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尝空巢滋味

来源 :散文选刊·下半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xuechao092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这个周末,儿子又不回来了,说是他们外语学院的足球队要练球。看了他们学校的公众号,确信即将开校运会。从初中就迷上足球的儿子不可能缺席他们院队的训练。前天晚上的来电中,他兴奋地说他们外语学院足球队终于逼平了向来强势的计算机队。儿子还说下星期也回不来,因为他们英语演讲队有排练任务。大学里的社团很多,为了不影响学习,儿子听从我们的劝告,只进了足球队和英语演讲社。儿子说想进英语演讲社的新生有两百多人,结果只录了十三人,儿子是其中之一。作为新社员,自然不想忽视社团的初期活动。
  就算儿子没有具体的事务,纯粹想乘周末出去玩玩,我们也已无权干预,青春期的孩子总是向往外面的世界,只要他不是结交狐朋狗友去为非作歹,家长就得民主点。
  一向紧张儿子的妻没法再表露不悦之情,只得照例提醒儿子训练要小心,有空时抓紧时间多看点专业书。
  周五晚上,我和妻有一搭没一搭地看完中央一套有关青山绿水的全国性知识大赛后,妻淡淡地上床,在跟她父母和姐姐的视频聊天中睡去。我则继续写作要完成的一篇散文,写完最后一个字时,已是凌晨十二点半,早已犯困,洗个澡后,到书房去翻了一下书,竟然就在书房睡着了。
  儿子拿了录取通知书后,我就提醒妻尽快做好应对空巢的思想准备。
  刚入学的两个星期里,因为要军训,回不来,我们倒可以理解,但临近国庆前,儿子说未必一放假就能及时回家,可能十月一号和二号还得跟同学出去玩。妻就有些沉不住气了,说好久没回家了,如果没什么特别的事,还是赶紧回家吧。再说了,国庆长假里,人人都回家团聚,谁还有空跟同学出去玩?儿子想了想,只得回说尽量早点回来。
  等妻挂了电话,我又建议她:“对于青少年来说,朋友和外面的世界总是比父母和家里有吸引力,如果儿子隔三岔五就想回家,那才不妙。其实,儿子离我们也才九十公里,开学时亲自送了他去。要是实在想他,我们也可以在周末时开车去看他,顺便游玩一下。”
  我嘴上说得洒脱,其实,心里也希望儿子节假日时没事的话,还是回家来看看我们,哪怕一天也好。我甚至已在想,这个星期我和妻的时间倒是还可以打发,但要是儿子下周真的不回来,我们又该如何消磨儿子不在家的日子?
  我忽然愧疚地想起了父母。当年我尽管只是就读于家乡的大学,但也不是每个星期都能回家。大学毕业后,因为不甘于分配结果,我毅然南下到千里之外的珠三角,那时父亲病休在家,弟妹们还在读书,母亲独力支撑着家里的农活,且不说思念儿子,光是应付乡亲们明里暗里的闲言碎语,就足够他们承受了。去单位要回我的行李时,看着物是人非的宿舍,母亲叹了一气:“这孩子,说走就走了。”
  单身时,还能够寒暑假都回去,成家以后,就只能一两年回一次了。虽然母亲总说方便了再回,不苛求年年都回,但天底下的父母哪有过年过节不想见到儿女的?
  我拨了母亲的电话,问她在干什么,母亲说前天下了大雨,位于村头的那块菜地被冲走了些菜,她正忙着补种。我叫她悠着点,如今家里也不缺那点菜了。母亲说也就是借机打发点时间,顺便活动一下筋骨而已,不会累着的。母亲又说下午是集日,中午饭后,她就到集市上逛逛,找人聊聊。
  弟妹们也多次叫母亲到城里跟他们住,母亲却总是说住在老家自在些,其实,她就是不想麻烦儿女们。
  我顺便说了儿子没回家,有点不习惯,母亲便开导我:“从现在开始,他就要慢慢远离你们了,如果他老是窝在家里,才让人担心呢。鸟儿大了就要放飞,别老是扯着他后腿。”
  我颇感欣慰,但眼眶还是忍不住湿了。有道是“父母在,不远游”,但又说“好男儿志在四方”,然而谋生于他乡的却多是平民子弟。又说“忠孝难两全”,然而历来不孝者难忠,那么,为什么不寻求忠孝两全的辦法?相信忠孝也绝非天然的矛盾。如果社会安定,世人文明,在老家就能实现自己的人生理想,能满足自己的生活需求,谁还会离乡背井?
  人生苦短,亲情也好,友情也好,都是有今生无来世,但愿今后的世道能让亲友间多一些陪伴,少一些远离和遗憾。
  责任编辑:黄艳秋
其他文献
前些日子,因二姨的孙女出嫁,去了二姨家。  这次见到二姨,忽然感到老人家已经确确实实的是风烛残年了。86岁的二姨,背驼得很厉害,两腿不听使唤,走起路来,更是步履蹒跚。见到我们,还一如我们小的时候一样,拉着我们的手,摸着我们的头,嘘寒问暖。母亲她们姐妹共三人,大姨早逝,母亲也于几年前去了极乐之地,老人也就成了我们的长辈之中唯一的牵念。  我的老家离二姨家十五华里路程,二姨家是当时的公社所在地。印象中
期刊
回到故乡,春天早已先我而来。春天,悄然筑高乡愁的河堤,让他乡更远。我无可奈何。  满打满算,我在赣西那个叫麻溪的小山村只生活了十六年。可是,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我习惯于徘徊、犹豫在被人遗忘的老村,感受那种喧嚷后的孤独和平静。爷爷遗下的那张红肚兜年画,还挂在老屋半倚的木板墙上,旧时光像疯涨的河水漫过来,呼啦一下点燃我的情愫。  不瞒你说,小时候的很多事情,若烟若尘,那么飘忽,那么迷离,让人不甚怀疑记
期刊
我出生在上世纪70年代初期,上有两个姐姐,排行老三。那时候正在热映《黎明前的黑暗》,奶奶想孙子着了魔,说就叫黎明吧,取个男孩名字兴许下一个能生个带把儿的。娘嫌是个男孩名字,叫着别扭。后来因为看了八一电影制片厂摄制的电影《野火春风斗古城》,剧中的银环善良、忠贞的形象让人们崇拜不已,娘说还是叫银环好听,但愿长大能像银环一样俊俏勇敢。或许是沾了偶像的光了吧?我的乳名很快人尽皆知。可是渐渐长大的我却不喜欢
期刊
这则故事听起来虽说很稀罕、很紧张、很温暖,但我一直未能落笔把它写出来。究竟为什么?连我自己也说不清。并不是因为懒,也不是由于故事简单,讲完了也就完了。可能是故事里面有样东西太过沉甸,难以用纸墨铺展,或者怕铺展不到位,折损我内心那份深深的感慨与崇高的敬意。虽然故事的发生距今已有三十多年,期间我还写过不少文章。  那是发生在上世纪80年代中期,也不知为哪般事由,我在那年冬春交替时节,从青岛部队回南方老
期刊
那天中午下班回家,发现我家二楼窗口的烟窗上忽然热闹了起来。两只麻雀叽叽喳喳叫个不停,推开玻璃窗扇,我扬了扬手,同时发出一声口哨——“嗖”,麻雀扑棱棱飞到了楼顶上,站在楼檐俯瞰,见我没有了动静,麻雀又飞回烟窗。我再次挥手驱赶,麻雀忽地一下又飞到了街道对面并排架设的电线上,迈着碎步观察我的喜怒,它们认准了烟窗这块地盘,和我打起了游击战。它们来了,我赶,我走了,它们又来,一连几日,麻雀衔柴周旋,竟然在我
期刊
父亲那年十月走了,留下母亲一人在家里过。怕她伤心,我很少在她面前提起父亲。  有一次,母亲坐在沙发上像自语又像是对我说:“我和你爸一辈子都没领结婚证。”没领结婚证?我一下怔住了。这么大的秘密,想不到父母竟然保守了一辈子,这才揭底。“你俩原来是不合法的啊!”我浅笑着和她开玩笑。母亲笑了。我说:“怎么不领证呢?今天谁还敢不领证就结婚啊?”“不是不领,是没来得及,结婚前你爸在东北,回来我们就结婚。第二天
期刊
过年前,我整理旧物,发现一张夹在书里的粮票。眼前这张半斤的粮票,虽然旧却没有一点破损。不要小看这些长五六厘米,宽三厘米左右的花纸头,在计划经济年代,没有它就吃不到饭。  当时,按计划发下来的粮票,拿去买米根本不够吃。上初中后,不管男女每个月都会增加十斤粮票,因此,当我们只要上了初中,母亲紧锁的眉头就稍微舒展一些,高兴地说:“这下好了,又多十斤米了。”  月底,父亲照例揣着粮油本去粮管所领回粮票,然
期刊
我从没想过,要当一名语文老师,还是初中的。  作为中师毕业生,作为美术老师、书法老师的宠儿,我希望自己能和小学生打交道,教他们画画,或者写字。  当初中的校长和书记几次三番地披着星光登门游说,还说出“萧何月下追韩信”的话以后,我踏上了一条未知的道路。校长语调高昂,每一个字符都流淌着信心:“他们都说,你语文功底很好,是初中毕业就能教初中的。我看好你。”  可是,我不看好自己。  我和初中的学生才相差
期刊
张猫是个猫性突出的女生,第一,她很黏人,每天24个小时,时时不离开一个人;第二,她嘴里会发出叽里咕噜,如同猫念经似的言语。但以前,她是个安静的女生,像猫一样喜独处,不善言谈,几个女人扎堆,她只是远远地静观其变,偶尔捡到一块笑料,就微扬嘴角,瘦削的长瓜脸上涟漪般荡漾着几缕笑容,但她绝不插言半句。  近半年,据说为了她黏的人,她求佛吃素,甚至住在寺庙里近一个月,只求得铅华尽染的一颗心能皈依净土,不再困
期刊
去年从广东回家乡祁东后,陆续地在京东上买了不少的书。买书当然是用来读的,而读书是需要時间来保证的。于是,每天吃完晚饭后,我就爱习惯性地倚靠在床上,然后从床头拿起一本书,将自己的思维放牧于字里行间。  然而,某人却不乐意了,硬要拉着我去散步。当然,她是有理由的,每每双眼盯着我的肚子,用铿锵的话语敲响警钟:你看看你的肚子大得像十月怀胎,吃了饭就躺着,哪有不大的道理?  其实,这是真的冤枉了我。我每天走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