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背景下初中数学线上综合与实践课程探究

来源 :理科爱好者(教育教学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mj198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2020年新冠肺炎期间,全国大中小学全面开展大规模线上教学,实现了“停课不停教、停课不停学”。初中数学借助社会实践大课堂,开设符合时代特征的初中数学综合与实践课程,不仅丰富了线上教学方式,而且在活动中融合了数学知识的“教”与培养学生爱心的“育”。
  【关键词】线上教学;初中数学;综合与实践课程
  【中图分类号】G63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8437(2020)34-0034-03
  立德树人是学校教育的根本任务。办好思想政治教育,最根本的是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而学校教育是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的基石。初中数学综合与实践课程,以活动为载体,融合了数学知识的“教”与树立学生人生观的“育”。2020年新冠肺炎,就是一个实践大课堂,这个实践场里蕴含了优质的育人资源。线下数学课堂教学是以教师与学生面对面的思维碰撞为主旋律的,而线上教学的屏幕是学生与教师之间的一道屏障。开设线上综合与实践课程是开展隔屏的深度数学教学的有效途径,课程中可以利用疫情相关内容开展立德树人教育和数学知识的深度教学。
  1   疫情下初中数学线上综合与实践课程分析
  1.1  初中综合与实践课程
  初中数学综合与实践是一类以问题为载体、以学生自主参与为主的学习活动。在学习活动中,学生可以综合运用“数与代数”“图形與几何”“统计与概率”等知识和方法解决问题,这是帮助学生积累数学活动经验的主要途径。在问题情境中,学生能借助所学知识和生活经验,通过独立思考或与他人合作,经历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全过程,感悟数学各板块、数学与生活实际及与其他学科之间的联系,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加深对学习内容的理解,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1.2  初中数学线上教学内容
  线下教学主要体现在教师与学生的思维互动,而线上教学中,教师说、学生听,两者缺乏深入的思维互动。所以开展线上教学时要优化课程设置,尽量选择与线上学习相适宜的教学内容,如计算等。初中数学综合与实践课程,能为学生创设动手动脑的机会,学生可以在参与活动中获取知识与经验,在积累活动经验的同时加深对数学知识的理解。
  1.3  化疫情为教学资源
  2020年新型冠状病毒疫情使得师生隔离在家,开展网络教学成为了教师义不容辞的工作。从育人角度讲,教师应利用社会大讲堂,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疫情下为学生讲好中国故事、让学生感悟身边事迹、做好个人防护,为学生提供明大德、守公德、严私德的最好课程。从学科教学角度看,应让学生自主学懂、学透,在收获知识和领悟知识背后的思想中获得喜悦感,所以教学活动的设计成为了关键。化疫情为教学资源,融入初中数学综合与实践课程,不仅可以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让学生深度思考数学知识,还可以完成数学中以“德”育人的目标。
  2   疫情下初中数学线上综合与实践课程的设计
  2.1  疫情下的初中数学综合与实践课程内容
  以北师大版初一下册综合与实践课程为例,教材包括“设计自己的运算程序”“七巧板”等内容,可以结合教材第三章“变量之间的关系”、第六章“概率初步”设置数据与分析的实践课程。要化疫情为资源,让学生对疫情下身边的故事产生共鸣,寻找适合且能融合“德”的资源是关键。
  疫情期间,发生了大量彰显祖国大爱以及体现身边人温暖的故事。凭借数学学科的特点,可以利用数学工具编织感人故事,让学生在自主活动中看到白衣天使的爱心等,感受祖国的伟大。如七巧板正是编织故事的有效数学工具,教师可以设置课程“疫情下的七巧板”,用手中的七巧板讲述中国故事,让学生感悟家国情怀。此外,也可以让学生收集数据,利用数学知识进行分析,发现身边无私奉献的人,培养学生的感恩之心。疫情期间,每天都有大量的数据产生,教师可收集每天在线上教育教学中付出的时间,对该数据进行分析,设置综合与实践课程“变量之间的关系——数字的奥秘1”“设计自己的运算程序——数字的奥秘2”,把战胜困难的决心传递给学生,告诉学生要心怀感恩,老师与他们始终在一起,要在自主的角色中尽好应尽的职责,同时让学生发现探索数学奥秘的乐趣,激发学习数学的动力。
  2.2  疫情下初中数学综合与实践课程的设置
  将育人与学科教学融合,化疫情为资源,开展综合与实践课程,提高线上数学学习的效率,是疫情下实现以德育人的绝佳方式。疫情下,笔者根据教材开设的综合与实践课程如下。
  课程1:“疫情下的七巧板”。在学生学习完七巧板相关内容后,教师布置作业:利用七巧板拼图,以疫情为主题,制作小报。主题可参考疫情感人故事、家国情怀、疫情防护、校园一角场景创造等。学生积极参与该活动,部分优秀作品如图1、图2所示。
  学生在作品制作过程中感受到了国家的强大,在作品分享中不仅领略到了七巧板的魅力,更在心里树立了对国家的信心。
  课程2:“变量之间的关系——数字的奥秘1”
  材料:我校响应国家号召,师生积极开展“停课不停教,停课不停学”,网课开始数学王老师每天的教学工作包括备课、上课和批阅作业三个环节,备课的总时间和上课的总时间分别是y1、y2,与时间x的关系如图3;批阅作业的总时间y3与时间x的关系如表1。上课10天后,王老师发现同学听课质量较差,从第11天开始,王老师每天的教学工作增加了一个环节,用15分钟进行总结。根据以上信息分析下列问题。
  设置如下问题。
  (1)根据表1,把 y3表示在图3上。
  (2)根据文字描述,把总结的总时间填在表1中,并表示在图3上。
  (3)设总结的总时间为y4,请分别写出 y1,y2,y3,y4与 x 之间的关系式。   (4)王老师在疫情期间总的教学时间为 y ,求 y 与
   x 之间的关系式。
  (5)疫情期间共上了38天课,求在此期间王老师用在教学上的总时间。对以上数据进行分析,你想跟王老师说些什么?
  课程3:“设计自己的运算程序——数字的奥秘2”
  材料:为响应国家号召,我校师生积极开展“停课不停教,停课不停学”。从第11天开始,数学王老师每天的教学工作包括备课、上课和批阅作业和总结四个环节,每日有175分钟用在教学上。下面我们来探索175这个数字。
  探索1:重新排列1、7、5三个数字,组成一个最大的数和一个最小的数,然后用最大的数减去最小的数,得到差。用结果中的三个数字重新组成最大数和最小数,再次相减,不断重复这个过程,你得到了什么结果?你有什么猜想?
  探索2:将175中的百位数字减去十位数字的差的绝对值作为一个百位数字,十位数字减去个位数字的差的绝对值作为一个十位数字,个位数字减去百位数字的差的絕对值作为一个个位数字,得到一个新的三位数。按照以上步骤,不断重复这个过程,你又得到了什么结果?你有什么进一步的猜想?
  探索3:自己写一个三位数(三个数字不相同)。设计一个类似于上述运算的程序,并不断重复这个运算程序,你能得到什么结果?你得出了什么结论?
  探索4:数学中的每一个数据都有它的秘密,要想揭开它的神秘面纱,证明是有效的手段。如有人发现2019×2020×2021×2022+1可以表示成一个自然数的平方,请求出这个自然数。还有人发现任意取四个连续的整数,将它们的积加上1,都可以表示成一个整数的平方,请通过代数式的运算找出它的秘密。学生积极参与其中,部分成果如图4、图5所示。
  教师口头阐述只能使“立德树人”停留在表面,只有通过学生做才能留在心里。用数学拼图让学生感悟疫情中的中国故事,用疫情下教师工作的数据分析让学生说出“老师您的辛苦让我终生难忘”这样的话,能使学生通过数学看到更真实的疫情故事,用数据感受到身边的榜样故事,能使数学教学成为立德树人的重要载体,让“德”显得更真实。
  3   疫情下初中数学线上教学的反思
  在初中数学线上教学中,学生通过参与实践活动、感悟身边的疫情故事可以内化数学知识。在教学对象和家庭学习环境不变的情况下,教师需调整教学内容,化疫情为教学资源,让数学教学与育人并驱而行。
  3.1  调整线上教育教学
  调整教学计划。网络教学期间,教师应重点教学运算、数据与统计、课题探究等内容,这些内容难度较低,方便学生动手操作,学生也容易做出成果。几何和函数等部分内容可以返校后再进行教学。如调整初一数学线上学习内容,在线上完成第一章“整式的乘除”、第三章“变量之间的关系”、第六章“概率初步”和“综合与实践”的内容,返校后再进行其余章节的学习。
  3.2  疫情中的数学教学要体现立德树人的理念
  青少年阶段是人生的“拔节孕穗期”,这一阶段的学生需要教师的精心栽培和引导。那么学校教育以德育人,要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人才,把“德”放在首位,其含义是什么?从国家层面讲,是提高学生的思想水平、政治觉悟、道德品质、文化修养;从学校层面讲,是引导学生树立和坚持理想信念,崇德修身,遵守制度;从数学学科教育层面讲,是培养学生用数学的眼光看待国家的发展,用数学的语言描述中国故事。疫情是危机,也是学校教育发展的契机,化疫情为数学教学资源能更好地开展家国情怀的教育、感人故事的崇德教育。结合时代特点、地域特点和社会背景开展不同主题的德育教育,能赋予“以德育人”生命力,让“德”活起来。
  浇花浇根,育人育心。疫情资源是活的,数学知识是死的。简单的相加,可能让学生关注到其中一方面,而忽视另一面。有行动才会有感触,有体验才会深刻。疫情期间网上学习缺乏互动性和体验性,而初一数学实践课程能弥补该缺点,运用疫情资源能优化实践课程,学生在参与实践活动中不仅能体会到数学知识中蕴含的数学思想,而且能感受到数学知识给疫情故事赋予的生命力,让德育落实在实践活动中,深入学生内心。
其他文献
【摘 要】初中的学习是为学生高中及今后的学习打基础。对于初中物理教学来说,教师应注重培养学生的物理学习兴趣和观察事物、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度,帮助学生扎实掌握基础的物理知识,为今后的物理学习夯实基础。  【关键词】初中物理;教学有效性;教学方法  【中图分类号】G633.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8437(2020)34-0045-02  随着科技发展,物理学科
期刊
【摘 要】在測电源的电动势和内阻的实验中,系统误差的分析一直是教学的难点,也是考查的重点。本文探究使用图像法和等效法对用伏安法、安阻法、伏阻法三种不同测量方法测电源的电动势和内阻的系统误差进行分析,以期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  【关键词】物理教学;系统误差;图像法;等效法  【中图分类号】G633.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8437(2020)34-0083-02  测电源的电动势
期刊
【摘 要】物理这门课程最大的特点就是具有较强的实践性,要求教师在物理教学中将物理教学与生活实际相结合,实现物理教学生活化。本文先阐述初中物理教学生活化的意义,然后分析物理教学生活化的理论依据,最后从课堂学习、实践活动、课后作业三个角度提出促进初中物理教学生活化的策略,以期促进初中物理教学发展。  【关键词】初中物理;生活化教学;认识与实践  【中图分类号】G633.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期刊
【摘 要】随着科技的快速发展,多媒体技术在各领域的应用越来越普及。在高中教学中应用多媒体技术的优势在于不仅可以丰富学生的课堂体验,还可以使学生在学习中更加注重实效,从而提升课堂的教学质量。数学在高中教学中是一门抽象性很强的学科,涉及的概念和定义众多,学生学习起来很不容易。而多媒体技术可以将数学知识有效归纳,使其形象化,进一步优化数学教师的授课方式,在高中数学课堂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应用价值。基于此,本
期刊
【摘 要】中学物理学科核心素养培养中,科学思维训练对学生学科综合能力提升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教学中培养学生思考与分析、推理与论证、归纳与总结等科学思维素养,是中学物理教学的主要任务之一。实践表明,日常的课堂教学是学生科学思维形成的重要环节。那么在课堂教学与设计中,如何实现学生科学思维的有效培养呢?  【关键词】楞次定律;课堂教学;科学思维;培养;实践与思考  【中图分类号】G633.7 【文献标
期刊
【摘 要】随着时代的进步,社会的不断发展,信息技术得到了迅猛的发展,如今的信息技术已经融入各行各业,教育行业也不例外。信息技术作为现代教学模式的新方式,对于丰富教育资源,提升教学质量,提高学生成绩都有着重要影响。本文通过阐述信息技术在初中物理教学的高效应用,为初中物理教学提出教学建议,以期促进初中物理教学高效化。  【关键词】信息技术;初中物理;高效化教学  【中图分类号】G633.7 【文献标识
期刊
【摘 要】初中数学教学中,教师要深入挖掘一些生成性资源,构建科学高效的课堂,加深学生对相关知识的印象,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教学中,教师可以灵活运用易使学生犯错的一些资源,让学生及时发现问题,并对整个学习过程进行有效反思,从而有效提升学生的数学素养。本文对初中数学教学中教师如何活用学生学习中出现的错误,有针对地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进行了一些探析。  【关键词】初中数学;错误资源;教学研究;高效课堂
期刊
【摘 要】有效开展物理实验教学,能帮助学生理解复杂、抽象的物理理论知识,对锻炼学生实践能力、提升学生物理素养有重要意义。然而当下初中物理实验教学仍存在一些问题,如教师代替学生实验或用多媒体技术展示实验,忽视让学生真正参与,以致教学效果不理想。本文结合提升物理实验教学有效性应遵循的原则,从利用思维导图梳理知识、创设问题情境、采取多元化教学方式、建立完善的考核制度几个方面提出了提升初中物理实验教学有效
期刊
【摘 要】新一轮数学课程改革提出在数学教学中要重点培养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提高学生应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在此背景下,数学建模能力作为数学核心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逐渐受到教师的广泛关注,如何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建模能力,成为新时期数学教学改革的重点研究课题。本文基于学生数学建模能力的培养,对高中数学教学改革进行了探究,希望能为数学教学改革的深入推进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关键词】高中阶段
期刊
【摘 要】随着信息技术的广泛运用,微课作为新信息时代的相关联产物,已然成为当前教学的基础性手段和重要实现方式。于初中学生而言,数学学科是锻炼理性思维和逻辑能力的重要学科,也是学业发展中不可或缺的一门学科。但因初中数学的难度较以往有了跳跃性的提高,所以无论是在课堂教学还是在课后学习方面,学生都面临较大的挑战。因此,当代初中数学教师需要充分把握微课在实际教学中的应用,助力新时代数学高素质人才的培育。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