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如果学生在掌握知识的道路上,没有迈出哪怕是小小的一步,那对他来说,这是一堂无益的课。无效的劳动是每个教师和学生都面临的最大的潜在危险”。新课程标准强调:数学教学要着眼于学生的整体素质的提高,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发展,满足学生未来生活、工作和学习的需要,使学生掌握必需的数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发展学生抽象思维和推理能力,培养学生应用意识和创新意识。那么,在多媒体辅助教学相对滞后的农村小学,如何构建数学新型课堂,更好地发挥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
一、激情导入,诱发儿童数学情趣。
新课程认为,教学是以师生为主体,对教材开发、生成、转化,课程意义不断建构与提升的个性化创造的过程。在此过程,构建新型数学课堂是有效促进农村小学数学教学的有力措施,是激发学生学习数学好奇心,诱导儿童数学情趣的前提,是每位数学教师必须潜心做好的事儿。传统的数学课已不能适应现代教育的发展,力争把现代信息技术深度融合到数学学科,不仅有效地改进教与学的方式,而且使学生乐意投入到现实的、探索性的数学活动中去。因此,数学教师不仅充分利用信息技术辅助教学,并且善于激情导入,诱发儿童数学情趣。如执教者上二年级“有余数的除法”一课时,她出示大屏幕:圣诞老人遇到一个困难,“他要把10个苹果分给3个小朋友,但他不知道怎么分才好,谁能帮他想想办法?”看到拄着拐杖,捋着胡须,满脸堆积笑容的圣诞老人向大家蹒跚走来,学生们人人心情开朗,个个跃跃欲试,课堂气氛十分热切。这种激情导入的方法,自然地把学生引入数学课堂,诱发儿童数学情绪。
二、立足现实,增添数学生活色彩
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数学更加广泛地被应用于社会生产和日常生活的各个方面。要使学生掌握现代生活和学习中所需要的数学知识与技能,必须立足现实,把数学知识与生活大课堂紧密结合,树立大数学观。大数学观即不把数学当做纯数学来教,来认识研究,而是体现数学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的特性。例如:妈妈烙一张饼用两分钟,烙正、反面各用一分钟,锅里最多同时放两张饼,那么烙三张饼最少用几分钟?抽屉里有5双不同颜色的袜子,没打开灯,要你拿出一双同色的袜子,从中最多需要摸出多少只?三刀切7瓣西瓜,吃完剩下8块皮,你该怎么切?12小时,时钟和分针重复多少次?等等都是数学知识的本真在生活中的形形色色的再現。所以,立足现实,增添数学生活色彩,可以使学生感受生活处处皆数学,消除学生学习数学的心理压力,缩短学生与数学的距离。
三、放手学生,善于构建开放课堂
尊重学生的个性发展,突出教师主导、学生主体地位是新课程标准所倡导的教学理念。这就需要教师大胆放手学生,允许学生动手操作,允许学生出现错误,允许学生再来一次。
如新授“圆的面积”这一内容时,执教者让学生小组探究“圆的面积与圆的半径有什么联系?”学生操作之后不难发现,圆的面积与圆的半径的平方成正比!在上“有余数的除法”(人教版二年级下册)这个教学内容时,执教者通过分苹果游戏,播放运动会动漫,小组拼图,个人展示等互动,给学生提供更多操作的机会,自然诱发学生的主体意识,使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教学活动。“有余数除法”概念的内涵和外延,让学生瞬间领悟,教学目标即有效达成。
德国一位学者作个精辟的比喻:将15克盐摆在你的面前,无论如何你都难以下咽。但当你给人自由,任其选择,将15克盐放入一些美味可口的食物中,15克盐就不难吸收了。因此,放手学生,构建开放课堂,营造愉悦的学习氛围,自然诱导学生自主地参与到课堂教学活动。
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学习的最大动力,是对学习材料的兴趣(布鲁姆语)。心理学家认为,如果每个人都能从事自己感兴趣的工作,那么,工作效率与工作质量都会大大提高。相反,对自己不感兴趣的东西,就很难记住了。如执教者龙老师上二年级“有余数的除法”一课时,她设计一个小组活动:把7根小棒平均分给3个小朋友,你会发现什么?学生在动手中发现并领会“平均”“余数”等概念的内涵。
教师让学生动手操作,切身感受数学的乐趣,是构建新型课堂的要素,有助于学生自身发展,提高学生数学素养。赞可夫说:“教会学生思考,对学生来说,是一生中最有价值的本钱。”只有敢于放手学生,构建开放课堂,才能促使学生学会质疑,善于质疑,习惯质疑等数学素养的生成。
四、鼓励质疑,逐步提升数学智慧
爱因斯坦说:“学会独立思考和独立判断比获得知识更重要。”在数学领域中,提出问题的艺术比解答问题的艺术更为重要(康托尔)。学生学习应当是一个活波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教师不要怕学生瞎提问题,钻牛角尖而浪费课,而应当培养学生学会质疑,善于质疑,习惯质疑,这就得给学生提供足够的学习时间和空间。学生在经历观察、实验、猜测、计算、推理、验证等过程,就能了解解决数学问题方法的多样性。如某市自来水厂公司为鼓励市民节约用水,规定:一个月用水10立方米以内,收费标准是2.5元每立方米;超过10立方米,超过部分即按3元每立方米收费。教师鼓励学生质疑:(1)小红家8月份用水13立方米,一共需要缴纳水费多少元?(2)小明家8月份的水费是43元,小明家这个月用水多少立方米?(3)怎样科学解答这个问题最为捷径?在质疑过程中,学生不仅发现数量之间的关系(规定用水是: 10x2.5=25元,超过部分水费:43--25=18元,即18除以3等于6立方米,共用水费43元),而且还让学生经历了一个丰富、有趣、冒险的探索之旅,使学生在快乐中体验,在体验中成长,逐步提升数学智慧。
??????,五、打造“小先生”教学模式
“小先生”制最早由陶行知先生提出,他认为小孩子是最好的先生。在课堂推行“小先生”制,不仅满足学生心理需求和学习需要,还让“小先生”在课堂上因为受到师生热烈的掌声。这种“礼遇”给了“小先生”极大的价值认同,这种“归属感”、“成就感”极大地增强学生学习数学的自信心,同时克服了“教师本位”的传统教育思想,使“教师主导,学生主体”的教学理念在数学课堂得到彰显。学生成了学习的主人,教师成了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
如新授四年级(下)“图形的运动”一课时,执教者让“小先生们”演示:请你画出下面轴对称图形的另一半。想想,你怎样画得又快又好呢?接着,执教者又让“小先生”组织小组寻找生活中的对称问题,如赵州桥、铁搭、脸谱、葫芦等。不难发现,学生对“轴对称”知识的理解跃然纸上。可见“兵教兵”、“小先生制”的做法既能让学生切身体会探求数学真知的快感,同时还可以减轻教师教学负担。
六、角色互换,有效实现教学相长
新课程要求“以人为本”,呼唤人的主体意识。这势必要求教师从传统的教学方法中解脱出来,需要教师从“知识的传授者”变为“智慧的启迪者”,从“学生的管理者”变为“学生学习的支撑者、合作者、引导者”。所谓师生角色互换,即教师事前指定一些对数学知识掌握比较好,且有一定表达能力的学生,让他们代替教师走上讲台给同学授课,教师则坐到学生的中间充当学生听课、练习。课堂的节奏由学生掌控,以达到完成教学任务的方法。这种角色互换有利于教师了解学生在学习数学中存在的困惑。“推己及人”、“设身处地”的做法,在很大程度上缓解教学中存在的矛盾。
七、反思教学,师生整理收获得失
反思教学是师生成长的精华所在。美国心理学家波斯纳提出:成长=经验+反思。“反思”比“经验”权重要大,它是心理学上比较高层次的批判性思维活动。数学教师注意把这种方法引进课堂,可以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还可以帮助师生纠正教学中的错误,达到教学相长。
数学是一门独具匠心的艺术,也是一门学无止境的科学。在数学教学之旅,需要我们且行且思,上下求索。真理长河中没有通途大道,有的只是无数礁石和险滩。只有不畏攀登的采药者,才能登上高峰采得仙草;只有不怕巨浪的弄潮儿,深入水底才觅得骊珠。课堂教学的艺术在于各种矛盾和对立中寻找恰当的结合点,我们戒骄戒躁,我们且行且思。只要集思广益,努力把不利因素转化为有利因素,坚持科学发展观,就能构建农村小学数学新型课堂。
一、激情导入,诱发儿童数学情趣。
新课程认为,教学是以师生为主体,对教材开发、生成、转化,课程意义不断建构与提升的个性化创造的过程。在此过程,构建新型数学课堂是有效促进农村小学数学教学的有力措施,是激发学生学习数学好奇心,诱导儿童数学情趣的前提,是每位数学教师必须潜心做好的事儿。传统的数学课已不能适应现代教育的发展,力争把现代信息技术深度融合到数学学科,不仅有效地改进教与学的方式,而且使学生乐意投入到现实的、探索性的数学活动中去。因此,数学教师不仅充分利用信息技术辅助教学,并且善于激情导入,诱发儿童数学情趣。如执教者上二年级“有余数的除法”一课时,她出示大屏幕:圣诞老人遇到一个困难,“他要把10个苹果分给3个小朋友,但他不知道怎么分才好,谁能帮他想想办法?”看到拄着拐杖,捋着胡须,满脸堆积笑容的圣诞老人向大家蹒跚走来,学生们人人心情开朗,个个跃跃欲试,课堂气氛十分热切。这种激情导入的方法,自然地把学生引入数学课堂,诱发儿童数学情绪。
二、立足现实,增添数学生活色彩
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数学更加广泛地被应用于社会生产和日常生活的各个方面。要使学生掌握现代生活和学习中所需要的数学知识与技能,必须立足现实,把数学知识与生活大课堂紧密结合,树立大数学观。大数学观即不把数学当做纯数学来教,来认识研究,而是体现数学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的特性。例如:妈妈烙一张饼用两分钟,烙正、反面各用一分钟,锅里最多同时放两张饼,那么烙三张饼最少用几分钟?抽屉里有5双不同颜色的袜子,没打开灯,要你拿出一双同色的袜子,从中最多需要摸出多少只?三刀切7瓣西瓜,吃完剩下8块皮,你该怎么切?12小时,时钟和分针重复多少次?等等都是数学知识的本真在生活中的形形色色的再現。所以,立足现实,增添数学生活色彩,可以使学生感受生活处处皆数学,消除学生学习数学的心理压力,缩短学生与数学的距离。
三、放手学生,善于构建开放课堂
尊重学生的个性发展,突出教师主导、学生主体地位是新课程标准所倡导的教学理念。这就需要教师大胆放手学生,允许学生动手操作,允许学生出现错误,允许学生再来一次。
如新授“圆的面积”这一内容时,执教者让学生小组探究“圆的面积与圆的半径有什么联系?”学生操作之后不难发现,圆的面积与圆的半径的平方成正比!在上“有余数的除法”(人教版二年级下册)这个教学内容时,执教者通过分苹果游戏,播放运动会动漫,小组拼图,个人展示等互动,给学生提供更多操作的机会,自然诱发学生的主体意识,使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教学活动。“有余数除法”概念的内涵和外延,让学生瞬间领悟,教学目标即有效达成。
德国一位学者作个精辟的比喻:将15克盐摆在你的面前,无论如何你都难以下咽。但当你给人自由,任其选择,将15克盐放入一些美味可口的食物中,15克盐就不难吸收了。因此,放手学生,构建开放课堂,营造愉悦的学习氛围,自然诱导学生自主地参与到课堂教学活动。
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学习的最大动力,是对学习材料的兴趣(布鲁姆语)。心理学家认为,如果每个人都能从事自己感兴趣的工作,那么,工作效率与工作质量都会大大提高。相反,对自己不感兴趣的东西,就很难记住了。如执教者龙老师上二年级“有余数的除法”一课时,她设计一个小组活动:把7根小棒平均分给3个小朋友,你会发现什么?学生在动手中发现并领会“平均”“余数”等概念的内涵。
教师让学生动手操作,切身感受数学的乐趣,是构建新型课堂的要素,有助于学生自身发展,提高学生数学素养。赞可夫说:“教会学生思考,对学生来说,是一生中最有价值的本钱。”只有敢于放手学生,构建开放课堂,才能促使学生学会质疑,善于质疑,习惯质疑等数学素养的生成。
四、鼓励质疑,逐步提升数学智慧
爱因斯坦说:“学会独立思考和独立判断比获得知识更重要。”在数学领域中,提出问题的艺术比解答问题的艺术更为重要(康托尔)。学生学习应当是一个活波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教师不要怕学生瞎提问题,钻牛角尖而浪费课,而应当培养学生学会质疑,善于质疑,习惯质疑,这就得给学生提供足够的学习时间和空间。学生在经历观察、实验、猜测、计算、推理、验证等过程,就能了解解决数学问题方法的多样性。如某市自来水厂公司为鼓励市民节约用水,规定:一个月用水10立方米以内,收费标准是2.5元每立方米;超过10立方米,超过部分即按3元每立方米收费。教师鼓励学生质疑:(1)小红家8月份用水13立方米,一共需要缴纳水费多少元?(2)小明家8月份的水费是43元,小明家这个月用水多少立方米?(3)怎样科学解答这个问题最为捷径?在质疑过程中,学生不仅发现数量之间的关系(规定用水是: 10x2.5=25元,超过部分水费:43--25=18元,即18除以3等于6立方米,共用水费43元),而且还让学生经历了一个丰富、有趣、冒险的探索之旅,使学生在快乐中体验,在体验中成长,逐步提升数学智慧。
??????,五、打造“小先生”教学模式
“小先生”制最早由陶行知先生提出,他认为小孩子是最好的先生。在课堂推行“小先生”制,不仅满足学生心理需求和学习需要,还让“小先生”在课堂上因为受到师生热烈的掌声。这种“礼遇”给了“小先生”极大的价值认同,这种“归属感”、“成就感”极大地增强学生学习数学的自信心,同时克服了“教师本位”的传统教育思想,使“教师主导,学生主体”的教学理念在数学课堂得到彰显。学生成了学习的主人,教师成了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
如新授四年级(下)“图形的运动”一课时,执教者让“小先生们”演示:请你画出下面轴对称图形的另一半。想想,你怎样画得又快又好呢?接着,执教者又让“小先生”组织小组寻找生活中的对称问题,如赵州桥、铁搭、脸谱、葫芦等。不难发现,学生对“轴对称”知识的理解跃然纸上。可见“兵教兵”、“小先生制”的做法既能让学生切身体会探求数学真知的快感,同时还可以减轻教师教学负担。
六、角色互换,有效实现教学相长
新课程要求“以人为本”,呼唤人的主体意识。这势必要求教师从传统的教学方法中解脱出来,需要教师从“知识的传授者”变为“智慧的启迪者”,从“学生的管理者”变为“学生学习的支撑者、合作者、引导者”。所谓师生角色互换,即教师事前指定一些对数学知识掌握比较好,且有一定表达能力的学生,让他们代替教师走上讲台给同学授课,教师则坐到学生的中间充当学生听课、练习。课堂的节奏由学生掌控,以达到完成教学任务的方法。这种角色互换有利于教师了解学生在学习数学中存在的困惑。“推己及人”、“设身处地”的做法,在很大程度上缓解教学中存在的矛盾。
七、反思教学,师生整理收获得失
反思教学是师生成长的精华所在。美国心理学家波斯纳提出:成长=经验+反思。“反思”比“经验”权重要大,它是心理学上比较高层次的批判性思维活动。数学教师注意把这种方法引进课堂,可以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还可以帮助师生纠正教学中的错误,达到教学相长。
数学是一门独具匠心的艺术,也是一门学无止境的科学。在数学教学之旅,需要我们且行且思,上下求索。真理长河中没有通途大道,有的只是无数礁石和险滩。只有不畏攀登的采药者,才能登上高峰采得仙草;只有不怕巨浪的弄潮儿,深入水底才觅得骊珠。课堂教学的艺术在于各种矛盾和对立中寻找恰当的结合点,我们戒骄戒躁,我们且行且思。只要集思广益,努力把不利因素转化为有利因素,坚持科学发展观,就能构建农村小学数学新型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