘 要:农村地区大量青壮年男性涌入城市打工,使得我国社会出现了独特的妇女群体——“留守妇女”。她们在面临生产和生活的多重压力时,通过互助合作的形式有效地化解了自身的压力。探究这一现象产生的原因,分析其作用和存在的问题,引导其走向良性发展之路,对于促进妇女的解放和发展,推进新农村建设都有积极作用。  关键词:留守妇女;互助合作;生活压力;新农村建设  中图分类号:K27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期刊
摘 要:孤独意绪是贯穿爱伦坡小说的基调。它不仅体现在故事人物与世隔绝的生活环境或孤立无援的处境,孤独也充斥了故事主人公的精神世界。爱伦坡小说中强烈的孤独意识既同作者自己的生命历程息息相关,也有着深刻的社会根源。孤独意识虽然给人一种痛苦的感受,但从美学的角度看,它却是重铸人格、升华艺术精神的激素,反映在文学作品中极易引起读者的共鸣。  关键词:爱伦坡;孤独意识;根源;美学意义  中图分类号:J01:
期刊
摘 要:广西东部多语族群地区成员语言习得有其特点及规律,研究表明,多语兼用与族群杂居,生产生活交流,婚姻互动,时代和社会的发展变化等自然环境、社会环境以及心理环境等有关,与习得者年龄等关系不明显。以语言习得理论为依托,多角度探讨了多语言习得特性对英语语言学习的启示。  关键词:语言习得;多语型;英语语言学习   中图分类号:H319.3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1101(2011)01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