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著名心理学家苏格拉底把教师比喻为“知识的产婆”,其教学法俗称“产婆术”,通过对所讨论的论题出发,不断提出反问以及补充提问加以引导,使学生发现自己认知上的矛盾,进而主动发现新知。在研究过程中我们借鉴了这一心理学理论,尝试利用问题打造释放小班孩子创造力的建构区。
关键词:小班;创造力;孩子
一、 问领主题,思问激发建构力
由于建构区绝大部分材料都是低结构材料,并无明确的操作指向,孩子接触建构区初期,容易出现茫然无措,尤其是小班孩子存在不知道怎么玩的情况。引导孩子对建构区现存的材料进行观察、思考、选择,帮助他们找到建构主题,提升建构能力就显得十分重要。我们以“参观积木家”为主题,让孩子观察建构区积木的不同形状、并通过设计、张贴“积木家门牌”为积木设计分类标志,进一步掌握积木的形状特点,在这样的基础上提出:“积木有哪些找朋友的方法呢?”引导孩子思考平铺、架空、垒高、围合等多种建构技能,并把孩子的发现整理成“积木本领墙”布置出来,以支撑性经验的形式布置在建构区。孩子们第一次建构罗马角斗场结顶时,半圆形镂空建构一次次轰然倒塌,孩子们愁眉不展:下面小,中部突出,上部尖顶怎么才能搭出来呢?他们用立柱撑,失败;用宽窄不同的板,重心不稳,倒塌;终于有一个孩子忍不住了:“老师,怎么办,尖球顶太难了。”“想想办法,再努力下。”老师不拒绝也不支持。孩子们沉下气来,仔细对比书籍里的原图,里里外外地摆放积木后终于有了重大发现:原来把积木搭一部分在下面积木上,往外扩一点,积木也可以保持平衡,在无数次的尝试后,欢呼声、跳跃声终于响彻楼顶。
二、 以问带创,解决建构问题结
瑞吉欧教育体系认为:任何会使孩子停顿与阻碍其行动的问题就是一种“结”项目活动中包含着许多“结”,就像线团中打结的地方,会使缝纫的过程停摆。帮助孩子发现建构游戏的“结”,以主动方式解决建构的“问题结”,是维持孩子持续性搭建兴趣和创建欲望的关键。我们在建构区设立了问题墙,有“好想知道”,有“每日一问”等,鼓励孩子把建构中遇到的难题,或不了解的地方表达出来,可以画出自己的问题,也可以请老师、爸妈帮忙记录下来。孩子第一次构建高速公路,当公路快要和边上建筑物撞上时感到束手无策,解决这一难点对于孩子来说有点难度,如何让公路拐弯呢?老师首先抛出问题:你想让公路通往哪里?此时两个孩子各有自己的想法,承承要走回头路,钦钦想走直角。紧接着老师拿出弯角弧度不同的两块积木,抛出第2个问题:这两块积木有什么不一样?当孩子说出不同时,抛出第3个问题:如果我们把它们运用到公路上去会一样吗?接下来我们就让孩子去试试,结果发现不同形状的积木效果是不一样的。最后他们根据自己的需求选择合适的积木让公路顺利拐弯。老师把问题抛给孩子,又帮助打开问题结,让他们充分想象,按自己的想法和经验顺利创造公路造型。
三、 对比提问,冲突激发创造欲
建构作品能够反映出孩子的内心世界和认知水平。建构后留存建筑物,我们采用实物、照片、录像留存等多种方式,把主题或技能类似的几组作品进行对比观察和讨论,通过提问:“这几个作品有什么不同?”“你喜欢哪个作品,它的优点是什么?”“谁能看出这个作品是怎么搭的,最难的地方在哪里?”“如果接着搭,还能怎么搭?”帮助孩子发现建构的明显特征,以问题丰富孩子的认识,促动孩子的思考,带动孩子进行下一步的创造。对比还利用在作品墙上,早期主要是对比优秀他人和自我作品的对比问题,后期就成了对比孩子前期和后期作品,自己和同伴作品。以问题引导孩子在具体形象的对比情境中激发孩子的创造力,利用问题帮助孩子发现自己建构成品中需要改进的问题,创意下一步的行动。在“高速公路”建构中,孩子们掌握了拐弯的技能,接下来新的问题我们抛给孩子:你们出去旅游过吗?走过高速公路吗?在高速公路边上有什么?为什么会有这些建筑?孩子们各抒己见。于是有的孩子说要建个服务站,让驾驶员累了去休息,因為不能疲劳开车。有的孩子说:我要建个加油站,为汽车加油。在讨论后孩子们兴趣更浓厚了,又一次构建开始了,按照惯例,他们在构建了围墙后,宸宸在中间搭了个方形的房屋并告诉大家这是加油站。搭完加油站后,他们在四周开始搭起了高速公路,两个孩子分别从两边开始构建公路,遇到墙壁拐弯处能立马想到弧形积木。此时孩子的对话让老师直呼精彩,在一个拐弯处,两个孩子分别选择了不同弧形的积木,大家争着给公路拐弯,争执不休时,宸宸说用大的弧形,因为用小的弧形就离加油站越来越远了。继续往前构建,如何让公路和加油站接轨呢?他们反复尝试没有结果。熙熙说:就从加油站里面走吧?承承说:房子里面不能开车的。宸宸说:隧道就是在里面开的。最后“加油站”就成了“隧道”,公路横穿而过。孩子们的建构随着对比提问越来越精彩了。
建构游戏是创造性游戏,不同性格年龄的孩子在建构游戏中都会表现出旺盛的创造力和求知欲,但好奇心是这一切的钥匙,对于小班孩子来说更是难能可贵。我们老师需要支持他们持续观察和对问题的梳理,积极引导他们螺旋式深入建构活动,通过问题带领小班孩子走向建构的有效创造。
作者简介:
徐家红,刘静,江苏省张家港市,张家港市机关幼儿园。
关键词:小班;创造力;孩子
一、 问领主题,思问激发建构力
由于建构区绝大部分材料都是低结构材料,并无明确的操作指向,孩子接触建构区初期,容易出现茫然无措,尤其是小班孩子存在不知道怎么玩的情况。引导孩子对建构区现存的材料进行观察、思考、选择,帮助他们找到建构主题,提升建构能力就显得十分重要。我们以“参观积木家”为主题,让孩子观察建构区积木的不同形状、并通过设计、张贴“积木家门牌”为积木设计分类标志,进一步掌握积木的形状特点,在这样的基础上提出:“积木有哪些找朋友的方法呢?”引导孩子思考平铺、架空、垒高、围合等多种建构技能,并把孩子的发现整理成“积木本领墙”布置出来,以支撑性经验的形式布置在建构区。孩子们第一次建构罗马角斗场结顶时,半圆形镂空建构一次次轰然倒塌,孩子们愁眉不展:下面小,中部突出,上部尖顶怎么才能搭出来呢?他们用立柱撑,失败;用宽窄不同的板,重心不稳,倒塌;终于有一个孩子忍不住了:“老师,怎么办,尖球顶太难了。”“想想办法,再努力下。”老师不拒绝也不支持。孩子们沉下气来,仔细对比书籍里的原图,里里外外地摆放积木后终于有了重大发现:原来把积木搭一部分在下面积木上,往外扩一点,积木也可以保持平衡,在无数次的尝试后,欢呼声、跳跃声终于响彻楼顶。
二、 以问带创,解决建构问题结
瑞吉欧教育体系认为:任何会使孩子停顿与阻碍其行动的问题就是一种“结”项目活动中包含着许多“结”,就像线团中打结的地方,会使缝纫的过程停摆。帮助孩子发现建构游戏的“结”,以主动方式解决建构的“问题结”,是维持孩子持续性搭建兴趣和创建欲望的关键。我们在建构区设立了问题墙,有“好想知道”,有“每日一问”等,鼓励孩子把建构中遇到的难题,或不了解的地方表达出来,可以画出自己的问题,也可以请老师、爸妈帮忙记录下来。孩子第一次构建高速公路,当公路快要和边上建筑物撞上时感到束手无策,解决这一难点对于孩子来说有点难度,如何让公路拐弯呢?老师首先抛出问题:你想让公路通往哪里?此时两个孩子各有自己的想法,承承要走回头路,钦钦想走直角。紧接着老师拿出弯角弧度不同的两块积木,抛出第2个问题:这两块积木有什么不一样?当孩子说出不同时,抛出第3个问题:如果我们把它们运用到公路上去会一样吗?接下来我们就让孩子去试试,结果发现不同形状的积木效果是不一样的。最后他们根据自己的需求选择合适的积木让公路顺利拐弯。老师把问题抛给孩子,又帮助打开问题结,让他们充分想象,按自己的想法和经验顺利创造公路造型。
三、 对比提问,冲突激发创造欲
建构作品能够反映出孩子的内心世界和认知水平。建构后留存建筑物,我们采用实物、照片、录像留存等多种方式,把主题或技能类似的几组作品进行对比观察和讨论,通过提问:“这几个作品有什么不同?”“你喜欢哪个作品,它的优点是什么?”“谁能看出这个作品是怎么搭的,最难的地方在哪里?”“如果接着搭,还能怎么搭?”帮助孩子发现建构的明显特征,以问题丰富孩子的认识,促动孩子的思考,带动孩子进行下一步的创造。对比还利用在作品墙上,早期主要是对比优秀他人和自我作品的对比问题,后期就成了对比孩子前期和后期作品,自己和同伴作品。以问题引导孩子在具体形象的对比情境中激发孩子的创造力,利用问题帮助孩子发现自己建构成品中需要改进的问题,创意下一步的行动。在“高速公路”建构中,孩子们掌握了拐弯的技能,接下来新的问题我们抛给孩子:你们出去旅游过吗?走过高速公路吗?在高速公路边上有什么?为什么会有这些建筑?孩子们各抒己见。于是有的孩子说要建个服务站,让驾驶员累了去休息,因為不能疲劳开车。有的孩子说:我要建个加油站,为汽车加油。在讨论后孩子们兴趣更浓厚了,又一次构建开始了,按照惯例,他们在构建了围墙后,宸宸在中间搭了个方形的房屋并告诉大家这是加油站。搭完加油站后,他们在四周开始搭起了高速公路,两个孩子分别从两边开始构建公路,遇到墙壁拐弯处能立马想到弧形积木。此时孩子的对话让老师直呼精彩,在一个拐弯处,两个孩子分别选择了不同弧形的积木,大家争着给公路拐弯,争执不休时,宸宸说用大的弧形,因为用小的弧形就离加油站越来越远了。继续往前构建,如何让公路和加油站接轨呢?他们反复尝试没有结果。熙熙说:就从加油站里面走吧?承承说:房子里面不能开车的。宸宸说:隧道就是在里面开的。最后“加油站”就成了“隧道”,公路横穿而过。孩子们的建构随着对比提问越来越精彩了。
建构游戏是创造性游戏,不同性格年龄的孩子在建构游戏中都会表现出旺盛的创造力和求知欲,但好奇心是这一切的钥匙,对于小班孩子来说更是难能可贵。我们老师需要支持他们持续观察和对问题的梳理,积极引导他们螺旋式深入建构活动,通过问题带领小班孩子走向建构的有效创造。
作者简介:
徐家红,刘静,江苏省张家港市,张家港市机关幼儿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