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自主学习,是自己主宰自己的学习活动。它是一种学生在教师科学的指导下,通过自身能动的、富有创造性的学习,实现自主性发展的教育实践活动。2011年9月起,我到某农村学校支教,接手一个语文基础差的毕业班,希望在短时间内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激发他们的学习动力。为此,我通过一个学期的努力,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了实验,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一、研制《自主预习卡》——我的预习,我做主
自主学习当从“预习”开始。跟学生接触的第一天,我便提出语文预习的要求,要求他们写在语文书的第一页。可是,实际上,经过半个多月的观察实践,我发现孩子们根本就没有认真预习,这严重地影响了上课的质量。于是我的个人博客上写下了这么一篇日记《解决问题的几个对策》,针对课前预习,设计了第一种《预习卡》:
以上预习方案体现了一个明显优势:预习目标明确,针对性强。但是实施一周后,弊端又出来了:看似方向性明确的预习目标,其实无异于在变相地给学生增加作业量,学生主动性不能体现。经过思考,我设计了第二种《自主预习卡》。
几周实验后,我发现这样的设计更易于学生接受。如“字词学习”这一块,我分成两栏:1.已经掌握的生字词;2.还不理解的字词。学生通过主动学习,如实反馈自己字词的自习情况。如《老人与海鸥》这一课,通过课前了解,发现学生对“滇池”一词比较陌生,于是,我课前重点查询了有关资料,而其他生字词,如“饼干、塑料、节奏”等词就一带而过。这样的字词学习更体现了学生的自主性,同时节约了课堂时间,提高了课堂效率。
《自主预习卡》让孩子体会到预习的乐趣,使之成为孩子自主学习的可能。
二、巧设《自主合作学习卡》——我的课堂,我做主
冷静地观察我们的课堂,会发现在我们的课堂中,尤其是高段学生,他们思想愈加成熟,表现欲望愈加不强,课堂上气氛越沉闷,只有几位尖子生“撑台面”。这样的课堂,学生究竟能有多少收获?究竟有何“高效”可言?下面是我在《最后一头战象》一课中采用的《自主合作学习卡》。
这是一篇情感性很强的文章,我认为作为六年级学生读懂一篇课文已经是完全没有问题了。那么,为什么还要设计一个个问题浪费宝贵的课堂时间呢?不如,让出讲台,把时间还给学生,让学生自己充分地接触文本,充分地讨论交流,老师则在一旁起到穿针引线的作用,做适当引导点拨,带领学生走入文本更深处即可。我在学生通读课文之后,给了充足的时间,让学生读课文,做批注,小组交流,围绕两个可以自由选择的话题“我心中的战象”“感动我的句子”展开集体谈论。每一篇课文,在学生充分预习的基础上,设计开放性话题,引导学生围绕主题进行自主学习,并以小组合作学习为主,重点突出个体与文本的充分对话,同时又为集体交流奠定基础,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合作互动也会不断擦出智慧的火花。
事实上,在六年级上册的语文学习中,我有时提供了类似于《最后一头战象》这样的话题式《自主合作学习卡》;有时出示菜单式《自主合作学习卡》;有时又引导学生确定主题,然后进行小组合作学习。学生在这样自主的课堂当中,充分体会到学习的快乐,全班同学参与率百分之百。有一个学生在一节语文课上忍不住扭过头对后面的同学说道:“我语文课上瘾了。”
《自主合作学习卡》改变了课堂以老师为主的现状,实现了将讲台真正让位给学生,落实了课堂是学生的课堂的理念。
三、提供《自主作业单》——我的作业,我做主
家庭作业是课堂教学的延伸、巩固和消化。实际上,作业又不是提高成绩的手段,老师布置作业的目的应是让学生保持学习的兴趣,养成科学的学习习惯,找到最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体会学习过程中的快乐。
实施《自主作业单》后,我将我们班级的语文作业进行了一次小小的改革,有意识地设计多样化的自主作业,引进“超市”理念,在作业数量、难度和内容形式上都给学生自主权,激发了学生的学习愿望。如我们班级的常规作业:日记和《采蜜集》。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时间和能力决定自己日记的篇幅以及《采蜜集》里摘抄的内容多少。只要能够做到字迹端正、语句通顺、无错别字就可予以表扬,完成优秀的同学还可以得到星级奖励,当孩子们数着自己作业本中盖的“星星”时,那种喜悦与满足溢于言表。每一课的学习之后,我打出三个不同等级的作业由学生自选,这样,学生拥有了自主选择作业的权利,回家完成作业就再也不用担心因某一项作业没有完成而挨批了。
《自主作业单》成功使学生成为作业的主人,实现了由“要我写”到“我要写”的转变。
四、制作《我的字词表》——我的字词,我做主
什么才是生字词?我个人认为生字词是因人而异的。因为孩子的教育背景、学习能力等等的差异,孩子对生字词的感知是不一样的。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每个孩子要掌握的生字词也是不一样的。也许以前学习过的,今天可能又成了“生字词”了,生字词未必是我们常态意义上的一类字、二类字,但是它影响到了孩子的阅读,也成了“生字词”等等。而反应在练习和习作,甚至阅读中,这些相对于个体而言的“生字词”在一定程度上也正影响着孩子的学习。
在每单元后的“词语盘点”外,我发给学生每人一张《我的字词表》用来收集自己的“生字词”。学生可以从本册书中找自己的生字,也可以从作业本中找自己错误的字词订正后收录到《我的字词表》中,定期复习、巩固。每周一听写,每周一反省。听写的时间老师不做统一安排,由学生自己确定听写时间,听写有错误的字词,老师不统一规定抄写遍数,由学生自己根据自己的情况抄写、识记,也可以自编顺口溜帮助记忆。经过半个学期的坚持,这一教学方式帮助孩子们纠正了很多错别字,也很好地改变了错字连篇的现象。
自主学习,已经不是什么时髦话题,而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也不是什么创意课题。在这一个学期的摸索和尝试中,笔者也逐渐品味出其真正含义。孩子们也在这一个学期中逐渐成为学习的主人,他们虽然有时候还喜欢偷懒,但“我的学习,我做主”在他们那里已经绝非口号了。
(责编 张亚莎)
一、研制《自主预习卡》——我的预习,我做主
自主学习当从“预习”开始。跟学生接触的第一天,我便提出语文预习的要求,要求他们写在语文书的第一页。可是,实际上,经过半个多月的观察实践,我发现孩子们根本就没有认真预习,这严重地影响了上课的质量。于是我的个人博客上写下了这么一篇日记《解决问题的几个对策》,针对课前预习,设计了第一种《预习卡》:
以上预习方案体现了一个明显优势:预习目标明确,针对性强。但是实施一周后,弊端又出来了:看似方向性明确的预习目标,其实无异于在变相地给学生增加作业量,学生主动性不能体现。经过思考,我设计了第二种《自主预习卡》。
几周实验后,我发现这样的设计更易于学生接受。如“字词学习”这一块,我分成两栏:1.已经掌握的生字词;2.还不理解的字词。学生通过主动学习,如实反馈自己字词的自习情况。如《老人与海鸥》这一课,通过课前了解,发现学生对“滇池”一词比较陌生,于是,我课前重点查询了有关资料,而其他生字词,如“饼干、塑料、节奏”等词就一带而过。这样的字词学习更体现了学生的自主性,同时节约了课堂时间,提高了课堂效率。
《自主预习卡》让孩子体会到预习的乐趣,使之成为孩子自主学习的可能。
二、巧设《自主合作学习卡》——我的课堂,我做主
冷静地观察我们的课堂,会发现在我们的课堂中,尤其是高段学生,他们思想愈加成熟,表现欲望愈加不强,课堂上气氛越沉闷,只有几位尖子生“撑台面”。这样的课堂,学生究竟能有多少收获?究竟有何“高效”可言?下面是我在《最后一头战象》一课中采用的《自主合作学习卡》。
这是一篇情感性很强的文章,我认为作为六年级学生读懂一篇课文已经是完全没有问题了。那么,为什么还要设计一个个问题浪费宝贵的课堂时间呢?不如,让出讲台,把时间还给学生,让学生自己充分地接触文本,充分地讨论交流,老师则在一旁起到穿针引线的作用,做适当引导点拨,带领学生走入文本更深处即可。我在学生通读课文之后,给了充足的时间,让学生读课文,做批注,小组交流,围绕两个可以自由选择的话题“我心中的战象”“感动我的句子”展开集体谈论。每一篇课文,在学生充分预习的基础上,设计开放性话题,引导学生围绕主题进行自主学习,并以小组合作学习为主,重点突出个体与文本的充分对话,同时又为集体交流奠定基础,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合作互动也会不断擦出智慧的火花。
事实上,在六年级上册的语文学习中,我有时提供了类似于《最后一头战象》这样的话题式《自主合作学习卡》;有时出示菜单式《自主合作学习卡》;有时又引导学生确定主题,然后进行小组合作学习。学生在这样自主的课堂当中,充分体会到学习的快乐,全班同学参与率百分之百。有一个学生在一节语文课上忍不住扭过头对后面的同学说道:“我语文课上瘾了。”
《自主合作学习卡》改变了课堂以老师为主的现状,实现了将讲台真正让位给学生,落实了课堂是学生的课堂的理念。
三、提供《自主作业单》——我的作业,我做主
家庭作业是课堂教学的延伸、巩固和消化。实际上,作业又不是提高成绩的手段,老师布置作业的目的应是让学生保持学习的兴趣,养成科学的学习习惯,找到最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体会学习过程中的快乐。
实施《自主作业单》后,我将我们班级的语文作业进行了一次小小的改革,有意识地设计多样化的自主作业,引进“超市”理念,在作业数量、难度和内容形式上都给学生自主权,激发了学生的学习愿望。如我们班级的常规作业:日记和《采蜜集》。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时间和能力决定自己日记的篇幅以及《采蜜集》里摘抄的内容多少。只要能够做到字迹端正、语句通顺、无错别字就可予以表扬,完成优秀的同学还可以得到星级奖励,当孩子们数着自己作业本中盖的“星星”时,那种喜悦与满足溢于言表。每一课的学习之后,我打出三个不同等级的作业由学生自选,这样,学生拥有了自主选择作业的权利,回家完成作业就再也不用担心因某一项作业没有完成而挨批了。
《自主作业单》成功使学生成为作业的主人,实现了由“要我写”到“我要写”的转变。
四、制作《我的字词表》——我的字词,我做主
什么才是生字词?我个人认为生字词是因人而异的。因为孩子的教育背景、学习能力等等的差异,孩子对生字词的感知是不一样的。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每个孩子要掌握的生字词也是不一样的。也许以前学习过的,今天可能又成了“生字词”了,生字词未必是我们常态意义上的一类字、二类字,但是它影响到了孩子的阅读,也成了“生字词”等等。而反应在练习和习作,甚至阅读中,这些相对于个体而言的“生字词”在一定程度上也正影响着孩子的学习。
在每单元后的“词语盘点”外,我发给学生每人一张《我的字词表》用来收集自己的“生字词”。学生可以从本册书中找自己的生字,也可以从作业本中找自己错误的字词订正后收录到《我的字词表》中,定期复习、巩固。每周一听写,每周一反省。听写的时间老师不做统一安排,由学生自己确定听写时间,听写有错误的字词,老师不统一规定抄写遍数,由学生自己根据自己的情况抄写、识记,也可以自编顺口溜帮助记忆。经过半个学期的坚持,这一教学方式帮助孩子们纠正了很多错别字,也很好地改变了错字连篇的现象。
自主学习,已经不是什么时髦话题,而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也不是什么创意课题。在这一个学期的摸索和尝试中,笔者也逐渐品味出其真正含义。孩子们也在这一个学期中逐渐成为学习的主人,他们虽然有时候还喜欢偷懒,但“我的学习,我做主”在他们那里已经绝非口号了。
(责编 张亚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