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语文诗歌教学的文本以古典诗词为主,教师们在诗歌阅读教学中,都在寻求一条路子——实现学生、文本、社会(生活)、诗人四者的协调。文本是语文诗歌阅读教学的载体,它是联系学生、社会(生活)、诗人的纽带。
【关键词】高中语文立足文本有效性策略
诗歌阅读能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使学生具有较强的语文应用能力和语文审美能力、探究能力,为终生学习和有个性的发展奠定基础。《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强调高中学生要“诗歌阅读优秀作品,品味语言,感受其思想、艺术魅力,发展想像力和审美力。”叶圣陶先生也说过:“诗歌阅读是吸收,写作是倾吐,倾吐能否合于法度,显然与吸收有密切关系。单说写作程度如何如何是没有根的,要有根,就得追问那比较难捉摸的诗歌阅读程度。”可见,培养学生的诗歌阅读能力是非常必要的。
一、高中诗歌阅读教学现状
近年来,高中语文新课程改革取得了值得肯定的成绩,但同时也凸显出很多值得深究的问题。比如,实践中的“钟摆现象”——人们发现,语文诗歌阅读教学如果只是立足于诗人文本就容易将文本限于一个封闭的系统中,而一旦向学生与生活敞开又容易导致偏离文本方向。
教师们在诗歌阅读教学中,都在寻求一条路子——实现学生、文本、社会(生活)、诗人四者的协调。于是,我开始思考,试图从诗歌出发,观照高中语文诗歌阅读教学,试图寻找回归文本的方法。
二、立足文本教学的现实意义
长期以来,高中语文教师重视了对词句的深入分析,忽视了对文章的整体把握,“只见树木,不见森林”,学生学习语文又苦又累,却怎么也得不到学习的要领,难以真正获得语文素养。《语文课程标准》在“基本理念”中指出:“在教学中尤其要重视培养良好的语感和整体把握的能力。”可见,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感与培养学生整体把握能力是同等的重要。立足文本,让学生学会概括,是诗歌阅读教学的重要内容。
三、高中诗歌诗歌阅读教学的策略
1、(一)立足文本,有效诗歌阅读的准备阶段
高中语文诗歌诗歌阅读教学的策略是教师“教”的策略,也是学生“学”的策略。在准备阶段,主要体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1)1.运用立足文本理论协助备课
首先,资料收集阶段。教师在课前需要收集大量的文本资料,主要有:有关写作背景的文本、诗人其他作品文本、其他诗人作品文本。关键词是教师通过自我解读得到的最佳意义空间。这些关键词是文本相互联结的纽带,如有关意象、主题、人物、表现手法等。
其次,提纲挈领阶段。教师依据自我解读得到的关键词,结合搜集到的文本,展开教学设计。用每个关键词,构建起一个统领文本内容的纲。
(2)2.运用立足文本理论引导预习
教师运用互涉引导学生预习,可以让学生带着问题去预读一些互文本;也可以不呈现互文本,提供一些打开思路的问题;或者是运用一些可以反馈学生“前理解”的问题,便于教师在课堂上引导得更有方向。
2、(二)立足文本的诱导阶段
这个阶段,首先是让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紧扣文本,诵读并独立得出具有学生个性的意义空间。其次是在要求学生对文本有整体把握的基础之上,寻找文本与文本的关联点,自然而然地将学生导向已经学过的知识和即将学到的知识。
(1)1.剖析文本细节,探析意义空间
教师指导学生通过注释对文本作进一步了解。包括对文本所描写的、记叙的事物了然于心。接下来,才开始解剖细节。这么一来,每个学生在读文本、体会字句的时候,最佳意义空间就浮现出来了。
(2)2.选取关联之点,关联互涉文本
这部分是要从意义空间里面提取出关联点,关联互涉文本,是找到起跳点与进行起跳的重要阶段。这是在目标文本的基础之上,找到文本生长点,开始生长的过程。
3、(三)立足文本的交融阶段
这个阶段是立足文本的核心阶段,是在关联文本的基础之上,对文本的审美空间、文化意旨、生活哲理作进一步的挖掘。
(1)1.文学立足文本,对话目标文本
文学文本的互涉分为两个维度:一个是横向的立足文本,一个是纵向的立足文本。其中,横向的立足文本体现在:一是目标文本与同一诗人同时代的文学作品互涉,二是目标文本与同时代其他诗人的文学作品互涉。纵向立足文本体现在:一是同一诗人的历时的文学作品与目标文本的互涉,二是整个文学史上的作品与目标文本的互涉。这种互涉,是利用文本与文本的对话,来启迪我们的思想,揭示文本的隐秘意义。
(2)2.生活立足文本,升华文本境界
可以互涉的文本,不仅仅是文学文本,还包括生活中的一些文化文本。从生活文本的角度来观照目标文本可以让语文诗歌阅读教学落到实处,让学生学到的不仅仅是存在于书本中文学作品的知识,也是启发和指涉他们当下乃至今后的人生意义的知识。这样,解读文本的境界由工具境界、鉴赏的审美境界上升到文化的境界。
(3)3.背景立足文本,反观文本意涵
这部分实质上是教师通过上述种种的立足文本,最终回到目标文本试图表达的意涵。通过反观整个过程,结合背景文本观照目标文本,能够让目标文本的表意在合情合理的基础上呈现出更深层的内涵。
4、(四)立足文本的巩固阶段
(1)1.课堂作业布置
课堂作业主要是让学生理清思路,对课堂上教师的分析和自己的感悟作自我总结,构建自我心中的文本網链,为以后的文本解读牵线搭桥。
(2)2.课后作业布置
课后作业主要是让学生能够回顾课上教师通过立足文本解读文学作品的思路,启发他们探究文学奥秘,逐渐掌握立足文本的学习策略。
总之,诗歌的教学方法还有很多。但不管哪种方法,都应着眼于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提高古诗文的有效教学效果。只要我们能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在教学实践中积极探索,对诗歌的教学进行科学的、人文的、有效的教学设计,就一定能在新课程改革中,有效教学方面迈出坚定的步伐。
参考文献:
[1] 宗东峰. 高中语文诗歌阅读教学策略分析[J]. 赤子:上中旬, 2015(12).
[2] 陈靖慧.高中语文有效诗歌阅读教学策略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 2008..
[3] 唐怡.关于高中语文诗歌阅读教学有效性的思考[J].读写算:教育教学研究, 2014(19).
[4] 高中云.问题与重构——提高中学语文诗歌阅读教学有效性的思考[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 2011, 08(6):81-81.
刘佳玲.提高初中语文诗歌阅读教学有效性的思考[J].速读旬刊, 2015(11).
【关键词】高中语文立足文本有效性策略
诗歌阅读能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使学生具有较强的语文应用能力和语文审美能力、探究能力,为终生学习和有个性的发展奠定基础。《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强调高中学生要“诗歌阅读优秀作品,品味语言,感受其思想、艺术魅力,发展想像力和审美力。”叶圣陶先生也说过:“诗歌阅读是吸收,写作是倾吐,倾吐能否合于法度,显然与吸收有密切关系。单说写作程度如何如何是没有根的,要有根,就得追问那比较难捉摸的诗歌阅读程度。”可见,培养学生的诗歌阅读能力是非常必要的。
一、高中诗歌阅读教学现状
近年来,高中语文新课程改革取得了值得肯定的成绩,但同时也凸显出很多值得深究的问题。比如,实践中的“钟摆现象”——人们发现,语文诗歌阅读教学如果只是立足于诗人文本就容易将文本限于一个封闭的系统中,而一旦向学生与生活敞开又容易导致偏离文本方向。
教师们在诗歌阅读教学中,都在寻求一条路子——实现学生、文本、社会(生活)、诗人四者的协调。于是,我开始思考,试图从诗歌出发,观照高中语文诗歌阅读教学,试图寻找回归文本的方法。
二、立足文本教学的现实意义
长期以来,高中语文教师重视了对词句的深入分析,忽视了对文章的整体把握,“只见树木,不见森林”,学生学习语文又苦又累,却怎么也得不到学习的要领,难以真正获得语文素养。《语文课程标准》在“基本理念”中指出:“在教学中尤其要重视培养良好的语感和整体把握的能力。”可见,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感与培养学生整体把握能力是同等的重要。立足文本,让学生学会概括,是诗歌阅读教学的重要内容。
三、高中诗歌诗歌阅读教学的策略
1、(一)立足文本,有效诗歌阅读的准备阶段
高中语文诗歌诗歌阅读教学的策略是教师“教”的策略,也是学生“学”的策略。在准备阶段,主要体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1)1.运用立足文本理论协助备课
首先,资料收集阶段。教师在课前需要收集大量的文本资料,主要有:有关写作背景的文本、诗人其他作品文本、其他诗人作品文本。关键词是教师通过自我解读得到的最佳意义空间。这些关键词是文本相互联结的纽带,如有关意象、主题、人物、表现手法等。
其次,提纲挈领阶段。教师依据自我解读得到的关键词,结合搜集到的文本,展开教学设计。用每个关键词,构建起一个统领文本内容的纲。
(2)2.运用立足文本理论引导预习
教师运用互涉引导学生预习,可以让学生带着问题去预读一些互文本;也可以不呈现互文本,提供一些打开思路的问题;或者是运用一些可以反馈学生“前理解”的问题,便于教师在课堂上引导得更有方向。
2、(二)立足文本的诱导阶段
这个阶段,首先是让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紧扣文本,诵读并独立得出具有学生个性的意义空间。其次是在要求学生对文本有整体把握的基础之上,寻找文本与文本的关联点,自然而然地将学生导向已经学过的知识和即将学到的知识。
(1)1.剖析文本细节,探析意义空间
教师指导学生通过注释对文本作进一步了解。包括对文本所描写的、记叙的事物了然于心。接下来,才开始解剖细节。这么一来,每个学生在读文本、体会字句的时候,最佳意义空间就浮现出来了。
(2)2.选取关联之点,关联互涉文本
这部分是要从意义空间里面提取出关联点,关联互涉文本,是找到起跳点与进行起跳的重要阶段。这是在目标文本的基础之上,找到文本生长点,开始生长的过程。
3、(三)立足文本的交融阶段
这个阶段是立足文本的核心阶段,是在关联文本的基础之上,对文本的审美空间、文化意旨、生活哲理作进一步的挖掘。
(1)1.文学立足文本,对话目标文本
文学文本的互涉分为两个维度:一个是横向的立足文本,一个是纵向的立足文本。其中,横向的立足文本体现在:一是目标文本与同一诗人同时代的文学作品互涉,二是目标文本与同时代其他诗人的文学作品互涉。纵向立足文本体现在:一是同一诗人的历时的文学作品与目标文本的互涉,二是整个文学史上的作品与目标文本的互涉。这种互涉,是利用文本与文本的对话,来启迪我们的思想,揭示文本的隐秘意义。
(2)2.生活立足文本,升华文本境界
可以互涉的文本,不仅仅是文学文本,还包括生活中的一些文化文本。从生活文本的角度来观照目标文本可以让语文诗歌阅读教学落到实处,让学生学到的不仅仅是存在于书本中文学作品的知识,也是启发和指涉他们当下乃至今后的人生意义的知识。这样,解读文本的境界由工具境界、鉴赏的审美境界上升到文化的境界。
(3)3.背景立足文本,反观文本意涵
这部分实质上是教师通过上述种种的立足文本,最终回到目标文本试图表达的意涵。通过反观整个过程,结合背景文本观照目标文本,能够让目标文本的表意在合情合理的基础上呈现出更深层的内涵。
4、(四)立足文本的巩固阶段
(1)1.课堂作业布置
课堂作业主要是让学生理清思路,对课堂上教师的分析和自己的感悟作自我总结,构建自我心中的文本網链,为以后的文本解读牵线搭桥。
(2)2.课后作业布置
课后作业主要是让学生能够回顾课上教师通过立足文本解读文学作品的思路,启发他们探究文学奥秘,逐渐掌握立足文本的学习策略。
总之,诗歌的教学方法还有很多。但不管哪种方法,都应着眼于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提高古诗文的有效教学效果。只要我们能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在教学实践中积极探索,对诗歌的教学进行科学的、人文的、有效的教学设计,就一定能在新课程改革中,有效教学方面迈出坚定的步伐。
参考文献:
[1] 宗东峰. 高中语文诗歌阅读教学策略分析[J]. 赤子:上中旬, 2015(12).
[2] 陈靖慧.高中语文有效诗歌阅读教学策略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 2008..
[3] 唐怡.关于高中语文诗歌阅读教学有效性的思考[J].读写算:教育教学研究, 2014(19).
[4] 高中云.问题与重构——提高中学语文诗歌阅读教学有效性的思考[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 2011, 08(6):81-81.
刘佳玲.提高初中语文诗歌阅读教学有效性的思考[J].速读旬刊, 2015(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