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眼下,中国正面临着改革开放以来最大的问题,那就是经济结构转型。然而,近年来频繁发生的全球金融危机对我们的转型过程或多或少造成了干扰。 当然,如果我们把握好了,危机就会变成“机”,而非“危”。这需要管理层高瞻远瞩、运筹帷幄的能力。但截至目前而言,我们做得不够好:前有外汇储备过多购入外国国债问题,后有操之过急的4万亿政策。我们再也经不起折腾了。时不我待,如何躲过眼下的主权债危机冲击,如何在GDP“保8”与完成从投资、出口转向(地产以外的)内需和创新之间找到平衡,这是事关国运之头等大事。
关键词:主权债; 外汇储备;经济结构转型
一、主权债危机对我们的警醒
(一)金融战争的阴影
二战以后对于一个国家最大的风险不是军事战争,而是金融战争。由于策划者和实施者是西装革履文质彬彬的银行家,所以带有更大的欺骗性和隐蔽性。但实际上其对一个国家的打击甚至超过核打击:97年东南亚金融危机就体现了这一点。许多国家至今都未恢复过来。马来西亚当政者对索罗斯等国际金融玩家既恨又怕。这些国家由于规模小,也许说明不了金融战争的威力,那么英国呢?同样在国际炒家的联手下,在英镑狙击战中败下阵来。更惨的是日本:其遭到两颗原子弹袭击的损失和长期负面影响,撇开人员伤亡不谈,远不能与股指期货被美国金融玩家做空相比。 前苏联这样强大的国家在盎格鲁撒克逊后裔主导的进攻中国民财富也遭到了毁灭性洗劫--美国人提出的休克性疗法导致的恶性通胀使得教授最后都不得不到街上去做小摊贩。
我们的政府做得比他们好。资本项目一直没有开放,汇率改革也较保守。但也做了很多错事。这一方面是由于经验不足,另一方面据称是因为亲美的精英团体的存在。当然,现在还不能肯定这一点。但日本、前苏联、东南亚危机正是由于里应外合才达到了目的。对此,我们即使不能凡事都以阴谋论论之,但一定要引起极大的警惕。GDP增长再快也没用,如果金融系统出现问题,经济和资本市场瞬间出现断崖式下跌的可能性始终存在。还有,在如今国际资本流动越发频繁和隐蔽的状况下,外部世界的危机,哪个国家都无法置身事外。有严格资本流动管制的中国也不行。比如:欧债危机对中国的影响不光是出口方面,更直接的是热钱回流欧洲去救急。当然,好在中国钱多,暂时的热钱流出对我国可能不会造成毁灭性打击。但对于资本完全放开、国内储蓄和外汇储备又不多的国家,后果实在是可怕。然而,我国也不能高枕无忧。谁导演了我们外汇储备的结构?为何不用宝贵的外汇买入大量的黄金、石油、铁矿石,无论是实物也好,股权也好?我国的巨额外汇储备,会否因为买了美债(国债、两房债),欧债或其它的类似的东西而沦为一堆废纸?
(二)外汇储备多元化的急迫性
2011年至今未决的美债和欧债危机对我们的影响到底有多大,现在还不好说。如同91年的海湾战争触发了我国的武器现代化,我想这次主权债危机也会激发管理层外储多元化的改革。我们的基础货币和由此产生的信贷货币都是依据外汇储备而发行的。 技术上,本币出现信用危机可以靠外储防守,但在联系汇率制度下,如果外汇储备变成一堆废纸,或“千年不赖,万年不还”的借据,那我们几十上百万亿的货币或以此计价的资产会发生什么状况?这就好比别人买了你的东西,给了你一堆银子(美债和欧债),现在发现这堆银子是假的或即使是真的也因为银子变得越来越多而一钱不值了,而你却依据这些银子发行了大量票据用于贸易流通,但却不能从银子的诞生地获得有价值的东西(欧美的人才、技术或品牌),难道这不令人不寒而栗吗?笔者为此痛苦了很多天,不知道为何我们的相关部门要将绝大部分外汇储备投放于欧美的国债或一些公司债券,而不是象美国一样,将外储的很大一部分投资于黄金。出于政治目的吗?有什么价值呢?利用这些国债逼迫美国或欧洲卖高技术等优质资产给我们?但在购入这些主权债时应该不会预料到美国或欧洲可能爆发债务危机呀? 利用美国国债牵制其政治行为?但南海纷争似乎预示着美国人不会吃这一套。不知道管理外汇的精英们是怎么想的。有人说这是为了获得稳定的(美国)国债利息,外管局既减轻了责任,又可以坐收利息。但为何不象日本一样买其他国家的公司股权呢?比如铁矿石企业?既可以减轻铁矿石价格压力,也可以获得股票分红。
假设货币的根基被摧毁了,中国人30年的出口换来一堆借据,还有比这更令人心痛的情况吗?这是不是“最好的时代也是最坏的时代”?撇开清末、二战或文革时期不谈,与改革开放后至今的这三十多年相比呢?
事已至此,只能往好的方面想了。幸好,美债价格在被降级后不降反升,美元也因欧债危机而吃香起来,看来拿着这堆“银子”暂时问题还不大。不同于欧洲,特别是以旅游和休闲业为主的南欧,美国拥有大量高技术含量的优质资产,并且遍布全球,而它的经济制度和创新能力在全球也首屈一指。还有,美元的地位也决定了美债问题比欧债更好解决[1]因为美国为了保持世界头号强国的地位,最近一二十年内应该不会选择违约,但可能让美元贬值。 30年或50年以后美国人会还债吗?或者我们能否把这堆借据转让给别人,换来石油、黄金、技术等有用的东西?没人知道,大概也没人想知道。如同我们不知道也不想知道自己何时进入天堂,地球或人类还能存在多少年。“长期来看,我们都死了”,这句话说的真好。这样一想,我又释然了。只要十年或二十年内这堆借据有价值就行了,哪怕贬值贬的厉害,这只是损失多少问题[2]。按宋鸿兵的推断,2020年左右,美债会占其财政收入20%,美国会发生恶性通胀;2040年左右,美债将达财政收入的40%-50%, 美国将崩溃。为防止这一危机,美国会通过印钞,而不是忍受高失业率或出售高价值资产来解决,持有美债的投资者将因此而财富大幅缩水, 中国必须赶在2030年前解决美债缩水问题[3] 20年后的中国经济或股市怎么样,没有必要多想。我们的国家和民族历经磨难,还在乎这点损失吗?再更长的期限呢,我们会不会最终发现噩梦成真,美国人一分钱都不准备还了?如果真这样,受损失最大的应该是他们自己的众多投资了美债的个人和机构,甚至美联储, 因为美国人是美债最大的债主。 “危机”在中国人的字典里,一向是危险与机遇并存。从好的方面想,美债危机和欧债危机也许都将通过印货币来解决。多出来的货币去哪儿?中国也许是一个好的去处。从这点来说,或许我们的债务危机或股市将因此而收益。也可能会出现一个对中国而言梦寐以求的结果:美国人为了不丧失信用和世界最强大国家的地位,在国债技术性违约和真实性违约重合的那一天,最终决定通过出售高价值资产还债—向中国出售高科技、武器甚至军事基地,如同英国人在二战后为了向美国人还债而不得已为之。 欧债也一样。中国外汇储备中6000亿欧元的欧债规模,以及对欧洲的出口,虽然都将受害于欧债危机,但危机导致的原材料价格暴跌,对于中国的制造业又是一个绝大的利好。此外,温总理已经要求以欧盟承认中国市场经济地位来换取中国的进一步援助,即购买欧债。虽然很多经济学家劝总理三思,但美债和欧债的巨额持有即使在经济上不划算,在政治上呢?地缘政治纠纷会否因中国变成了这些西方国家的债主而在数十年内趋于缓解,为我们经济和社会转型赢得宝贵的发展时间。 这些都如同变幻莫测的股市。未来总是不确定的。但有一点是肯定的,欧美主权债危机早爆发比晚爆发好,虽然很不巧地如同08年金融危机时一样,又在中国宏观调控,结构转型的当口发作。但早爆发弊大于利,因为早点爆发不仅让中国较及时地避免了重蹈欧美高负债运行的老路,又在当下有较强经济实力时具有抵抗危机的能力。而且,美国和欧盟主权债同时爆发,产生了互相抵消的作用—欧元跌,美元涨,这样对同时拥有这两者较大头寸的中国的外汇储备来说,持有不动就可以了。
关键词:主权债; 外汇储备;经济结构转型
一、主权债危机对我们的警醒
(一)金融战争的阴影
二战以后对于一个国家最大的风险不是军事战争,而是金融战争。由于策划者和实施者是西装革履文质彬彬的银行家,所以带有更大的欺骗性和隐蔽性。但实际上其对一个国家的打击甚至超过核打击:97年东南亚金融危机就体现了这一点。许多国家至今都未恢复过来。马来西亚当政者对索罗斯等国际金融玩家既恨又怕。这些国家由于规模小,也许说明不了金融战争的威力,那么英国呢?同样在国际炒家的联手下,在英镑狙击战中败下阵来。更惨的是日本:其遭到两颗原子弹袭击的损失和长期负面影响,撇开人员伤亡不谈,远不能与股指期货被美国金融玩家做空相比。 前苏联这样强大的国家在盎格鲁撒克逊后裔主导的进攻中国民财富也遭到了毁灭性洗劫--美国人提出的休克性疗法导致的恶性通胀使得教授最后都不得不到街上去做小摊贩。
我们的政府做得比他们好。资本项目一直没有开放,汇率改革也较保守。但也做了很多错事。这一方面是由于经验不足,另一方面据称是因为亲美的精英团体的存在。当然,现在还不能肯定这一点。但日本、前苏联、东南亚危机正是由于里应外合才达到了目的。对此,我们即使不能凡事都以阴谋论论之,但一定要引起极大的警惕。GDP增长再快也没用,如果金融系统出现问题,经济和资本市场瞬间出现断崖式下跌的可能性始终存在。还有,在如今国际资本流动越发频繁和隐蔽的状况下,外部世界的危机,哪个国家都无法置身事外。有严格资本流动管制的中国也不行。比如:欧债危机对中国的影响不光是出口方面,更直接的是热钱回流欧洲去救急。当然,好在中国钱多,暂时的热钱流出对我国可能不会造成毁灭性打击。但对于资本完全放开、国内储蓄和外汇储备又不多的国家,后果实在是可怕。然而,我国也不能高枕无忧。谁导演了我们外汇储备的结构?为何不用宝贵的外汇买入大量的黄金、石油、铁矿石,无论是实物也好,股权也好?我国的巨额外汇储备,会否因为买了美债(国债、两房债),欧债或其它的类似的东西而沦为一堆废纸?
(二)外汇储备多元化的急迫性
2011年至今未决的美债和欧债危机对我们的影响到底有多大,现在还不好说。如同91年的海湾战争触发了我国的武器现代化,我想这次主权债危机也会激发管理层外储多元化的改革。我们的基础货币和由此产生的信贷货币都是依据外汇储备而发行的。 技术上,本币出现信用危机可以靠外储防守,但在联系汇率制度下,如果外汇储备变成一堆废纸,或“千年不赖,万年不还”的借据,那我们几十上百万亿的货币或以此计价的资产会发生什么状况?这就好比别人买了你的东西,给了你一堆银子(美债和欧债),现在发现这堆银子是假的或即使是真的也因为银子变得越来越多而一钱不值了,而你却依据这些银子发行了大量票据用于贸易流通,但却不能从银子的诞生地获得有价值的东西(欧美的人才、技术或品牌),难道这不令人不寒而栗吗?笔者为此痛苦了很多天,不知道为何我们的相关部门要将绝大部分外汇储备投放于欧美的国债或一些公司债券,而不是象美国一样,将外储的很大一部分投资于黄金。出于政治目的吗?有什么价值呢?利用这些国债逼迫美国或欧洲卖高技术等优质资产给我们?但在购入这些主权债时应该不会预料到美国或欧洲可能爆发债务危机呀? 利用美国国债牵制其政治行为?但南海纷争似乎预示着美国人不会吃这一套。不知道管理外汇的精英们是怎么想的。有人说这是为了获得稳定的(美国)国债利息,外管局既减轻了责任,又可以坐收利息。但为何不象日本一样买其他国家的公司股权呢?比如铁矿石企业?既可以减轻铁矿石价格压力,也可以获得股票分红。
假设货币的根基被摧毁了,中国人30年的出口换来一堆借据,还有比这更令人心痛的情况吗?这是不是“最好的时代也是最坏的时代”?撇开清末、二战或文革时期不谈,与改革开放后至今的这三十多年相比呢?
事已至此,只能往好的方面想了。幸好,美债价格在被降级后不降反升,美元也因欧债危机而吃香起来,看来拿着这堆“银子”暂时问题还不大。不同于欧洲,特别是以旅游和休闲业为主的南欧,美国拥有大量高技术含量的优质资产,并且遍布全球,而它的经济制度和创新能力在全球也首屈一指。还有,美元的地位也决定了美债问题比欧债更好解决[1]因为美国为了保持世界头号强国的地位,最近一二十年内应该不会选择违约,但可能让美元贬值。 30年或50年以后美国人会还债吗?或者我们能否把这堆借据转让给别人,换来石油、黄金、技术等有用的东西?没人知道,大概也没人想知道。如同我们不知道也不想知道自己何时进入天堂,地球或人类还能存在多少年。“长期来看,我们都死了”,这句话说的真好。这样一想,我又释然了。只要十年或二十年内这堆借据有价值就行了,哪怕贬值贬的厉害,这只是损失多少问题[2]。按宋鸿兵的推断,2020年左右,美债会占其财政收入20%,美国会发生恶性通胀;2040年左右,美债将达财政收入的40%-50%, 美国将崩溃。为防止这一危机,美国会通过印钞,而不是忍受高失业率或出售高价值资产来解决,持有美债的投资者将因此而财富大幅缩水, 中国必须赶在2030年前解决美债缩水问题[3] 20年后的中国经济或股市怎么样,没有必要多想。我们的国家和民族历经磨难,还在乎这点损失吗?再更长的期限呢,我们会不会最终发现噩梦成真,美国人一分钱都不准备还了?如果真这样,受损失最大的应该是他们自己的众多投资了美债的个人和机构,甚至美联储, 因为美国人是美债最大的债主。 “危机”在中国人的字典里,一向是危险与机遇并存。从好的方面想,美债危机和欧债危机也许都将通过印货币来解决。多出来的货币去哪儿?中国也许是一个好的去处。从这点来说,或许我们的债务危机或股市将因此而收益。也可能会出现一个对中国而言梦寐以求的结果:美国人为了不丧失信用和世界最强大国家的地位,在国债技术性违约和真实性违约重合的那一天,最终决定通过出售高价值资产还债—向中国出售高科技、武器甚至军事基地,如同英国人在二战后为了向美国人还债而不得已为之。 欧债也一样。中国外汇储备中6000亿欧元的欧债规模,以及对欧洲的出口,虽然都将受害于欧债危机,但危机导致的原材料价格暴跌,对于中国的制造业又是一个绝大的利好。此外,温总理已经要求以欧盟承认中国市场经济地位来换取中国的进一步援助,即购买欧债。虽然很多经济学家劝总理三思,但美债和欧债的巨额持有即使在经济上不划算,在政治上呢?地缘政治纠纷会否因中国变成了这些西方国家的债主而在数十年内趋于缓解,为我们经济和社会转型赢得宝贵的发展时间。 这些都如同变幻莫测的股市。未来总是不确定的。但有一点是肯定的,欧美主权债危机早爆发比晚爆发好,虽然很不巧地如同08年金融危机时一样,又在中国宏观调控,结构转型的当口发作。但早爆发弊大于利,因为早点爆发不仅让中国较及时地避免了重蹈欧美高负债运行的老路,又在当下有较强经济实力时具有抵抗危机的能力。而且,美国和欧盟主权债同时爆发,产生了互相抵消的作用—欧元跌,美元涨,这样对同时拥有这两者较大头寸的中国的外汇储备来说,持有不动就可以了。