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如果我们能运用情感、意志等非智力因素,以多种教学方法和手段,激起学生浓厚的地理学习兴趣,那么学生学习就会热情高涨,积极主动,乐此不疲。对理解知识,消化知识的速度与程度也将会大大提高。
在这一个学期的地理教学中,我是从以下几方面来进行探索的。
一、上好第一节课,点燃学生兴趣
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教师在讲每一章节的第一节课时,首先要抓住这个教学中的有利条件,讲好第一节课,这是学生对该章地理内容是否有兴趣的第一束火花。教师可有的放矢地提出一些趣味性强易引起学生思考与联想的问题。从而引起学生对新课的兴趣。另外,设计好每一节课的引言,适当制造悬念,引发学生的好奇心。更能诱发学习动机,激发学习兴趣。
二、运用趣味语言,激发学生积极性
语言是传授地理知识,完成教学任务的重要工具。教师教学能力强弱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语言水平的高低。在地理课堂教学中表达准确,精练通俗的语言固然重要,但如果再适当运用一些趣味语言,那么就可以使地理课堂妙趣横生,满堂生辉。
1.妙用谚语
谚语是人们对自然环境长期观察体会的智慧结晶,具有一定的哲理且易生趣,在教学中运用谚语,可帮助学生深刻理解地理知识。如我讲大陆性气候时,我引用“早穿棉袄,午穿纱,围着火炉吃西瓜”来说明大陆性气候温差大的特点,形象逼真、富有感染力。这样比枯燥地讲授教材要好的多。
2.巧用谜语
谜语是我国的国粹,在教学中能适当运用,则可启发学生思维,拓宽他们的知识面,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如我在讲授长江流经的省市自治区时,末尾我出了这样一个谜语“船出长江口”(猜一个城市名),让学生猜,这一谜语的提出,学生对前面学习的疲劳一扫而空,猜到的学生,自然享受胜利的喜悦,没猜到的学生,也从别人的答案中获得启示,这则谜语,学生记住了上海的位置——长江口。所以谜语可以活跃课堂气氛,调剂学生的学习情绪。
3.借用诗文
把古诗名句中优美的诗情画意,结合地理知识的内容在课堂上讲解,大有使人耳目一新,引人入胜之感,由此创设听课的最佳境界。如我在讲地形对气候的影响时,我用“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来讲述随着地势的升高,气温的下降,因而山上的气候比山下的气候迟了一个月。用“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底见牛羊”来描述内蒙古高原的辽阔富饶。这些诗歌犹如“味精”,使学生回味无穷,也使地理课增添了一番风味,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4.善用歌曲
在课堂中适时引入歌曲可以引起学生学习的兴趣,活跃课堂气氛,同时也引起学生的思考。如在讲长江之前,让学生听一首充满深情的《长江之歌》,这时学生的心中就仿佛流淌着一条汹涌的大江,因而想多了解她的知识。接下来就顺着歌曲的歌词讲下去:“你从雪山走来。”那么雪山是指那座山呢?学生的兴趣全部都调动起来了。自然而然地产生了探求的欲望。
三、穿插趣味故事,激发学生热情
学生大多是喜欢听故事的。在地理教学中,可以穿插一些相关的趣味小故事,把学生的注意力集中起来,学生又可以从中获得一定的知识。
在讲“世界的陆地与海洋”一课时,我就讲了哥伦布发现新大陆的故事,并启示学生:哥伦布所以能完成人类历史上最伟大的地理大发现,除了他具有坚定意志和熟练的航海技术之外,他还拥有渊博的地理知识。正是这些地理知识,帮助他驾驶帆船,横渡大西洋,到达今天的美洲。明白了地理知识的重要性,学生的学习热情格外高涨,课也上得很顺利。
四、形象直观教学,鼓动学生求知
教育家约翰·洛克曾说过:“教师的巨大技巧在于集中地保持学生的注意。”因此,教师就要针对中学生有强烈的好奇心的心理特征,上课要多利用形象直观的电化教学、彩图、挂图等引起学生的兴趣。
首先,要多运用电化教育手段。初中学生年龄较小,理性思维能力还不够强,运用电化教学手段,能使抽象的地理概念,地理知识趣味化,形象化、具体化,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的兴趣。
其次,要充分利用课本、地图册中的彩图。在讲纬度影响气候时,我让学生对比地图册中冬季的东北与海南。并描述冬季的东北,人们穿着棉衣棉裤,戴着棉帽围着围巾,从头到脚除了脸都裹了起来。而冬季海南岛,人们都是穿着泳衣,在水中尽情畅游。形象生动的画面,再加上详尽活泼的语言描述,给学生留下了更深的印象。
再次,充分利用地理挂图,我自己动手绘制了一些教学挂图。如“七大洲四大洋分布图”“世界七月等温线图”“世界时区图”。这些挂图在绘制中,重点突出,使学生一目了然。自制的挂图即启发了学生的思维,又适当控制了学生情绪。从而达到较好的教学效果。
五、设计好提问,启动学生讲解
叶圣陶先生的“教是为了不教”是句至理名言,在课堂上老师应该启发学生自己开动脑筋思考,并啟发学生自己讲解问题,要做到这一点,其中很重要的是要设计好提问,由浅入深,逐层递进,如在学习日本发达的经济时,启发学生思考,日本地狭人稠,资源贫乏,为什么日本经济会居世界第二?这样课堂气氛就活跃起来了。各小组纷纷讨论。然后让学生自己讲解。得出日本走“进口——加工——出口”的工业模式。技术先进、科技发达。产品质量好,价格不高。产品远销世界各地。因此日本经济会居世界前列。这样使学生整节课开动脑筋思考,围绕问题探究。绝无昏昏欲睡的现象。
六、开展第二课堂,激发学生探究
第二课堂是第一课堂的延伸与辅助,积极开辟地理课第二课堂的活动。这是贯彻理论联系实际,学以致用的一项重要内容。如地理模型制作、环保漫画、手抄报、气象观测等。这些课外活动将有利于帮助学生深化知识,增长见识,丰富情感,从而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
综上所述,兴趣作为一种教学手段,不仅能使学生积极地、主动地、自觉地从事学习,而且能起着开发学生潜能,提高学生自身素质的作用,正如德国教育学家第斯多惠所说:“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的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由此形成教与学的良性循环,从而更好地提高地理教学水平。
在这一个学期的地理教学中,我是从以下几方面来进行探索的。
一、上好第一节课,点燃学生兴趣
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教师在讲每一章节的第一节课时,首先要抓住这个教学中的有利条件,讲好第一节课,这是学生对该章地理内容是否有兴趣的第一束火花。教师可有的放矢地提出一些趣味性强易引起学生思考与联想的问题。从而引起学生对新课的兴趣。另外,设计好每一节课的引言,适当制造悬念,引发学生的好奇心。更能诱发学习动机,激发学习兴趣。
二、运用趣味语言,激发学生积极性
语言是传授地理知识,完成教学任务的重要工具。教师教学能力强弱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语言水平的高低。在地理课堂教学中表达准确,精练通俗的语言固然重要,但如果再适当运用一些趣味语言,那么就可以使地理课堂妙趣横生,满堂生辉。
1.妙用谚语
谚语是人们对自然环境长期观察体会的智慧结晶,具有一定的哲理且易生趣,在教学中运用谚语,可帮助学生深刻理解地理知识。如我讲大陆性气候时,我引用“早穿棉袄,午穿纱,围着火炉吃西瓜”来说明大陆性气候温差大的特点,形象逼真、富有感染力。这样比枯燥地讲授教材要好的多。
2.巧用谜语
谜语是我国的国粹,在教学中能适当运用,则可启发学生思维,拓宽他们的知识面,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如我在讲授长江流经的省市自治区时,末尾我出了这样一个谜语“船出长江口”(猜一个城市名),让学生猜,这一谜语的提出,学生对前面学习的疲劳一扫而空,猜到的学生,自然享受胜利的喜悦,没猜到的学生,也从别人的答案中获得启示,这则谜语,学生记住了上海的位置——长江口。所以谜语可以活跃课堂气氛,调剂学生的学习情绪。
3.借用诗文
把古诗名句中优美的诗情画意,结合地理知识的内容在课堂上讲解,大有使人耳目一新,引人入胜之感,由此创设听课的最佳境界。如我在讲地形对气候的影响时,我用“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来讲述随着地势的升高,气温的下降,因而山上的气候比山下的气候迟了一个月。用“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底见牛羊”来描述内蒙古高原的辽阔富饶。这些诗歌犹如“味精”,使学生回味无穷,也使地理课增添了一番风味,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4.善用歌曲
在课堂中适时引入歌曲可以引起学生学习的兴趣,活跃课堂气氛,同时也引起学生的思考。如在讲长江之前,让学生听一首充满深情的《长江之歌》,这时学生的心中就仿佛流淌着一条汹涌的大江,因而想多了解她的知识。接下来就顺着歌曲的歌词讲下去:“你从雪山走来。”那么雪山是指那座山呢?学生的兴趣全部都调动起来了。自然而然地产生了探求的欲望。
三、穿插趣味故事,激发学生热情
学生大多是喜欢听故事的。在地理教学中,可以穿插一些相关的趣味小故事,把学生的注意力集中起来,学生又可以从中获得一定的知识。
在讲“世界的陆地与海洋”一课时,我就讲了哥伦布发现新大陆的故事,并启示学生:哥伦布所以能完成人类历史上最伟大的地理大发现,除了他具有坚定意志和熟练的航海技术之外,他还拥有渊博的地理知识。正是这些地理知识,帮助他驾驶帆船,横渡大西洋,到达今天的美洲。明白了地理知识的重要性,学生的学习热情格外高涨,课也上得很顺利。
四、形象直观教学,鼓动学生求知
教育家约翰·洛克曾说过:“教师的巨大技巧在于集中地保持学生的注意。”因此,教师就要针对中学生有强烈的好奇心的心理特征,上课要多利用形象直观的电化教学、彩图、挂图等引起学生的兴趣。
首先,要多运用电化教育手段。初中学生年龄较小,理性思维能力还不够强,运用电化教学手段,能使抽象的地理概念,地理知识趣味化,形象化、具体化,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的兴趣。
其次,要充分利用课本、地图册中的彩图。在讲纬度影响气候时,我让学生对比地图册中冬季的东北与海南。并描述冬季的东北,人们穿着棉衣棉裤,戴着棉帽围着围巾,从头到脚除了脸都裹了起来。而冬季海南岛,人们都是穿着泳衣,在水中尽情畅游。形象生动的画面,再加上详尽活泼的语言描述,给学生留下了更深的印象。
再次,充分利用地理挂图,我自己动手绘制了一些教学挂图。如“七大洲四大洋分布图”“世界七月等温线图”“世界时区图”。这些挂图在绘制中,重点突出,使学生一目了然。自制的挂图即启发了学生的思维,又适当控制了学生情绪。从而达到较好的教学效果。
五、设计好提问,启动学生讲解
叶圣陶先生的“教是为了不教”是句至理名言,在课堂上老师应该启发学生自己开动脑筋思考,并啟发学生自己讲解问题,要做到这一点,其中很重要的是要设计好提问,由浅入深,逐层递进,如在学习日本发达的经济时,启发学生思考,日本地狭人稠,资源贫乏,为什么日本经济会居世界第二?这样课堂气氛就活跃起来了。各小组纷纷讨论。然后让学生自己讲解。得出日本走“进口——加工——出口”的工业模式。技术先进、科技发达。产品质量好,价格不高。产品远销世界各地。因此日本经济会居世界前列。这样使学生整节课开动脑筋思考,围绕问题探究。绝无昏昏欲睡的现象。
六、开展第二课堂,激发学生探究
第二课堂是第一课堂的延伸与辅助,积极开辟地理课第二课堂的活动。这是贯彻理论联系实际,学以致用的一项重要内容。如地理模型制作、环保漫画、手抄报、气象观测等。这些课外活动将有利于帮助学生深化知识,增长见识,丰富情感,从而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
综上所述,兴趣作为一种教学手段,不仅能使学生积极地、主动地、自觉地从事学习,而且能起着开发学生潜能,提高学生自身素质的作用,正如德国教育学家第斯多惠所说:“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的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由此形成教与学的良性循环,从而更好地提高地理教学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