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新课程改革实施中历史教学的难点与应对策略

来源 :学校教育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anglaow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省现在已是新课改的第二轮高考了。如何应对新课改的要求,笔者结合从09年到15年的完整两轮课改教学的亲身体会,就教学中碰到的难点及应对策略,与大家分享共勉。
  一、教学管理及教材处理问题
  新课程教材的编排,完全打破老教材的以时间为序的通史编排体例,以模块为基本框架,专题为基本单元,中外合编为体例。这种编排体系,有其优点:知识处理上更加灵活;知识的专题性和包容性突出;知识的选择性和个性化更加明显;
  但在实际教学中,带来很大的挑战。概括起来,就是教师难教、学生难学。对教师而言:新课程体系不清晰,名词概念解释不清楚,或者是根本上不解释,处理难度大,备课累;对学生而言,进入高中,学习《中国古代政治制度》,大部分学生可能连中国古代朝代顺序都搞不明白;到了《古希腊罗马政治》,很多学生连希腊罗马都弄不清楚,晕头转向,因此有学生戏言,“上下五千年,纵横八万里”,而且在很多地州,历史不参加中考,基本不被重视,学生的基础极差。
  面对上述困难,我们采取了以下应对策略:
  1.重温初中教材,编写简易的初高中知识衔接资料
  在我省,由于初中阶段历史一直被视为副科,大部分地区都不参加中考,历史不受重视,因此基础极差,学生往往连最基本的史实都不知道。基于此,在上新课之前,领着学生用一到两周的时间重温初中教材,编写简易的初高中知识衔接资料。资料编写突出时序性和重要史实。
  2.重新整合教材
  新教材的编排体系,以专题编写为主,专业性较强;学习目标更多地强调宏观性、思想性和开放性。
  针对此情况,我们一方面进行模块内的专题组合,比如将必修一政治史的专题一、三、四整合为中国政治制度的产生与发展,专题六、七、八整合为西方民主政治的产生与发展;另一方面进行模块间的整合,比如把必修三中国古代主流思想发展演变与必修一的中国古代政治制度发展和必修二的中国古代经济整合在一起,构建知识间的横向联系。
  3.紧扣课标,合理取舍
  备课时应该认真研究课标,领会课标的意图,把握每个专题核心内容及每节课的学习要点。
  以必修一模块的专题一《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为例,该模块主线反映二千多年中国古代政治制度产生与发展的过程。根据课标的“学习要点”和“教学活动建议”,拟订出各课的重点和难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中第一节“夏商周的政治制度”重点在宗法制和分封制;第二节“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是本单元重中之重;第三节“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反映了从汉至元这一时期中央政治制度、地方政治制度的演变,应以时间纵线为线索,突出从汉到元政治制度的继承与创新,从而说明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特点等,备课时务必做到深入研究课标,大胆取舍。
  对一些历史概念和历史名词,要向学生解释清楚。比如必修一专题一涉及的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
  二、如何培养学生的能力以应对高考
  新课程历史考试大纲中明确指出,历史考查的总体目标是:对历史知识的掌握程度;学科素养、学习潜力以及运用历史学科思维和方法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落实四大目标的具体要求则是考纲的12条能力。
  以2014年的高考文综卷(新课标Ⅱ卷)为例,选择题第29题考查近代三民主义主干知识。题干引用报纸上关于各地军阀对三民主义思想的套用的基本史实,考察学生对民主思想成为当时社会潮流的大背景的掌握,由于选项中有“标榜主义成为军阀自保的主要手段”“各地军阀对三民主义理解存在差异”等干扰项,学生极容易选错。选择题部分重点考核了学生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
  非选择题的40题以近代近代东北移民入题,涉及人口的迁移这一热点问题,考点主要是近代边疆的开发、清政府的边疆政策。解题关键在于读懂材料,并从材料中归纳概括出清朝东北地区移民的特点,并简析移民东北的历史作用。这要求考生具有一定的概括能力和多角度理解问题的思维拓展能力。该题涉及到了上面所列举的四种能力的要求。
  在四项能力中,获取和解读信息的能力是基础性能力,重在平时对文献的阅读训练。尤其是对文言文的阅读训练上,可以和语文教学加强互动,培养学生古文的阅读理解能力;在现代文阅读上,注重提高学生阅读速度调动和运用知识、描述和阐释事物、论证和探讨问题等能力的培养,主要在平时的训练当中逐步落实。
  以上对高中历史教学中存在困难的探究和对策还是浅层次的,有待于我们更进一步的思考和探索。在课改过程中定会遇到各种困难、挫败,只要我们加强相互间的交流与合作,展现在我们面前的将会是一個更广阔的施展教学才华的舞台。
其他文献
一、分析学生口算错误的原因  孩子在口算中出现错误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具体总结如下。  1.心理方面的原因  小学生感知事件是比较笼统的,不够具体,往往只注意到一些独立的事物,不能觉察出事物之间的联系及特征,因而缺乏对事物间的整体认识。有时在进行口算练习时,有些学生还没有看清数或运算符号,就将答案脱口而出了。比如将算式中的“0看成 6”,“+”看成“-”等。另外,学生在计算一些算式接龙等这样外形过繁
期刊
学校教育是促进人全面发展的教育,目标是培养合格公民,培养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在新的历史时期,未成年人正面临着复杂而崭新的教育环境,对学生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是摆在学校教育工作者面前的重要课题。我作为一名数学教师,结合学科特点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注重对学生进行社会主义核心素养的培养,个人实践与体会如下。  一、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爱国思想  现行小学数学教材中,有着丰富的爱国思想
期刊
我国著名教育家叶圣陶说:“教育就是习惯的培养”,小学生时代是最适宜养成良好学习习惯的时期,这是由小学生的心理特点所决定的。因此,我们在新课改教学活动中,努力帮助和培养学生,使其具有良好的学习习惯。  一、什么是学习习惯  所谓习惯,指由重复和不断的强化而长期逐渐养成的,一时不易更改的行为、倾向,并且能为完成某种工作而巩固下来的一种需要。那么学习的习惯,应是学生在长期的学习实践过程中逐渐形成的不需要
期刊
数学课程改革为教学改革提供了一个崭新的“平台”,但也对教学提出了全新的要求。如果教学观念不更新,教学方式不转变、学习方式不改变,课程改革将流于形式。只是“穿新鞋,走老路”,因此,教学观的更新,教学方式的转变是本次课程改革取得成功的基本保证。《数学课程标准》,特别指出:“数学教学过程是教师引导学生进行数学活动的过程;是师生交往积极互动的过程;是认识与情感相结合的过程;是数学知识过程教学与结论相统一;
期刊
小学语文教学要立足于发展,这已成为当前大家的共识。但联系教学对象我们要发展儿童的什么?叶圣陶先生早在80年前谈到小学国文教育应当怎样改革时明确提出了“须认定国文是发展儿童的心灵的学科”的著名论断。也就是说,语文教学要发展儿童的心灵。  一、发展儿童心灵的意义  首先需要明确“心灵”是什么?简单讲,“心灵”就是指“人的思想感情”。叶老为什么强调语文是发展儿童的心灵的学科呢?语文教学和发展儿童的心灵有
期刊
十二五期间中央制定的《教育规划纲要》指出当前我国经济、社会、科技的发展将进入一个新的时期。职业教育也要适应当前社会需求进行适当的调整,全国及北京市职业教育的精神是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积极探索建立适应市场需求和以能力为本的课程体系,培养出应用型、复合型的合格人才。塑料成型专业基础课程为适应新形势下职业教育要求,开展以教学内容接近企业文化,教学过程接近工作实际,学习过程接近生产过程为目标的行动
期刊
《英语课程标准》指出:“新一轮英语课程改革的重点就是强调课程从学生学习兴趣、生活经验和认知水平出发,倡导体验、实践、参与、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和任务型的教学途径,发展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近几年来,我尝试把“合作学习”这一新课改理念应用在英语课堂教学中,设计各种合作学习的活动,调动学生积极性,以提高学生的语言交际能力。经过一段时间的尝试,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一、關于“小组合作学习”  小组合作
期刊
有位学者曾经说过:“教育不追求对与错,只追求有效性与无效性。”《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评价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全面了解学生的数学学习历程,激励学生的学习和改进教师的教学;对数学学习的评价要关注学生学习的结果,更要关注他们学习的过程;要关注学生数学学习的水平,更要关注他们在数学活动中表现出来的情感和态度,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信心。”那么,在数学课堂内外,怎样评价才是有效的呢?  一、评价应具有艺术
期刊
一、引言  英文是拼音文字,美国斯坦福大学曾经以计算机分析字母与音位的对应关系结果发现17,008个常用字中,84%的单词字母与读音是完全对应的。在PEP的教材中,大部分的单词也是有拼读规律的。Phonics是针对儿童学习特点,適合儿童学习英语语音的注音系统。它的核心是建立字母(letter)和语音(sound)之间的对应关系,不用借助音标,看着字母可以直接读出该词的发音。拼读法教学侧重训练与培养
期刊
新课程强调由封闭走向开放,强调活性资源的开发与利用,但是课本仍是教学的首要凭借,文本文本,教学之本。所以,无论教学观念如何更新,对教学来说,深入钻研教材是永恒的要求。在新课改背景下,“钻研教材”是我们教学必唱的老调,并要唱出与新课改和谐共振的新歌。那么,教学中如何做到“钻研教材”呢。  一、解读教材,要进入文本,跳出文本,回到文本  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我以为在这三者中,教师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