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语文学科对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起着重要的作用,教师应努力营造创新氛围,创设创新情境,激发创新兴趣,提高创新能力。
关键词:语文;创新能力;培养
小学语文是一门基础性、工具性学科,实践性很强。语文学科对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起着重要的作用。因此,教师应努力营造创新氛围,创设创新情境,激发创新兴趣,多措并举,不断训练,引导学生养成创新的思维习惯。现就近些年的课堂实践,谈几点肤浅的认识。
一、 重鼓励多表扬,营造创新氛围
在语文课堂上,教师要把微笑带入课堂,富有情感地教学,趣味盎然地启发、感染。课堂重鼓励多表扬,放下传统教育观念中的师道尊严,善于倾听交流,建立平等、民主的师生关系。老师和学生之间的关系是否融洽,直接影响到学生的全面发展。只有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才能营造出自由开放、富有趣味性的课堂。
此外,评价也是课堂中激发创新兴趣、培养创新能力的有效途径。评价有积极的正向评价、信息反馈、错误矫正等形式,是对学生创新思维的评判。具体有学生互相评价、教师分析评价等,评价内容应注重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对学生的方法、思路等。学生之间互相评价非常重要,他们相同认知程度下的评价,对激发逆向思维、提高学习激情很有帮助。学生之间难以解决的问题,可由教师再行讲解。教学中对学生一点一滴的创新闪光点都要重视,如不同见解、发现问题、分析课文有关词句等。
二、 利用问题导向,创设创新情境
教学中利用问题导向来诱导学习,启发学生思考。学生的创新能力,主要是因为遇到问题并解决进而引发的。问题的提出不是随意的,教师要有针对性地设计问题,形成悬念,有效地激发学生的思维上,甚至使学生得到超常发挥。如学习《皇帝的新装》课文时,可提出问题:“皇帝为什么会在大庭广众之下不穿衣服游行呢?”这个问题中所指出的现象明显不合常理,学生探索答案的热情高涨起来,进行创新性学习的情境生成,兴趣自然浓厚。
三、 搭建自由平台,激发创新兴趣
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应转变陈旧的教育观念,鼓励学生大胆创新,勇于质疑,发表独到见解。教师要引导学生产生思维上的矛盾,启迪学生的思维,挖掘学生自主创新的潜能。如让学生制作小橘灯,结果发现有的同学做的是萝卜灯、苹果灯。动手之前,学生肯定曾自问,萝卜能不能做?苹果行不行?创造性地想、创造性地做了出来,这便是创新学习。又如,在学习《曹冲称象》时,有的学生提出:“曹冲用石头称象,来回搬运那么多的大石头费时又费力,而且不一定很准确,我觉得他的办法并不是最好的。”这时我们首先应该积极表扬这位同学敢于大胆质疑的精神,并因势利导,让大家思考是不是能想出比曹冲更好的称象办法。激起学生的兴趣,他们你一言我一语:“用两条大小一样的船在水中,一条船裝象,一条船装人,两条船都沉到一样的位置。(说明象、人重量相等。)”也有同学表示不同见解:“如果装满人的那条船,还没有和装象的船沉到一样的位置怎么办?”在这种“百家争鸣”的自由环境下,学生学习兴趣倍增,积极思考,学习气氛活跃,创新思维无疑会得到很好的拓展。
爱问为什么是学生学习过程中的必然表现,他们会根据自己的已有认知、空间的想象和积累的经验去独立思考,甚至对课本上的知识、教师传授的内容从不同角度提出大胆质疑,针对此类现象,教师要积极给予鼓励并提倡,还要进行评价。当然,学生的创新尝试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出现一些偏差或失误,教师要理性对待,并且在肯定学生能创新、独立地思考的同时正确引导其思维的方向。
四、 启发想象思维,提高创新能力
有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德国哲学家康德说:“想象力是一种创造性的认识功能。”语文学科学习的一个显著特点就是充分发挥想象空间,教学中要充分运用想象这一工具,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进而提高其创新能力。
想象虽然能有效地激发学生思维,但在教学过程中,必须寻找并选择恰当的方法,才能唤起学生充分的想象。虽然想象根本上来源于学生生活和已有认知,但由于获得知识以及空间感知能力及时间维度的限制,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想象也会有所限制,例如对宇宙等事物的想象。在教学《大海》这篇课文时,我们西北地区的学生对大海的认知极其有限,要发挥想象可以说非常困难。因此在课前必须要求学生搜集有关大海的图片、影像等资料,然后在教学时组织学生相互分享搜集到的资料,使其对大海获得初步的直观感受。再通过大量大海的视频资料,让学生对大海的认识更加深刻。并且结合视频资料,启发学生的想象思维,让学生思考自己头脑中的大海是什么样的?如果来到大海边,你有什么感受?大海对人类生活有什么影响?通过想象和探讨,学生的学习激情不断高涨,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得到不断提升。
培养创新能力,不仅仅在语文教学中,在整个教学过程上中都是艰辛而长远的工作,这也是学生全面发展的必经之路。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是现代素质教育的出发点和归宿。因此,我们应充分发挥主导作用,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小学语文教学成为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广阔天地。
作者简介:
栾桂明,甘肃省定西市,陇西县实验小学。
关键词:语文;创新能力;培养
小学语文是一门基础性、工具性学科,实践性很强。语文学科对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起着重要的作用。因此,教师应努力营造创新氛围,创设创新情境,激发创新兴趣,多措并举,不断训练,引导学生养成创新的思维习惯。现就近些年的课堂实践,谈几点肤浅的认识。
一、 重鼓励多表扬,营造创新氛围
在语文课堂上,教师要把微笑带入课堂,富有情感地教学,趣味盎然地启发、感染。课堂重鼓励多表扬,放下传统教育观念中的师道尊严,善于倾听交流,建立平等、民主的师生关系。老师和学生之间的关系是否融洽,直接影响到学生的全面发展。只有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才能营造出自由开放、富有趣味性的课堂。
此外,评价也是课堂中激发创新兴趣、培养创新能力的有效途径。评价有积极的正向评价、信息反馈、错误矫正等形式,是对学生创新思维的评判。具体有学生互相评价、教师分析评价等,评价内容应注重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对学生的方法、思路等。学生之间互相评价非常重要,他们相同认知程度下的评价,对激发逆向思维、提高学习激情很有帮助。学生之间难以解决的问题,可由教师再行讲解。教学中对学生一点一滴的创新闪光点都要重视,如不同见解、发现问题、分析课文有关词句等。
二、 利用问题导向,创设创新情境
教学中利用问题导向来诱导学习,启发学生思考。学生的创新能力,主要是因为遇到问题并解决进而引发的。问题的提出不是随意的,教师要有针对性地设计问题,形成悬念,有效地激发学生的思维上,甚至使学生得到超常发挥。如学习《皇帝的新装》课文时,可提出问题:“皇帝为什么会在大庭广众之下不穿衣服游行呢?”这个问题中所指出的现象明显不合常理,学生探索答案的热情高涨起来,进行创新性学习的情境生成,兴趣自然浓厚。
三、 搭建自由平台,激发创新兴趣
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应转变陈旧的教育观念,鼓励学生大胆创新,勇于质疑,发表独到见解。教师要引导学生产生思维上的矛盾,启迪学生的思维,挖掘学生自主创新的潜能。如让学生制作小橘灯,结果发现有的同学做的是萝卜灯、苹果灯。动手之前,学生肯定曾自问,萝卜能不能做?苹果行不行?创造性地想、创造性地做了出来,这便是创新学习。又如,在学习《曹冲称象》时,有的学生提出:“曹冲用石头称象,来回搬运那么多的大石头费时又费力,而且不一定很准确,我觉得他的办法并不是最好的。”这时我们首先应该积极表扬这位同学敢于大胆质疑的精神,并因势利导,让大家思考是不是能想出比曹冲更好的称象办法。激起学生的兴趣,他们你一言我一语:“用两条大小一样的船在水中,一条船裝象,一条船装人,两条船都沉到一样的位置。(说明象、人重量相等。)”也有同学表示不同见解:“如果装满人的那条船,还没有和装象的船沉到一样的位置怎么办?”在这种“百家争鸣”的自由环境下,学生学习兴趣倍增,积极思考,学习气氛活跃,创新思维无疑会得到很好的拓展。
爱问为什么是学生学习过程中的必然表现,他们会根据自己的已有认知、空间的想象和积累的经验去独立思考,甚至对课本上的知识、教师传授的内容从不同角度提出大胆质疑,针对此类现象,教师要积极给予鼓励并提倡,还要进行评价。当然,学生的创新尝试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出现一些偏差或失误,教师要理性对待,并且在肯定学生能创新、独立地思考的同时正确引导其思维的方向。
四、 启发想象思维,提高创新能力
有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德国哲学家康德说:“想象力是一种创造性的认识功能。”语文学科学习的一个显著特点就是充分发挥想象空间,教学中要充分运用想象这一工具,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进而提高其创新能力。
想象虽然能有效地激发学生思维,但在教学过程中,必须寻找并选择恰当的方法,才能唤起学生充分的想象。虽然想象根本上来源于学生生活和已有认知,但由于获得知识以及空间感知能力及时间维度的限制,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想象也会有所限制,例如对宇宙等事物的想象。在教学《大海》这篇课文时,我们西北地区的学生对大海的认知极其有限,要发挥想象可以说非常困难。因此在课前必须要求学生搜集有关大海的图片、影像等资料,然后在教学时组织学生相互分享搜集到的资料,使其对大海获得初步的直观感受。再通过大量大海的视频资料,让学生对大海的认识更加深刻。并且结合视频资料,启发学生的想象思维,让学生思考自己头脑中的大海是什么样的?如果来到大海边,你有什么感受?大海对人类生活有什么影响?通过想象和探讨,学生的学习激情不断高涨,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得到不断提升。
培养创新能力,不仅仅在语文教学中,在整个教学过程上中都是艰辛而长远的工作,这也是学生全面发展的必经之路。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是现代素质教育的出发点和归宿。因此,我们应充分发挥主导作用,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小学语文教学成为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广阔天地。
作者简介:
栾桂明,甘肃省定西市,陇西县实验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